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绝不坐以待毙!
不过感叹是感叹,可事上还是第一时间便要那赵全将自己这两位叔叔给迎进来。
此刻的乾清宫外。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哥俩看着那一个个阴沉着脸,从那大殿之中走出来,朱高燧顿时便忍不住的偷笑起来。
眼睁睁瞧着这些人离开后,赵王朱高燧这才开口对着身边的老二朱高煦笑道:“老二,瞧见了没有,这一个个,可都是如今朝廷的重臣,你看他们的脸色,也不知道朱瞻基那小子到底是要他们办什么差事了,脸色能难看成这样。”
就当这赵王朱高燧正在偷笑之际,一旁的汉王朱高煦,却显得十分冷静。
不仅没有笑,脸色也有些板。
老三朱高燧瞧见这一幕,只以为是这老二因为即将要见大侄子谢恩才这般姿态,依旧还在幸灾乐祸。
可在那些大臣们远去后,这老二朱高煦这才缓缓开口说道:“别笑了,有什么好笑的,你我二人的任命刚刚下来,这些人就一起出现在了乾清宫,你觉得这件事好笑吗?”
汉王朱高煦的话音刚落,一旁脸上还带着笑的赵王朱高燧顿时愣住了。
之前他一直以为这些大臣们肯定被自家大侄子朱瞻基那小子给训斥了,所以才一个个这般表情,为了当初这些人在朝堂上告他们的状,所以他老三才这般幸灾乐祸。
却从未想过他们这些人的出现跟自己的事情挂钩。
可如今在听到老二这么说后,老三朱高燧也不是傻子,顿时便反应过来。
然后瞪着一双牛眼对那老二朱高煦说道:“老二,伱的意思是,这帮人是因为你我兄弟俩被重新执掌权力,才跑来的?”
然而,这一次老三朱高燧的问话却没有得到回答,得到的只有那老二如同看傻子一般的眼神。
见此,老三立马便清楚了。
之前他只是没有朝这个方向想,可如今被老二这么一说,他怎么会想不到这时间点也太巧合了。
“好哇!原来这帮人是来跟我们作对的!这些个大臣,以为老头子在的时候也没见他们敢说我们哥俩一句坏话,如今老头子不当皇帝了,这就开始敢跟我们作对了!”
“反了!”
在搞清楚那些大臣的目的后,赵王朱高燧顿时气急败坏起来。
他是什么人?
皇帝的亲儿子,当朝的赵王爷!
就算如今老头子不当皇帝了,但他依旧是赵王爷!
当朝的皇帝也是他们的亲侄子。
就凭这帮老嘎巴,竟然敢跟他们当面作对!
想当初,只有他们哥俩跟别人作对的时候,什么人敢跟他们作对!
一时之间,这胸口也是气的起起伏伏。
可气了半天,却发现身边的老二压根没有半点反应,不由的问道:“老二,你什么时候气性这么好了?这帮瘪犊子敢跟我们作对,你竟然都没有反应?”
然而,在听到老三的话后,汉王朱高煦却只是冷冰冰的说道:“失势的王爷不如狗,这个道理你难道不清楚吗?当初我们造反,不正是因为如此吗?如今都这般田地了,你还想如何?要那朝堂上的官员们都唯命是从?恭恭敬敬?”
听到老二朱高煦的话,刚刚还气急败坏的老三顿时被噎住了。
这话,他还真没办法反驳。
尤其说这些的人是老二。
可在沉默了片刻后,朱高燧想着刚刚的事情越想越气。
最终还是忍不住的问道:“那这帮老瘪犊子跟我们作对的事情就这么算了?”
汉王朱高煦闻言,面对那老三直勾勾的目光,却突然迈动了脚步。
“放心吧,既然这些人从这殿中出来是那样的表情,可见这口气已经有人替我们出了。”
说着,便朝着那殿中走出来的赵全迎面走了上去。
而在他的身后,朱高燧仔细琢磨了一下老二的话,也回过味来。
刚刚脸上的不忿,也在这一刻消失。
跟着那老二的脚步朝着里面走去。
“汉王,赵王。”
赵全在来到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俩的面前后,立马便恭敬的行了个礼。
不得不说,这赵全还是会做人的。
不管是什么时候,他对于这两位王爷,可从来都没有怠慢过。
哪怕他如今依旧还是皇帝身边的近人。
却依旧没有在这两位看似落魄的王爷面前有过丝毫的逾越。
当然,之所以如此,除了他赵全乃是当初老皇帝身边的近人外,也是因为他把事情看的很清楚,对于如今这位新皇帝也是瞧的明白。
如今这位皇帝,压根就不是什么能对自家人心狠手辣的人。
所以,别看如今这两位王爷的处境并不是太好,但只要他们还活着,如今这位皇帝还在世,他们在大明朝的地位就不可动摇。
起势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这不就来了吗。
“二位王爷,快请进吧,陛下已经在等着二位了。”
听到赵全的话,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都是尊重的点了点头作为回应。
“劳驾了。”
说罢,二人便一同朝着那乾清宫的内殿走了进去。
殿内。
如今身为皇帝的朱瞻基并没有像在外人面前一般,摆出一副皇帝姿态,他清楚自己这两位叔叔最见不得的就是这种事情,所以他也不惜屈尊,亲自将那内殿当中的茶具给摆了出来。
然后在看到这位叔叔进来准备见礼的时候,第一时间便招手喊道:“二叔三叔,快来,刚弄来的龙井,尝尝。”
拜见的话还没说出口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听到朱瞻基的呼喊后,也没再拘束,顺着他的话便来到了那茶桌旁。
可这一次,不等朱瞻基主动打破这僵局,招呼二人落座,那汉王朱高煦便似乎已经猜到了朱瞻基接下来的举动,率先拱手对着朱瞻基喊道:“臣,拜见皇上!”
听到自己二叔的话,这一次没有来得及拦住的朱瞻基,也只能是满脸的无奈,正要说什么,一旁的赵王朱高燧也是抓住机会,喊道:“臣,拜见皇上。”
见此,朱瞻基也不装了,满脸无奈的看着身边二位说道:“二位叔叔,这又是何必呢。”
闻言,朱高煦当即说道:“君是君,臣是臣,不可逾越,这是古礼。”
见自己这位二叔也有一天说出了古礼的话,朱瞻基顿时便有些忍不住的笑了。
“行了,多余的话咱们叔侄之间就不说了。二叔三叔,这次给你们的圣旨你们应该都已经收到了吧。虽然之前答应过二叔三叔这样的事情,但这次之所以这么急,还是有原因的。”
说着,朱瞻基便将之前自己调查出来折子,交到了二叔和三叔的手中。
“二叔三叔,瞧瞧吧。”
闻言,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也没耽搁,对视一眼后便拿起了折子瞧了起来。
伴随着军队当中出现的问题一个个出现在这哥俩的眼中时,即便对这些事情有所耳闻的他们,如今也是有些触目惊心。
大明朝的军队,自上而下,竟然有这么多的龌龊。
莫说是现在,就是之前老头子率军攻打漠北的时候,人员的亏空竟然也达到了八比一的程度。
要知道,这可是几十万大军,还是老头子朱棣最看重的军队。
是大明朝的精锐三大营。
连三大营的空饷人数都已经达到了八比一的程度,更何况是其它的军队。
并且,这还是老头子当年在的时候。
如今老头子不在了,对于军队,朝廷也没有一个真正统管大局的人,这吃空饷的人数,更是不知道已经达到了多么可怕的程度。
这样的军队,能有多少战斗力。
在战场上,又会因为这些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而导致多大的危机出现?
哪怕是曾经自己也吃过空饷的朱高煦,也实在不敢想象。
对于军队当中吃空饷的事情,他知道。
对于军队当中的一些龌龊勾当,他也清楚。
可他从来没有想过,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
一时之间,纵然是朱高煦自己,也是脸色难看到了极致,
因为军队,曾经可是他的势力所在,在朱高煦的心里头,虽然如今不是了,但曾经,军队是属于他的地盘。
可如今。
当有人将军队的这些事情龌龊给拿出来的时候,他立马便有种羞愧难当的感觉。
怎么也想不到,大明朝的军队,竟然到了这种程度。
至于一旁的赵王朱高燧,虽然曾经身为锦衣卫主事的他,也清楚军队当中的一些事情,但他所知道的,也如同汉王朱高煦一般,并没有那么清楚。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被他们视为自己人的军队,背地里竟然有人瞒着他们做了这么多的龌龊事。
随着这二位叔叔的脸色变化,朱瞻基也在这个时候开口了。
他先是一叹,然后便问道:“二位叔叔,你们觉得,这样的大明朝军队,还能庇护我们这大明朝上下百姓们的安危吗?”
朱高煦和朱高燧当然知道朱瞻基问的并不是说大明朝军队战斗力的问题,而是这种由内而外溃烂的问题,一时之间,二人都说不出话来。
也在这时,朱瞻基再次开口了。
“以往种种,我不想问,也不想管。但是,侄儿认为这样的大明朝军队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管,必须要解决。”
“当然,我也清楚这里头有万分的困难,也有非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如今大明朝上下都有了户籍,对于大明朝百姓们的数量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程度的了解。”
“那么,利用户籍制之便利,我们是否能够接下来对军队内部动手呢?最起码,这吃空饷的问题,解决起来应该不是很难了吧?”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件事,必须要有一位在军队当中站得住脚,掌握的了局面的人出面才行。”
“我想来想去,能做到的,我信不过。我信得过的,做不到。如今,也唯有二叔你,是侄儿我既信得过,又做得到的人了。”
“所以,侄儿想请二叔出面,到军队当中进行改制,将军队当中的那些龌龊勾当全部一股脑的清除掉,这不仅是为了侄儿我这皇位能坐得稳,更是为了我老朱家的江山,是为了大明朝的黎民百姓。”
伴随着朱瞻基将这件事背后的大义拔高,此刻坐在朱瞻基面前的这两位王爷,心里头也是有些起伏。
当然,之所以朱瞻基的这番话可以得到这两位叔叔内心当中的认同,自然不可能只是因为这一两句话的事情。
而是往日种种,朱瞻基都做到了言行一致。
如此,现在说出来后,方才能够得到这二位叔叔由衷的信任。
在互相沉默了片刻后,这一次朱高煦并没有纠结,也没有任何的耽搁,而是直接说道:“既然皇上信任,这件差事,臣接了。”
今日的汉王,在经历过了中间这么多的事情后,已经不再是以往那位随心所欲胡闹的汉王。
尤其是当初在经历过为百姓谋福祉的事情后,如今汉王似乎已经看到了在这个世界上另外一种生活的方式。
所以如今在面对这样一个选择的时候,朱高煦并没有过多的犹豫。
听到自己这位二叔的话,朱瞻基的心中也是松了口气。
他明白,自己这位二叔更明白。
这件差事,看似不错,又让这位二叔重新掌握了对军队的掌控权力。
可是,他们内心当中都知道。
这件事不做便罢。一旦做了,便是在断绝自己这位二叔在军队中所有的根基。
如果说如今的汉王在军队当中还存在那么一丝影响力的话,在这件差事做过之后,曾经那些跟随他的嫡系们,将彻底的与汉王之间断绝一切联系。
可面对这样的结果,自己这位二叔并没有太多的犹豫。
可见其变化。
在搞定完自己这位二叔的事情后,朱瞻基再次将目光看向了身边的三叔,说道:“三叔。”
“如今的锦衣卫在我的改制之下,他们所负责的事情已经从国内转到了外邦,毕竟古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大明朝周边邦国众多,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邦国就会给我朝带来莫大的祸患,所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的等着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