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司马伦

放下了心中忧虑,朱肃与朱棣便一路轻松的,回来了阔别许久的应天府。昔日应天府已是分外繁华了,然而如今归来,应天府竟是更甚从前,秦淮河上行人摩肩接踵不说,竟还有不少的胡商、胡姬,倒是让朱肃想起了书中所载的旧日大唐的风景。

不过而今的大明,真论起来,确实也已经与大唐不遑多让了。

进城后先是回宫拜见老朱,却不料老朱竟是带着马皇后不巧回凤阳去了。这两年老朱越发当起了甩手掌柜,将国事皆交由朱标处理,自己除了朔望大朝以及拍板一些大事之外,多专注于培养皇孙朱雄英。为了教朱雄英知晓市井情状,亦是经常带着他来往凤阳与应天之间,朱肃已是见怪不怪了。

与朱棣二人正欲先行回府,却不料刚离开宫门,斜刺里一位内侍赶忙气喘吁吁的拦住了二人的车马。看模样,似乎是太子府的一位侍从。

“两位殿下,太子殿下有请,请二位殿下往内阁一见。”许是因惧怕自己莽撞拦停了两位王爷的车马,这位侍从跪在地上有些瑟瑟发抖的模样,如竹筒子倒豆一般飞快将来意说了。朱棣和朱肃自然也懒得和他计较,只是互相对视一眼,有些惊异。

朱标从来不会在内阁召见兄弟,平日里,一般都是亲自去诸位兄弟们的王府上拜会,亦或者是和老朱一起在御花园召他们用家宴……

莫非是有什么要事要吩咐?

朱棣朱肃二人自是不敢怠慢兄长,更何况朱标很可能有什么要事想要吩咐,于是二人干脆就直接复又入了宫门。

内阁的办公之地便在宫中奉天殿之侧,有一说一,虽然内阁的构想最初是出自于朱肃,但其实他还是第一次堂而皇之的踏入这个衙门。

原以为内阁会是一处庄严肃穆的所在,诸阁臣端坐案后,朱笔批阅天下奏疏,间或高谈阔论,各抒己见,乃是一等一的高端大气之场所。

却不料今日方一入阁,却只觉得里间热火朝天,诸多阁臣往来奔走,步履匆匆,毫无一国中枢该有的肃穆之态。

不过众官虽忙,却仍是忙中有序,并无鸡飞狗跳之态,朱肃暗暗点头,心中想的是这才是务实的衙门该有的模样。

“四弟,五弟,你们回来了!”

朱标在内阁并没有单独辟出一间静室,只是在诸阁臣位置的上首摆了一张桌案,用于批阅奏疏而已。而今见了朱棣与朱肃二人联袂而来,朱标眼睛一亮绕过桌案迎了上来,先是重重的拥抱了二人一番,而后上下端详两位兄弟:“黑了,却也壮实了!”

“一别经年,都已长成好男儿了!你们的战报为兄已经看了,都是好样儿的!”

“大哥却是瘦了许多。”朱肃也端详着朱标,朱标颌下胡须留的浓密了不少,面上却是有着几分疲惫,是以劝道:“大哥还当注意身体才是。大明诺大重担,皆系父皇和大哥你二人之肩。”

“若是大哥不保重身体,纵使如今局面如何大好,想来也要陷入一番不安动荡中了……”

“哎,事务繁忙,实在难以止歇……”朱标露出苦笑。“而今再看史书上历朝皇位之争……只觉荒谬不已。这般天下第一等的苦差事,竟也值当丢了父子兄弟之情去争……”

“为兄而今唯一的希冀,就是父皇能长命百岁,这样或许偶尔,还能偷个浮生半日闲,去城外踏青一番……”

朱棣和朱肃一笑,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太子之位苦是苦,但要说朱标当真不想干了,那也绝对是不可能的。朱标只是羡慕两位兄弟,能够驰骋域外,纵马扬威。而自己却只能囿于殿堂之内,终日与案牍文书打交道罢了。

将朱棣和朱肃带到偏殿,自然有宫中内侍为三位皇子奉上茶水。稍微抿了口茶之后,朱标开口道:“这次伱二人归京,京中并未举办盛大的凯旋仪式,你们不要心有芥蒂,实在是如今朝廷万事纷扰,故而我向父皇提议,等那三大苏丹国的使者入京觐见之时,再一并举办仪式,晓喻四方臣民……”

“大哥不必多说。”却是朱棣打断了朱标道。“我与五弟此番归国,是轻车简从,将士们大多仍在康居城中……既是赏功,断没有将士们不在,由我等自领这份功劳的道理。”

“只是将士们的赏银抚恤,军功爵位,还是该尽快些。莫要寒了将士们之心。”

“那是自然。”朱标点头。如今大明国库丰盈,他这一声答允也是并无丝毫犹豫。两人就这么三言两语之间,议定了封赏出征将士之事。随后朱标转过头来,看向了正观瞧着殿内山水图的朱肃:“五弟,为兄有些事情,想要你帮着拿个主意。”

“嗯?”正在走神的朱肃猛然清醒过来。“大哥但说无妨。”

“嗯,那为兄便直言了。”朱标道。他摸着颌下胡须,先是斟酌了一下措辞,方才继续开口道:“而今我大明境内,商事腾勃。特别是凤鸣洲归来的那些商贾,个个皆腰缠万贯。”

“这也引得许多人对出海经商心向往之……甚至于,南方沿海各路,多有百姓弃耕从商,导致粮税锐减……”

“有大臣劝诫为兄,要重启户籍制度,限定农户不得下海经商……”

“此事断不可为。”还没听完,朱肃便已经肃容做出了回答。“以户籍限制百姓世世代代之职业,这是在逼着活不下去的百姓成为流民、逃户。”

“百姓心慕从商,可以陈明利弊、可以善加引导、可以减少发放海商勘合……为何非要在户籍上做文章?”

“阶级固化,乃是国家动荡之源……农人心慕海事,也是因为农事艰难,想要过上心中向往的富裕生活。朝廷若是多加体谅农事,农人们当真便愿意抛下土地去经商吗?”

“如此提议之人,其心可诛!”朱肃愤然道。

朱标静静听着,不时点一点头:“大善。为兄亦是如此以为。”

“不过要减少发放商事勘合……这口子却是不太好收。”

“五弟此番归来,想来,我大明公主的那位好驸马,很快就会找上你周王府去了……”

“驸马?”朱肃一愣,脑海中浮现出一张颇为周正的面貌来。“大哥所说的,莫非是欧阳伦?”

记错了,大明次公主驸马是欧阳伦……标题改不了了emmmm

第222章 鸿门宴第725章 帝国黑纛第1001章 大唐故地第156章 向自己倾斜的力量第155章 与姚广孝的谈话第105章 院遇蓝玉第22章 犁庭扫穴!第648章 费聚的懊恼第940章 鞑靼第335章 谁说伏兵就要亲自下场?第334章 好犬果然听话第809章 申斥李景隆第8章 为何不再问问肃儿?第683章 高山族第805章 铁索连环第408章 秦淮悟道第39章 朱标连跪第597章 种痘成功第915章 仁义之君第631章 朱棣与妖僧第592章 雄英染病第88章 父慈子孝第348章 纳哈出亲信:观童第589章 孔府密谈第421章 左司郎中吕本第502章 还是大明的空气香甜第99章 科学之于国第1069章 黎利的异心第168章 为非作歹的勋贵子弟第311章 大明,还要更加强大才行啊第311章 大明,还要更加强大才行啊第721章 雪夜突围第665章 送钱也要看资格第220章 商人重利轻大义第756章 战后安置第431章 重组国子监第935章 朱标的请求第98章 论高丽将乱与安南之隙第860章 卖珠之策第1078章 安南收复第806章 火攻计第1065章 栋梁州官第52章 宋夫子剖白赠书第950章 见龙卸甲第719章 世界征服者第1082章 劝说朱标登基第277章 四哥何不西征?第717章 燕王死战第372章 张玉归心第322章 烽火辽东(上)第75章 一梦六百年第751章 帝国黄昏第669章 商议第592章 雄英染病第252章 审问(下)第294章 倭国使节?第725章 帝国黑纛第755章 天家血脉第635章 能将几何第97章 论如何东吞倭国第338章 我乃燕王朱棣(上)第733章 利器神兵第822章 火里逃生第208章 诚王余孽!第23章 三国演义第1093章 科举异动第81章 开宗立派第186章 殿下为何自残?第26章 小冰河第311章 大明,还要更加强大才行啊第414章 尊孔复古!第882章 西南反迹第399章 敢情你们只想对付我一个?第591章 朱雄英第127章 英雄血泪第764章 城狐社鼠第210章 苏州卫指挥使第17章 大明还有两百七十多年就亡了?第1114章 决议第1055章 怂恿黎利第624章 大漠孤烟直第874章 霭翠献土第1129章 反攻西征第663章 鸿胪寺第526章 倭人们,蓝玉爷爷来了第93章 犁庭已毕第1003章 如何收服第79章 毛骧!第1084章 洪武离京第1137章 睿智的约翰第149章 财源广进第108章 老朱你个浓眉大眼的也偷诗词?第979章 进退两难第404章 老朱家易溶于水,竟然被发现了?第1022章 凤鸣风物第109章 被迫扬名第1073章 大军攻城第673章 首战失利第615章 接触土著第191章 锦衣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