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朱元璋动了杀心

此时的李善长,还真有股子百官之首的风范。

站在殿中侃侃而谈的他,那叫一个气度啊!

“陛下,这禁海一事,不仅事关我朝海防边境安宁,还涉及到衙门的设立、人员的调动、钱粮的支出。”

“更何况,我朝之所以禁海,主要还是为了防范海上的贼寇对沿海的侵袭。”

“如今,我朝既无强大的水军,沿海也无太多驻军,陛下一朝开海,岂不是小儿持金过闹市?”

“届时若是引得一众海上贼寇大举来袭,岂不是害了我大明沿海一众百姓?!”

“因此,还望陛下三思!”

李善长这话还真不是故意杠,反倒是显得格外有道理。

而李善长这话一出,一应李善长一系的铁杆官员也是纷纷站了出来,好不犹豫的支持、附和李善长。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显得有些群情汹涌了。

可朱元璋却如同没看到一般,就那么一言不发,看着一样人等前赴后继的站出来。

甚至等人说得差不多了,他还“好心”的问上一句,

“可还有谁于此事有什么要说的?”

看着朱元璋似乎没有发火的意思,还真有不少人站了出来,大声的诉说着对于李善长的支持。

毕竟,李相发话了,陛下也没发对,这时候不站出来,难不成还想跟李相对着干?

一时间,几乎朝堂之上站着的官员当中,有一半都站出来附和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脸上不显,似乎若有所思的跟平常一样的就那么静静看着。

可实际上,他此时的内心,却早已爆发熊熊怒火。

不可原谅啊!

只是他老朱家的一介“长工”而已,哪怕是丞相,那也顶多就是长工头子而已。

可如今长工头子站出来反对自己,先不管这长工头子说得对不对。

光是这想都不想站出来附和的长工居然就占了自己朝堂的一半?

也就是说,这一半人实际上就是跟着李善长这个长工头子走的?

那……这天下、这朝堂,到底是他朱元璋说了算,还是他李善长说了算?

这家当、这天下,到底是姓朱还是姓李呢?

朱元璋很早以前就想废除丞相这个职位了。

可他从未像现在这样的急切!

实在是,这威势太过吓人了!

上一个这么干的,叫胡惟庸。

可胡惟庸也做不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而且,胡惟庸这人吧,聪明得要死。

他一般拉帮结派的时候,都是跟其他臣子在某些朝政上有分歧的时候。

所以,以前的胡惟庸在朱元璋心中其实并不是那么惹眼的。

顶多也就是想把他弄下去的那种。

可如今的李善长就不一样了啊。

无论是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所处的职位,都让朱元璋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这人在不断的威胁着自己的皇权!

朱元璋这人素来是多疑的,不仅多疑,还擅长联想。

尤其是身为一个老父亲,他总觉着自己作为老朱家开创这番基业的老祖宗,要为后辈子孙多做点什么。这不,他思来想去,结合自身多年的执政经验,敏锐的意识到。

丞相,固然是君王治国的帮手!

但与此同时,就好比现在一般,他同样也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君不见,霍光是如何的把持朝政?

君不见,曹丞相是如何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以说,丞相由于其职位的特殊性和职权的重要性,天然就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

丞相但凡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或者反过来是个有私心的。

只要他有欲望,有想要达成的目标,那么皇帝就是他的对手。

因为二者的位置实在是太过微妙了。

抛开其他的事情不谈,那么实际上的情况就是在整个朝堂或者说政治体系上来说,皇帝和丞相都有驱使所有官员的资格。

那么,一旦丞相想要做点什么,可偏生皇帝不乐意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刚刚朱元璋所见到的这种情况。

纵使再狠的君王,面对这群潮汹涌的朝臣,难不成把他们都杀了?

哪怕杀性如朱元璋这么重的人,他都做不到把朝堂之上一半的朝臣一次性屠戮一空!

因为那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国家的运转都陷入停滞。

可偏偏把整个国家当做自家产业的皇帝,怎么舍得自家的买卖就此落魄?

但丞相就不一样了啊。

有这么多支持者,还有自己家族作为后盾,那若是换个皇帝的话,说不定不仅没坏处还能捞到不少好处呢。

说白了,皇帝在刨除了军权意外的执政权,实际上跟相权重迭了。

甚至狠一点的丞相,连军权都会想办法染指。

那么,若是到了那种程度,这名义上的皇帝是谁,还重要吗?

朱元璋正事看明白了这点,这才打算彻底消灭丞相一职。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固然能扛住、压制一个又一个的丞相。

可标儿呢,标儿的后代呢?

他们怎么又怎么跟那一个个从万千书生当中杀出来,而后在官场倾轧当中锤炼出来的老狐狸相比?

就算到时候能赢,怕是也少不了各种争斗,那岂不是还耽误了大明的发展?

与其到时候各种麻烦,还不如把丞相之职给取消了。

朱元璋的理论简单而又粗暴。

既然相权会跟皇权相冲突,那把相权全收到皇帝手里,就没事儿了啊。

也正因为有这个想法,朱元璋才会格外的看李善长不顺眼。

好死不死的,今天李善长还作死了一把。

这算是彻底让朱元璋下定决心了!

虽然李善长是开国功臣,也是跟随他多年的老臣,但是为了皇权,朱元璋仍旧决定痛下杀手!

当然,朱元璋清楚,李善长暂时来说没有什么罪名,自己也不好处死他。

不过,不要紧!

有的事情,稍稍等一等就会不一样的!

当即,朱元璋看似接受了李善长的劝诫,收回了废除禁海的政令,甚至还在夸奖李善长老成持重。

可朝堂之上,刘伯温在听到朱元璋收回政令后却觉着头皮发麻。

他扭头看向李善长,默默的为这个老对手哀悼了一声!

第800章 奇妙的空间445.第445章 朱元璋:看见好东西就得搬走126.第126章 醉风楼上新茶了307.第307章 李善长穷途末路336.第336章 礼部给朱元璋的惊喜第811章 安庆公主对于生活的考量第887章 小方你这就投了?311.第311章 李善长最终的结局第773章 算计到人心里去119.第119章 院试的考题,朱元璋听了都说好287.第287章 上元县令的试探和讨好第721章 彻底放下的老朱想摆烂了第777章 老朱家内部即将爆发的危机第2章 朱元璋人麻了!第588章 胡大老爷的钓鱼之旅301.第301章 新奇的日子开始了第31章 坑爹的儿子!胡惟庸人傻了!第588章 胡大老爷的钓鱼之旅第828章 君臣二人都觉着赚了第789章 胡府的定海神针回来了第40章 胡惟庸:逆子,都是因为你!155.第155章 嫉妒的吕氏,太子妃的位置只有第513章 朱允炆是我侄孙??139.第139章 胡惟庸: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尊182.第182章 解缙再过乡试第872章 朱元璋那该死的勤勉第920章 朱元璋感觉社死了第807章 被落下的另一个女儿167.第167章 整个应天府乱成了一锅粥第697章 胡大老爷的田庄生活第823章 朱元璋曝出的隐情416.第416章 少女怀春的安庆公主第469章 这诗作太过值钱了361.第361章 青楼三剑客再聚首第497章 大刀阔斧的道衍和尚第764章 为老胡家的未来做点安排第468章 陈近南重出江湖251.第251章 君臣奏对出新招206.第206章 这大明没了胡大老爷得散第917章 这国号和年号叫啥第6章 胡惟庸:终于不用当丞相了!362.第362章 不出意外的来意外了第921章 为工业化的到来而努力第478章 直接掰碎了塞嘴里第653章 胡大老爷只想打窝第715章 道心崩溃的老朱第12章 管他冬夏与春秋208.第208章 胡仁彬种地有成第35章 胡惟庸:教训混账儿子也有奖励?第521章 郑和的惊讶170.第170章 乡试来临的前的各种乱象220.第220章 胡馨月要过门了76.第76章 解缙求锤得锤第935章 胡大老爷给出的致死选择第512章 胡大老爷想要郊游445.第445章 朱元璋:看见好东西就得搬走192.第192章 胡大老爷给自己找长工了334.第334章 学子们的小聪明153.第153章 太子妃还得是胡馨月411.第411章 亡国之策这么多?第452章 新式织机生产完毕第671章 归来的妮子到家了279.第279章 胡大老爷带来的惊喜第462章 胡探花探花成功356.第356章 狠辣到底的下马威101.第101章 胡家子弟亮相了160.第160章 图穷匕见的朱元璋第503章 老朱是不是过于大方了?第695章 初到胡家庄第553章 番邦外交司的求助第706章 话题一下子歪到生孩子上了383.第383章 给朱标补补身体第626章 朱元璋主动挑起的责任第642章 胡大老爷给太子上一课435.第435章 逐渐暴露出来的家世第883章 蠢到自己的解大绅第462章 胡探花探花成功第939章 给嫣红指出的通天大道第58章 早朝上的弹劾闹剧257.第257章 前两名打一架,谁赢了当状元?第692章 老胡家传统艺能是咸鱼?第31章 坑爹的儿子!胡惟庸人傻了!391.第391章 系统鸡肋的奖励第762章 胡府的姑娘确实厉害第874章 给朱元璋安排点事情379.第379章 吃了闭门羹的沈万三375.第375章 胡大老爷的高风亮节197.第197章 牛人写牛书第692章 老胡家传统艺能是咸鱼?第573章 豪横的胡大老爷的逛街方式第859章 毛骧存下来的底牌154.第154章 朱元璋替儿子着急婚事了第673章 突如其来的猜测362.第362章 不出意外的来意外了第881章 就差一晚解大绅269.第269章 突如其来的朱元璋上门了第662章 琉璃坊出大事儿了171.第171章 解大绅青楼寂寞难耐第678章 即将开始的杀戮402.第402章 奇妙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