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养猪很重要

只不过这一次的新式科举之中,朱由检将命题的权利交给了大明皇家科学院,而不是由自己再去亲力亲为出题。

毕竟在专业知识上,尽管只过去了一年时间。

但大明皇家科学院的不少研究员,自身的水平其实已经开始略高于朱由检了,毕竟在前世的时候,朱由检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而已。

毕业了这么多年,还能剩下多少墨水呢?

但朱由检也没有完全不插手命题,还是与之前旧制科举一样,由他来出新式科举第三考之中最后的一道大题,也就是关于大明发展相关的题目。

这种题目一般来说都具有相当高的开放性,考生大多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认为大明还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好,今后要如何在这些不好的地方加以改正。

毫无疑问。

这样的题目无疑是对那些一心只扑在书本上的考生最致命的题目。

如果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没有对大明民生的一定了解,那么拿到朱由检所设立的题目,该懵还得懵,不会写的是一点也不会写。

毕竟,尽管表面上来看大明的大学院制度已经有了后世高等教育的雏形。

但说到底,还是朝廷选拔官员的考试,从新式科举到大学院学习,到最后的出仕为官,为政一方,都是朱由检划定好的发展路线。

所以说,不仅仅要学习足够的新学知识。

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储备,这就是朱由检对于今后新式科举考试的预想,而这一次的新式科举由于时间上更加充足。

考试时间是由朱由检提前就规定好的。

在大明每年的四月初左右,如无意外,将会一直延续下去,而那“有教一方”的牌匾,这一次依旧沿用了下来。

对于地方的官员而言,没有谁能够拒绝这样的荣誉。

只有这样,地方的官员才能够在新式科举上花力气,花工夫,尽全力配合为朝廷选拔人才而出力。

而在新式科举如火如荼的准备期间。

朱由检却一有空闲,就跑到农业部去找徐光启,因为朱由检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徐爱卿...你可知大明每年肉类产量能有多少..”

到了农业部后,朱由检的第一个问题就问的徐光启有些懵神,支支吾吾了许久才开口说道:“回禀皇上..这..肉类产量,如今大明并未有专人做过调查统计啊..”

朱由检摇了摇头。

开口说道:“别小看这肉食的问题,百姓的生活条件将会逐步的越来越好,将会从最开始的只要能够有个温饱,不管是什么粮食..逐渐转变为对肉食的渴望,对蛋奶的需求,朝廷在这一块难道就没有一点布局吗?”

徐光启点点头..:“皇上..这事,这种事情一般不会由朝廷来管,都是各个地方自己管理啊,何况之前连人吃的粮食都不够,更别提养殖家禽吃肉了..”

“今年朕听说,不少地方将收获甘薯时候的甘薯藤都拿来吃了,吃不完的都用来沤肥..这其实是很大的浪费,这甘薯藤虽然人也可以食用,但用来发展养殖其实才是最好的利用手段。”

“朕这里有一本《母猪繁育及产后护理技术精编》,朕现在把这本书交给你...”

就这样,徐光启一脸蒙圈地接下了这本关于母猪繁育的书籍,于此同时,还接下了朱由检关于在全大明范围内设立一批朝廷直属,地方代管养猪场的任务。

并且不仅仅是这么简单,为了满足大明百姓的吃饭问题。

朱由检还准备在各地试点,将养殖业也要发展起来的目标进入了大明朝堂之上,不少官员对此甚至还颇有意见..

“皇上..这养殖家禽牲畜,自古以来就是百姓自家的事情,若是耕牛进行管理..还于情于理说得过去,可这..猪..鸡鸭..这这这!没有先例啊!”

为了发展畜牧业。

朱由检专门举行了一次朝会,但这议题刚一被徐光启抛了出去,便有不少的官员表示不理解。

但朱由检却一脸认真的开口回应道:“诸位爱卿,表面上来看,这事朝廷不应该管,就算是管最多也只是出台一些利民的税率措施而已,完全没有必要亲自插手干预,但朕要说的是!这很有必要,朝廷必须要加以影响...”

随着朱由检掷地有声的肯定,底下不少官员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不知道诸位爱卿明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肉蛋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三样东西,可能对于诸位大臣们来说算不上什么。”

“毕竟为官者,如今条件好了,怎么可能会有买不起的肉的官员呢?可对于百姓而言,很多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肉,没有肉吃,没有蛋奶来加以补充营养!”

“大明百姓就会越来越矮,身体也会越来越差!”

朱由检刚一说完。

下面的不少官员便目瞪口呆的看着朱由检,紧接着朱由检便接着说道:“怎么一个个都看着朕啊?不相信是吗?”

说到这,一旁的王承恩连忙送上了一张写满数据的白纸。

朱由检对着手中的白纸再一次开口说道:“皇家科学院最近和皇家统计局针对京师百姓做了一次粗略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就是这样令人震惊!”

“富裕家庭的孩子和贫苦家庭的孩子,哪怕两人都能吃饱肚子,但在同一年龄的时候,身高却有着极大的差距,少则数厘,多则甚至能有一丈!”

不得不说,朱由检的这个原因一拿出来。

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几乎荡然无存,所剩无几的几位大臣也张了张嘴很难接受,但还是有一个言官开口说道:“可..如今的大明百姓才刚刚吃饱肚子几天啊..养殖不还是得用粮食吗?”

朱由检摇摇头说道:“养猪没有那么难,有条件了多养一点,没条件了少养一点,但各地都要建起以朝廷为主管,以地方衙门为主办的!养猪场!就是未雨绸缪!也得给朕建造出来!”

第二百一十三章 养猪能手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触即发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户协定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计第六十八章 皇家矿务局第三百零二章 开放录取第一百六十章 米价背后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统更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十一章 调查盐务,皇家生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卫所现状第六十章 铸币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四十四章 经济建设第十八章 攻心为上,夜潜宁远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标幕府第四百九十四章 汇报第五百章 没辙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胶贸易第五章 此物能制,举厂搬迁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还不少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获全胜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这么快?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开二度的普利特第七十四章 商业规矩第四百一十五章 视察直隶第二百六十六章 财税问题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诈骗犯第一百七十一章 从天而降的大礼第十章 江南缩影,探子野心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二百二十九章 试验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烧东林书院第四十四章 全国开征!清查良田!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垒计划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么情况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来啦第二百八十六章 冲击胶着第四百一十八章 广州见闻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偿收费第一百零二章 奇袭旅顺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祯第一百四十八章 陕西案第八十八章 蒸汽机的全面投产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举开考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二十二章 层层加码,成效初显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军上阵第一百九十八章 议和的银子带够没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陆开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二百六十八章 试探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师的朱由检第七章 京营改编,天虎军显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胶树的布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工业规划出炉第一百五十七章 军垦农场第一百四十四章 咱不就是上班喝酒第二百六十五章 粮价走低第三百三十五章 红河平原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胶树的布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八十二章 经济研讨会(2)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见赵云凯第一百三十九章 复州!复州!第二百零九章 对蒙古的态度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学院规模第二百零一章 漕运疑云(3)第四百八十一章 开赴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计第五十二章 树碑立传,建祠并祀第六十八章 皇家矿务局第五十七章 国家债券第三十三章 走走过场,豪格攻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鞑子学明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举将近第三百零九章 布局第四百九十章 兵临建州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八十二章 经济研讨会(2)第三百零二章 开放录取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一百零四章 给皇太极来一刀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二百三十四章 传令兵第五百一十章 万国来朝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张买米记(1)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标幕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门第三百零七章 谋划第二百五十一章 借机动荡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断焦灼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灾第二百六十八章 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