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亲王,便可易帜

洪承畴的使者名卢兴祖,汉军镶白旗人,由国子监官学生授工部启心郎随同招抚南方大学士办差。

此次奉洪之命出使德州,卢兴祖内心难免忐忑,担心这淮军是土寇出身不懂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那样的话,他卢兴祖死的就未免冤枉。

好在,淮军方面知两国通使道理,对卢并无刁难,甚至相当礼遇,不禁其自由,任其城中自看。

多方探问下,卢兴祖方搞清淮军来历,原是南方淮扬河工作乱而起一支反明义师,后奉表李自成得以为顺军。其统帅姓陆非路,前番讹传陆四天王乃鲁地无知百姓谣传。

卢兴祖注意到,城中淮军所打旗帜皆为淮字,并无顺字,由此猜测这支淮军可能是因为和李自成的顺中央失去联系重新独立,又可能是知李自成兵败起了脱离之意。

如此,倒有几分拉拢的把握。

只是于城中行走期间,卢兴祖见不少淮军士卒对其脑后辫子指指点点,更有甚者目露贪婪之意,不明所以,内心不免发寒。

三日后,陆四再次接见卢兴祖,将其已经写好的回信交于卢兴祖带给洪承畴,并问:“贵国此次入关,是为窃居我中国,还是替明朝崇祯复仇?”

这个问题问的可谓刁钻,若说是窃居中国,则清为中国之敌。若回说为崇祯复仇,则清无法理占据中国。

怎么回答都不对。

卢兴祖也是有才之人,略一整理思绪,道:“我国深痛明朝嫡胤无遗,势孤难立,故移我大清宅此北土。厉兵秣马,必歼丑类,以靖万邦。非有富天下之心,实为救中国之计。”

“噢,救中国。”

陆四点了点头,这个说法在1644年是很有市场,并且很得中国士绅甚至百姓之心的。

“我听贵国国族为满洲,而满州人少,兵力有限,今入中国七十以下,十岁以上皆征,故按此判断,贵国此次入关当为全国总动员,若兵员折损再加补充恐非易事,如何能救中国?”

“我国八旗将校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一问一答毫无营养。

正题开始了。

陆四发问:“是贵国洪学士做主招我为平南王,还是贵国摄政王授我以平南王?”

卢兴祖立道:“乃摄政王!”

“摄政王一言可决?”

“可决!”

陆四“噢”了一声,继而摇了摇头,有些不满道:“只这平南并非亲王。按我中国习俗,二字王号皆为杂王,便如那明朝二字郡王。今我手握十万雄师,坐拥鲁地、淮扬,地盘之大有如两省,百姓之多不下千万,区区一二字杂号王岂能叫我对贵国生出亲近之意。”

卢兴祖则道:“我国前有三顺王,近有平西王,都督若肯归我国,则是满洲国族以外第五大王。但虽为第五大王,但以都督之实力,又可为国族以外第一王。”

又说清国体制不同明朝,不存在一字亲王二字郡王之分。

陆四微一沉吟,摸了摸胡须,道:“有件事你们怕是不知道吧?”

“何事?”

卢兴祖不解。

“明朝潞藩已于南都登基称帝,年号弘光,而弘光皇帝意我为明朝亲王。”

说到这,陆四“哈哈”一笑,直接了当道,“北有清朝,南有明朝,南北皆有意于我,你说我当如何处之?”

卢兴祖心中一动,不加思索道:“自当是价高者得。”却是不说清强明弱这种无意义的话。

“那就对了嘛。”

陆四大腿一拍,站了起来,同卢兴祖道:“你回去和洪大学士说,他从前也是明朝重臣,很有本事,当知若我以鲁地、淮扬投明,则于南都而言北伐之势立成。如此有江南亿万钱粮接济,有明天子之号召,有陆某十万大兵为前锋,贵国八旗再是善战,怕也挡不住这源源不断之势吧。”

说完,又“嘿”了一声,“况且,贵国八旗也并非多么能打,我前番刚斩三千好头颅。适才问你贵国兵员哪里补充是给你留了面子。”

卢兴祖并未指出前番巴哈纳部兵力过少,这才遭致全歼,或说什么八旗大军云集京师,有多少悍兵强将,对鲁地轻视种种,反而是点了点头,问了一句:“都督自称顺之淮阴侯,然卢某何以不曾听都督提及半句顺?”

陆四一怔,摆了摆手道:“不知我永昌皇帝何在。”

卢兴祖躬身,提出愿以金银赎回前番战死真满汉军将士尸首。

陆四说天气炎热,尸身难以保存,皆已掩埋。

“若贵国不怕瘟疫,可使人去挖回。”

说完,陆四命送客,言中说道他的意思都在信中,洪大学士看了便知。

......

赶到沧州坐镇的洪承畴除一面使卢兴祖与德州淮军接触外,另一面则加紧部署对河南北部府县的收取。

他向多尔衮请以杨方兴为河道总督,苏弘祖为分巡河北道,申朝纪为分守河北道,罗绣锦为河南巡抚,祖可法为河南卫辉总兵,金玉和为河南怀庆总兵。

文官皆为在京降清官员,武官则都是随满洲入关的汉军旗将领。

在给多尔衮的上书中,洪承畴认为大军南下之前绝不可与山东淮贼交战,而是要集中收取河南,断绝山东与陕西、山西顺军联络,谓:“使鲁地成孤军之势,方可使招抚倍半功之。”

而事实上,占据德州的淮军没有再向清山东巡抚方大猷据有的地盘发起攻击,两方于这炎暑之下倒是达成了“默契”,就是谁也别找谁的麻烦。

卢兴祖回到沧州后便将陆四的信递上,洪承畴并没有马上打开来看,而是先听卢兴祖说了在德州见闻,及那淮军都督言谈。

“价高者得?”

洪承畴笑了起来,撕开信封取信来看。

信中,陆四表示要淮军亲近大清可以,但清廷必须承认他对山东全省、淮扬地区的统治权,并以亲王封爵相授。

除此之外,还要将河南划给淮军做筹粮养兵地。同时,地方文武皆由陆四委任,清之吏部、兵部必须承认,而陆四方面向清廷举荐的官员清廷同样要予以任命,不得驳回。

另外,须先拨付淮军养兵养马银500万两,家眷安置费300万两,粮草若干,其余辎重若干。

若大清同意,则淮军可以易帜,但不剃发。

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对老夫做什么?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帮烂鱼虾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顺天兵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关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不救爹,下一个就是你第一百六十一章 陆兄弟,你家祖坟被刨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还是不降!第六百零一章 清天当灭,白旗当反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七百一十六章 许留守燕京大王为妾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称皇帝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残忍第五百二十五章 多尔衮哪来的勇气第一百八十章 成真龙的机率第一千零二章 朕将亲祭明太祖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顺帝位之争第三百二十三章 总督大人的好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顺不屠城,只屠官第一百零二章 围城打援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无人矣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师东征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关第五百一十九章 满门无忠贞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来当太上皇喽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万顺军奉监国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二百三十六章 苏进忠 王进功 李得功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国公 十二侯爷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进淮安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一千零二章 朕将亲祭明太祖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四百八十六章 闯王者,兵强马壮者为之第七百四十章 万岁没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陆四的矛戳他的盾第四百六十八章 驸马爷复都城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进辽阳城第七百零八章 最后的宗室第七百七十一章 一统天下势已成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愿第二十三章 风起运河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来当太上皇喽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义第四百零六章 西线大溃败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灭,声不停第九十三章 扬州,绝不可重演第五百七十九章 太尴尬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给弟兄们留点种子吧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听谁的!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坞第四百六十二章 无毒不丈夫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从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扬陆某,功在大顺!第一百三十章 杀出个黎明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书侍郎 七省巡抚第五十四章 抽他娘的生死签第九百九十九章 灭明者,明军也第二十章 杀人者,陆文宗第二十二章 夫子炮灰 何去何从第二百七十九章 东线无战事第二十五章 时势如何造英雄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辽王、秦王(大明三杰)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诉二郎,我头疼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诏第一百三十三章 摄政皇父陆太爷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五百五十九章 决死保定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南谁人不通顺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关的汉人军队第六百六十五章 贝勒就值十两银第二百七十九章 微山湖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帮烂鱼虾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敌人是伪军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为大明齐王第二百零三章谁让我姓陆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顺两亲王第二百七十九章 微山湖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儿要做中国皇帝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闯王会善待太后母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军四镇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还是不降!第一百零八章 奋勇杀敌者,千秋万代!第七百七十章 孙可望降顺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关容易出关难第六百一十章 陆四爷进京赶考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农当宰相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长不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太尴尬了第六十一章 不好,我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