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亲王

汉军正黄旗主、怀顺王耿仲明是被多尔衮吓死的,这桩历史陆四记得很清楚,而此事的导火索就是有人告发耿仲明藏匿逃人,结果这位已被清廷改封为靖南王的耿旗主在江西吉安自缢而死。

爷爷被逼自杀之事在年幼的孙子耿精忠脑海中肯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故而第三代靖南王耿精忠果断响应吴三桂反清,改“奴才相”为踞傲不恭的形态,令官民剪辫留发,衣服巾帽悉依明制,点齐靖南藩兵马北上江西、浙江,安徽,极大打击清军,声势不比吴三桂弱。

可惜,被大明朝的延平王郑经背后捅了刀子,致使耿部后方不稳,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得益于两世为人,陆四对敌人统帅、大将的底细可谓是了如指掌,如此自是要叮那有缝的蛋。

耿仲明作为汉军四藩王之一,为何宁肯在江西自杀也不敢举兵反清,原因是当时清军势大,绿营大反正掀起的抗清高潮已被镇压,孔有德入广西,尚可喜入广东,吴三桂入四川,清廷重新占据了战争主动权,因此只有兵马万余人的耿仲明不敢铤而走险,为了不祸及子孙并保存其部将校,只得选择自杀,好让多尔衮不能借题发挥裁撤他靖南藩。

事后,多尔衮也的确无法再追究下去,但却认为耿仲明是令终,不予赐祭,也不允许其子耿继茂袭爵,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耿继茂方才袭爵靖南王。

而现在,耿仲明却有除了自杀以外的更好选择。

孔有德在山东被淮军阵斩不可能不给耿仲明以震动,清廷如今的势颓也不可能不触动其心。

针对心怀汉人的耿仲明,陆四做了两手安排。

第一手安排是让高进火速回返动员人手“诱使”逃人往耿仲明军中,再将此事向多尔衮“告发”,从而让多尔衮对耿仲明产生戒备之心。

不过躺在兄长功劳薄上的多尔衮远不如其兄皇太极的政治、军事能力,胸襟更不能与其兄比,只要有关耿仲明心存故明,暗蓄异志的流言不绝于耳,且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多尔衮肯定要对耿仲明下手。

第二手安排则是派人前往劝说耿仲明反正。

陆四给耿仲明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其什么也别干,同尚可喜于南阳之战时一般,以种种借口拖延其部炮军参与攻城。

第二个选择是占据良乡,隔断北京同多尔衮大军间的联系。

第三个选择是立即调头攻打北京。

担任说客的是大清的山东巡抚方大猷。

去年初意气风发自请往山东招抚的方大猷在鲁地遭受了他人生最大的打击,同他一起往山东招抚的总督王鳌永的死更深深刺激了这位大清山东巡抚。此后发生的肃亲王豪格、恭顺王孔有德的全军覆没更是让这位山东巡抚开始重新思索人生的未来。

所以,当方巡抚被淮军从临清赶到北直景州,又被从景州赶到交河后,方巡抚彻底对人生失去进取,如洪承畴给清廷的密揭所言,这位山东巡抚每日不问政事,浑浑噩噩,只知书画作诗,已不堪大用。

清廷接洪承畴密揭后的半个月,一道诏书就从京中发出,降方大猷的山东巡抚为青州兵备道。

“山东全境为敌有,我这巡抚本就有名无实,今叫我为青州兵备道,朝廷这是嫌我还活着。”

方大猷人老不糊涂,从山东逃出来再无作为不是他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无可作为。

无兵、无饷、无粮、无官甚至无吏的他,还能做什么?

既然清廷厌恶于他,北直事务也插不上手,方大猷便以年老体衰为由上书致仕。接到方大猷的上书后,多尔衮也不含糊,直接允了。

如此,方大猷便收拾铺盖带了两个老仆准备走人,他不敢回北京,而是打算绕道河南回浙江老家。

不过就在此时,大顺北方招抚大使胡尚友却派人携重金秘密来见,一番促膝深谈之后,方巡抚于胸中重新燃起仕途的希望,觉得他虽然快五十岁了,但还当盛年,未必不能新朝效力。

很快,方大猷就重新回了北京。虽说他这山东巡抚已是平民,但毕竟山东丢失与他的关系不大,所以归京之后清廷也没有为难他,仍是让他在原先宅子居住。

就这么闲住了快半年,这日,正在作画《湖光山色》的方大猷突然收到一颗蜡丸,打开看之后怔怔许久,最终在那丹青图上藩下浓厚一笔,此幅画作也终作成,当为后世宝藏。

三天后,望着面前这位并无交往的前山东巡抚,耿仲明甚是奇怪,不知对方来他军中做何事。

“耿王爷大难临头可知?”

方大猷的开场白太过直白,也太过俗套,不过也合乎事实,耿仲明的确要大难临头。

因为就在昨天,摄政王多尔衮突遣人来问逃人事。

耿仲明不敢隐瞒,便说马上稽查私自藏匿逃人的随征将士,待核实逃人人数后再行上报,请摄政王降罪处置。

此时耿部将士人人都自危的很,担心摄政王那里不肯轻饶他们。

所以,方大猷的开场白虽未明言什么,但还真就戳中耿仲明同部下心思。

“方今天下大势,其实在顺不在清。”

方大猷好像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直言不讳起来,把个耿仲明听得眼皮都跳了一下。

“老夫此来,为耿王爷带来三职,却不知王爷愿为何职?”方大猷说话间竟是不客气的一屁股坐下了。

帐中沉默许久后,传来耿仲明的声音:“不知方大人所说三职为何?”

“总兵、郡王、亲王。”方大猷旁若无人。

“这?...”

耿仲明同一干部下都是不解。

方大猷也不绕圈子,直言耿部若按兵不动,大顺灭清之后耿仲明可为总兵。

若据良乡封堵多尔衮大军,使其南北皆无路走,则多尔衮覆亡之后,耿仲明可为大顺郡王。

“不过在老夫看来,富贵险中求,天大的机会摆在面前,王爷当千层高楼再进一步,直接挥师攻破北京,为大顺亲王!”

方大猷眼神透出的表情比耿仲明还激动,他只恨自家没兵,要不然这好事能轮到你个矿徒!

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几个,抽两口?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说的对第七百零一章 捐输第七百五十八章 统统灭杀第九百九十四章 坐地起价第七百四十九章 监国御令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军抗清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为将,不可为帅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国公一定降第九十一章 干了?干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价,加价,加价!第一百零三章 扬州三将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势,顺军独大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们去吧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骧反正 山西光复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归都督也!第六百四十九章 国之根基第六十章 这条街我们淮军要了!第九百五十章 头可断,辫不可剃第三百七十章 缐国安的困惑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为后起之秀所代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尸 官兵裹夫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顺的军饷有了第六百八十三章 临清要来陆亲公第六百零五章 顺,大大的顺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萧何啊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当监国第三百一十七章 圣公失足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军,中国之兵也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烧眉毛的摄政王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儿吗?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鞑子 孙秦桧第一百一十四章 还能不能砍?第七百二十七章 忠王、辽王、秦王(大明三杰)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打阿济格,只打多尔衮第三十二章 桃花坞 刘家庄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跟圣公走?第五百八十一章 李虎子是杀人王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扬子,坐天下第二十四章 宁杀一万,不乱数万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将军 杨皇后第六百八十六章 监国,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七百七十六章 顺西一体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二百六十八章 刀斧手何在!(谢盟主无泪懒虫)第二十四章 宁杀一万,不乱数万第六十一章 不好,我全要!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五百一十五章 从速来降,以免伤亡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五百二十一章 断贼之势第一百章 陆爷学兵法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愿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来赐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二百六十一章 淮贼讲话有道理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后,皆来过我大刀!第一百八十四章 陆四的试验田第二百五十章 我这破落户能穿皇袍?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无忧第一百九十四章 宁错杀 不放过第二百七十五章 赌品好,放手用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十一章 北边来的兵第七百四十章 万岁没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东第四百零六章 西线大溃败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强马壮者,大顺也!第二百零六章 淮阴侯陆文宗(为盟主加更)第三百零六章 汉军旗的福地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纪轻轻的小姑父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诏第八百章 李定国归顺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龙降世 万岁加冕第二十四章 宁杀一万,不乱数万第八百二十一章 孝儿接老爹第二百七十九章 东线无战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帮烂鱼虾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四百七十五章 满洲大败,指日可待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东出了个陆文宗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归都督也!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击沈阳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团浆糊的南都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顺天兵第五百八十五章 何以解忧?唯金银耳!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开会真犯困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称帝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东第四百八十六章 闯王者,兵强马壮者为之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无耻之徒!第二百六十二章 卖命就得有回报第六百一十七章 两宫东行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明镇北将军许定国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托国公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国之利器,何以尽为鞑所有第四百三十一章 喜迎中国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