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变幻的海外

可尽管在心中有些忍俊不禁,但也在暗自惊讶于李向明的年轻,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朱由检对于新学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而李向明更是让大明皇家科学院和大明皇家管理学院都忍不住要将其留在学院内任教的人才。

其更是率先看懂了朱由检留在皇家图书馆内关于论文编纂的书籍。

在所有人都浮于表面之时。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肯于钻研如今大明皇家统计局的统计工作痛点,并将其编纂成文。

而且还在其文章最末尾处,介绍了如果想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新学研究体系。

就要重视基础教育,就要重视创新的重要性。

更是将华夏图书馆中后世不少的思想和做法代入进了大明之中。

结合国情向朱由检递交了一份关于更好的构建学术体系的奏折。

这让来自后世的朱由检可谓大惊失色。

当时看到李向明其编纂的关于学术体系的种种套路的时候。

甚至都有一种是不是这家伙也是一个穿越者同行的错觉。

只不过后来..

“宫廷玉液酒?”

“陛下..您想要饮酒?”

“我是白云?”

“陛下为天子...应当自称为朕..”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啊..什么机?”

...

终于在确认李向明是个大明实打实的土著之后。

朱由检不禁感慨这次的确是捡到宝了。

于是提前结束了李向明在管理学院继续进修。

直接在数次召见之后,将其放在了皇家统计局局长的位子之上。

这一次的任职其实在很多人的眼里,无疑都意味着犹如空降一般。

而主人公李向明更是在一夜之间平步青云,直接成为了大明朝廷最核心的一批人之一。

这也是黄立极为何心惊的缘由所在。

作为内阁首辅,他熟知现如今所有大明朝新成立的各个司局部的所在层级。

例如最高的农业部,就可以与六部平级,并称七部。

而兵器总局虽由工部下面一个不起眼的王恭厂发展而来,却在吸纳了兵部的产业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仅次于七部的部门所在。

当然对此黄立极欣然理解。

毕竟新式火器的重要性是所有人都一清二楚的,如今大明敢于对后金悍然发动战争,敢于直接挑开皇太极的底裤。

新式火器无疑是如今大明最大的依仗所在。

也是朱由检最关心的几个司局之一。

而为何要对于教育如此重视,朱由检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大明已经开始逐步的与世界脱轨,这种感觉让朱由检很是难受。

可又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华夏图书馆的帮助,等到大明与后金的战争结束之后。

势必是要参与到整个世界的争霸之中,到那时候再去发展科技?

17世纪也就是现在,整个欧洲就像是被人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葡萄牙人控制了印度洋,西班牙人控制了太平洋,荷兰人控制了大洋洲。

而大明的眼睛却还只能勉强的盯着沿海和南洋,就算是东南亚大名如今都开始逐渐无法掌控。

这种感觉让朱由检感觉自己犹如被锁住了喉咙一般难受。

最主要的是如今的大明,似乎很难认同工商业会对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改变。

而依旧沉浸于农业能够让人果腹之中。

而科学家们更是在这个阶段层出不穷,欧洲不仅仅有文艺复兴,还有伽利略、费马、笛卡儿。

最重要的是熟读历史的朱由检更清楚如今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尽管与自己之间显的并不像竞争对手。

而更像是标准的贸易伙伴,像是荷兰人的大客户。

殊不知如今的荷兰人已经在悄无声息间偷偷占据了台湾。

而葡萄牙人则是借着晾晒那些被海水打湿的远洋货物的理由,占据了澳门。

朱由检从不认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就是盯住后金死磕。

而是想办法将后金的问题解决,给大明一个更好的发展时间。

要知道,荷兰作为世界上一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小国家,到如今的世界第一贸易强国,中间有着很多经验值得朱由检去学习。

后来的荷兰人是从葡萄牙人手中一步一步夺取了其原本的亚洲据点。

也就是澳门、马六甲、斯里兰卡,而逐步通过这种方式彻底与朱由检搭上关系,凭借着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大影响力获得了大明国唯一的对外自由贸易权。

荷兰人很聪明。

从来不会去试图赚取一些超过自己认知的利润,比如说对大明贸易,比商船先来的永远都是精通语言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人。

先对当地市场进行细致的调研,再对物价环境进行细致的调查。

最后才会给予自己的国家以参考。

...

朱由检在台上说了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接下来的大明要制定《大明发展五年规划》。

将后世的经验融入到现在的大明之中。

不仅仅让百姓了解朝廷现在到底在做些什么。

还能够让所有大明朝廷官员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省府要有省府的五年规划,州县要有州县的五年规划,只有存在了制定合理的目标,往往才能激发当地官员的积极性。

朱由检从皇家管理学院回到宫内之后,一边继续责令兵器总局尽快完成扩建。

而扩建工程全部交给了原本负责修缮道路的流民。

说起这城外那些被朱由检所收拢进行修路等基础设施修缮的流民。

如今他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在大明皇家工商局的有意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流民自发的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团体。

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种团体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在京师的工商局将这件事汇报给朱由检后。

朱由检只是说了一句,:“此事有着极大的好处,税务局可以给予一定的税务减免...”

这种建筑施工行业的苗头...

也就是后世俗称的施工队,让朱由检似乎看到了发展房地产的可能性。

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图之第四百八十七章 火焰弹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带英一顿?第四百二十三章 离开第二百三十二章 玉米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四百七十章 野战炮第七十六章 开殿试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愿回国第二百八十三章 夜不收第五十九章 调动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极的来信第四百二十三章 离开第一百四十八章 陕西案第三百五十五章 货币战争第四百五十三章 够不够喝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网第十九章 毕子寅叛变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一百七十二章 败退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义扩大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二十五章 再次视察王恭厂第二百七十一章 准备第二百一十章 商队在草原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练手机会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户协定第二十六章 鞑子退兵,天虎军进发辽东第一百五十三章 选址蓬莱第二百零三章 学生罢课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问题第四百七十六章 张灯结彩第二百二十九章 试验第三百二十章 儒学控蒙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办周奎(2)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十八章 攻心为上,夜潜宁远第五十三章 新年开榜!第三百五十五章 货币战争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税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战斗吹响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军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门的销路第三十章 多项改革,辽东大捷第六十九章 《大明农业百科》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错过第二百四十八章 蒸汽火车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异变第五章 此物能制,举厂搬迁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祯三年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四十八章 经济路线第四百八十二章 红毛?第三十八章 京观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义扩大第二十六章 鞑子退兵,天虎军进发辽东第三百一十八章 张伦的秘密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澜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样的工业局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二百零五章 太学第四百六十五章 夺权第二百零一章 漕运疑云(3)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三百八十七章 进港休整第四百一十四章 痴心妄想第三百八十二章 击沉议和第六十五章 孙元化到了第五百章 没辙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拢武士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三十八章 京观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偿收费第一百零三章 纸糊的旅顺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头卖货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开二度的普利特第三百八十七章 进港休整第九十六章 对金战争将至第二百九十七章 贸易与平息第一百九十二章 医学开端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顺天第五百零一章 亏大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检病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递要下岗?第五十一章 过三关第四百一十三章 风帆铁甲舰?第二十一章 不断变化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纸币第三百零六章 拉开序幕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规划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三十八章 京观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条例第七十章 收税风波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