第五百六十八章 扶马渡河

其实双方的策略差不多,司马季同样也做出了分兵的决策,只不过分兵的方向是对着范阳王司马虓所部,司马颖东进兵分五路,而他南下攻豫州也是兵分五路,除了张宾石超在一路之外,其他将领各司其职。

在后世的历史上,前有杨广百万大军兵分二十四路进攻高句丽,后有明朝分进合击促成萨尔浒之战,但这种战争都是爆发在东北方向的大战,不能和中原等同。幽州出关只有一条辽西走廊,合兵容易被截断后援,分兵又容易被各个击破。

可中原是早已经开发的地方,整个中原腹地并不存在那种人迹罕至联络不畅的情况。整个战场形势一目了然,想要利用骑兵各个击破,还要看你的对手是不是配合。

四部鲜卑十二万骑兵光从字面上,在一般人眼中简直是秒天秒地的存在,可在司马季眼中,这十二万人马当中的半数,只能称之为控弦之士,不能称之为骑兵。而控弦之士在他的眼中,几乎等同于是垃圾的代名词,一个成年牧民骑着一匹马,就是一个控弦之士。

原因就是这次两个藩王的决战,是少见非常实在的对决,两人麾下的大军数量是非常真实的数量,并不是号称多少多少万。

双方动员的兵马,已经不符合集中兵力的原则,不是为了分兵而分兵,而是必须分兵。

就在第二天一早,司马季站在邺城南门城头上,目送一望无尽的大军开拔南进,他几乎把多年的家底都交给了几个心腹将领,相反自己却留在了慕容廆、段勿尘的鲜卑兵马军营当中,即将面对司马颖将近四十万大军的进攻。

而此时一支数量庞大的大军,也正在缓慢的向东开进,各路兵马遥相呼应,赵镶带领五万兵马出东北方的平津关、中军司马裴武东南出太谷关,西夷校尉陈总、将军李特兵分两路,直奔虎牢关而来,他们的身后则是司马颖的中军。

司马颖尽起近四十万大军,虽然做出了分兵的决策,但是各路大军遥相呼应,并没有出现前后脱节,自己坐镇中军调度,一切井然有序。这也是当然的,司州本身就不是多大的地方,如果是司马季把四十万大军都放在幽州境内,就算是再分兵又能分到哪去?

在司马颖大军东进的同时,司马季同样出邺城开始西进,这一日的夜间,大河两岸灯火通明,在最近百年的时间当中,没有任何一支兵马能够集结超过十万的骑兵,而今天这种难得一见的一幕出现了,别管里面的成分水不水,控弦之士占据了多少,十数万的骑兵拉出来,足以令任何对手为之变色。

大河渡口,这座武帝年间专门修建的桥梁,再次迎来了一支陌生的大军。大河边上已是一片漆黑,一阵阵寒风从河面刮过,河水不时的拍打着河提两边的堤坝,在黑夜当中发出哗啦啦的水声,在夜幕当中令人心惊肉跳。

一阵踏踏的声音传来。随即又掩没在水声和风声中,这种若隐若现的踏踏声一到渡口,声音顿时放大起来,倒是象无数人踏在木板上的声音,一支微弱的火把点了起来,完全黑暗地渡口发出了一丝亮光,顿时可以看到渡口影影绰绰地人影。

两天前,得知司马颖兵出洛阳直奔虎牢关而来,司马季便当机立断出邺城西进,准备将司马颖这支庞大的军队拦截住,最好是让他出不了虎牢关。

“自古以来,洛阳虽有八关之险,但是这些关隘起到的作用并不大。”身上裹着披风的司马季目光如炬,看着有条不紊渡河的鲜卑骑兵,对着身边的慕容廆、段勿尘用鲜卑语说道,“除了上次诸王围攻赵王的时候,这些关隘好像很长时间没有起到作用了。鲜卑骑兵并非摧城拔寨的行家,本王也不指望你们骑着马攻克虎牢关,只要将司马颖的大军拦截住,本王南进大军得胜之后,大事可成。”

见到两人点头,司马季轻轻叹了一口气道,“你们四部鲜卑都是本王夫人的本家,本王本不应该说什么,但对你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也算是略有耳闻。段氏鲜卑和慕容氏联盟,拓跋氏和宇文氏的关系则很好,现在都是在一个战场的友军,有什么事情等到打完这仗再说。不然的话,一旦本王战败,四部鲜卑的安宁日子相信也要结束了。”

要是四部鲜卑没有出兵支持他,以后还能有和解的可能,虽然这个和解的可能也微乎其微,但确实是存在。可已经出兵这就不同了,不管原因是什么鲜卑都已经参与进来,以后别想置身事外,司马季要是战败了,以司马颖的年龄,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四部鲜卑的日子估计会苦不堪言。

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出现段氏慕容氏一边,拓跋氏宇文氏一边的互相拆台导致战败,司马季一点都不吓唬慕容廆他们,他们就是在自寻死路。

“燕王放心,孰重孰轻廆心中能够权衡明白。”慕容廆也知道这件事可大可小,司马颖将近四十万大军压境,他们还在内斗的话,真是不知死活。

嗯,司马季默然的点头,大桥虽然平稳,但黑暗中骑兵渡河还是危险重重,稍不小心就会出现人间惨剧,人一旦掉入水中,就是救也无从救起。黄河虽然并不算什么天堑,可这是和长江对比出来的,不代表黄河就不能淹死人。

要不是为了抢占先机,司马季也不会部分白天黑夜的进军,但现在没有办法他早就习惯了在别人的地盘打仗,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想法一直在心中盘旋,断然做不出等着司马颖上门的决策。

到了天明之时,鲜卑骑兵仍然没有渡河完毕,司马季都想实践一下,听闻历史记载扶马而渡的传闻是不是真的,不过一看下方汹涌的黄河,估计渡的可能是漳水,不是黄河这种级别的河流。

第六百三十二章 双喜临门第六百三十三章 声南击西第二百六十六章 临屯郡第二百三十七章 传旨第三百六十三章 废太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礼仪之邦第七百零六章 愤怒的凯撒第一百三十九章 要圣旨是吧?第九十七章 罗马第四百七十三章 北返第五十七章 一箭双雕第三百一十八章 徙戎论第四百六十二章 收买军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进合击第四把一十八章 燕王令五丁抽一第三十八章 一吐为快怎么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国内城破第二百九十三章 初战告捷第一百八十五章 耗死它第四百九十四章 新执政者第二百三十五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三十二章 燕王病危第五百二十八章 夜观天象第十七章 少傅张华第五百零七章 青玄佩服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骑冲阵第五百八十七章 决战动员第三百八十七章 孙秀的封赏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们本就是晋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王碰瓷第二百二十二章 子钱家第五百一十三章 通风报信第七十七章 就抱他女儿第四百五十二章 强攻虎牢关第二十一章 太史局第三百六十九章 发配许昌第二百五十六章 弁韩灭亡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罗帝国第三百四十四章 泰山羊氏第三百三十二章 召回第二百二十九章 司马伦和孙秀第六百四十二章 召慕容翰第五百三十八章 燕王的忠告第五百五十二章 司马颙授首第四百八十六章 右侯张宾第九十章 我反对第六百零八章 法儒之战第六百二十四章 百年大计第三百二十章 以待时变第二百六十一章 万民拥戴第五章 范阳王到访第四百零四章 皆有反意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兵时机第二百零一章 祸水东引第三百八十五章 抢夺人才第四百一十二章 与民同乐第一百零三章 列阵欢迎第五百零二章 一战定并州第四百五十章 诸王聚许昌第三百二十一章 太子大婚第七百一十一章 犹豫的凯撒第五百九十二章 本是同根生第五百四十七章 比饷镇抚司第五百七十一章 兵退虎牢关第四百六十八章 八王并立第四百一十章 中心开花第二百七十一章 东濊王都第三百七十四章 太子被杀第七百一十二章 亚历山大攻防第六百二十三章 夷洲第五百六十九章 不期而遇第六百八十九章 慕容翰回师第三百一十三章 摆事大哥第六百四十章 贸易战容易打赢第四百一十九章 安乐公刘恂第一百一十四章 战象冲阵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子下诏第四百二十章 密信入邺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兵入冀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打我自己第七十八章 兄弟第四百六十九章 封赏诸王第六百六十二章 燕王抡大锤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不务正业的俊才第五百一十八章 本王都多穷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扶南国都第四百二十八章 横扫三郡第二百五十三章 全军压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话不投机第六十六章 上奏天子第三百二十三章 最后一道保险第四百二十六章 秦王要浪一波第二百二十四章 外来的和尚第九十章 我反对第五百二十六章 邺城大败第三百三十一章 军镇调动第一百二十八章 班师回朝?第三百八十九章 燕王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