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善长:这丞相不好当啊!

第11章 李善长:这丞相不好当啊!

第十一章李善长:这丞相不好当啊!

李善长的预感,成真了。

不过,接连几天下来后,他发现,自己的预感还是保守了。

这哪里是官场慌啊,这是整个大明上下都开始波涛汹涌了。

毕竟,朱元璋此番下达的诏令是,主印者死,副手杖一百充军。

要知道,一名官员,别说是能做到“主印”这个级别,也就是一方主官这个级别的。

哪怕是“副手”,那也是能兴起一方家族的。

毕竟光是朱元璋给出来的“有功名者免税”的条款,就足够一应百姓投献土地挂靠在老爷们的名下了。

更别说,这些涉事官员还是读书人中的优胜者。

再加上,但凡能做官的,谁还没个亲朋好友、门生故旧的?

如今大难临头,为了保命,那可不就是奇招迭出了?

于是,这段时间的应天府,那可谓是乱成了一团。

锦衣卫的番子如同鬣狗一般,拎着李善长李大丞相交上去的那份名单,四处出动大肆抓捕。

而且他们可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大白天的冲到各路衙门乃至官员家里,不由分说的就上手抓人。

但凡有半句多话或者反抗的意思,抡起刀鞘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打。

若是犯官家属机灵一点,能悄无声息的送上一份“诚意”的话,他们倒是不介意关照一二。

放人什么的,他们倒不敢,可让犯官过得稍微舒坦点,少受点折腾,他们倒是保证。

于是这段时间,一个个官员被抓,一个个官员家里开始破财,整个大明官场都是风声鹤唳。

好些人根本无心办差了,因为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待会儿就有一帮子凶神恶煞的番子冲进来,一把把自己打为阶下囚。

而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李善长的名声不由自主的也受到了影响。

他固然不需要担心自己受牵连,可那些锦衣卫,口口声声都是“按照李丞相递交陛下的名单抓捕”。

这话可不是喊了一两遍!

这下好,黄泥巴落裤裆,不是他也是他了。

毕竟之前他拉着一帮子御史在户部查案子的时候,可没遮掩。

这下可好,乌央乌央的门生故旧、官员家属前赴后继的来到了韩国公府。

他们所求的都是同一件事,求李大丞相高抬贵手。

这些人一方面是病急乱投医,另一方面也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前脚你李大丞相上位,我家老爷还声援来着,后脚你上位了,你就这么把人往死了坑,这不有点太没意思了?

另外,涉事官员里,还真有几个本就是李善长麾下的,那叫的就更大声了。

哪怕同为淮西老乡的一些官员,此时人托人之下,也悄咪咪的递话过来了。

“李大人,伱要竖旗,这正常,可你不能连着自家人一起打啊!”

“以后要干这种事儿,你招呼一声啊,我们还能拦着你不成?”

话里话外一幅替李善长考虑的意思。

可李善长听着这些话整个人都快吐血了。

这……这…这自己也是被坑了啊! 谁能想到朱元璋,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明明不过是官场上再正常不过的一些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罢了。

原本以为朱元璋会拿着这事儿敲打众人一二。

可没想到,朱元璋这是直接把桌子都掀了啊。

这下自己可被坑惨了啊。

那些求爷爷告奶奶,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犯官家属,如今死死攥着李善长不松手。

毕竟如今能出面救人的官员中,李善长无疑是官最大的,那自然也就是希望最大的。

可李善长可是直面过朱元璋的,当日里名单刚刚交上去就试探过,朱元璋一口就拒绝了。

甚至之后李善长被几个真有些沾亲带故的烦得不行的时候,还真就再次试探过朱元璋的态度。

结果,之间还对他客客气气的朱元璋半点面子没给他,好悬当场给他骂出来。

于是,无奈之下的李善长,逼得没办法了。

索性,闭门不出,干脆躲在府上装病。

面对外间的风风雨雨,他这会儿是焦头烂额,半点办法都没有了。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胡府里,却是一片的安宁祥和。

倒不是没有人上门找过胡惟庸,可都没见着胡惟庸人,就被胡义给糊弄走了。

不说胡惟庸早有交待,光是胡惟庸退下后,养病期间连句问候都没有,这时候找上门来,指望胡义胡大管家能给人好脸色看?

胡大管家倒也没有落井下石,嘴里连连说的是“抱歉、可惜”,可实际上屁股都没动一下,压根没给人通报或者引见的意思。

反正就是一句话,“我家老爷如今已不是丞相,不过一介翰林学士而已,人言轻微,有心无力!”

这话一出,零零星星几个找上门的也就知道了,这条路,算是走不通了。

胡义规规矩矩的把人送到门外后,盯着门子重新关闭府门,又叮嘱了两句后,这才兜兜转转的绕到后院,看着在脂粉堆里打了几天滚,又开始对着池塘下力气的自家老爷,轻声问道。

“老爷,客人倒是送走了,只是,此事不会牵扯到咱家吧?”

胡惟庸轻笑着摇了摇头:“你啊!把心放肚子里!”

“若老爷我还是丞相,那哪怕没牵扯其中,也得焦头烂额。”

“可如今,老爷我只是个空领俸禄连衙门都没去过的翰林学士啊!”

“管他外面怎么闹腾呢!”

“反正咱们老老实实关上门过日子嘛!”

“实在不行,老爷我再上封折子,连这翰林学士都给他辞了!”

“无官一身轻,陛下总不能把老爷我这一介白身也给牵扯进去吧!”

胡义闻言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还得是自家老爷厉害啊。

瞧瞧这急流勇退的果断,听说那韩国公府天天都有人闹腾。

这要是自家老爷不退,这闹腾的可不就是自家府上了?

胡惟庸笑眯眯的收下了自家官家的马屁,转头握紧了鱼竿继续悠哉悠哉的过自己的日子。

有句话他没说,这才哪到哪儿啊,空印案看着厉害,也不过是个开始而已啊!

(本章完)

第553章 番邦外交司的求助282.第282章 令人发愁的奖赏381.第381章 沈万三的取死之道第748章 突如其来的争吵211.第211章 一文出天下惊196.第196章 报纸上市的轰动第705章 即将开造的第二件玩具第538章 朱标的威慑力第574章 豪横的胡大老爷不仅有钱第616章 当场出击的锦衣卫第585章 胡大老爷真特么高明128.第128章 方孝孺和解缙跃跃欲试263.第263章 皇权相权的冲突第913章 朱元璋终于给出了皇位第538章 朱标的威慑力第884章 上不了正席的解缙323.第323章 大明版的考公?第798章 追寻答案的朱老四第479章 胡惟庸小课堂开课了第602章 临行前的告别最是伤神第32章 胡惟庸:累了,直接斩立决吧!第34章 朱元璋都给整不会了第794章 燕王朱棣的烦恼第884章 上不了正席的解缙第21章 原来是胡大人出的题目啊!那没事了!356.第356章 狠辣到底的下马威245.第245章 解缙已有取死之道183.第183章 杨宪李善长争锋146.第146章 大明火铳队威震诸国347.第347章 胡大老爷的口碑持续降低235.第235章 胡家父子的格局第624章 把朱元璋吓到了第779章 朱元璋准备用的筹码第537章 胡大老爷幡然醒悟开始闭嘴第702章 定下胡家庄第一份产业大计第11章 李善长:这丞相不好当啊!第882章 声名远扬解大绅第761章 多教两个也无妨嘛194.第194章 先把人忽悠住第617章 迅雷不及掩耳的处置和分赃第814章 父子之间的争论第883章 蠢到自己的解大绅第909章 朱元璋懂个屁的花钱268.第268章 胡大老爷的新玩具第775章 疯狂起来的大明朝堂第565章 惟庸,你吃仙丹了?160.第160章 图穷匕见的朱元璋第692章 老胡家传统艺能是咸鱼?443.第443章 朱元璋的胡府之旅第811章 安庆公主对于生活的考量第669章 不务正业的胡大老爷第551章 这买卖咱要七成68.第68章 朱元璋的疑心第747章 一起来修仙吧第627章 胡大老爷动摇国本的猛料305.第305章 李善长要栽了?第577章 路遇昔日旧部第533章 上头的新式歌舞第46章 凭本事嘴臭的男人第10章 朱元璋要大开杀戒了!第909章 朱元璋懂个屁的花钱189.第189章 终于把丞相之位送出去了第531章 跟未来皇帝之间的约定第739章 麻烦不断的朱元璋393.第393章 金瓶梅的魅力164.第164章 如诗姑娘属性全开了第693章 胡府打算搬家167.第167章 整个应天府乱成了一锅粥第622章 胡大老爷紧急返回326.第326章 万事俱备的大明公考第496章 毒士,姚广孝146.第146章 大明火铳队威震诸国第765章 胡家大小姐的想法第753章 太子夫妇来到胡家庄114.第114章 死性不改的方孝儒第611章 旅行第一站苏州见闻354.第354章 大本堂的初见387.第387章 热身八段锦和长跑217.第217章 胡大老爷目的达成171.第171章 解大绅青楼寂寞难耐278.第278章 胡大老爷闪耀工部313.第313章 还是你们会玩啊第455章 学子们的条件反射415.第415章 同样为儿女之事发愁的老朱327.第327章 终于要开考了第35章 胡惟庸:教训混账儿子也有奖励?第635章 千好万好不如家里好第877章 锦衣卫兄弟最后的报复第891章 给闺女准备的小零食第830章 地面之下的密谋343.第343章 大明公考现有的弊端246.第246章 就你特么叫解缙啊107.第107章 八卦的威力396.第396章 解缙的装逼之旅437.第437章 胡少爷陪媳妇儿回娘家第937章 水波不惊胡大老爷第24章 胡惟庸:忽悠,接着忽悠!第802章 朱家家事惹人烦第466章 胡大老爷惊人的战斗力424.第424章 女儿奴老父亲不乐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