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无人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瓜州渡口,大运河汇入长江的最后一道关口,陆四负手遥望长江,水波一线自是想到那首有名的《临江仙》。

江对岸,是镇江,镇江过去便是六朝古都南京。

一道长江天堑横在淮军面前,既阻隔淮军渡江,同时也有力的保护了淮军。

因为,淮军没有能力渡过这道天堑。

漕队的那些漕船只能在平坦的运河和淮扬其它支流行驶,根本无法进入长江。

此时江上,没有一条船,原本以为可能会在扬州附近江域游弋的明江防水师没有出现。

这支水师是郑家的,统帅是郑芝龙的四弟、郑成功的叔父郑鸿逵,其是去年出任镇海江军,负责江防。当时他的侄子郑森与他一起来南都,并拜东林领袖、文坛大豪钱谦益为师,其“大木”一名也是由钱谦益所起。

据黄昭等人估测,郑鸿逵部水师约有战船百余,水兵四到五千不等。

之所以是估测,是因为黄昭等在郑军之中不过普通士卒,无法了解到更多关于上层用兵及部署情况。

这个兵力估测陆四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偏差,郑芝龙是由海寇被招安转而成为明朝官军,其又一直在福建及东亚海域活动,水师是其根本,也是其实力,所以不可能往北方派遣多少兵马。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在听说明军有一支拥有战船百余的长江水师后,淮军内部有不少人担心明军这支水师会就近向扬州发起进攻。

“郑家现在没有什么人物。”

陆四轻描淡写一句,告诉诸将不必担心那支明军的水师。据他了解,郑家的这支长江水师除了存在过以外,根本没有投入过任何一场战斗。

不是郑鸿逵不肯打,而是郑芝龙不给他打。

保存实力,是郑芝龙的一惯军阀作风。

历史上清军南下之后,郑芝龙部明军基本就没与清军交过手,就是一路奉家主之命溃退溃退,最后直接全军割发留辫,主要将领傻乎乎的跟着郑芝龙去北方接受清廷的“封赏”,最后跟郑家父子一起被杀。

而这个郑鸿逵其实不错,他虽然没有带水师阻击清军渡江,但在退往福建时将唐王朱聿键带了回去,并且抢先拥立这位朱明有血性的亲王为帝,使得弘光政权瓦解之后迅速有隆武政权扛起反清大旗。

此后,郑鸿逵又私自放走了可能被其哥哥挟持去北京的侄子大木,并与侄子大木坚持抗清,直至病死金门。

观其一生,身不由己的同时还是有民族大义的,比他那个哥哥郑芝龙强得太多。

这一点,陆四还是比较认可的。

可认可归认可,眼下双方俨然也是死敌。郑鸿逵真要吃错药带他的水师上岸攻打扬州,陆四也绝计要把他们赶尽长江喂鱼。

历来,很少有过年动兵的。

陆四动了。

初二,以风字营营官程霖为主将,领风字营、陈字营、沈字营3000余兵东征泰州,除追杀甘肃总兵李棲凤和监军高歧凤外,这支部队还要一直打到如皋、海门(后世南通地区),以将扬州以东、长江以北地区全部联成一片,使州县尽在淮军治下。

陆四已派快马至盐城通令夏大军的林字营、徐和尚的新三营往南攻击富安,兴化等地,配合程霖对泰州攻势。

在给夏、徐、蒋等人的密信中,陆四要求他们若接到淮安求援,暂不必理会,一应援淮行动须以他陆四这边为准。另外淮军所到之处倘有地主士绅结寨自保,或募青壮抵抗淮军的,不必手软,势以鲜血震慑地方。

“南都,无人。”

这是陆四在远眺长江之后说的第二句话,是对史德威说的。

淮军是腊月二十八攻占扬州的,今日已是大年初四,整整七天过去,长江上未见对岸而来的明军一舟一卒,南都不是无人又是什么?

二十七日,扬州知府谭文道就派人渡江向南都火急报讯,然而报讯的人到达南京后却是无处可报。

正旦,南都各大衙门竟然封印,不复签押,要等大年初三才开衙办公!

封印还非各大衙门自己封,而是由掌管天象的南京钦天监来封,这也是南京钦天监一年之中最受各大衙门欢迎的时候。

老百姓过年,当官的也要过年。

十万火急之事,竟无处可报,急得那报讯的人团团转,好不容易得人指点找到位于城中柏川桥一带的南都守备衙门。

现任南都守备太监韩赞周是信王府老人,崇祯九年就在司礼监任秉笔太监,清军入寇时崇祯命他为京营副提督巡防京城一职,于五个月前刚刚被崇祯任为南都守备太监。

坊间有传闻,韩赞周此来南都出任守备太监,是为皇帝“南狩”打前站来的。

真假传闻不知,但事实韩赞周自出任守备太监以来,就开始着手对南都三大营及操江事宜的整顿,并在这五个月内,守备衙门陆续有从北京过来的宦官任职。

加之皇帝以史可法为南京兵部尚书,又以路振飞为漕运总督兼淮扬巡抚,着马士英为凤阳总督,令京营悍将黄得功隶归马士英,种种迹象表明,空穴不来风,似乎北京的皇帝真有“南狩”留都之意。

韩赞周接到扬州来人急报时,正带着他的义子义孙跪在自家韩姓祖牌前烧纸钱。

这是韩赞周老家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九到年三十这两天,后人必须给先人烧纸钱,曰为“送压岁钱”,以使列祖列宗在地府那边也有钱开支。

待知江北竟生出贼乱,贼人兵进扬州,援剿都司史德威、甘肃总兵李棲凤、四川副将胡尚友全军覆没,韩赞周慌得连给老祖宗的压岁钱都顾不得烧,火急火了的坐上马车直奔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府邸。又叫人赶紧通知南都守备勋臣魏国公徐弘基及其他勋臣。

史可法在知道消息后简直是如雷轰顶,当时就自乱阵脚,不等魏国公徐弘基赶到,就连发三道令箭。

三道令箭都是给距离扬州最近的长江水师郑鸿逵部的,第一道是让郑鸿逵马上率部过江增援扬州;

第二道是中午发的,却是让郑鸿逵暂不必过江,率水师屯于镇江,等侯新令。

第三道是下午发的,又是叫郑鸿逵速至南都军议。

史可法的谋士应廷吉知道此事后,对其他幕僚急道:“公方寸乱矣,岂有百里之程,一日三调者乎!”

第二百六十章 吓唬吓唬第七百七十一章 一统天下势已成第六十二章 杀了李士元!第八百零九章 武装游行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亲王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军四镇第八百零七章 知根知底的国公第六百六十三章 王爷,上策是降明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风扫落叶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寿永昌 大印千古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请牢记你的使命!第四百七十八章 闯王归天 披麻戴孝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统是中国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愿宇内平第九百五十一章 顺承郡王兵败第二百八十五章 没事,我再问问潞王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镇北将军许定国第五百一十二章 杀光鞑虏再凯旋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关者,斩!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儿来接阿娘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变天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夺济南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二百零六章 淮阴侯陆文宗(为盟主加更)第四百七十五章 满洲大败,指日可待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追,自己人!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愿宇内平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陆四也可以拥立个天子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强马壮者,大顺也!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爷,您老要当太上皇咧!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击沈阳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亲王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三百三十七章 该死的尼堪!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七百零一章 捐输第三百九十四章 两蹶名王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灭朝廷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贼,我替天下人杀你第四百五十二章 闯贼,中国大旗也!第三百六十章 多尔衮害我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将军 杨皇后第六百五十三章 宫内厅 寇娘娘第三百八十七章 贼人在那里!第三百零九章 祖先当得汉奸,我当不得?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关者,斩!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尔衮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顺两亲王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报仇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长不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扒我祖坟 不共戴天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了家乡的人第二十三章 风起运河第二百四十章 大军出征 万石军粮第六百八十章 你们说说,我爹怎么安排?第九百五十章 头可断,辫不可剃第一百零二章 围城打援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将军 杨皇后第六百八十一章 监国乃继统,非继嗣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托国公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军是陆文宗的了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谁一伙!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陆文宗第六百三十章 孝顺的侄子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尸 官兵裹夫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贵妃第三十四章 咱们要比官兵更狠第二百四十五章 陆四指定专用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联保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师东征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王阿济格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书侍郎 七省巡抚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三百六十八章 史上独一份的拒降书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镇去其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镇北将军许定国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变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顺两亲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对三条A第一百九十四章 宁错杀 不放过第八百章 李定国归顺第六十四章 若尊强者,便为强者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尸 官兵裹夫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来当太上皇喽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关的汉人军队第五百六十七章 顺治以来第一稀罕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鱼肚第四百一十章 山东战区第一百八十四章 陆四的试验田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强马壮者,大顺也!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敌要来了(谢盟主碧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