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咱后来,真废相了?

第37章 咱后来,真废相了?

朱标带着朱棣离开了,老朱缓了缓神,便也带着朱肃摆驾干清宫。

毕竟,还是干清宫的戒备更森严些。

这一次,他还特地严令二虎,除了皇后和太子,任何人都不许出入。

朱肃对这干清宫,也算是轻车熟路了。朱元璋依旧让侍卫们在外头戒备,自己则带着朱肃到了里间。父子两坐在正中的茶桌旁,老朱开口道:

“继续说刚刚的事儿吧……老五,真没什么政策,能应付‘三百年魔咒’?”

“真没。”朱肃的头摇的像拨浪鼓。

“你莫不是仍觉得,就算咱真颁布了好政策,也会走偏?”朱元璋正色道。“这点勿要担心。咱会给后世出一本‘祖训’,要后世君臣,世世代代遵循咱这个开国之君的法子,让百官、科道共同约束朝廷上下,万万不会出现走偏这种事儿。”

“我知道,《皇明祖训》是吧。”朱肃摆了摆手。“那玩意儿没啥用处,该偏的还是会偏。”

“什么?”老朱一愣。以《皇明祖训》来约束朝廷上下,是他这几天思考军户制失败的事,痛定思痛才想出的法子。

这名字,还是昨晚刚想出来的呢!

他一心想要缔造一个完美的运转规律,在他想来,军户制最后走偏了道,其中固然可能是军户制自身的不完善,但一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后世没有忠实遵循,才会导致这项善政变成了恶政。

自己现在已经知道了不足,那么,只要自己费些心力,将这制度改的尽善尽美,再以祖训约束之,必然能彻底弥补上这一窟窿。

但老五居然张口,就说出了皇明祖训的名字,老朱惊讶问道:“莫非按原先的路子,咱本来,也是要纂这《皇明祖训》的?”

“可不是嘛。”朱肃摊了摊手。“您前些年的时候,就想着编这祖训了对吧?”

“不错。”老朱点头。“洪武二年的时候,咱就想着给咱们朱家留本祖训了。”

“不过那时候咱只想着传个好家风,名字也还没定……怎么,咱的这本《皇明祖训》,是没被当回事?”他的声音不禁带着些怒意。

“您那祖训,是挺鸡肋的。方方面面想的,倒是齐全的很。但是时代在变动,有些东西或许切合开国之初时候的情况,但过上几年,早就不适用了。”朱肃答道。

“本来嘛,政策这种东西,就是要因时而变,您老想着一套政策用上万万年,哪有那么容易?”

“一潭死水,焉能不臭?一样的道理!”

“一潭死水,焉能不臭……”老朱皱着眉头,似乎抓住了什么。还没来得及深思,朱肃便接着道:

“要是完全用不上,也就罢了。偏偏它又派上了一点用场:只要皇帝有什么违了文官的意的,文官立刻就去翻您这本《皇明祖训》,然后指出祖训里有利于他们的条文高呼‘祖宗之法不可变’。有您这本祖训在,后世皇帝,也只能徒呼奈何。”

“偏偏,其中关于限制他们文官自己的条文,那些文官不是想了借口曲解,就是装作看不见。”

“这祖训,被文官们都玩出了花来了。”

朱肃语带嘲讽。可不是嘛,明朝后来那些高呼“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文官,没一个敢提“剥皮充草”这一条“祖宗之法”的。

“什么!”老朱涨红着脸站了起来,颇有些恼羞成怒的情绪在里头。“咱就知道,咱就知道!”

“竟敢拿咱的话,搪塞咱的后代子孙!”

“这些官儿,果然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他想起了之前说过的那个“水太凉”,又想起了早朝时,给他上眼药的汪丞相,新仇旧恨顿时同时涌上心头。

这些官儿,现在自己还在的时候,就敢碍手碍脚,也难怪敢那样拿捏自己的后世子孙!

看来,想法子解决三百年魔咒之前,得先把这些当官的理一理了!

不然,有他们在后边拖后腿,自己怎么放开手脚,给后世子孙们堵上这一个个的大窟窿?

“咱对那些文官,果然还是太仁义了。”老朱把牙咬的咯咯作响。

他接过朱肃给他倒的茶水,一仰脖喝干了,觉得气顺了一些。这才坐下愤愤道:

“老五,咱想先把丞相这位置废了,你觉得如何?”

他眼睛里闪烁着凶光。他也知道,若要废相,必然会引起极大的波澜。很可能会导致朝廷的运转长时间停滞,甚至出现其他不可预测的乱子。

但是,现在是什么时候?咱大明,还有两百七十多年就要亡了!哪有心思去管那些!

正是要上下一心,力往一处使的时候!

多这么一个丞相,碍咱的手脚,如何成事!

“废相?”朱肃一愣。“您现在,就已经有废相的心思了?”

“咱老早就有了!要不是前些年咱忙着打元庭,需要个人帮着治理……”说到这,老朱一惊停了下来:“听你的口气,知道咱想废相?”

“咱后来,真这么干了?”

朱肃点点头。不止这么干了,还顺带杀了满坑满谷的人呢!

纵然到了后世,胡惟庸依然作为华夏最后一任、也是陪葬最多的丞相而闻名。

足足三万余人因他而死……

“咱废了丞相?”老朱瞪着眼睛看着朱肃。“伱不是说,咱的后代依然被文官欺负,文官依然把持着朝政吗?”

“没了丞相这个把持重权的官位,文官咋成的祸患?”他有点想不明白了。

“爹啊。您废丞相这个决定,还是武断了!”朱肃纠正道。

这种能说教洪武大帝的机会,可不多见。朱肃装逼的端起茶杯,闭上眼品了一口茶:“您有没有想过,我大明何等辽阔,一日之中需要处理的政务,该有多少。”

“丞相这个位置,虽然分走了皇帝的权,但说白了,也分担了皇帝肩上的担子。”

“史书记载,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天之内,您批阅内外诸司奏疏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起来,每天要批阅的奏疏多达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而且每天,睡不到两个时辰!”朱肃比了个“二”的手势。

“那又如何!”老朱一摆手。“不过是多辛苦些。咱是皇帝,若这样就能给子孙留下个铁打的江山,咱也甘愿!”

感谢书友尾号1819的月票!感谢各位大佬的投资和推荐票!

(本章完)

第1107章 移风易俗第624章 大漠孤烟直第1064章 诈降第600章 拔除荆棘第498章 倭国 高丽,两面为难第857章 卖珠第101章 李文忠,徐达!第314章 老四提前看上了于谦第569章 威化岛回军第574章 李善长之志第775章 剑拔弩张第664章 敲诈西夷第668章 拳头大小,即为真假第870章 百无聊赖的蓝玉第591章 朱雄英第84章 醒转第356章 张玉起事!第848章 驻足廉州第1097章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第3章 我大明败啦!第426章 热气球升空!第325章 伏兵来啦第475章 一块肉饵,舆论封锁不攻自破第875章 水东宋氏第145章 帝王之术,皆在这一句话之中第28章 三百年!第343章 避战的巩昌候第1122章 兵逼康居第910章 我们成了仁义之师?第552章 高丽反了!第123章 拜师第293章 游侠与民族大义第9章 老朱勿忧,傅友德会出手第872章 欲建新城第415章 点拨方孝孺第1038章 收网第279章 夜间袭城第863章 廉州暴乱第292章 华夏一心,一统宇内第369章 夺权第195章 守成之君与开元雄主第249章 朱棡炼钢第868章 灭门!第199章 游方和尚第88章 父慈子孝第15章 老四啊,时代变了第292章 华夏一心,一统宇内第558章 空军轰炸!第835章 叛而又叛第213章 茹大人竟如此无畏第688章 到达波斯第459章 勋贵膺服第801章 再送大礼第1034章 老朱病倒第84章 醒转第197章 将去苏州第41章 坤舆万国图第821章 放火烧山第1055章 怂恿黎利第722章 当断则断第1048章 安南内战第712章 五千围三万第297章 自惭形秽的藤原第512章 高级兵法第687章 火力优势学说第1092章 圣君万古第827章 飞跃天堑第853章 先礼后兵第273章 以仁德服人第66章 恼羞成怒第756章 战后安置第889章 拒不开城第877章 贵阳立城第30章 请个假第704章 宁死不降第210章 苏州卫指挥使第701章 朱棣动向第732章 万军斩将第1019章 自入险地第525章 倭国全面战争,爆发!第1031章 推诿第30章 请个假第71章 绑票第779章 冥顽不灵第986章 迁移箭台第915章 仁义之君第1120章 康居城的自救第1074章 诈降计第918章 愚者愚行第443章 为国立言第480章 户部沉没第213章 茹大人竟如此无畏第1074章 诈降计第576章 李善长的降维打击第408章 秦淮悟道第830章 海上堵截第623章 化夷为夏第710章 奇异宝刀第384章 朱老五的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