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见完两地的土司之后,立刻召见了田尔耕。自今年年初骆思恭告病还乡之后,田尔耕已经接任了锦衣卫的指挥使。
“田爱卿,派人盯紧孟密和孟养的土司,如果有人意图不轨,立即格杀。”朱由校吩咐道。
“诺。”
“另外锦衣卫负责将这些土司的家眷迎接到京师来,如果有试图捣乱者格杀勿论,此次朕会给锦衣卫密旨,允许调动缅挝地方一千人以内的军队,如有土司不轨,一族之内所有的男丁全部格杀,女丁全部发配四川,一定要斩草除根,不可留下祸患。”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陛下所指得一族是指土司本家一族,还是指得这名土司所管辖的所有百姓?”田尔耕问道。
“当然是后者,否则怎么说是斩草除根?”朱由校说道。
“诺。”田尔耕心狠手辣,做这种事情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
第二日,朱由校召见了老挝土司帕雅揽章。帕雅揽章昨天听说孟养、孟密两地的土司的事情之后,今天的面圣他也是胆战心惊,他也怕再也回不去了。
“老挝宣慰司一直对帝国忠心耿耿,朕甚感欣慰。”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谢陛下赏识!”帕雅揽章激动地说道。
“这么多年来,三宣六慰的所作所为,谁忠谁奸,朕都了然如心,木邦、孟养、孟密反复无常,才有此祸,至于东吁,朕迟早会让它彻底消失的。”朱由校说道。
“臣原本早就要来京师朝贡的,只是东吁贼子亡我之心不死,多次对老挝用兵,使得臣不得不中断与帝国的联系,但是这许多年来,老挝上下无不惦记着早日能再回到帝国的怀抱。下次如果陛下再对东吁用兵,臣请当先锋。”听到朱由校的话,帕雅揽章赶忙说道。
“爱卿的忠心,朕是知道的,至于上战场这样的事情就不用爱卿了,朕对你可有另外的更重要的安排。”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但请陛下吩咐,臣莫敢不从。”帕雅揽章躬身地说道。
“朕决定将老挝、孟密、孟养、木邦四地合并成缅挝承宣布政使司,而你,朕决定任命你为缅挝藩司的左承宣布政使。你可愿意?”朱由校说道。
“臣谢陛下隆恩!”帕雅揽章高兴地说道。
在缅挝省,左承宣布政使可是二把手,上面只有一个巡抚,这一点帕雅揽章是很清楚的。
而且帕雅揽章来面圣之前,已经做了做坏的打算,但没想到今天朱由校召见他,居然是让他担任缅挝省的承宣布政使。
以前他管理的区域只有一个老挝宣慰司,现在管理的区域足足扩大了几倍,人口也多了几倍,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但朕也要说明,在老挝宣慰司,朕也是要改土归流的。所有的军队,朕也是要重新整编的。”朱由校说道。
“这是当然,这是当然。”帕雅揽章点头说道。
“缅挝藩司刚刚成立,还有许多事情需要麻烦帕雅藩台,希望帕雅藩台能配合袁抚台能将缅挝藩司治理好。”朱由校说道。
“这是臣的本分,臣一定会竭尽全力配合袁抚台将缅挝藩司治理好的。”帕雅揽章恭敬地说道。
……
与此同时,第一次道教联盟的会议在京师正式召开。大明各地相距甚远,现在交通又不便利,才使得会议一直拖到了今年十月份。
除了长年隐居在深山老林的道教修行者之外,整个帝国在道教方面有影响力的人物此时都齐聚到了京师。受此影响,京师一时之间掀起了学习道教的高潮。
这次会议的主持人是张天师,而朱由校作为帝国的领导人,作为这次会议的倡议者,他作为重要嘉宾列席了这次的会议。
“朕之所以要张天师邀请各位来京师参加这次会议,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道教能繁荣昌盛,成为帝国的第一大的教派。以前你们各自为政,各自修行,现在朕希望能凝一股绳,只有这样你们才有可能将道教发扬广大。”朱由校说道。
“在这次会议上,朕要求给道教制定出利于宣传的统一的基本教义,以后各派在统一的教义之下宣扬道教,扩大道教在帝国的影响,在教义制定上,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拥护朕的统治,拥护帝国的统一。”朱由校严肃地说道。朱由校首先给整个会议确定一个基调,确保整个会议不要偏离了方向。
“诺。”
“至于具体的事情,朕就交给你们自行处理。道教联盟的会议,朕希望五到十年召开一次,第一任的国师就由朕来指认,就由张天师来担任,但朕希望国师一职能十年选一次,从众位天师中选出,经由皇帝认可。每一任国师只能连任一次,也就是说国师最长只能担任二十年。众位听明白了吗?”朱由校说道。
“明白。”众人回答道。
……
在朱由校要求的框架之下,整个会议召开了五天。在五天中有两天是在选举,除了张天师的国师职位是被朱由校指定的之外,其余的天师职位都是在会议中选出来的。剩下的三天是在讨论的教义的问题,这个最为激烈的,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太多。
会议结束之后,联盟将会派出数人前往缅挝等地传道。朱由校取消对于道教的一切限制,张天师作为第一任国师,现在也是激情四射,他甚至准备云游整个帝国,传播道教。
天启七年,十月底,冯梦龙上奏道:“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少,何以养之?”
十一月初,宋应星再奏:“一人两子算盘推,积到千年百万胎,幼子无孙犹不瞑,争叫杀运不重来……”
朱由校看到这两封奏章之时,着实大吃一惊,他没想到两人会同时主张实行计划生育,朱由校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批复,只得批复“送至内阁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