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礼不可废

第27章 礼不可废

“上天啊,我大明究竟是犯了什么错!”一向温文尔雅的朱标,此时竟忍不住咬牙切齿起来。“父皇与各位叔伯含辛茹苦,驱逐蒙元,这才重振了我汉家河山。”

“为何要送来这‘小冰河’,让我大明蒙受此等苦楚?”

“大哥何必怨愤。”朱肃道。“先贤有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上天又哪里是针对我大明朝一个?”

“我刚刚说了,‘天道轮回’。这不过是上天运转的一种规律罢了。”

“后世曾有学者,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气候的变化,往往是以百年甚至千年为单位,周期性变动的。”

“往往温度适宜多长时间,之后就会冷多长时间。如此周而复始。”

“而且,这个周期,和我们中原王朝的变迁,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肃放低了声音,明明还只是十来岁的孩童,此刻给朱元璋他们的感觉,却彷如一个深沉的智者。

“便由辽东来说。隋末天下大乱之时,辽东尚属苦寒之地。”

“但等到唐朝开元盛世之时,辽东已有了万顷良田。”

老朱眼神看向了朱标,意思是是否有此记载。朱标看着他征询的眼光,十分艰难的点了点头。

昔日先生们教到此节时,只说是鞑虏不事生产,浪费了好地方。等到唐时据有了辽东,这才将这些良田开垦了出来。

他也便这么信了。

哪里又曾想过,这是气候的缘故!

真当那些辽民都是懒汉,宁愿饿死,也不懂得开荒种地吗?

还不是因为天气寒冷,根本种不活!

“……肃儿,你的意思是说,盛世,往往是在气候温润之时。”

“而乱世,则多有气温骤降?”

一直默默听着的马皇后,突然总结道。

“是,就是这样的道理!”

朱肃道。“也正是因此,所谓‘三百年魔咒’,其实就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周期,往往就是三百年。”

“不信的话,大可以去查阅史书。但凡神州有难,大都是气温骤降之时。”

“气候引起灾难,灾难引发饥荒,同时也导致了外敌的入侵。”

“很少有王朝,能在这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存续下来。”

“……怪不得每逢盛世,史书上总有‘风调雨顺’之说。”朱标摇头自嘲道。“可笑我以往从未在意,以为只是套词,却未曾想过,这四字,竟是与王朝兴衰息息相关……”

“听五弟一席话,却是更胜读十年书!”朱标突然一振衣袖,竟起身毕恭毕敬的对朱肃鞠了一躬。“五弟,还请受为兄一拜!”

“大哥你这是干什么?”朱肃赶紧躲开。这大哥可是老朱的心尖尖。自己受了他的礼,老朱又要打自己屁股可咋办。

“老五,你就受着吧。”却是老朱在一旁发话了。“莫说是伱大哥,咱做皇上这么多年,也从没想过,区区天候,田土,竟然有如此大的学问。”

听完朱肃所说的这两个论断,他感觉一刻都坐不住了。心直接飞到了东阁,恨不得立刻拟出办法,破了这两个在未来束缚大明的“魔咒”。

他素来是个急性子,心里这么想,身体便也站了起来。“咱这就去东阁,寻大臣们议一议,看看能不能想出个妥善的法子。”

“老五,老规矩,今儿的在这谈话,除了咱们这四个,谁都不许说。”

“妹子,咱先去了。中午的午膳,就不回来吃了。”说着,风风火火就往外走。

“爹,等等我,我同你一道去!”朱标忙也站起身,跟在老朱的身后。

“啊,等等……”朱肃也站了起来。“父皇,大本堂……”

说了快一早上,嘴都说的干了,刚要提点要求的时候怎么就走了?

小爷我不想再去大本堂受罪了啊!

“肃儿,先莫去扰你爹爹。”马皇后拉住了他。“他就是这样,想到什么就要做什么,一刻也不能等。”

“更何况,昨晚他情绪不佳,折子尚没批完。今儿只怕谨身殿的折子更堆成山了。”

“先让他把事做完吧。”

“可是,母后……”

“什么母后。”马皇后起身拍了拍他的脑袋。“叫娘!都是自家人,不兴这些繁文缛节。”

她早发现了,在标儿面前,自己的这些孩子,都是叫自己和重八“父皇,母后”的。

虽说礼不可废。但这样,总让她觉得膈应。

她又何尝没发现,方才朱肃刚进殿时,眼角的那一份不自在?

重八什么都好,就是对标儿,确实是偏心了些。

虽然,对其他儿子,他也并非全不关心,但面上,也确实比对大儿子朱标,更严厉了数倍。

这是取祸之道啊……

马皇后眼中闪过几分忧虑。

日后,确认了自己在意的那件事之后,还当找机会,问问自己这些孩子们的事……

……

老朱刚出干清宫,便大声唤来了二虎,要他亲往韩国公、诚意伯二人府上,将李善长、刘伯温喊来。

然后便带着太子,父子两风风火火的奔往东阁。

“陛下。”很快,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便到了。可怜这两老兄弟,一大早被老朱叫起来进了宫,气喘吁吁的回到家刚吃了顿饭,还没来得及躺下补会儿觉,就又被二虎火急火燎给请了来。

他两可是文官啊,可不像老朱这种粗汉,身体又强又猛,火力还大,一宿不睡也不带困的。

他们老胳膊老腿的,哪儿经得起这样折腾?

但人家现在是皇帝,且这些年来,越发深不可测了。两人自然也不敢怠慢,见二虎亲自来召,勉强按耐住一颗惶恐的心,紧赶慢赶就进宫来了。

生怕是因为自己犯了什么事,被老朱抓住了辫子。

幸好,老朱的态度倒挺和善,见了二人,便向二人招手。“哦,两位先生来了啊。”

“快来,咱这里,正有东西要给你两看!”

此时的东阁御案,已经密密麻麻摆满了书籍典册。书册之多,几乎把老朱和太子父子两埋在了典籍里。要不是太子起身向他们两行礼,他们两都没发现太子也在这里呢!

“太子殿下也在啊。”听老朱用私底下的称呼叫自己,两人知道这算私下会晤,不属于正式朝见,便也放松了些。李善长疑惑道:“不知上位呼唤老臣前来,是有什么吩咐吗?”

“话先莫说,两位先生,快来。”

“这些,是宫里存着的,从大唐神功年间,到我洪武年间各地的地方志,以及其他各种史料。”

“你们来帮着查查,从唐时到现在,这天下的气温,是否真的降低了!”

“气温?”李善长和刘伯温对视一眼,都有些懵逼。

咱们的皇帝陛下,早上的时候刚整出个什么建州女真,这才过去几个时辰,就又关心起天下气温变化的问题了?

是生活太安逸了,还是下面递上来的奏折太少了?

(本章完)

第692章 先人故智第561章 元都告破!第100章 朱樉大婚第231章 兴奋的戴思恭第285章 战后诸事第405章 朱标的蜕变第564章 破金帐,擒元主!第184章 真当本王不敢杀你?第1029章 都中有叛逆第452章 大孝子李祺第429章 李善长:臣有良法,可解国库之困第11章 朱肃复学第118章 黑衣僧第1063章 势如破竹第620章 华夏神与土著神(上)第346章 高贵与低贱第784章 贸易制裁第279章 夜间袭城第226章 本王掐指一算第549章 筹建银行第765章 人市第789章 白莲出海第441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上位第499章 主动出击,扬我大明之天威第204章 苏州之疾第916章 最后的阴谋第121章 搞钱第632章 哈密围城第99章 科学之于国第77章 暴怒!第886章 骑虎难下第304章 原来我真是华夏苗裔?第699章 新种姓:须弥第708章 决战序幕第594章 天花第43章 变革之始第658章 百密一疏第593章 伏阙上书第732章 万军斩将第820章 夜里生事第253章 攻心为上第389章 老子有援兵!第377章 大明的正统性第243章 竟然还有伏兵?第904章 解缙的复仇第946章 鬼力赤第522章 黄雀在后第220章 商人重利轻大义第109章 被迫扬名第250章 老二老四的凄惨宫内生活第280章 火烧盘门第1141章 道衍论策第674章 一触即发第725章 帝国黑纛第175章 老胡你个老六!第452章 大孝子李祺第65章 仙人捉鬼第734章 大义之名第583章 帖木儿帝国第1110章 教廷使者第155章 与姚广孝的谈话第55章 论火器第552章 高丽反了!第453章 告密第395章 收复辽东第676章 帖木儿帝国的绊脚石第154章 送上门的冤大头第342章 巩昌侯郭兴第359章 老朱的谋算第637章 守城第779章 冥顽不灵第294章 倭国使节?第571章 经营草原之策第1056章 黔驴技穷第592章 雄英染病第30章 请个假第1096章 开民智第1069章 黎利的异心第389章 老子有援兵!第717章 燕王死战第1030章 变却故人心第782章 劳动改造第131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第1027章 赴宴第717章 燕王死战第774章 朱标出手第1026章 大明还是不够强盛啊第215章 神医戴思恭第735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798章 大出血第1153章 败家将军第386章 空手套中两只狼第202章 抄书遇到正主了!第1018章 三面间谍第500章 能打倭国,头香都是我的!第177章 情词第451章 朱樉妙计第3章 我大明败啦!第743章 突围失败第1009章 兄友弟恭(安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