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定国准备针对满洲国发动攻势之前,朱慈炅收到了任贵妃的密函。当朱慈炅看到这份密函的时候,着实感到震惊,他完全没想到朱由校真的要主动传位给朱慈焾,更没想到的是派他来大荒东洲是另有目的的。
“王爷,宫中可有大事发生?”看到朱慈炅的脸色,长史艾毓初焦急地问道。
“艾先生请看。”朱慈炅将密函递给了艾毓初。
艾毓初接过密函仔细看了一遍,说:“想不到太上皇真的主动传位给陛下,王爷,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本王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做?艾先生可有何高见?”朱慈炅问道。
“返回京师无疑是下下之策,既然太上皇默许王爷南下,那臣认为南下是最好的选择。”艾毓初建议道。
“可是本王手中无一兵一卒,南下无异于是自寻死路。”
“王爷手中无兵,但大荒东洲却有大明精兵十余万之多,而南下并不需要兵马,一万足以,太多反而会让皇上心生猜忌。”
“本王虽管军屯之事,但却无调兵之权,这一万兵马从何而来?”
“太上皇口谕,令王爷领兵一万南下入大荒东洲。”
“矫诏可是死罪!”
“私自带兵南下罪同谋反,这已经是死罪了。但根据密函来看,就算王爷矫诏,太上皇应该也不会追究,否则,此事断无成事的可能。”艾毓初劝说道。
“那就按艾先生的意见来办。”朱慈炅犹豫了一会,便点头同意了艾毓初的建议。朱由校给他的选择太有诱惑力,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此次南下还必须有一名将领统兵。”艾毓初建议道。
“艾先生认为谁最合适?”
“李定国李提督最为合适,在大荒东洲诸位将领中,李提督骁勇善战,当属第一。而我军只有一万兵马,又是劳师远征南大荒东洲,领兵之人必须如李提督一般。”
“李提督智勇双全,对帝国赤胆忠心,要骗他可不容易。而且如果调动他的话,他势必会与都督府核实,到时候恐怕一切就都暴露了。”朱慈炅担心地说。
“李提督的副将马进忠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此人能力虽不如李提督,但不失为一员虎将。”朱慈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艾毓初想了一会,又建议道。
“那就定马进忠。”
“王爷,此事先不可惊动马进忠,只等万事俱备之后,再传太上皇口谕,让马进忠率兵与我等一起南下,仓促间让军方无法核实。”
“那船只的问题如何处理?”
“皇家海运的船只在每年八月份会来大荒东洲,到时候可以借用皇家海运的船只。”
……
朱慈炅和艾毓初两人在密谋南下之事,而李定国却在商议再次讨伐满洲国一事。
“满洲国的龙庭在当地人称为渥太华的地方,此次讨伐满洲国,考虑到军粮等问题,我只准备调动两万大军,而满洲国能战之人也不过只有三到四万之间。大军出温尼伯之后,兵分两路,一路一万五千人由马进忠率领按原定线路推进,而另一路则是我亲自率领的五千龙骑兵。”满洲国战败之后,为了避开明军的锋芒,满洲国直接将龙庭迁到了渥太华,而明军考虑到补给等问题,也并没有继续压迫满洲国。
“大人的意思是准备突袭龙庭?”马进忠问道。马进忠跟随李定国多年,对李定国的用兵习惯非常了解。
“我正有此意。满洲国见我军出兵,势必会派兵拦截,此时龙庭必定空虚,以五千精骑突袭,有一锤定音之效果,击破满洲国的龙庭之后,剩下的就只是肃清满洲国残余了。”
“可如果满洲军不上当该怎么办?”马进忠担心地问道。
“此次讨伐满洲国,我对外会宣称你是统帅,而你在率领大军进发之时,一定要大张旗鼓,虽只有一万五千人,但声势却一定要让满洲军以为我军有两万人以上。我跟满洲军交战多年,我相信满洲军一定会上当的。”李定国坚信道。
“诺。”
“还有此事一定要保密,谁也不能泄露半分,否则,万事皆休。”李定国叮嘱道。李定国的手下在大荒东洲已经跟随李定国好几年了,绝对算得上是彼此非常信任了,但李定国还是要叮嘱一下。
“诺。”
……
五月二十二日,李定国率领两万大军誓师之后,前军便立刻出发了。而李定国的五千龙骑兵最后才离开,离开温尼伯之后,这支队伍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连马进忠都不知道李定国的队伍走得那条路去的渥太华。
从温尼伯到渥太华足有四千多里路,李定国为了隐藏行踪,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赶到满洲国龙庭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三十日。
而在六月二十五日,马进忠率领的大军率先碰到了满洲国派来拦截明军的三万三千主力。马进忠率领的明军为了补给的问题,他们步步为营,推进的速度并不快,但还是先一步遇到满洲军的主力。
因是劳师远征,明军无法携带重炮,只能携带轻中型火炮,而且以轻型火炮为主。马进忠的任务是拖住满洲军的主力,他并不急于与满洲军决战,而满洲军之所以等到现在才拦截明军,也是想让明军拉长补给线,让明军的补给困难,以拖死明军。
两军都没有决战的决心,使得双方的战争从一开始规模便不大。但在双方相持三天之后,满洲军便发现事情有蹊跷,按道理来说,明军劳师远征,有着数千里补给线,明军应该是速战速决,但明军却没有这样做,反而与满洲军打起了相持战。
六月二十八日,满洲军派出了大量斥候,以刺探明军的虚实。虽然满洲军一无所获,但却让满洲军更加怀疑明军是有阴谋的,只是他们还不知道明军到底有什么阴谋。
六月三十日晚上十一点,李定国率领五千龙骑兵奇袭满洲国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