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师东征

汉中望江楼,顺军文武会聚一堂。

“监国有令,晋亳侯李过为兴国公,征西将军!东征期间,陕西军政着兴国公统调,总督以下军政悉归调遣!”

原吏政府尚书,现晋为大顺左辅的顾君恩宣读监国谕令。

第一道谕令便是晋升李过为兴国公,统调陕西军政,节制总督以下文武。此举不仅表示陆四对李过的器重与信任,更是对东征期间陕西军政的统筹安排。

根据昨天的军议,主力东征北京期间,王进才、牛先勇、党孟安、郭登先、白鸣鹤、武大定、牛万才等将领留守陕西。

其中,王进才、武大定、郭登先驻防汉中,有兵两万。白鸣鹤驻防凤翔,有兵9000。牛先勇、牛万才统所部8000将士进驻巩昌府。党孟安、田虎统所部12000人驻西安府。延安等地则由将领李元胤驻防,李部北征之时只有兵马1500人,现收编招降已扩至一万余人。

以上诸将共有兵马六万余人,其中马兵7000余,余披甲步卒近万人,可战之兵约两万人。

郭登先授汉中总兵,白鸣鹤授凤翔总兵、牛万才授巩昌总兵、党孟安授西安总兵、李元胤授延安总兵,其余诸将皆暂授副将衔,统由兴国公李过提调指挥。

顺军原先军制改明朝的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各部设左右都督。又改总兵为总权,副将为副总权,守备为守旅,把总为守旗。将军号有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四号。

不过因大顺建立时间过短便丧失北方之地,收编降军及嫡系本兵军制未及统一,所以有很多将领还是以总兵、副将等称,将军各号又多杂乱,故而陆四同李过、高一功等商议后,决定革除过去的将军封号,只授四将军,即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

李过以兴国公坐镇陕西,自当授征西将军号,以示尊崇及威严。

过去的总权、守旅等称亦不用。

西路军入陕及贺珍等降将的重新归顺,使得陕西顺军总兵力达到了十七万人,其中西路军十万余人,贺珍、党孟安等降将约四万余,随陆四入陕西联军及新附兵马近两万。

不过这17万人并非都是精锐,李过、高一功报称西路军实际可战兵员只有六万余人。贺珍等汉中兵马可战之兵两万余。陆四直系兵马可战之兵不过五千余人。

可战之兵的披甲率大概是四成,全军共有战马26000余匹。火器两千余枝,火炮只20余门。

现袁宗第已领一万余人进驻商洛,又有党守素率三万人东进增援,去除老弱病残两万余及留守陕西兵马,陆四能够动用的东征兵力为六万。这个数字同当年李自成东征是一样的。

故而为了统一指挥,号令分明,陆四决定东征的这六万人马一律使用淮军建制的“镇”加以改编。

新编六镇中的四镇为西路军精锐人马改编而来,以高一功为第九镇帅、以蔺养成为第十镇帅、以辛思忠为第十一镇帅、以赵忠义为第十二镇帅。

余下两镇以贺珍部同马科部为主改编,以贺珍为第十三镇帅,以马科为第十四镇帅。

除第十二镇帅赵忠义出身淮军,其余都是顺军出身,包括贺珍、马科。

留守西安诸将则暂不改军制,沿袭前明旧称,实有兵马5000以上为总兵,5000以下为副将。

其余与会陕西群雄各部以现实控地域分别授都司、游击、守备等职。再行“五抽一”法,即各部义军单独组成“杀奴军”,五人出一人,自备甲衣兵器于七月底前往前西安接受李过统一整编,后由大顺方面提供粮草东进,计“杀奴军”实可得兵12000人左右。

群雄会商之时,共举孙守法为杀奴军总兵,白天爵、何可亮为副将。神木副将王永强部独编一旅,配合延安总兵李元胤攻掠山西。

因东征由监国亲自统兵,故不设征东将军,各镇及杀奴军悉从监国调遣。

顾君恩进言,称当年李自成之所以兵败,除了战略失误外,也与顺军当时各统军大将兵力分散,相互权属不明有极大关系。比如同为侯爷,有的兵马两三万,有的则万儿八千人,遇敌之时,往往一侯难令另一侯,结果导致用兵无法集中,被清军各个击破。

顾的这个进言让陆四想到了太平天国,千王林立,一王难号一王的故事,遂采纳顾君恩的建议,于镇之上再设军制,军之统领称提督,一军辖三镇。

以第九、第十两镇编为第一军,以第十一、第十二两镇编为第二军,以第十三、第十四两镇编为第三军。

第一军提督以高一功兼任,第二军提督以刘体纯担任,第三军提督以贺珍兼任。

之所以没有让自己的嫡系赵忠义出任第二军提督,而是让刘体纯出任,还是出于赵的资历过浅,且第二军是以西路军将士整编组成的原因。

各部整编都很迅速,因为基本都是以原先建制为主,只是去除老弱,抽选精兵组建新的军镇旅而矣。

粮草方面也很充足。

当年李自成决心在西安同清军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因此下令抽空了西北数省存粮,于西安城中囤了几百万石军粮,导致一些地方的百姓都无粮可食。

田见秀心软,舍不得一把火烧掉这些从西北百姓口中硬夺过来的粮食,没想却便宜了清军,成了压死大顺覆亡的最后一根稻草。

好在,如今这些粮食终是派在了该用的地方。

张献忠那边传来消息,这位八大王最终选择第二个方案。

代表西军在汉中同顺军就出川及相关事务具体谈判的孙可望对义父的这个选择颇是失望,因为第二个方案要打击的主要是当初降顺的那帮前明降将组成的绿营,且眼下这些绿营是否还甘愿替满洲人卖命还是未知数,所以“困难度”明显要低于同清军南北两集团的决战,甚至有可能不费吹力就收取西北之地。

可是,这么做大西是能占大便宜,然而在世人眼里永远还是个“地方政权”,根本不能取代顺军成为新朝。

当下局面,唯有灭清才能从“流贼”一跃而为法统,据有中国大义啊!

孙可望不知道义父为什么就选了第二个方案,身为义子的他如今除了服从也没有其它办法。

可眼见汉中的顺军热火朝天的练兵整顿,并大量从民间购买白布制成孝衣准备誓师东征,这位大西平东王的心里就十分的不是滋味。

直到这天,顺军将领高一功前来请他这位代表大西皇帝的平东王前往顺军誓师东征会场。

第六百一十章 陆四爷进京赶考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万金,有数就行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说的对第四百一十章 山东战区第六十七章 红白纸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请牢记你的使命!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诉二郎,我头疼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三百三十一章 誓将淮贼碎尸万段(谢盟主樊霸)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礼第一千零一章 明室优待法案第十章 最后的救赎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办法搞银子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四百五十六章 为什么不抵抗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进寨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宫中进春风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二百七十四章 济南鏖战第三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三百六十八章 史上独一份的拒降书第三百二十二章 夺济南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谁,霸王又是谁!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陆文宗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部院,我们冤啊!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于手掌间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没钱没粮,走吧!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摇撞骗罪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进京第三百零五章 满洲大兵,仁义之师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四百三十三章 龙兴之地要塌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军事集团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圣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坟者在哪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错!第七百五十七章 监国三大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轰沧州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圣人亦要跪我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与骑兵的较量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复套第二百四十九章 常宁郡主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后的满洲第七百七十六章 顺西一体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南保卫战第三百三十五章 尼堪第一悍兵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鸟的监国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进淮安城!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灭朝廷第三百六十一章 爱塔能听我的么?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丢山东人的脸第八百二十一章 孝儿接老爹第二十章 杀人者,陆文宗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圣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战役第八十一章 大顺皇帝万万岁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报仇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罗八里铺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后,皆来过我大刀!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们才是正规军!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六十二章 杀了李士元!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气!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残忍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将相,陆某来封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国有人,不可轻侮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红花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才是我们的长城第七十章 我想留个后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当寸搩!第七十五章 拖家带口造什么反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顺的仁政第八十一章 大顺皇帝万万岁第六百四十八章 红颜,多薄命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营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顺的未来在海外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轰沧州城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军助战变主战第四十六章 淮军的诞生第七十八章 乱世唯杀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闯贼,中国大旗也!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东出了个陆文宗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鸟的监国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问问鞑子降不降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联保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给咱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