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

上冈。

陆四家中,昏暗的灯火下,十几条汉子挤坐在屋内,因为有人抽烟,把个屋里弄得是乌烟瘴气。

“在徐旅帅的帮助下,下官已经初步完成清乡的第一阶段工作,眼下正陆续建立各乡公所,最迟在月底有望全部建立...”

大顺盐城县令、原明提举清江司主事宋庆坐在一只小凳上正向陆四汇报,屋内的乌烟瘴气和那臭脚味熏得宋庆几次想到外面去透透气,奈何陆都督正聚精会神听他汇报,实在是没法找个由头出去。

“嗯,好啊,盐城毕竟是我的老家,老家人民对我陆文宗这个反贼还是支持的嘛。宋县令,你接着说。”

半躺在床上的陆四随手在墙上敲了敲烟袋,墙角的烟灰已经积的很厚。这几天,陆四一直住在自己老房中,并且在这里接连召开了几次重要会议。这所陆家老屋,俨然已经成为淮军将士心目中的“圣地”。

宋庆是一个多月前从扬州至盐城出任县令的。

上任第一天宋庆就干了一件大事,竟是将原衙门三班六房的人召集起来,然后宣布他们不再被衙门录用,即刻起各自回家为民。

陆四知道这件事后颇是吃惊,因为盐城县是夏大军他们“和平”接手的,按陆四原先的吩咐如果当地没有反抗,那么进城之后原有衙门人员尽量留用,以求实现“政权”的平稳交接。

用他的话讲叫什么稳定大于一切。

宋庆显然不是根正苗红的反贼,算起来是正儿八经的京官,因为清江司提举主事是由工部直接委派的,所以宋庆就算真心投靠淮军,也没道理刚当上县令就把同他一样属明朝官僚集团成员的三班六房统统解散。

这让陆四很是想不通。

你要说这就是造反的精髓所在,那个代表李自成中央过来的淮扬通会刘暴怎的就一直要求陆四留用前明官绅,一点反贼觉悟也没有的。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别人怎么做,下官不管,下官只是不想哪天睡得正香时被这帮小吏给绑了。”

宋庆的回答让陆四不禁沉思起来。

宋庆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那样做的好处,他认为衙门的三班六房历来都是由县乡的地主士绅控制掌握,陆都督决意进行的“清乡”就是打击这些地主士绅,将过去他们手中的权力收归官府,那么同这些地主士绅紧密联系的三班六房人员如果不清理掉,则他这个严格执行“清乡”命令的县令又如何保证自身安全。

靠这帮和地主士绅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三班六房去执行“清乡”,又能清到什么程度?

“便若割去身上的腐肉一般,如果不将所有烂肉挖去,又哪里能长出好肉来。”

陆四听着有理,但又不解:“这些小吏于一县政务十分熟悉,户、吏、兵、刑、礼、工六房负责者皆是老手,你把人家都赶走,这一大摞子事务总不能你一个县令自己做吧?”

“下官就是本事再大也做不了这六房的事,不过都督有没有听过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话?”

宋庆接下来的话让陆四目瞪口呆。

“既是大顺代大明,那衙门所办便为新朝新事,那前朝旧事与我这新朝县令有何关系?”

宋庆竟是连根拔起,直接不管从前事了。

“不把这些前明旧吏赶走,我这大顺盐城县衙如何进得新人?不给盐城县其余人等出头之日,又何以替都督拉拢人心,凝聚一股真正支持我淮军的力量呢?”

宋庆的意思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新朝办新事,同样也要用新人。

这新人什么人都要用,但三班六房这一块却还是要用读书人,毕竟都是与一县大小事务相关的,不识字不行。

但这些读书人又必须是原先被排斥在官僚集团及士绅集团以外的那些不第之人,或者说是读书不行,家境又不好的,是那些原先根本不被士绅阶层视为“同伙”的寒酸人——读书人的底层。

“若从进士与举人取,当弃进士用举人;若从举人与秀才取,当弃举人用秀才;若从秀才与童生取,则弃秀才用童生。只要我新朝给予这些底层之人晋升途径,这些人必死心塌地为我朝效命,为都督效命。”

宋庆所言选人办法让陆四很自然的想到了当下那位大顺大学士牛金星,以及他的副手淮扬通会刘暴,这两个人都是举人出身。

“这些人可堪用?”

话说出口后,陆四就想甩自己一个嘴巴,满清那边位居高位的汉人秀才官员们能把他脸打烂。

李自成重用明朝底层读书人,满清同样也重用,并且都为他们的政权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原因便在于这些底层的读书人从李自成和满清那里看到了晋升的希望,看到了灿烂的前途。

同样的道理,宋庆将盐城县衙原有三班六房全罢免,改以招用那些连衙役都看不上的穷酸秀才,甚至是只有童生功名的读书人,那么这些人必然对大顺及新任的这位宋县令感恩戴德。

在淮军刀把子的扶助下,这些人不须多长时间就能完全胜任原先三班六房的职责,从而可以让宋庆有力的将“清乡”任务推进下去,因为新的三班六房和乡村的地主士绅完全没有利益瓜葛。

宋庆的思路给了陆四兴化试验的启发,如果不是满清即将进关,恐怕他已然下令把其余地方的那些旧明官吏连根拔除。

历朝历代造反的一个通病就是后期同地主士绅集团合流,大量的为原统治阶级效命的地方势力集团改个门面便能继续把持县乡村,他们的存在使得官府无法直接同百姓对接,如此便产生大量苛捐杂税,而这些不入国库的杂税额定比正税还多,一环套一环,风调雨顺不会出事,一旦遇上灾荒,不堪重负的农民起义必然就要发生。

在宋庆思路的启发下,陆四决定给三班六房及乡村公所定例钱,而不是让他们继续如从前那样没有“工资”,但个个腰包肥鼓。

从人口数据上看,陆四完全可以用淮军的伤残军人,以及三年服役未能晋升的士兵一步步取代原有的吏员帮闲跑退,从而实现一个从下至上的新集团。

本质上,换汤不换药,不过却有助陆四的抗清“总体战”思路,即动员一切人力,动员一切物力。

第三百零五章 满洲大兵,仁义之师第五十五章 下淮安 不封刀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二百零六章 淮阴侯陆文宗(为盟主加更)第五百一十九章 满门无忠贞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五十章 督师,您老回吧第四百六十二章 无毒不丈夫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六十六章 淮军,平乱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萨爹爹有鬼了第六百三十二章 给闯王送妃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轰沧州城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四百一十三章 冰与火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尔衮哪来的勇气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三百三十一章 誓将淮贼碎尸万段(谢盟主樊霸)第六百一十二章 终于等到今天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卫战第三百八十四章 风雨无情第三百三十一章 誓将淮贼碎尸万段(谢盟主樊霸)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惨!第七百五十七章 监国三大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农当宰相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过困守凤翔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为万岁第七十二章 造反没有回头路第二百章 为国家死,虽死无憾第二百九十九章 鱼肚,无刺第七十二章 造反没有回头路第三百五十八章 济南会战第四百八十六章 闯王者,兵强马壮者为之第四百五十二章 闯贼,中国大旗也!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迈歌第二百章 打爆都督的庄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坞第十四章 漕运总督 巡抚淮扬第六十四章 若尊强者,便为强者第四百四十八章 阿济格是死的第七百六十八章 动手之后不纳降第八百零七章 知根知底的国公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问问鞑子降不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于手掌间第六百零七章 刀林 老将 荣誉第三百九十七章 渡海去辽东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进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进辽阳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将军 杨皇后第一百九十四章 宁错杀 不放过第一百四十八章 陆爷,我把寇白门弄来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第四百五十章 顺淮一家,共赴国难第五百一十二章 杀光鞑虏再凯旋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为大明齐王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红花第八百零二章 孙二爷平贼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龙者终成龙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刀要见血!第六十七章 红白纸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陆闯王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鸟的监国第七百三十四章 顺皇赏功第七百五十七章 监国三大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称皇帝第七百五十九章 千年下来,积蓄甚多第四百二十六章 摄政王是否有愧!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七十一章 造反就是造反第二百五十章 我这破落户能穿皇袍?第七百一十二章 辽东总督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关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坟的文物第七百三十章 欲称天子,先灭大西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们的赃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晋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杀王第二百三十六章 苏进忠 王进功 李得功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南谁人不通顺第五百一十三章 弃城,不杀;毁城,诛三族第五百一十九章 满门无忠贞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爷不可糊涂第六百零九章 大顺忠贞营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将相,陆某来封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复燃的大顺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们办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进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为大明齐王第四十五章 以陆四为首的造反集团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萧何啊第六百六十一章 吴三桂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