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第351章 各方云集福建,张三丰 沈万三现

皇宫。

御书房。

朱元璋拍了拍摆放在面前的酒坛,余光瞥了眼蓝玉、沐英,“你们去一趟土桥村,还给咱带回一坛酒?”

两人去土桥村,让方孝孺做向导。

还带上夏时敏。

怎么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二人的行为,让他很高兴。

蓝玉当初多么敌视老四,多激进?

其行为,他表面上没说,心里一度恨得咬牙。

老四就算被贬为庶民,扔到土桥村当农民,那也是他朱元璋的儿子。

即便当时他有意让老四当反面典型。

蓝玉的行为也太过了。

只是当时不方便出手。

首先,老四并未受伤,反而蓝玉差点丢了命。

其次,当时他若出手惩处蓝玉,会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他并不是真的想惩处老四。

……

可蓝玉这样一个对老四,最为激进的标儿支持者。

现在都想方设法,想和老四搞好关系。

想替标儿笼络老四。

让他十分激动。

或许,他设想中标儿和老四配合,未必没有成功可能性吧?

只要越来越多人,像蓝玉这样转变……

朱标站在旁边,见朱元璋夸赞蓝玉,也很欣慰蓝玉的改变,含笑询问:“永昌侯,这酒是土桥村百姓酿的?”

“是。”蓝玉点头:“不过,陛下、太子爷绝对想不到,这酒是用什么酿造的。”

蓝玉故意卖关子,引起朱元璋、朱标好奇。

微微挑眉,看着蓝玉。

“玉米秸秆!”

朱元璋、朱标惊讶之色一闪而逝,朱元璋好奇询问:“给咱说说。”

玉米秸秆?

这不是喂牲口、烧火、堆肥的原料嘛?

怎么还能酿酒?

他可是当过农民的,就从未听说过,庄稼秸秆还能酿酒。

蓝玉、沐英,你一言我一语,当即把土桥村所见所闻讲述给朱元璋。

朱元璋、朱标越听越惊讶。

自从老四离开土桥村这几年,大家就再也没有关注过土桥村。

毕竟,这么多家国大事,谁有精力会在意一个小小村庄。

众人以前关注土桥村。

其实是关注,有朱四郎的土桥村。

“这才两三年时间吧?土桥村家家户户都盖上了红砖瓦房?”朱标惊讶看着蓝玉。

很是自责。

他失职了。

方孝孺就是他的人。

还是江宁县令。

并且经常和土桥村村民打交道。

这些方孝孺肯定知道。

只是,他不关注,方孝孺肯定也不敢用这种琐碎小事打搅他。

蓝玉二人认真点头。

朱元璋吩咐宫女:“去,取几个杯子来。”

他要尝尝玉米秸秆酿制的酒。

片刻后。

朱元璋、朱标各端着一杯酒仔细打量,酒液清澈,酒花渐渐消散,浓郁酒香扑面而来。

应该和高粱酿造的酒差不多。

与米酒不同。

北方这种高纯度烈酒在民间已经很普及了,南方还更多喜欢喝米酒。

军中对烈酒的需求量也很高。

犒赏将士们。

亦或是战后治疗。

可以说,土桥村这项发现价值很大。

随着玉米种植普及,玉米秸秆肯定不少,玉米秸秆酿造的酒普及,一定程度,可以节省很多粮食。

粮食没有拿去酿酒。

市面上流通量就增加,更多城内人口,就能买到更低价的粮食。

……

父子二人想着心事,小抿一口,品尝。

“不错!”朱元璋说着,十分高兴,把杯中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笑道:“土桥村给咱们大明朝,立了大功,当为乡土村社第一村!”

话中,转头看向朱标,“标儿,下去后,你亲自写一副字,制成牌匾,派人给土桥村送去……”

沐英旁观着。

若有所思。

陛下金口玉言,封土桥村乡土村社第一村。

并不奇怪。

土桥村也当得起。

可为何陛下不亲自题字?

反而让太子来做这件事呢?

他猜到了一种可能。

陛下不想百年之后,后来的皇帝,出于各种不能明说的心思,抹掉老四与土桥村这段历史。

太子亲自题字。

就是太子和土桥村绑在了一起。

抹掉土桥村。

那就是要抹杀太子!

他隐约能猜到,陛下这么做的目的。

无论老四将来是否出走大明。

新朝每一次清除老四在大明的痕迹,都是清除老四对大明的感情。

这样的事情多了,老四、老四的后代,对大明就不会再有感情,大明遇到困难,还会帮忙吗?

陛下用心良苦。

可陛下为何有这种担心?

难道陛下发现了什么?

“另,封杨老八江宁劝农官,协助方孝孺在江宁推行乡土村社,另外,让杨老八他们不要小气,把玉米秸秆酿酒法子,传授给其他百姓……”

“作为回报,土桥村玉米秸秆酒,赐名玉酒,皇宫每年向土桥村采购部分。”

他不会白拿一群百姓的东西。

且皇宫都喝玉米秸秆酿造的玉酒。

有助于更多人接受。

他要求不高。

当玉米种植普及天下时。

天下酒水一成来自玉米秸秆就行。

单此,就可以节省出一笔,数额十分庞大的粮食,或许,就可以让数十万人能吃上一口饱饭。

“儿臣遵旨!”

……

翌日。

蓝玉、沐英、俞同渊、宋濂、方孝孺……

一行人动身启程。

浩浩荡荡的观摩团队伍,想低调都低调不了。

百姓议论纷纷。

“观摩团!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叫法。”

“说白了,就是去福建,和燕王取经学习。都要向燕王学习,为什么还要放燕王离开大明?”

“可不嘛,燕王离开大明,是大明的损失,也是咱们老百姓的损失!”

“俺有些期待,燕王未来领兵回朝,也不知,燕王的私兵是啥样子?”

……

临街酒肆。

胡惟庸、李善长师生凭窗而坐,看着观摩团队伍,从窗外经过,听着百姓议论。

经过这两年调理修养。

胡惟庸已经勉强能走路活动了。

不过,阴阳脸尚未有好转。

队伍走远后,李善长收回视线,见胡惟庸满脸阴郁,微微皱眉,劝说道:“据说,江宁那个王老先生是位名医,对方只是和朱四郎交好,是朱四郎两个学生的师傅罢了……”

这两年内。

胡惟庸遍请天下名医。

可就是避开江宁那个姓王的名医。

对方可是连蓝玉都称赞不已。

这几年,蓝家人有什么金陵郎中治不好的病,都派人去江宁请人。

蓝玉新纳妾室难产,差点要命。

还是王老先生,带着朱四郎、徐大丫的女学生,苏春晓救治的。

现在这个苏春晓姑娘,在朱紫巷比两年前,督查百官时更出名了。

已经有好几家接生,请产婆同时,请这个小姑娘来帮忙。

……

胡惟庸一场大病,心态遭到太大打击,变得太偏执了。

对方和朱四郎关系亲近。

就敌视对方。

“让你向朱皇帝请示,跟着观摩团去福建,你也不去,你就不想知道,福建现在的变化?以及朱四郎的私兵?”

胡惟庸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恩师,太子北征灭元,朱四郎会带着私兵回来,到时候看也不晚。”

话罢,胡惟庸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询问:“咱们捧杀朱四郎这么久,朱四郎声望越来越高,太子就一点变化都没有?”

他真的等不及了!

可现在手中无权,又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寄希望,朱标和朱四郎反目成仇。

李善长唇角笑意一闪而逝,“你怎么知道,太子就没变化?”

胡惟庸挑眉,紧盯李善长,迫不及待追问:“恩师发现了什么?”

“没有。”李善长摇头。

他只是换位思考罢了。

若他是太子。

他一定会坚定不移,继续保持兄弟躬亲。

但私下里,肯定也会做点什么。

战略定力要有。

但战术变化也要有!

这才是高明的立身之本。

他、刘伯温都教过太子。

他也是太子老师。

不知,太子有没有学到几分,他的处事手段?

……

东番海峡。

“开火!”

一群稚嫩童声激动响起。

砰!

随即,沉闷轰鸣声传来。一门摆放在战船船尾甲板上,奇丑无比的铁炮,喷出一股浓烟、火光,一颗黑色铁弹,激射而出。

砸在海面上,溅起一团巨大水浪。

一群孩子们激动欢呼。

哼!

微哼传出。

毛老六扭头,含笑看着朱棣,“少爷,要不要教训教训俞靖,这家伙,为了引诱东旭他们将来去海军,这一年,可是下血本了……”

俞靖是他见过,最不要脸,也是最聪明的大明权贵二代子弟。

就为了确保将来,少爷能把资源倾向海军。

真是豁出去了。

经常带着这群孩子们出海看海军训练,甚至让将士们,听孩子们命令。

把不要脸发挥到极致了。

当然,也十分聪明。

朱棣瞪了眼毛骧,询问:“岛上的居民情况摸清楚了吧?总共有多少人口?”

这一年,他在鸡笼屿练兵。

毛老六被他派出去,对整个东番岛进行探查,主要探查岛上居民点分部位置、人口。

他们从鸡笼屿启程时。

毛老六才赶回来。

虽然现阶段,与岛上居民只是交朋友,增加经济往来。

但将来,这些人都要纳入他的管辖内。

如果实在有说不通的。

那也只能用武力铲除了。

大势之下,就算对方是无辜的。

他也不会有半分心慈手软。

不过,目前形势不错。

随着鸡笼屿移民安置点不断延伸,已经发现了几个,从唐朝迁徙来的村庄,相处不错。

这几个村子,效仿移民安置点,搞起了乡土村社。

听说他是中原朝廷的皇子。

还主动表示愿意归附。

并且还派出村中青壮,参加了他的新军。

新军经过一年的扩充,已经编练成一个齐装满员镇了。

只是,骑兵标现在只学会了粗浅骑术。

还没有配置战马。

没办法。

他搞不到战马。

只能等北征灭元时,想办法抢一批了。

花钱购买?

算了。

养兵太费钱了。

商贸中获益部分还不够,这两年,他已经向沈家三房,借了二十万两。

在北征灭元前。

再编练一个步军标。

总兵力,一万五千余人。

扩军就打算停下来。

带一个镇回金陵助战。

留一个标防守东番,主要是鸡笼屿,足够了。

看看北征能不能发一笔横财。

他现在穷的叮当响。

至于向父皇求助?

还是算了。

只要伸手,肯定能要来支持。

可他不想。

父皇在没什么。

父皇、母后不在了,保不准,有人重提旧事,让他还债,甚至借机提出特别过分的要求。

他是答应呢?

还是不答应?

既然分家了,自己过什么日子,就全凭自己本事。

当然,他估摸着,这种紧巴巴日子,也就这几年。

等整个福建,完全建成乡土村社,以及完成雇工身股制改造后,大燕商行依靠福建一地海贸收益,就能满足现在的财政支出。

肃清四海,全面放开海贸。

东番作为海贸中转点。

想不富都不可能!

……

毛老六笑着拿出一张折子,递到朱棣面前,“少爷,东番的情况,比咱们预期的都要好,经过一年探访摸排,基本确定,东番有人口六万,其中一万五千余部落民,剩下的都是历朝历代从中原迁徙来的……”

大部分从中原迁徙来的百姓,当他带着布匹、酒水拜访时,都表现出极大热情。

听他讲述了殿下在中原文治武功方面做得种种事情。

都表现出对殿下的好感。

……

朱棣一边听,一边看着折子。

毛老六不愧是大明锦衣卫的缔造者。

搞情报真是一把好手。

折子最开始,是一副东番地图。

然后是东番各地拆解详图。

多罗曼(宜兰)、竹堑(新竹)……

全都有十分详细地图,合流、山川、村寨、甚至连水井都标注好了。

完全可以当做军事地图使用。

看完后,朱棣点点头,笑道:“这些年,让你跟在我们身边,给雍鸣、祈婳把屎实在是屈才了……”

“少爷我愿意,你别赶我走!”毛老六顿时变脸。

少爷说这话,肯定是要重用他。

可他更愿意待在少爷身边。

显赫权力,他早得到过,现在根本不想要这些。

就想和家人待在一起。

服侍小少爷、小小姐长大成人。

“不是赶你走!”朱棣没好气瞪了眼,心里格外舒服。

当初毛老六大半夜,屁股血肉模糊,跑到他们家门外爬着。

那天夜里,从毛老六口中听闻事情经过。

他恨不得连夜赶车,把毛老六送回金陵,扔到大街上,让毛老六遵从父皇给的第二个选择,奉旨乞讨。

可这些年相处。

他早把这家伙当亲人了。

“你擅长这方面的事情,从吕珍、梁道明,以及其他势力发展一些人,培训他们,让他们去东番、马六甲、三佛齐、占城这些地方……”

他需要一批军事情报人员。

为他探查四海周边势力情报。

比如这种连水井都标记出来,极具军事价值的地图。

身边其他人干不了这事。

毛老六最合适。

“记住,我不是搞监视兄弟们的锦衣卫,而是军事情报人员……”

“另外,不要在大明境内,发展任何谍子!”

发展当然好。

有锦衣卫,代表‘大哥’笼络吕珍之事发生后,风波诡异若隐若现,他就对未来有些迷茫。

可他不想走第一步。

更不想让父皇察觉,他在大明境内,发展细作谍子。

他不能先不忠不义。

倒不是道德缘故。

他只是想求个心安理得。

毛骧看着朱棣,郑重道:“少爷,我知道了,我会不折不扣按照少爷说的去做,绝不在大明境内发展谍子。”

少爷如此,若有人还做对不起少爷的事。

他就是不在大明境内发展谍子。

也可以帮少爷!

他始终都是锦衣卫的缔造者!

朱棣满意点头,询问:“你知道吴海这个人吗?”

此行回去,就是要解决吴海这群酸儒。

他没想到,连叶茂都开始全力配合他,突然冒出这么一群元朝遗老,鼓动福建士林读书人反对他。

之前推行乡土村社也没惊动这些腐朽东西。

逐步用经济利益,推动雇工身股制时,这群腐朽也没动静。

直到他想掀起一场对雇工身股制的舆论共识认同时。

这群腐朽老东西突然冒出来,凭借在文坛地位,蛊惑了不少读书人。

士绅家子弟。

寒门读书人。

农家读书人。

这群热血年轻,容易听风是雨的青年,竟然敢直接冲击各地施行雇工身股制的商人。

甚至,有人已经去闽县大燕商行闹事。

“一个虚伪小人罢了!”毛骧冷笑,“这家伙和王翰都是元朝死忠,也是忘年好友,对咱们大明一直颇有牢骚怨言,不过也只敢说说……”

“吴海这老东西,觊觎王翰妻子美色,就不停劝说王翰为元朝守节,洪武九年,王翰自尽后,吴海继承了王翰家业、妻子、幼子……”

……

闽县。

闵安镇。

闵安镇坐落在闽江入海口。

随着海贸发展。

如今,已经成为闽县,乃至整个福建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到处都是新盖的商铺,码头边,更是货栈另立。

不知多少百姓,在码头讨生活。

两个老道士,一前一后走入闵安镇。

为首老道士,鹤发童颜,打量着络绎不绝的马车,点点头:“元朝时期,我曾游历闽县,来过闵安镇,当时并未禁海,就十分繁华,现在比元朝时更加繁华。”

“朱棣比朱元璋强!”

跟在后面的老道士苦笑,恨不得捂住前面道士的嘴。

可他不敢!

“万三,听说你们沈家三房,如今已经完全投靠燕王,这位燕王看样子,是要大搞海贸,你若想再干一番事业,就去吧,不必陪着我。”

这两人。

便是赫赫有名的张三丰,以及沈家沈万三。

沈万三忙摇头,“张真人,我早已没有这份心思了。”

“张真人,为什么要接受吴海邀请呢?”

沈万三问出了心中不解。

他和张真人本来在云南修道。

就是吴海突然写信邀请张真人,所以才离开云南。

……

111.第111章 朱标:别学蓝玉,针对老四!338.第336章 学习燕王!第5章 不懂‘骗补’的农民不是好农民405.第403章 博览会,为燕王大捷贺191.第191章 朱四郎一家回来了!消息插上翅436.第433章 朱棣打了朱标的脸!224.第224章 逼疯朱四郎的后果381.第379章 且听龙吟!459.第456章 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253.第253章 丑八怪朱棣!急报抵金陵!155.第155章 马秀英第一次这么痛快!第41章 老鼠的儿子要学打洞!第71章 朱棣不为人知的一面313.第311章 朱紫巷的嚎啕哭声,第一只鸟飞428.第426章 我蓝玉服你朱老四!422.第420章 鹰击长空!未来可期!战略决战373.第371章 金陵炮声,带来新气象419.第417章 朱棣脉象很不好,全靠意志支撑348.第346章 邀请沐英 蓝玉来福建,观摩新军第32章 马秀英:这是通知!不是和你商量!168.第168章 师生赴科考,走喽!168.第168章 师生赴科考,走喽!139.第139章 山海关,风雪夜结义!第519章 扫朱标的脸!第24章 差点杀悍将,金陵起风波!355.第353章 忠贞义士,被我朱棣残忍迫害!第509章 蒙古使节团 纳土纳捷报,齐抵金陵!341.第339章 败!败!败!深远影响!366.第364章 南海,风云汇聚!第518章 燕华海军打响第一枪!274.第274章 朱棣赶秋闱,胡惟庸摊牌!(再365.第363章 大海军,启程!首战!300.第298章 天下议朱标!王美人深藏功与名第61章 朱棣:我还有其他用意!178.第178章 信鸽报惊喜!第46章 妙趣横生,大姑娘们都被吸引!第497章 朱棣 朱标时代序幕开启!195.第195章 给列祖列宗烧香314.第312章 猜不透太子情绪,翁婿夜谈:别467.第464章 一定要阻止他去燕藩!475.第472章 飒爽女兵!出征!第74章 朱四郎,配给本官当幕僚师爷388.第386章 检阅!劈枪式!345.第343章 培养日奸,匍匐跪拜!240.第240章 冯胜欲做英雄,朱棣千里转进!第86章 算计亲弟弟!兄弟情,家人247.第247章 杀了儿子来了老子,李成桂!437.第434章 燕藩对大明露獠牙!第21章 蛮横的庶民朱棣第493章 辗转反侧,添堵!第59章 朱棣为县尊大人,提供了‘创意’!396.第394章 大明人心不齐,陆军第一镇现身366.第364章 南海,风云汇聚!338.第336章 学习燕王!第539章 胡惟庸:送朱四郎一份大礼!182.第182章 给朱先生学生撑腰!415.第413章 为父祈福,进攻!469.第466章 献土献民,坐在火药桶上!277.第277章 重任!朱四郎督查百官!310.第308章 收割百姓?朱棣与沐英简短而尴395.第393章 大战始,陆军第一镇首战!362.第360章 亮亮拳头399.第397章 大捷!大捷!捷报!捷报!188.第188章 配享宗庙!咦!真香!第517章 朱标愤怒!第87章 朱棣肚子里有真货!449.第446章 肠子悔青了!440.第437章 装点好门面,和大明谈判!316.第314章 朱四郎头角峥嵘,胡惟庸倒下!第71章 朱棣不为人知的一面211.第211章 朱元璋暗戳戳想去土桥村418.第416章 丘福拒绝救援朱棣!第499章 朱元璋霸气!下战书!第64章 朱棣迫不得已,小试牛刀,操弄人心!202.第202章 朱元璋隐现杀机!401.第399章 朱棣 朱标兄弟间的分水岭,闪击249.第249章 徐达反客为主夺兵权,草原起风第8章 有脑子但狂妄的蓝玉,替朱元璋教子!第1章 我要夺嫡!369.第367章 世界中心将从大明,转向朱棣!382.第380章 横推碾压北上!401.第399章 朱棣 朱标兄弟间的分水岭,闪击第29章 让朱标夫妇羡慕的日子365.第363章 大海军,启程!首战!395.第393章 大战始,陆军第一镇首战!第498章 惊动朱元璋!152.第152章 锦囊!赠兵法!新征程!275.第275章 保十争三,朱元璋的乐观359.第357章 观摩团开始沉默,压抑!第526章 朱标已经毫无筹码!119.第119章 朱元璋要挽救朱棣第7章 婚期当日,金陵城乱了!第524章 全面被动!392.第390章 沸腾!愈演愈烈!第481章 燕藩立国,万国来朝!448.第445章 这一仗不好打!第9章 徐妙云自己把自己嫁出去112.第112章 狐假虎威!宵禁后夜奔土桥村!380.第378章 朱棣奉旨,领兵回朝!211.第211章 朱元璋暗戳戳想去土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