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圣君万古

“献礼?”

数百人,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了。数百人拦住车架,万一其中藏着刺客,搅乱局势之后贸然出手,也有一定的危险。

于是朱肃遂进谏道:“父皇,不如先找几个内侍接了,让百姓们先各回各家罢。”

“回了行在之后,再取出一观就是了。”

“不必。”老朱却是摆了摆手。

说着,转向了二虎问道:“前方,是何样的百姓?”

“回陛下。为首的,都是一些耋耄老者,他们捧着一些土产,或丝帛,或瓷盏,或美酒,想要敬献给陛下您。”

朱肃见老朱有些动容,再次劝道:“父皇若想见他们,不若回去后,招进行在去见……”

“哪那么多事?”老朱瞪了朱肃一眼,断然拒绝。

“咱昔为大明皇帝,天下共主。这西安百姓,自也是咱的臣民。”

“哪有做皇帝的,不敢见自己臣民的道理?”

宋濂也抚须道:“太上皇所言甚是。民心,不可轻忽啊。”

那边厢,老朱已经命令皇舆继续向前,他要亲自接见这些百姓。朱肃无法,也只得随他了。

他们几兄弟本是在宽大的皇舆中陪着老朱、宋濂等人说话,既然要见百姓,朱肃及朱樉、朱㭎、朱棣几个兄弟,便也下了皇舆,乘在马上,拱卫在皇舆左右。

皇舆车轮滚滚向前,四个身穿王袍的王爷以及一众金吾卫拱卫,这阵仗,倒是雄壮的紧。

往前约莫行了三十丈,一行人终于在路边,看到了黑压压的无数百姓。

百姓们见到这边的皇舆,发出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而后更加敬服的用五体投地的姿势跪在地上。

为首的,是十来位白发苍苍的老丈,或许是顾及到了人多会被认为是冲击皇驾,除了这十来位老丈之外,其他人都跪在距离道路尚有些距离的荒土地里。

他们衣着简朴,但却能够看出来,穿的都是新衣。

道路两旁,两队金吾卫正排成两列戒备,隐隐与百姓们对峙,许是害怕他们突然暴起发难,惊了圣架。老朱见了,便对二虎道:“百姓们都这般模样了,何必再戒备?”

“撤了撤了,莫吓着了人。”

二虎点点头,一手高举,金吾卫们队形收缩,不再横亘在百姓和皇舆中间。

同时,皇孙朱雄英在老朱的吩咐下,掀开皇舆的车帘,露出了老朱的龙颜。

见老朱现身,百姓们更加激动,为首的一名老者高喊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其他数百百姓们也是齐声高呼,万岁之声响彻道左。

老朱面色动容,双手负于背后,向着二虎使了个眼色。

二虎会意,声音清朗道:“传陛下旨意:朕躬安,诸臣民平身。”

“谢陛下!”

百姓们有些乱糟糟的应道,声音都在飘忽打颤。

老朱见之,转头对朱肃道:“老五啊,你去,请几位乡老,近前说话。”

说罢,又肃声补充一句:“客气点,别惊吓住了他们。”

朱肃好笑的点点头后,翻身下马。

朱肃此时,一身朱红王袍袍,头戴王冠,虽不如九锡中的衮冕天子之服气派,但依旧十分威武。

他本身便面如冠玉,卖相极佳,脸上再带上亲和的笑容,当真如一翩翩浊公子般,人畜无害。

“诸位老丈请了!”

朱肃文绉绉的拱手请礼道。

一群老者,哪里见过他这样的金贵人,一时间慌的不知该手往哪儿摆。

幸好人群里有识货的年轻人,似读过些书,知道朱肃那身衣裳代表着什么。

忙给为首的一个老者耳语了两句后,老者面色顿变,立马又要下跪。

朱肃抢先一步上前拦道:“老丈,不必客套。”

“诸位老丈皆耋耄老者,我大明乃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为应有之义。”

“肃虽皇子之尊,若受了您这样的老者跪拜,许也要折寿哩。”

见他这般平易近人,一众老者感动的老泪纵横,双膝一软,竟又想跪拜。

朱肃顿觉好笑,连忙拦着,道:“我父皇知你们的心意,特让本王带你们去陛见。”

“父皇他最是爱惜子民百姓,诸位老丈不必担忧拘谨,纵然说错什么,父皇也绝不会见责的。”

十数名老丈闻言,登时激动开来,一个个从各家后辈手中抢过准备好的献礼,相互搀扶着,被朱肃引着朱肃穿过了护卫,来到了御辇前。

虽已有恩旨,可他们看到了御辇之上的老朱,还是忍不住再次跪拜。

二虎将御辇前的车门全部打开,珠帘撩起,如此,御辇就成了一座临时的龙椅。

老朱端坐其上,面色肃穆的看着众人,亲自开口道:“诸位乡贤平身。”

朱肃与一众内侍,将十来个老丈搀扶起身。

当首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举起手中的一盏宫灯,颤声道:“草民……草民感念皇恩,擅自……擅自拦驾,虽……虽罪该万死,但若能……能将献礼,敬献给陛下,也……也死得其所!!”

看着激动不已的老者一直流着热泪,诚恳满满地说道。

老朱面色动容,道:“乡贤何罪之有……咱,咳咳,朕,如何能受此礼啊?”

老丈激动道:“陛下受不得,何人还能受得?”

老丈又道:“草民今年九十有三了,自前元时,就开始记事。”

“这么多年来,这天下,起起伏伏。一开始是元人当皇帝,那是把我们作了猪狗哇!”

“草民一生子女八人,饿夭三人,其余五个,两个因苛捐杂税被逼亡,还有两个,被元庭贵人掳去一个,当街射死一个……”

“草民只得带着唯一的一根独苗,四处流落,到了这西安。”

“原本草民也早该死了,只是心中不甘啊!”

“元人整日里称颂那蒙古皇帝的恩德,可草民为何感觉不到恩德在何处?”

“日子,只能一天天的苦熬。草民原以为,只能这般熬到死。”

“却不想,临了临了,竟真盼到了转机,迎来了好日子!”

“陛下驱逐了元人,鼎定河山。到了我大明,苛捐杂税少了太多,徭役更是大大减少。”

“草民一家靠耕地烧瓷为生,原本忙活一年,也只能够勉强糊口,甚至还要闹饥荒,落亏空。”

“可如今烧了一窑瓷器,就比过去扎一年挣的还多!”

“身上有新衣,米仓有米,碗里有肉!”

“每年里北面牧场运来的牛羊,便宜又实惠,以前何曾想过能吃得起肉的日子?”

“官府还把家里划进了农庄,每年春耕,庄里就调来耕牛帮着家里耕种。”

“朝廷得知我有烧瓷的手艺,更是贷给我一笔钱财,让我开了个烧瓷的工坊……利钱低的几乎是没有!”

“如今我家中兴盛,孙子也抱上了。谁能想到我们家几年前,险些就要破家灭门……”

“这一切,都是托陛下您的隆恩啊!”

“草民虽是乡野粗民,又一直在北边,却也听说过,先些年,陛下是多么不容易……”

“又是蒙元,又是陈友谅,张士诚……好不容易天命所归坐了天下,却是一个烂摊子,杀贪官、理国政,忙的一刻不得停歇。”

“也正是因为有陛下,才让我等百姓,活成了人样儿,活出了希望!”

“幸好草民命贱,熬到了陛下当国的日子。能过几年这样的日子,草民就是立时就死,也心甘情愿了!”

“平生唯一的余愿,就是能见见圣君,为圣君敬献一份草民烧的瓷盏。”

“唯愿圣君,万古长存哇!!”

这一番话说到最后,老者满面老泪纵横,激动的嘶声大吼道。

其他老者,也都个个激动的落起泪来,颤巍着胳膊,高高举起他们手中的献礼。

或美酒,或瓷器……

看着这些老丈,老朱面容动容到了极致,往日不怒自威的面容竟颤抖着,眼眸眯起,连眼角也在颤着。

唯这些朴素百姓的祝愿,最是真切啊!

朱肃颇有眼力见,当先上前,将那老者手中的瓷盏接过,送到了老朱的面前。

这瓷盏显然是老者精心所制,只巴掌大小的瓷盏上,却是细细的勾画了一副繁复的《蟠桃仙鹤图》。

老朱这一辈子,也不知看过了多少名家国手所绘制的奇珍异宝,这一副出自寻常老者的图画比之那些画自是远逊,老朱却是看的津津有味。

“好,好!”老朱大声赞许,又看了几个其他老丈献上来的礼物,道:“诸位的拳拳好意,咱收下了。”

“既然收了诸位的礼,朕自也不能吝啬。”

“老五,你为朕记着。诸位老丈皆有德老人,回头到了行宫,着赐御制龙拐一支,日后可免尊卑之礼,见官不拜。”

朱肃点头应下,一众老者见圣君赐下恩德,更是激动的不能自已。朱肃见状,笑道:

“诸位老丈,诸位老丈,都别激动!啊,咱都别激动!”

“你们年事已高,激动不得!”

“万一出了点事,这喜事都变成了不好的事了……”

“如今这机会千载难逢,你们心中,可还有什么不平之事?”

“此时大可对我父皇说出。你们有什么受了不公的事,觉得朝廷没做好的事,都只管跟父皇说。”

“父皇一定给你们做主!可好?”

这倒不是朱肃越俎代庖,而是看老朱那模样,就知道他此时已然是兴致勃勃,青天大老爷的瘾头犯了。

老朱一直喜欢亲自审案,若非如此,也不会让百姓们家家户户备一本大诰,若有不平,大可带着大诰入京告御状了。

这话,让后面听闻百姓拦截圣驾,这才匆匆赶来的西安府尹冷汗直流。

官府治民,怎么可能没有疏漏……

平日里都算不上什么事,可要是捅到御前,那就是泼天的大事了!

轻则乌纱摘去,重则人头落地。

真计较起来,杀哪个都不冤……

好在,一群活出了智慧的老人,都会说话。

为首老丈用袖口抹去了脸上的老泪后笑道:“没什么不平事了,咱们百姓,最是知足。”

“托陛下洪福皇恩,如今朝廷减轻了税负,减少了徭役,又给咱们寻了这么多好活路……”

“还不知足,那是要遭报应的!”

“都有手有脚,只要肯做事,就有活路。”

“知足了,知足了……”

“百姓淳朴啊。”老朱点点头,道。

“既如此,传朕之命,后边给朕腾出辆车来,诸位老丈,就随着朕一同回城罢。”

“这几日里若有空闲,朕或要亲自拜访诸位老丈家中。”

“呵呵,几十年在宫中,没怎么了解民情,也确实该好生到百姓家中看看了。”

听到老朱要让他们坐车随着皇帝仪仗回城,一群老者们更是激动万分,千恩万谢。

朱肃等人自然便去安排,很快,那些老丈们便坐上了车队里腾出来的一辆空车。其他的跪在路边的年轻人则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坐上车驾,只愿意远远跟着车驾,步行入城。

生怕自己扰了皇帝銮驾之威。

好说歹说,也只能随了他们。于是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就这般走进了西安城。

看着这些远远拱卫着仪仗的百姓,宋濂叹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此诚天地至理也。”

“陛下一心为民,百姓亦馈陛下以一片真心。如此之大明,焉有不盛之理?”

皇舆之中,朱雄英、朱樉、朱棣几人皆是若有所思。

老朱兴致颇见高昂,满面红光。朱肃笑道:“百姓馈您以如此真诚,不知父皇要馈百姓以什么?”

“就只是那龙拐杖么?”

老朱似笑非笑的看着朱肃:“以你之见呢?”

“以我之见……为这西安百姓建一座学堂,使得西安百姓的后人人人皆有书读,如何?”

众人闻言皆笑,老朱拿手点着朱肃,笑道:“你啊你,就是不忘你那个开启民智的计划。”

“这事儿不急,还得看朝中。你想授的,可不止是儒家经艺吧?”

“如此大的阵仗,还需要你大哥那边拍板决断。咱对此已经有了安排。”

老朱高深莫测的说道。

第909章 圣人冯胜第251章 审问(上)第200章 古寺对弈第116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1115章 金殿泣血第798章 大出血第841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297章 自惭形秽的藤原第564章 破金帐,擒元主!第294章 倭国使节?第664章 敲诈西夷第1000章 君能臣贤安南国第296章 凌乱的tengyuan第532章 时代变了,将军阁下第666章 解缙划策第781章 顺藤摸瓜第566章 蒙古大汗!第855章 口子已开第340章 夺关之后第367章 张定边的心思第246章 捞鱼收网第1085章 钓鱼乱党第622章 华夏神与土著神(下)第325章 伏兵来啦第1060章 屠人满门第113章 炼体之法第679章 出兵南洋第883章 毁于一旦第185章 什么不教而诛第158章 四大案,诛连者甚重啊!第749章 帖木儿之死(中)第128章 北出行商第872章 欲建新城第986章 迁移箭台第619章 以神制神第782章 劳动改造第251章 审问(上)第1143章 约翰的大逃亡第746章 孤注一掷第732章 万军斩将第478章 溃于蚁穴第811章 赶尽杀绝第434章 大明的第一炉钢铁第213章 茹大人竟如此无畏第666章 解缙划策第550章 北元狼烟第432章 沐英归来第4章 马皇后第601章 孔家,九族勿论第91章 擎天玉柱于少保第519章 天赐良机第30章 请个假第795章 黄雀在后第1109章 扫黑除恶,势在必行第312章 我们被包围了?第420章 栖霞文会第35章 杠第1079章 朱肃回京第563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明之第400章 老朱的朝堂博弈第1026章 大明还是不够强盛啊第1078章 安南收复第1100章 绊脚石第484章 杀!杀!杀!第68章 悲剧的朱文正第1098章 定音一锤第404章 老朱家易溶于水,竟然被发现了?第445章 殿下可知未来诸事否?第558章 空军轰炸!第159章 奉旨泡妞?第1055章 怂恿黎利第637章 守城第283章 四面合围第929章 朱标之举第694章 进驻德里第1139章 起心动念第434章 大明的第一炉钢铁第366章 倒卷珠帘第249章 朱棡炼钢第432章 沐英归来第74章 阴云遮月第542章 倭王朝贺第1142章 搜山检海第144章 何为帝王第813章 傅普信第936章 文武一体第938章 太孙监军第1059章 请君归西第1109章 扫黑除恶,势在必行第800章 真空家乡第901章 礼部小官黄子澄第239章 乱事将起第325章 伏兵来啦第649章 英雄归国第153章 胡惟庸的蛊惑第30章 请个假第644章 内乱第510章 本王告诉你,我大明天下无敌第346章 高贵与低贱第200章 古寺对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