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农当宰相

北京方面,政务院去年便已就监国登基进行筹备,基本典礼制度都是沿用永昌元年规制,只是因监国率军西征张献忠这才暂搁。故登基典礼一旦重启,各方面规办也是迅速。

在京政府高官除左辅顾君恩外,尚书另有两人,分是刑政府尚书陈不平、工政府尚书宁绍先。

礼政府尚书巩焴、吏政府尚书宋企郊、兵政府尚书陆之祺现在行营,因此实际负责礼政府堂务的是侍郎冯铨;实际负责吏政府堂务的是侍郎文彦杰;实际负责兵政府堂务的是侍郎柏永馥。

另一户政府尚书喻上猷因下落一直不明,因此实际负责户政府堂务的是侍郎宋炳奎。

原定侍郎中也有两人未到任,一位是吏政府侍郎金汝砺,一位是户政府侍郎张之奇。

当年左辅顾君恩拟定六政府尚书侍郎名单时,出于大顺延续和安抚因素,多是沿用永昌元年名单,这导致六政府尚书中除陈不平、侍郎除贾汉复、文彦杰、柏永馥、冯铨、房可壮、李化熙、党崇雅外都是陆四所不熟悉的人选。

现在西营既定,北方实际一统,陆四即将登基为帝,自是要对这个名单进行相对应调整。

首先,陆四命罢除下落不明的户政府尚书喻上猷,改用孙可望为户政府尚书。

此项任命引发顺营内部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监国会如此重用孙可望,将大顺财脉交于这位原西营大王子之手。孙可望自己也没想到,接到调令时着实震住,半天才缓过神来。

任用孙可望管户政府,陆四自是有他的考虑,他认为这个任命是非常合适的,一来可以加深大顺用人“顺西”不分的印象,二来孙可望的确是难得的人材。

凭一己之力,将贫瘠的云南、贵州二省打造成对抗满清的坚实基地,不但军队精锐,百姓也安居乐业,足见孙可望治政理财能力。

所谓用人用才,当下大顺一穷二白,财政方面极其紧张,陆四自是要让有本事的人替大顺解决财政问题。

西营四王子中,艾能奇为十一军提督,刘文秀为十二军提督,孙可望任户政府尚书,李定国这边自也要任用。

思考再三后,陆四谕令李定国出任枢密院右使,同左使吕弼周一同负责枢密院事务。

孙、李二人的任命可以说是十分有针对性了,孙可望擅后勤治政,李定国擅攻坚作战,一个放在户政府,一个放在枢密院,可谓一举两全了。

吏政府侍郎金汝砺、户政府侍郎张之奇也下落不明,陆四同样罢除,命原山东招抚大使胡尚友出任户政府侍郎,命原济南知府、坚持抗清不降的周祚鼎进京出任吏政府侍郎。

胡尚友这人是明朝降将出身,大的本事没有,但招人拉人却有一套,且搞钱也有办法,放在户政府也算对口。

当然,这也是陆四嫡系这边实在是没什么人能在政府任职,不然也不会便宜胡尚友这个降将。

户政府另一个侍郎宋炳奎是崇祯十年的进士,与西营没有瓜葛,由他同胡尚友在户政府帮衬孙可望,不必担心堂官同侍郎合流。

周祚鼎是淮军北上山东之前,唯一始终打着大顺旗帜,带领军民拒不降清的官吏,为人也是清廉,因此深得陆四看重叫他做济南知府,现命周为吏政府侍郎,可以确保吏政府这个管大顺官员的最高衙门能够良性运转。

如此,六政府尚书、十二侍郎无一缺位,枢密院左右二使也都到任。

都察院那边,原淮扬通会刘暴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构建大顺的御史台。

政务院这边却是差一个右弼,还差几个学士。

左辅右弼是陆四他岳父李自成设的官职,另外还有一个上相,也就是李自成把宰相设成三人。

上相为首,左辅为次,右弼再次。

这个官制始设于崇祯十六年,当时李自成尚没有夺取西安正式建国。而上相张国绅不久就被李自成处死,右弼来仪也下落不明,后来打下北京后李自成改内阁为天祐殿,以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也就是大顺朝的首辅。左辅右弼这两个官职没有再设。

内阁制度是个好制度,不管是叫内阁还是天佑殿,本质都是原先的明朝内阁,陆四这边肯定不会罢撤,但改名为政务院。

他拿来岳父的左辅右弼制,以顾君恩为左辅,相当于政务院一把手——总理大臣,或叫首辅。

有左辅就要有右弼,这也是制衡左辅应有之设。

那么谁来当右弼,也就是政务院的次辅?

首先右弼人选肯定要排除西营出身,因为顾君恩是老顺营出身,这要是将右弼再给西营,那陆四的老淮系在整个朝堂中就被压制的快站不住脚了。

但右弼同左辅一样实际是大顺的宰相,故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读书识字,这是最基本的,要不然连公文都看不懂,怎么处理政务,怎么能为宰相。

二是资历必须要高,即便不能同顾君恩等老顺营的人相比,在淮军之中也要是德高望重,或者说能够服众的人。

这样的人选,放眼老淮军上下,除了陆四堂兄陆文亮外,陆四还真找不到别人。

可堂兄陆文亮现任江北巡抚,替兄弟镇守淮扬老家,加之不识字,所以没法进京任副相。

陆四为难了,把当初随他在运河起事的老弟兄挨个过了一圈。

周旺同甘二毛肯定不行,二人虽参加起事,但一直没有什么表现。蒋魁是第八军提督,夏大军是河北巡抚,程霖是第六军提督,沈瞎子在程霖那里当镇帅,左大柱子是第四军提督,其他人把手指头挨个扒一扒,哪个能当宰相?

突然,陆四想到一个人。

这个人?

陆四觉得可以。

此人就是带陆四挑河工的宋五爷。

“是我把你们带出来的,我就要把你们带回去。”

陆四犹记得宋五在运河起事那晚对众人说的话。

这是一个朴实汉子对同乡,对邻居们的承诺。

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东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赐婚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进京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诏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九百三十四章 南征风云起第五十一章 干淮安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进京师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万万岁第二百七十八章 骗吃骗喝的高杰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们才是正规军!第一章 大明要亡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不想当皇帝?第四十二章 老爷做皇帝第四百七十八章 闯王归天 披麻戴孝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坟者在哪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龙降世 万岁加冕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顺军的反攻第二百七十九章 东线无战事第七章 奇货可居第一百零二章 围城打援第一百章 陆爷学兵法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五百六十二章 闯王包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么说,优势在我第二百零五章不跟舅舅造反可惜了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陆四第五百零二章 闯王千岁!第五百八十五章 何以解忧?唯金银耳!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五百一十章 不争名,只争利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营第一百零四章 难兄难弟 就地取粮第七百零八章 最后的宗室第八百二十一章 孝儿接老爹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当皇帝?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营第六百五十一章 阿济格之兵,我大明之精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辫子兵不可敌的神话第五百四十五章 总督需要体面第三百零六章 汉军旗的福地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还是不降!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顺完了,大清也完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价,加价,加价!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陆某干,给你封亲王第六百一十章 陆四爷进京赶考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惊诧第二百七十九章 东线无战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谁敢杀我这盟主!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四百三十五章 书写得好就把作者绑来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来先吃肉第七百一十六章 许留守燕京大王为妾第六百二十章 富察氏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为骑第三百二十三章 总督大人的好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江南大联保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打阿济格,只打多尔衮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愿宇内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骗吃骗喝的高杰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们能不能听咱的话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后的满洲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办法搞银子第三百六十章 多尔衮害我第一百零四章 难兄难弟 就地取粮第七百零四章 双雄会第四百二十六章 摄政王是否有愧!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苏克萨哈第二百七十八章 骗吃骗喝的高杰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农当宰相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六百一十五章 修罗八里铺第一百五十八章 请诸位共杀鞑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陆四有帝王之相?第七十二章 造反没有回头路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龙气接上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军万马抓白袍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敌要来了(谢盟主碧血剑)第七百三十七章 数万西军齐解甲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扬陆某,功在大顺!第八百一十五章 登基敛财第六百九十三章 四大国公 十二侯爷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七百六十一章 马鞭所指,便是大顺第四百二十六章 摄政王是否有愧!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诏第七百一十章 辽阳光复,兵进沈阳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对三条A第七百六十八章 动手之后不纳降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变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余中间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钱,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