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东林党进化了!积极开拓了!

自从大明取缔了人力轿子,

在大明各地占据庞大数量的轿夫就失去了原本的工作。

人力轿子,无论是两个人抬,还是四个人抬,说到底,都太浪费资源了,大明人口再多,占据最多数的还是农民,以农为基础的大明想要从小农经济转入工业革命很不容易,因此只能是先将部分人口投入工业。

取缔人力轿子,取缔大明范围内规模庞大的勾栏之所,将其送入工厂,从事纺织、从事炼钢,大明的工厂缺人可是很严重的。

凭借这些人口,大明平稳的渡过了初期可能面临的工业人口不足的问题,随着工厂越建越多,朝廷越来越重视工业发展,大明南征北战至于广修内功,修葺官道,兴建水利,大明的人口红利被调动起来,如今大明在工业革命中大步迈进,也不再会有短缺工人的问题了。

没了轿子,马车驴车这一类运输工具就成为大明主要的载客工具了,眼下大明不缺驴子和马匹,一些驽马和驴子拿来拉车正合适。

至于黄包车的问题,等朝廷啥时候解决了橡胶不足的问题再说吧。

眼下朝廷自南方所得的那点橡胶全都投入工科院,那么多工业机器需要橡胶,朝廷对橡胶的需求量极大,这也是朱由校为什么一再把眼光望向南洋的缘故。

工业革命时期的大明太需要橡胶了,而橡胶这玩意,人工合成以现在的技术根本不可能,更何况人工合成的永远替代不了天然的,而大明周围盛产橡胶的也就南洋一地。

根据探查,朱由校发现南洋的环境非常适合橡胶树的大规模种植,这里可以成为大明重要的橡胶产地,毕竟眼下小冰河时期,南北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位也在下降,这种时候,南洋这种气候稳定,温度适宜的地方,无论是产粮还是产橡胶都对大明来说是很重要的,是在大明全力发展工业之际,还能保持粮食稳定,百姓不缺吃穿的重要仓储。

也正因为如此,朱由校不止一次把目标投向南洋,只是一直没找到什么合适的机会罢了。

眼下民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舆论氛围,但朱由校依旧没急。

打南洋很容易,朝廷发王师,派遣水师舰队去打,南洋哪怕气候再炎热,蚊虫再多,什么雨林毒瘴,什么毒虫沼泽,又有什么用?

当年始皇帝发秦军五十万征南岭,大军遇山开道,遇水搭桥,什么雨林毒瘴蚊虫毒蛇都没能阻拦秦军的步伐,大秦黑龙旗所到之处尽为王土。

两千年前的秦军有这样的能力,如今的大明自然也有这样的能力,甚至动员能力,后勤准备能力比秦军更强更完善。

打好打,打下来之后呢?

是把地还给当地那些土著,还是大明占下来,还是怎么做?

大明是要自己花钱帮那些土著发展,还是只顾自己取利?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话朱由校反复读之,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如今大明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候,不需要急躁,大明的体量摆在这里,事情可以慢慢来。

所以朱由校很淡定,民间舆论怎么吵得火热,他都高居殿堂岿然不动。

他不需要亲自下场,那些商人,那些百姓就会按照他的意思去推动事情的进展,到时候他只需顺水推舟即可。

朱由校不急,东南沿海的商人们可有些急,他们是真想早一日把南洋那些红夷人给收拾干净了,他们好去赚更多的利益。

只要朝廷把红夷人赶走了,那红夷人留下来的城市,矿场,种植园什么的,不就是大明的了?

朝廷眼下不可能在南洋实行统治,因此南洋那些东西到时候不还是他们这些士绅商人的?

商人们急,钱谦益也有些摸不准朱由校的意思了。

在他看来如今民间这么多百姓士绅推动,对南洋出兵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但朝廷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朝廷还缺了什么呢?

到底还缺了什么呢?

钱谦益想了想,他恍然大悟。

当即,钱谦益让下人取来酒水和笔墨,他要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了。

学着唐代李太白那样几杯酒水下肚,钱谦益感觉自己那叫一个文思泉涌,豪气万丈,看着眼前展开的空白纸张,钱谦益挥毫洒墨:“汉家居中国而御万邦,广播仁义威德乃天下咸服今有圣君临朝光照宙宇,四海之内尽为番邦,六御之下皆是王臣南洋诸地久为中原之属”

挥毫洒墨千五百字,钱谦益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的好文章来,细细看过又略经修改后,钱谦益摊开折子,将其抄录一遍,然后揣着自己写好的折子就本着礼部去了。

大明六部,吏部最尊,礼部最贵,户部兵部次之,工部刑部最贱。

这是之前人们对六部的认知。

毕竟吏部属于天官,礼部是臣子入阁最正统的道路,而户部握有天下钱粮,兵部掌管天下兵马。

按照大明最正统的进阶路线,考举入仕途,进士入翰林院编修,随后入六部做郎官,中途外放一地牧民积累经验,后期得到皇帝赏识入礼部做侍郎,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那就是擢升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内阁。

不提科举,如今大明报也被礼部掌握着,想要在上面发表文章,你不去礼部找关系去哪里啊。

钱谦益坐着自家的马车慢悠悠到了礼部,侍卫一看马车就知道是哪位大佬到了,立刻去通报张瑞图。

当钱谦益进入礼部时,张瑞图也从后堂出来了。

“张相。”

“钱相。”

二人笑眯眯打过招呼后,张瑞图请钱谦益去后堂落座,二人喝茶之际也不忘聊聊国事。

这聊着聊着,钱谦益就问道:“次辅啊,这民间的风言风语,您可有所耳闻啊?”

张瑞图看了看钱谦益,随后说道:“民间的流言传闻,老夫倒是知道不少,最近这段时间,京师的百姓对南洋之地倒是颇为关心。”

说着,张瑞图笑呵呵的放下茶盏拿出一份文章来:“这不,老夫这里还收到不少士子文人递过来的文章,都是想让朝廷出兵,驱逐南洋那些红夷人的。”

“说什么南洋膏腴之地,不应为蛮夷所占,当为中国所属。”

钱谦益听了点了点头:“民间这士子文人,倒是还有几分报国之心。”

张瑞图颇为好奇的看着钱谦益:“怎么?钱相你也觉得南洋之地富裕,应当为我朝所用?”

钱谦益从袖子里取出自己的折子:“老夫近日听闻民间舆情,略有所得,拙作一封,还请次辅评鉴。”

张瑞图那是出了名的好文章,当今天子那是数次夸赞,每次都不吝溢美,如果说大明朝要是有什么文学奖,第一名绝对是张瑞图,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文章写得就是这么漂亮。

看着钱谦益拿出来的折子,张瑞图眼皮子跳了下,同为内阁辅政,钱谦益请自己评鉴文章,是什么意思?

“老夫这点墨水怎么能评鉴钱相的文章,钱相可是太谦虚了。”张瑞图说着,将钱谦益的折子细细看了一遍。

好文章,的确是好文章。

这篇文章让人看得是热血沸腾,将大明的强盛富裕,百姓的骄傲展现的淋漓尽致,非常符合大明的核心价值观。

其大概意思就是:大明就是天下中心,是天朝上国,四方小国纷纷朝贡,万邦来朝,大明傲视天下,庇护亿万臣民。如今大明这么强大,泰西之地的红夷人还敢跑到大明的地盘上欺压大明的藩属,大明就应当提王者之师讨伐这等不臣蛮夷,好叫天下人知道得罪了大明是什么后果。摧毁他们的城镇,霸占他们的财富,把大明的威仪和文化宣传到南洋各地,把王化之光播撒到泰西之地,好化蛮夷为王臣

看了这篇文章后,张瑞图也知晓钱谦益的意思了:“钱相这也作的一手好文章啊。这片文章,钱相是想发在大明报上?”

钱谦益点了点头:“老夫也想为民间的士子文人发发声罢了。”

张瑞图当即说道:“钱相既然如此说了,老夫也不推辞,后日,后日这份文章就会出现在大明报头版之上,三日后就能出现在南直隶。”

钱谦益笑着说道:“那就多谢次辅了。”

张瑞图摆了摆手,很是潇洒:“大家都是阁臣,同为陛下效力,钱相也是为了大明百姓发声,谢老夫作甚?”

送走了钱谦益后,回到后堂的张瑞图看着钱谦益留下的折子,凝视半天忽然笑了:“这个钱受之,还真是阳谋啊。”

“来人,把钱相的折子誊录一份,让大明报那边刊印出来,记得,是头版。”

很快有郎官来取走钱谦益的折子拿去誊录,而张瑞图想了想后,觉得还是要去找张好古问一问。

这几日,卢象升在内阁当值,张瑞图径直去了吏部。

吏部后堂,张瑞图将钱谦益的意图说了之后,张好古笑道:“这是好事啊,张相。”

“这清名满天下的东林魁首也开始注重朝廷利益,重视经济商业了。”

张瑞图说道:“如今民间的舆情弄得风风火火,老百姓和士子、商人们都叫嚷着让朝廷出兵,他钱受之这时候发出这样一份文章来,倒是能给东林党增添不少光啊。”

张好古看得很开:“一点路人缘有什么用?他眼下有这个心,愿意顺着我们的路子走,就是好事。”

“至于他到底是真的转变了心思,还是迫于无奈,或者说是因为其自身利益,都不重要。”

“等大明报出来,我到是要好好的拜读一下钱相的大作。”

数日后,钱谦益的文章刊登在大明报上,果然在南北直隶引起了新一轮的风暴。

这位江南士绅的领袖,东林党的大佬,大明内阁辅政的文章果然漂亮,引得天下识字读书人纷纷称赞。

别的不说,这文章写得漂亮,读着也舒服,字里行间那天朝上国的傲气思想更是非常契合如今的大明,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士子文人还是商贾都很认可钱谦益这篇文章。

因为这篇文章,钱谦益还难得弄出来了什么贤相的称呼,也足以证明眼下民间的舆情多么汹涌,仅仅一篇符合民意的文章,钱谦益就从东林党的魁首这个不怎么被天下人认可的身份洗白了。

而在随后的朔望朝会上,钱谦益麾下的御史言官也是纷纷上书,上奏朱由校,希望统御天下的圣天子能再一次组建王师征伐南洋不臣,恢复大明荣光。

口号都喊出来了,王师下南洋再现成祖之风采。

好家伙,这东林党派的御史言官奏请朝廷出兵,这可是很罕见的事情。

看见那几个慷慨陈词的御史言官,再看看百官前面穿着大红仙鹤官袍,揣着玉笏的钱谦益,大家伙也都知道,这些御史言官必然是按照钱谦益这个东林党大佬的意思出来发声的。

再联想到之前钱谦益在大明报上的纹章,这下百官不由得思索起来,东林党如今也是开始变化了?

也打算学着新党抛弃理学去走实学了?

一个党派,想要变换自己的核心理念,施政方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经历一次次阵痛是不可能转变的。

因为核心理念和施政方针就是一个党派的根基,是这个党派得以建立的基石,你现在要把自己的根刨出来换一个新的,可不是那么容易,搞不好党派内部就要分裂坍塌的。

不过如今东林党人的确势颓,想要变化寻找出路也是合理的情况。

起码朱由校就很乐意见到东林党的变化,不然还守着老旧那一套不认可实学,满嘴道德仁义,结果除了空谈什么也不行,朱由校就是想扶持东林党也没法扶持啊,烂泥怎么扶上墙?

当这几个御史言官发表完自己的言论之后,后续又有不少人出来附和,发言的基本都是四五品的官吏,三品以上的大员是一言不发,而二品的朝廷核心,六部部堂更是沉默不言。

这些四五品的官吏慷慨陈词是无所谓的,他们发言就是要得到皇帝和那些大佬的注意,毕竟他们人微言轻,言论怎么惊天都无所谓,没人会治他们的罪。

而到了三品这个级别,作为初步进入大明核心的重臣,发言就需要谨慎了。

皇帝不会在意四五品的朝官说错话,但对三品以上的重臣,伱要是发言不符合皇帝的意思,那可就等着瞧吧。

这次朝会,注定是这些青袍官员畅所欲言的场所。

等朝会散了,众人还是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散了朝,张好古被朱由校请去了西苑。

“如今这民间舆情激愤,百姓纷纷叫嚷着要朝廷出兵南洋,朝堂之上,百官也多有此意,师父你如何看啊?”

跟在朱由校身旁,听着朱由校的问题,张好古笑了笑:“回陛下,臣以为,眼下的变化,是好事。如今民间有此舆情,也是百姓认可朝廷,重视朝廷,把自己当成了大明天下一份子而有的结果。”

“这朝野之上嘛,百官言论,或处于公心,或处于私心,但说到底,也都是乐得见到朝廷出兵的,可以说民间庙堂具为一心。”

朱由校点了点头:“是啊,民间庙堂具为一心,都觉得朝廷该出兵,那朝廷,也是到了准备的时候了。”

“南洋那里的情况,朕了解的差不多了,是个好地方,对当今大明来讲,更是一个重要的地方。”

说着,朱由校看了看西苑的池塘,忍不住叹了口气:“如今的天,是越来越冷了啊。”

张好古也是神情沉重的点了点头。

是啊,天越来越冷了,北方的降雨少了,温度越来越低了,这无一不说明,小冰河时期最为严峻的时候要到了。

大明眼下正在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大步迈进,如果受到小冰河的影响继而对大明的进程造成什么阻碍,那可真的是难办了。

毕竟眼下大明是鼓励百姓走入工厂,去发展工业的。

以大明如今庞大的人口体积,想要让一亿五千万人能吃饱肚子,单靠化肥和眼下这些土地还是不够。

因为西北的地正在变得干旱,整个北方的降水量都在降低,日后的粮食产量绝对不乐观。

兴修水利只能保持基本,最好的还是开拓更多的田亩。

例如东北,例如南洋。

“朕问了天象官,他们都说,这几年,会有大变化,朕也是感觉到了。朕不得不考虑,日后北方的粮食若是减产,单凭南方的粮食,能不能保证大明这三千多万户百姓吃饱肚子。”

“大明的人口在不断增长,正是需要粮食的时候啊。”

张好古说道:“南洋气候温暖,环境适宜,可为大明粮仓,足以养活千万户百姓。”

“东北之地,地广人稀,良田亿万,可移民千万,为我大明另一座粮仓。”

“至此,有南洋、东北、江南三地,足可保证大明百姓衣食无忧。”

朱由校说道:“这也是朕为什么一直看向南洋的缘故,交祉一地,是不够的,大明需要在南洋有更多的土地。”

“开拓南洋一事,该提上日程了。”

第444章 科举改制,不看孔孟,看唯物!第389章 被张好古杀怕了,我毛文龙绝不投靠第762章 朱由检的幽怨:若我能当皇帝第649章 新旧之争,朝堂民间大争辩!第347章 还提丹书铁券?朕说了,它不好使!第203章 转危为安,朕有师傅,大幸也!第490章 怒砸《东林报》!第821章 朱由校的质疑:不尊圣旨的新军,还第828章 是时候了,彻底解决辽东军阀!第715章 挡着大家的财路,你死定了!第889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一人而已!第440章 《谁,是大明的脊梁》第656章 改土归流,西南惊变,蛮夷入侵!第837章 师徒情分彻底覆灭,恼怒的朱由校:第903章 功德林内,众人复盘,感叹大明日落第399章 京观,震撼!第349章 朱由校:“沃日,这么多地?”第348章 英国公自裁,英国公一脉废爵!!第453章 二打孔家店,张好古:孔孟是我祖师第690章 纸醉金迷,扬州瘦马!第653章 家天下,公天下第146章 赵南星下狱,好一个在苦一苦百姓!第104章 雷霆手段,请客,斩首,收下当狗!第455章 大破孔府,孔家上下一体擒拿!第475章 内部整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第244章 大明老农:你狗日的,凭什么不交税第111章 朕要给你升官!第687章 远迈汉唐,资本极速发展的大明!第176章 你祖宗的脸,全都让你丢尽了!第380章 杀人诛心,社会性死亡!第247章 激动的大明老农:皇上来了青天就有第536章 清缴寺庙土地,挑战三清和佛祖!第601章 辽南大捷!谁敢说朝廷败了?!第117章 杀,让他们放心大胆的杀,朕就是他第538章 太祖遗风今犹在!第433章 没钱搞大棚?没关系,可以贷款嘛!第841章 君臣的再度见面,皇宫内皆为新党!第878章 二十万打四万,优势在我啊!第856章 崇祯傻眼,大明宝钞体系崩盘!第727章 朱由校的野望,朕要看看全世界!第508章 正义执行,青天来了!第897章 天下必须有皇帝?我偏不许!第871章 整军,出兵,争夺天下第481章 《东林报》号召集体罢考,还有这种第678章 狗皇帝肉身当洪峰!第131章 赵南星,你家没了!第462章 吏笔如刀,直斥孔府,六十四代家奴第885章 朱由检微操,葬送陕甘大军!第879章 干崩二十万,大破崇祯!第438章 朱由校悟了:“原来是朕的思想有问第26章 教化他们是孔圣人的事儿,我们的任务第135章 名场面,不亚于土木堡时的午门血案第421章 史可法无罪,有功,擢升三边总督!第770章 市场饱和了?那就搞个大明版双十一第121章 颤抖吧!黄老爷们!青天来了!第788章 绝望,朝廷怎么这么多银子?第359章 不废一兵一卒,拿下南京城!第66章 给大明的官员制定一个KPI!第858章 军士暴乱,天下震动!第736章 蒸汽船下水,大明重下西洋的曙光!第571章 亩产四百五十斤!这才是百姓需要的第342章 血流成河,惨剧!第352章 这一天,大明终于回想起了,曾经被第840章 朱由校病危,张相爷回京第230章 吕纯如城头殒命,张好古入城抄家!第559章 朱由校:“艹,这帮和尚还真有钱!第508章 正义执行,青天来了!第28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768章 雄心壮志,万国来贺第184章 朝廷来了给分地,何必给武定侯卖命第363章 当年朱元璋在这里斩了李善长,今天第72章 打工不给钱, 还有天理么?还有法律第453章 二打孔家店,张好古:孔孟是我祖师第424章 张好古:“臣有个祥瑞,要送给皇上第157章 布价暴跌,汪文言亏到亲妈爆炸!第180章 武定侯死罪!武定侯一脉废爵!第600章 辽东败了,你狗皇帝就一点责任都没第611章 汉化蒙古!第202章 朕饿了!第619章 蒙古人民:我的心中就只有一个太阳第199章 斩立决,万人空巷!第806章 乱了的东瀛才是好东瀛!第371章 大灾大难,跳梁小丑蹦的欢第556章 朱由校:一码归一码,谁说朕不查抄第597章 皇太极:我手脚冰凉,浑身颤抖第294章 守株待兔,抓捕晋商!第262章 朱由校的胜利,事实胜,新政利国利第42章 张师傅,你婚配了吗?第717章 换内阁!第855章 百倍加印大明宝钞,疯狂通胀!第713章 传出去,京津驰道不修了!第471章 朱由校:来,朕给你们瞧瞧,什么叫第782章 抓!自上而下,大清洗!第460章 张皇后和张好古统一战线:你见过王第881章 气抖冷的崇祯,就是要亡国了,东林第1章 重生大明,我是相声世界的张好古第685章 废祖制,建水师,联西域,狗皇帝的第239章 吐了黄素尊一脸痰!你们东林党想跟第473章 万众欢呼,千年毒瘤就此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