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说崇祯没死就没死

进忠,进功,得功。

这三个名字表明了陆四的态度,那声“本侯”也让王二这个算命先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升华,终是放下了心中执念开始正视自己的处境。

次日,王二便被委任为“清盐使”,率兵丁七百余前往海子整顿盐务,打击不法豪强,并解救被盐贩私扣百姓。

为了让王二这个“清盐使”看着更像正经官职,陆四还特意给扬州的淮扬通会刘暴写信,请刘暴于海子某处择一地方设立清盐使司,并归刘暴直接负责。建议这个清盐使可向大顺中央奏定为正四品。

当日,升苏进忠为沐阳都尉,升王进功为山阳都尉,升李得功为桃源都尉,各领兵1500人军下听用。

郭老四和邱三这两个未参与城中内讧的首领,陆四也没有加以排斥,升郭老四为赣榆都尉,命其领军前往收复赣榆县城。

升邱三为东海都尉,领所部千余兵同沈廷扬部一同前往海州,营建海州水师大营。

至此,北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基本被整编完毕,上下情绪稳定。

陆四又听取郑标的意见,发动安东、沐阳、赣榆、东海等地的“土贼”及百姓修建海州直达盐城的道路,这样淮军就有两条直趋北方的路,而不是只能走运河这一条路。

海州境内除明军少许残兵外便是刘泽清的兵马,不过刘泽清现在徐州和董学礼拼命根本顾不上海州,因此已经得到海州大部分土贼支持的淮军完全能大摇大摆进入海州。

等到陆四亲率淮军主力北上,刘泽清就是明知海州落入淮军之手,也无力回天。

余淮书的尸首早前被孙武进秘密葬在城外,陆四没有前往凭吊,搞个什么哭祭的鬼把戏自欺欺人,只叫人给余家送去白银五百两以为安家之资。

死于淮安之乱的七千余北路军将士,但能知道姓名找到家人的,均给予十两左右不等的银钱,非抚恤之名,而是以救济的名义发给。

淮安之乱基本上是冷处理,陆四没有深究参于此事的任何人,更无意于军中掀起对余淮书的批判。虽然清算会让淮军的思想得到高度的统合,时间却不允许陆四这样做。

真要清算的话,一个“投降主义”,一个“妄图分裂淮军”的罪名就足以让淮军上下认知到余淮书路线对淮军的恶劣影响。

三月二十九日,宿州的吕弼周转来大顺军攻占北京的好消息,此时距离崇祯自缢已是过了十天。同时,吕弼周催促陆四早点领兵北上,因为董学礼的压力越来越大。

北京的沦陷让刘泽清跟疯了一般,天天督兵猛攻徐州,为了消耗城中顺军物资,这家伙甚至还将附近掳来的百姓押来强行攻城,用百姓尸体去填徐州的护城河,消耗城上的火器和箭枝。

其实陆四有些困惑,按刘泽清反复小人的性格,此时既知北京沦陷,崇祯自缢,那他还拼个屁的命,直接易帜降顺学山西、宣大那帮明将一样摇身一变成为顺军不是很好么。

郑标给出的解释是刘泽清名声太臭,以致连大顺都不会纳他。

陆四觉着可能是这个原因,而且纳降不是简单换个旗号这么简单,要给出地盘,给出粮饷。

然而蛋糕就这么大,山东又是京畿眼皮底下,虽然被清军祸害了几次,但山东相对河南,河北而言还算好的,如此一来,大顺中央的军头们哪里就容刘泽清这个败类继续在山东做土霸王。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 众号【书友大本营】 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陆四将北京沦陷的消息通告了全军,也向扬州刘暴转告,可与此同时他却隐瞒了崇祯已经殉国的消息,反而让郑标派人散布崇祯并未殉国,北京沦陷当日这位天子出城逃到天津并有可能从海路南下的谣言。

郑标不解,问为何要这么做。

“若叫南都知道崇祯已死,三子皆未逃出,他们就会考虑拥立何人为新君承继明室,虽说拥立哪个宗室要半上一会,但最终还是要弄一个皇帝出来.....所以,咱要说他崇祯没死!”

陆四才不会让南都立马出个新帝出来,只要他这边封禁道路,再往江南大肆传播崇祯未死消息,南都想要弄清事实真相,至少得一两个月,到时候再拥唐拥桂什么的,又是个把月,有的折腾。

而他,可是念念不忘福藩的。

.........

自江北淮贼兴起,先占淮安,后夺扬州后,南京方面其实就收不到任何北方传来的邸报。

史可法瓜洲之战的真相,南都的百姓不知道,勋贵大臣们又哪里不知了。

知道又能如何,他们哪个又有史可法的骨气敢与淮贼对峙呢?

谁又敢嘲笑史可法无能?

谁敢带兵去江北平贼!

朱国弼的下场在那,听说为了将这位抚宁侯赎回,他那小妾寇白门只带了个丫鬟就渡江去见贼首,单这份勇气,南都城中谁敢与之相比?

后来听说那寇白门为了七百多被贼人俘虏的官兵能够释放,变卖了所有产业,又开局筹金万两用于赎人,这份侠义心肠,南都城中又有谁能比?

那些渡江归来的官兵们都说寇白门是观音菩萨转世呢!

史可法这边之所以听了魏国公劝渡江回南都,而不是执意在瓜洲殉国,除了贼人压根不搭理他外,最大原因就是魏国公那句“北京若危,半壁还要依仗于公。”

想到大明的江山社稷都在自己肩上,史可法便重新振作,回到南都便召各衙门大臣、守备太监、勋臣齐来商议再行调兵渡江平贼之事。

然而议事堂内,南都一帮人都是眉头紧锁,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谁也说不出个丁丑子卯来。更有人从头到尾盯着屋上梁看,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兵,是没法调了。

史可法亲自指挥的这一路好歹还过了江和贼人打了一仗,京营那一路是直接半道哗变,连贼影都没见着。

就军心士气而言,现在哪里还有兵将敢渡江平贼?

倒是有人提出如今除了调兵平贼外,更应治那镇江总兵张天禄临阵脱逃之罪。

结果,史可法犹豫半天,以恐张氏兄弟降贼为由竟揭过此事。

最终,众人达成共识,就是由史可法领衔发布“号天下臣民起义勤王捐赀急事”的南都公檄,檄文中提到“南北之耗莫通,河山之险尽失”之类的宗社危情,但檄文中除了大义凛然的话外也没什么实际措施,如果说有,就是号召百姓捐钱。

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汉奸还是人材?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尸 官兵裹夫第五百五十八章 闯王与你们同在!第一百六十二章 扒我祖坟 不共戴天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斩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从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无人矣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为天子!第十二章 有刀有铳了不起?第三百零四章 淮军第六镇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军的传统战术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狠才能活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职低配 百官郊迎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称杀人王第四百七十八章 闯王归天 披麻戴孝第八十五章 我话讲完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鹞第四百章 白面书生尽坏事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听谁的!第五百二十八章 鞑子终于来了第七十八章 乱世唯杀人第七十章 我想留个后第二百八十七章 制造两个明朝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烧眉毛的摄政王第三十三章 杀人何必废话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没钱没粮,走吧!第八十八章 我们有大炮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为骑第四十九章 风林火山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南保卫战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四百零八章 奇袭北京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书侍郎 七省巡抚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营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华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军,中国之兵也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玛啊!第三百三十七章 该死的尼堪!第六百八十一章 监国乃继统,非继嗣第四百零六章 西线大溃败第二百七十八章 骗吃骗喝的高杰第一百一十七章 农民式的战争手段第六百三十章 孝顺的侄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辫子兵不可敌的神话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义第七百三十六章 衔枚疾驱三百里第五百二十一章 断贼之势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人命换胜利第三百一十六章 开展抗清敌后斗争第六百章 天王不认账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鞑子?假鞑子?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扬子,坐天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制造两个明朝第七百一十七章 红日东出,祥云西来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扬大砍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开会真犯困第三百七十章 缐国安的困惑第一百五十七章 宁死不降顺第一百零五章 你们都不行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与骑兵的较量第六百三十七章 报告政府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来赐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八百零五章 闽粤总督郑芝龙第十九章 刀,是什么样的刀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惊诧第二十五章 时势如何造英雄第一百一十一章 杀人不过头点地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亲王,便可易帜第四百三十一章 喜迎中国大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苏进忠 王进功 李得功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样?第十九章 刀,是什么样的刀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南谁人不通顺第七百二十章 雪冷血热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宝座 价高者得第三百二十三章 总督大人的好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亲军第六百三十章 孝顺的侄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国有人,不可轻侮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万金,有数就行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债,自己还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顺第六百六十三章 王爷,上策是降明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八十八章 我们有大炮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阔了第六百八十章 你们说说,我爹怎么安排?第三百零二章 夫人去扬州第二百六十八章 刀斧手何在!(谢盟主无泪懒虫)第三百一十六章 开展抗清敌后斗争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鹞子北进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陆某干,给你封亲王第二百六十八章 刀斧手何在!(谢盟主无泪懒虫)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贵妃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愿宇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