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陆闯王

孙可望归降是件大事,因为这位平东将军关系安西将军能否也来降。

因此陆四十分重视,立命召集群臣商议可望来降之事。

文武听闻可望于花马池归降大顺,皆是振奋,齐向监国贺喜。

但在如何安置孙可望的问题上,大顺政权的文武却出现两种不同意见。

首先,文武众人都认为当优待孙可望,但在如何个优待法上面,却是各执一辞。

刘体纯、贾汉复等人主张将孙可望同艾能奇、刘文秀等同对待,即封其为侯,但能否为实侯,却要看其能否助大顺劝降招来李定国。若不能,则连侯爵也不给,将其押往北京连同妻子看管,日后也是以布衣对待。

原因是孙可望冥顽不灵,屡次抗拒大顺招抚,致使战事拖延,官兵死难,其最后也是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下才降的大顺,所以,孙可望若不能劝来李定国将功赎罪,大顺依旧给其高位,于大顺死难将士是极为不公的。

“臣记得前番监国谕令各省诸军,西营官兵凡战前来降者,封赏优待。凡战后力不能战者再来降者,一律不赦。今何以孙可望倒能破例的!照我说,监国既有谕旨,便当依谕旨行事,不可食言于天下!”

反对优待孙可望意见最强烈的是第二军的新任镇帅,原西路军将领马腾云。

第二军原先的建制是辛思忠的第十一镇、赵忠义的第十二镇,这两镇也是集合西路军骑兵及原淮军入陕精锐编成的主力。

只如今第十一镇在辛思忠的带领下已经扩编为暂编第一军,第十二镇也在赵忠义的带领下扩编为暂编第二军,因此第二军提督刘体纯实际能够指挥的兵马不足四千人。

为此,行营抽调原潼关总兵胡守龙部、神木副将王永强部补充第二军,又将在武功俘虏的两万余西军降卒补入,虽然战斗力相较从前第二军明显降低,但所拥有的建制镇却变成了三个。

三位镇帅分别是马腾云、李友、胡守龙。

第二军新编之后也是一直随行营活动,在外界看来倒像是御林军般。

三位镇帅,除胡守龙是道人出身,马腾云同李友都是顺军老将,马腾云擅攻,当年也是力破孙传庭的功臣。李友曾随袁宗第、白鸣鹤等人往山东送婚,算是翠微公主的“嫁妆”,后来奉监国之命曾往西路军传信。

马腾云将监国谕令拿出来说事,且诸将联想当下实际情况,倒是有大半人都不赞成优待孙可望,尤其是给其封侯。

“可望虽败将,于西北却仍当两个军。”

礼政府尚书巩焴、吏政府尚书宋企郊等人出于西北尚有不少西军残余活动,从政治角度及西北长治久安考虑,认为必须对孙可望优待,且不当使孙可望居于艾能奇、刘文秀二侯之下。

原因有三。

第一是孙可望于西营威望高于其他三将军,现在来降冒然将其置于已被封侯的艾能奇同刘文秀之下,势必会让孙可望心生芥蒂,不利对孙的安抚。

第二,李定国能否来降全系可望一身,要是可望因为大顺的冷遇而不愿出力劝降定国,则双方难免一战,徒增死伤。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孙可望是张献忠实际的太子继承人,既然大顺大西同源,监国也多次谕令天下善待西营文武,那么对于孙可望这个西营第一人又岂能随意对待。

“西军数十万众新降,人心各异,若我大顺不能善待可望,恐生隐患。故臣等以为当授可望郡王,以体现大顺朝对西营的厚重,如此于我大顺治理西北也大有好处。”

巩焴直接提出当封王。

马腾云听后立时不满,嗤道:“老先生糊涂了,他孙可望若能为王,我大顺王爵岂不是如白菜一般了!”

刘体纯、贾汉复、李友等人也无法接受孙可望封王,一片哗然。也不能怪他们不满,实是一个战败降将也能为大顺郡王,真是叫人无法接受。

须知,大顺如今除了监国外,还没有王爵呢!(这些人尚不知监国于北京时,已命左辅顾君恩拟定顺爵封赏,定李过为晋亲王、陆广远为楚亲王。又定四大国公、十二侯爷初封)

文武赞成反对者交锋激烈。

陆四的意见是孙可望是要优待的,但是给其封王却不太合适。先前他命人劝降孙可望时是给出郡王待遇,然那时孙可望手握重兵与现在妻子官丁两百余人不可同日而语。

但将孙可望摆于艾能奇、刘文秀之下也不好,毕竟孙可望于西军的影响力摆在那,再者人家张献忠活的时候都说过只要他陆文宗来投,不吝顺亲王之封。如今轮到他陆文宗得势,怎么也要给八大王继承人一个说得过去的待遇才行。

思来想去,陆四决意授孙可望韩国公。

韩是春秋小国,不同于齐楚秦赵所含意义。使孙可望为韩国公,一是能显大顺对其优待重视,二来也能从这国公封号表明约束之意,倒也两全齐美。

要不是考虑已内定美德法英四国公,再封一个西国公实在有些恶趣味,陆四说不定还真就将西班牙给孙可望了。

监国定了国公基调,说是询问文武,谁赞成,谁反对?

但又有哪个会脖子硬的继续反对。

两相折中,封王太过,封侯不合适,便是国公了。

为体现赏不逾时,也为抓紧“和平”解决盐场堡的李定国,陆四在兵政府尚书陆之祺的建议下,特命礼政府尚书巩焴代表自己,也代表大顺朝廷亲往花马池册封孙可望为韩国公。

同时传谕嘉奖宁夏巡抚赵忠义以下官兵,命行营记功叙优,待班师京师再行封赏。

文武私下议论,监国曾许擒斩孙可望、李定国者皆封郡王,如今孙可望被宁夏巡抚赵忠义击败迫降,怕那淮扬小子一个郡王封爵是跑不掉了。

正在盐场堡同李定国对峙的第四军提督左潘安、第九军提督李成栋对郡王之封也是极为眼热,恨不得马上提兵攻进盐场堡擒斩李定国,偏行营不让进军,无奈只得憋屈在营中。

陆四原是准备让巩焴直接将孙可望带来行营,并立让孙可望前去盐场堡说服李定国来降,吏政府尚书宋企郊却建议让孙可望先往固原一行,以让西北军民皆知可望来降,好达“政治攻势”。

左右李定国困守盐场堡也飞不出去,陆四便同意宋企郊的建议,让巩焴带着孙可望先到固原去“游下街”,并谕令兴国公李过、甘陕总督孟乔芳、陕西巡抚张国柱、甘肃巡抚汪兆龄等可在固原或平凉同孙可望见见面,“以显我朝优渥其心”。

巩焴一行快马加鞭,数日便抵花马池。

于城中已被宁夏巡抚赵忠义等人款待数天的孙可望闻大顺监国特使至,心中忐忑,不知命运如何。

待知大顺以国公相授,并派礼政府尚书亲来册封,孙可望疑虑之心顿去,也是倍感荣光,立时向行营递上“愿抚义弟定国,以成一统之盛事”的奏疏。

疏中有这么一句“西营兵马将士愿咸奉大顺监国陛下,地方百姓皆入大顺之版图。”

奏疏急递至行营,陆四看后不禁莞尔一笑,对左右道:“东府爷雄心不再喽。”

........

镇戎所。

甘肃巡抚汪兆龄、陕西巡抚张国柱接谕令后,两位大顺的封疆一前一后赶来此地,一番部署之下热烈欢迎由礼政府尚书巩焴陪同前来的韩国公孙可望。

原本第十一军提督,原西营定北将军艾能奇也接到谕令,要其同义兄孙可望一会,可艾能奇却是没有奉谕前往镇戎所,而是上书行营称自己染了风寒不便行动。

陆四接艾能奇回奏,知艾能奇可能是为了避嫌,也可能是不好意思与义兄见面,所以这才托辞不肯去镇戎。也不点破,回信艾能奇好生“养病”,又命选三根从辽东缴获的百年人参为艾能奇送去。

从前的大西左丞相,今日的大顺汪巡抚与韩国公也是面子上的应付,二位五十步莫笑一百步,各有春秋,心中彼此如何看对方,也都没有意义。

倒是陕西巡抚张国柱对韩国公很是热情,宴会之后便请孙可望为军情献策。

没用张国柱多说,孙可望就结合现西北各地西军残余活动情况献策,还同张国柱等人进行图上作业。

“可望绘图极为讲究,有同聚米为山,了如指掌。”

在给监国的密奏上,张国柱由衷佩服孙可望的军事才能,感慨道:“可望,实良帅。”

为了不负大顺给予的韩国公,孙可望建议其部将杨万年、王会等人由张国柱节制,又留吴逢圣等十几人于甘肃巡抚汪兆龄,以备“军前不时应用”。

固原短短数日,孙可望于政、于军、于民各有良策建言。待出发前往行营时,孙可望闻大顺意欲以其义弟刘文秀第十二军入川作战,急忙上疏奏言:“大兵入川,臣报效之日。川中形势,臣所熟悉。或偕诸将进讨,或随大臣招抚诸境,庶少效奉国初心...”

听闻孙可望有入川为大顺效命之意,甘陕总督孟乔芳却是上了一道密奏,称第十二军提督刘文秀仍心怀故西,所以绝不可使孙可望同刘文秀合营,重掌兵权。当置其于监国心腹之中,不可令脱。

看过孟乔芳的密奏,陆四留中未发,只叫人催促可望速至行营。

孙可望的归降也的确令西北各地形势大好,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境内小股西军残余,在听闻东府爷都降了大顺后,纷纷放弃抵抗往顺军占据地方投诚,前后多达十数股,近两万余众。

西军残余势力的平定不仅使得西北各省再无兵乱,也为青海方面提供稳定后方。

腊月二十六日,河南巡抚袁宗第奏报,称意外于军中发现孙可望的弟弟孙可升。

这个孙可升早年就与其兄可望失散,至此兄弟二人天各一方。孙可升几经飘零,先是混迹于明军董学礼的队伍中,后来董学礼被清军击败,孙可升又成了清军绿营一员。再之后清廷覆没,孙可升这个绿营兵又被收编为顺军,现在军中当队官。

知道孙可望的弟弟竟然在自己麾下后,袁宗第便将此事急报行营。

“兄弟失散近二十年,如今却能重新聚合,实是奇缘。”

陆四也是感慨,命袁宗第使人快马将孙可升送来行营,并遣人告知可望。正在路上的孙可望听说弟弟孙可升还活着,不禁惊喜交加,上书谢恩,称“今日兄弟重逢,皆监国大恩。”

言下之意,若无监国平定北方,又岂会有他兄弟重逢之日。

不过随后却发生一件小事,孙可望因为归降时丢尽了从前所得金银,身上无有分文。恰值追随其的部下有人想归乡务农,可望有心赠于钱财,然摸遍兜中却拿不出一个铜板。

无奈之下,便向行营上书,请监国能借他些银子馈赠部下。

这本是一件小事,然而甘陕总督孟乔芳始终对孙可望提防,并且十分鄙夷其人,得知此事竟是上书称:“可望奉献忠令领兵犯顺,逆我颜行,屡劝屡不降...后迨众叛亲离,计无复之,率数百疲倦之卒,亡命来归,有何功何德于社稷得封国公爵位。

臣观其之疏章者屡可骇异,新来归承便请从征入川,阴谋兵权。若可望文足经邦,武能戡乱,何至有前番大败,今日来降之局面?可谓不自揣量,冒昧无知。臣闻天子穆穆,端拱垂裳,岂有借财与人,亦岂有人臣借财于天子之事?...”

总之孟乔芳拼了命的借题发挥,恨不得监国能一怒之下夺回孙可望的韩国公封爵,并将此人处死才好。

这让陆四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孟乔芳何以如何仇视孙可望。对其奏疏,一笑了之,留中不发。

腊月二十九日,在尚书巩焴的陪同下,孙可望一行终是抵达监国行营所在。

陆四闻讯极为高兴,命刘体纯代表自己出城迎接,上万将士列阵相迎,场面十分隆重。

孙可望涕零,身微颤。

当日,陆四又亲自接见孙可望,并赐宴,又赐银一万两,再赐蟒袍、朝衣、缎匹等,一时之间,败军之将孙可望倒成了大顺监国行营红极一时的人物。

大顺上下除孟乔芳等人外,也均是对监国礼遇优待孙可望敬佩,道监国胸怀天下,眼光长远。

便是远在汉中的刘文秀也不禁对部下说了一句:“若论气度,崇祯以来,天下人不如陆闯王。”

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势,顺军独大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灭,声不停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第六百零二章 大顺也有八旗第六百五十五章 国库 皇室 女人第三百零九章 祖先当得汉奸,我当不得?第五百一十章 不争名,只争利第三百二十三章 总督大人的好事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镇去其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间再无洪亨九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六十四章 若尊强者,便为强者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将军 杨皇后第三百零八章 哪个罪更大第四百六十九章 斩首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龙者终成龙第十七章 河工苦 猪头肉(谢盟主赵世极)第六十三章 淮军,万胜!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顺兵至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掷的永昌皇帝第六百二十章 富察氏第四百九十三章 杀咧,杀咧,杀咧!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击沈阳第七百二十二章 江南大奴变第六百五十四章 顺妃第一百五十八章 请诸位共杀鞑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顺军的反攻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职低配 百官郊迎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顺公主的嫁妆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们办第五百八十四章 汉人怎么能打汉人呢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发达,我们沾光第四百五十章 顺淮一家,共赴国难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王阿济格第六十四章 若尊强者,便为强者第七十五章 拖家带口造什么反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辫子兵不可敌的神话第六百二十三章 我就是正统!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苏克萨哈第二百零二章 陆爷真反贼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杀王第四十六章 淮军的诞生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为天子!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顺军的反攻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五百七十章 富贵险中求第五百六十四章 满洲终结者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师东征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四百二十六章 摄政王是否有愧!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请牢记你的使命!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扬州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鹞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陆四有帝王之相?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顺王!第四百零三章 你们要给我找个舅妈?第八十五章 我话讲完了第六百一十章 陆四爷进京赶考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关门打狗第四百零三章 你们要给我找个舅妈?第五章 世间最美是肉味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顺两亲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孔家无道,佃农起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孝儿来接阿娘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劝登基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鸟的监国第八百二十六章 历代太祖,哪个不是如此!第四百七十八章 闯王归天 披麻戴孝第五百五十八章 闯王与你们同在!第三百一十四章 抢救性保护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南保卫战第五百六十八章 关外还有一个家第一百五十章 督师,您老回吧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栋、李定国山西会战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清要同大明一样不成第五十三章 亲藩 夜袭第三百二十章 满洲威风,令人神往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满洲大兵第三十四章 咱们要比官兵更狠第四百七十八章 侯爷真天子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师也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军事集团第五百八十四章 汉人怎么能打汉人呢第五百七十九章 太尴尬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进京第五百二十章 摄政王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