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经哭的像个孩子一样,陈策对他的期望很大,同时也给了他更大的压力。
如今陈策的学生除了祝枝山还在哈密,唐寅和徐经都进入了中枢。
徐经进入礼部,会先唐寅一步进入内阁,唐寅也位高权重,成为了朱厚照的心腹报刊司监正。
本来在陈策的计划安排中,傅元是可以在未来替大明挑起大梁的,可傅元不在了,唐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将这种期望寄托在了徐经身上。
徐经也知道,他和傅元没办法比,傅元的智慧已经无限接近于自己的老师,所以老师最初的接班人一定是傅元。
自己不过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但徐经也并没有因此沮丧,即便是次一级的选择,老师也是选择了他,给了他很高的期望。
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在未来表现给老师看,对陈策证明,他能对得起陈策给他的这份期望。
……
哈密。
杨一清在回到哈密城后,便被朝廷调去了宣府,依旧在节制三边军事防务。
不过随着辽东、北疆和西域的平定,杨一清在北边的作用会越来越小,按照杨一清表现的功绩来看,朱厚照迟早会给他调回来的。
兵部尚书张文只是朱厚照的临时选择,事实证明,张文是挑不起来兵部的大梁的。
他的资历毕竟不够,兵部的一众官吏并不服他,并且不断在私下内和张文争锋相对,张文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力,早早就对朱厚照提出要辞职的想法。
这个被朱厚照临时推上兵部尚书位置的人选,还是值得朱厚照信任的,虽然兵部尚书的高位他坐不稳,但其他职位他能胜任。
毕竟是朱厚照信任的人,在朝堂上就有一份话语权,朱厚照自然不会轻易让张文辞职。
等未来杨一清回来后,他打算给张文调到其他岗位。
同一时间,朱厚照又做了一项让人意外的决策,他将杨廷和给调回来了,并且安排在了吏部郎中的位置上。
没有人知道朱厚照为什么会做这个举动,所以当刘瑾忧心忡忡找到陈策的时候,陈策一时间也愣了一下,不过很快陈策就想通了。
这个家伙,真的成长了,许多事已经不需要自己去教他,他就能做的很好了。
不过陈策能理解朱厚照的意思,但刘瑾暂时还没想明白,他之前和杨廷和很不对付,此时杨廷和被调回来,刘瑾很是担忧。
“国公爷呀!你说杨廷和回来后,肯定第一时间会对付我,那该咋办啊?”
“以前在东宫的时候,老奴和杨廷和就不对付,看他这样子,明显要起势了,他要对付老奴,老奴岂能是他的对手?”
陈策微笑道:“好了,不要担忧,他才起势,你不是已经起势很久了吗?”
“他怎么对付你?他在朝堂上有什么资源人脉?反观你呢?厂卫都在你的控制中,再说了,你又不是傻子,他对付你你就不知道反击?”
“既然做到这个位置,你总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的吧?”
“不要怕,他要对付你,你就不要坐以待毙,近水楼台,你怕什么?”
刘瑾转念一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咬牙道:“多谢国公爷提点,老奴知道了!老奴不怕了!”
陈策微笑道:“嗯,回去吧,以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文官们对付你,你就不能对付他们啊?”
“好!”
望着刘瑾离去的背影,陈策微微摇摇头。
朱厚照把杨廷和给弄回来,当然不仅仅只是为了限制刘瑾的,这只是一方面。
为了防止刘瑾权力过度膨胀在外面为非作歹,朱厚照得找个人制衡一下刘瑾,让刘瑾不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时候不会那么放肆。
但他真正调回来杨廷和的目的,恐怕还是为了平衡朝堂文官之间的权力。
杨廷和那性子注定和许多文官们尿不到一壶里面去。
最开始陈策就告诉过朱厚照,治国首治吏,长江和黄河朝廷都需要。
所以朱厚照要提前给朝廷里面塑造起来长江、黄河两骨子势力,让他们相互制衡,以达到朝堂平衡的作用。
这些事陈策最开始都没想明白,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朱厚照真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帝王了!
许多东西已经不需要陈策去教他,他自己也能做的很好了!
……
哈密。
在杨一清被调回宣府后,祝枝山成为了哈密实权最高的长官。
文征明看到了机会。
最开始他想通过杨一清来实现自己升迁的目的,不过杨一清被调走了,现在整个哈密祝枝山说了算。
按照他们之间的关系,给自己升个县丞没有什么多大的问题。
于是今天文征明找到了祝枝山。
“允明,我在哈密也有一段时间了,法曹这边已经全部熟悉了,我想到其他位置锻炼锻炼。”
文征明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这段时间文征明在法曹的表现,祝枝山都看着,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不堪!
文征明一直有自己的傲气,所以在成为法曹的时候,压根看不起自己的同僚,对他们颐指气使。
导致同僚们对文征明的怨气很大,时常私下找祝枝山举报文征明作风不正等等。
虽然这些对文征明没有实质性伤害,但一个小小法曹都管不好,又怎么去做县丞呢?
祝枝山微笑道:“征明可是在法曹做的不舒服?”
文征明点点头:“这群泥腿子,大都是秀才之流,全部都是偷奸耍滑的吏目,什么小便宜都要占一点,我私下呵斥很多次,他们依旧不改!”
祝枝山想了想,对文征明道:“他们并非朝廷造册的吏,俸禄微薄,从衙门里面捞取一点油水也无可厚非。”
“真要指望这点俸禄,他们也不会在衙门办差。”
“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倒也无所谓。你在法曹培养了自己的心腹嘛?”
文征明蹙眉道:“这不是结党么?我怎可能做如此之事?”
祝枝山想了想,道:“东市有一桩案子,是儿媳杀婆婆案,你先将这个案子给办了吧。”
文征明道:“好!是不是这个案子办好……”
祝枝山点头:“嗯,总得让别人心服口服我才能调动是么?”
文征明激动的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