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完美的军粮(4k)

得到了杨宪的肯定,朱棣也很是高兴,开口说道:“有大帅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原本对于西征一事,原本我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之前历朝历代,也就北元做过这事。”

杨宪笑了笑,开口道:“眼下这个时代,正是王爷你建立不世之功的时候,蒙古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同样能够做到。”

蒙古那次伟大西征,三代人西征了三十年。

谁能想到,引发这件事情的开端,最初仅仅只是因为一支蒙古商队被劫。

天地良心,成吉思汗一开始真的没有想过要西征,他全部心思都放金身上。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有仇,以前金牛的时候欺压过蒙古。如今蒙古强大了,要打回来,这是草原人朴素的价值观。彼时的他只想把手中的马鞭狠狠抽在金人的身上。

成吉思汗要动手弄金,周边关系就要搞搞好,派出使者、商队去花剌子模联络感情。当时的花剌子模是中亚第一大国(乌兹别克斯坦加土库曼斯坦),国土面积360万平方公里,3000万人口,60万军队。

而且相当富裕,位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贸易都从它那过。花国起贪心,抢了蒙古商队,还把人都杀光,这是硬把成吉思汗引上西征之路。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一次就打灭花国,消灭收编40万军队,苏丹扎兰丁只带了4000人逃去印度。但是,蒙古人干了缺德事,在玉龙杰赤城(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屠城120万人。在伊斯兰世界里,蒙古人臭名远扬了。

第二次西征还是花国引起的。上一次蒙古人一退兵,扎兰丁就把4000人又带了回来,还向阿拉伯借了兵,回来复国。蒙古人觉得这样不行,得把西边的这些地区全变成外藩才保险。但这时候忙不过来,只能先随手把扎兰丁摁死,然后干正事,灭金。

灭亡金后,蒙古终于腾出手来,南征南宋的同时,开启了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在历史上又叫做“长子西征”,是由黄金家族的长子们领军:术赤长子拔都为帅,察合台长子拜答儿、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各统各部。二代们挺争气,这次西征打得远,直接干到中欧了,波兰、匈牙利一带。

第三次西征时,已经是蒙哥当权,西征的主帅是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快打到埃及时蒙哥死了,旭烈兀赶紧赶回去抢班夺权。自此蒙古人的西征完全结束,“上帝之鞭”全部抽完。

这次大明西征,杨宪也不要求更多,只希望朱棣能够看到埃及的金字塔。

杨宪开口道:“那王爷这次回京,是向陛下禀报此事。”

朱棣点了点头,道:“父皇已经应允此事,只不过.”

杨宪看着朱棣欲言又止的样子,开口轻笑道:“有什么难处就直接说。”

有了杨宪这一句话,朱棣终于放心了,他开口道:“是在军粮上出了问题,我此次回京原本是想着让朝廷帮忙解决这部份问题的,可如今朝廷的情况,大帅你也知道,户部那边是真的拨不出钱了。”

见杨宪低头思考,朱棣还以为杨宪有什么为难的地方,连忙开口道:“我们封地也会尽量凑一部分,大帅你这边能帮多少是多少。”

杨宪闻言抬起头,看着朱棣,知道对方误会了,笑道:“王爷你都喊我大帅了,这点小问题,我能拒绝吗?我方才是想到了一种新的食物,用来替代目前的粮米作为军粮,一时间出神了。因为你这次西征路途遥远,粮米运输也是个问题。”

“新的军粮?”朱棣开口问道。

“没错。”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问道。“敢问王爷,你认为一样食物作为军粮最重要的是什么,最不重要的又是什么。”

朱棣不假思索道:“漫长的保质期,是最重要的。”

朱棣说的没错,在古代漫长的保质期,正是军粮所最看重的方面,至于最不看重的在朱棣看来毫无争议那就是口感。

保质期长的食品,也非常适合古代交通非常落后的情况。

很多时候为了后勤补给,军队需要在战场和行军路线设立补给仓库。而可长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经常担心过期损坏,经常更新。

“耐保存确实是最重要的一点,可真正优秀的军粮,还得具备以下几点。”杨宪开口道。

杨宪看着朱棣聚精会神、一脸认真的样子,也没再卖关子,直接开口道:“除了保质期长外,还有易储存,同时方便食用。”

我国最早的军粮做法实际是煮粥,一般炊具都是陶器,极少有铁锅。陶器最适合煮粥,而不适合炒菜。夏商周三代都是煮小米粥,而是还是菜粥。需要在粥里加入各种野菜,野果,豆类甚至是放入肉类的肉粥。军队一到饭点,就架起铁锅熬菜粥喝。只是那时的粥非常稠,称之为厚。

到了后面则是埋锅做饭。

春秋战国一直到隋唐,最主要的军粮就是小米,也就是粟。

当时分配军粮的方法很简单,直接将小米发给士兵。到了吃饭的时候,以班为单位埋锅做饭,士兵各自把自己的那一份小米投入大锅中。这主要是军事作战中,士兵各自做饭不现实,也无法找到足够的燃料,而且古代能够有一口金属锅并不容易。

可无论是煮粥,还是埋锅做饭,在杨宪看来都不满足方便食用这一点。

因为急行军,或是战争到了关键的时候,并一定有煮粥或是做饭的时间,真正优秀的军粮得在进食条件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还得让人能吃进去。

一旁的朱棣,听了杨宪的话,连连点头。

杨宪看着朱棣,接着开口道:“王爷你方才说军粮最不重要的一点是口感,其实未见得,军粮可以不好吃,但是绝不能难吃的让人无法下咽。”

南宋时期,北伐军队渡过长江、淮河,去北方作战。宋军的南方士兵不怕和金兵战斗,却对军粮极为头痛。因为战争旷日持久,军队的大米供应不足,必须从当地征集小米作为军粮。而宋军极为厌恶小米,尤其是陈年的小米,一些军队甚至拒绝吃饭。这大大影响了战斗力,也是北伐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保质期如此长的小米,在军粮中的地位后来会被大米和麦子取代的原因。

除了小米产量低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口感。

大米的口感远远好于小米,吃惯了大米的人是不愿意吃小米的。

南宋的士兵也不是全都不吃小米,只是恰好将领成闵率领的那支部队,部下多是浙江人,从小到大吃惯了大米,不吃小米,所以就有很多人活活饿死。

宋高宗绍兴末年,金军南下作战失败,“遗弃粟米山积”。而宋军追击而来,缺乏军粮,只能吃金军留下的小米。因为饮食习惯问题,南宋士兵吃小米非常不适应:“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死者不下二三百人。”

陈年小米难吃到什么地步,举一点,你们大概就能了解。

在南宋时期,陈年小米甚至是一种被用来作为刑罚和折磨的食物。这种刑罚叫做“粟灌”,就是用小米煮成粥,然后强行灌入犯人的口中和鼻中,使其窒息而死。这种刑罚在南宋时期被广泛使用,不仅用来处死敌人或者罪犯,也用来惩罚自己人或者士兵。

朱棣点了点头,当然心里还是有些不认同。

在他看来,当兵就是要能吃苦,怂宋那群士兵矫情到宁愿饿死都不吃小米,难怪最终会灭亡。

朱棣要是知道后世湾湾那些草莓兵连太阳都不愿意晒,不知道会震惊到何等地步。

“最后作为军粮,自然营养要够、能量要高。饱腹感极为重要,要让士兵们吃饱。”

最古代当兵的初衷基本上都是为了“吃粮”,如果都整一把清汤寡水,三军没吃饱那就指不定要打谁了。

“这我知道,吃饱饭,好打仗嘛。”朱棣开口笑道。

听杨宪讲了这么多。

朱棣就越发好奇,杨宪所说的新的军粮究竟是什么。

究竟是怎样完美的军粮,能够同时满足以上这么多条件。

见朱棣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答案的样子,杨宪也不藏着掖着,开口笑道:“新型军粮,我将其命名为压缩饼干。”

“压缩饼干?”

一个朱棣从未听过的全新名词。

朱棣皱着眉头,按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听起来像是一种饼。

难道是类似锅盔饼的东西?

压缩是指将锅盔饼变得更小吗?

还是说,是其他什么不为人知的特殊工艺?

杨宪开口笑道:“王爷你可以将其想成一种糕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战争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后勤的储备。具体来说也就是粮食的储备。说到底,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人才、粮食以及武器装备的多少基本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走向。但在人才、粮食和武器装备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应该算是军粮的储备了。有了粮食这场战争才有发动的可能,没有粮食这场战争根本无法进行,更无从提起。

而压缩饼干一旦出世,再配合上各种罐头,两者相结合,对于大明军队的综合战力提升,将会是史无前例的。

要知道后世我国建国之初,战士们所用的军粮就是这两样东西。

当然后面随着发展,我国的单兵口粮做的是越来越好,除了能补充能量,味道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出现即食食品以及自热食品。

穿越前,杨宪有一段时间喜欢看网络上的各国军粮评测,看了一圈,发现还是咱种花家的军粮最棒。

压缩饼干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制作原理主要涉及面团的制备然后就是压缩工艺。

杨宪开始和朱棣简单介绍起其制作工艺。

首先就是面团制备,将面粉、白糖、起酥油、蛋液、发酵剂等原料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形成面团。面团的成分比例和配方,不同口味的压缩饼干有所不同。

接着就是将制好的面团进行适度的调节,其目的是使面团的黏性和可塑性适合后续的压缩工艺。调节的处理方式包括休面、放置、揉捏等。

将面团压成薄片,切片成型,然后静置冷却干燥一天,送进烤箱烘烤,制作成品饼干。

接着便是粉碎,将这些成品饼干用粉碎机打成饼干粉粒。

打出来的粉末,要细腻中带一点点颗粒,颗粒中带一点点细腻,总之就是一点,那就是不要太细。

因为明记食品加工厂总厂设在蒙古的原因。

作为朱棣封地支柱型产业,朱棣去的次数也多,去的多了,对于食品加工的一些工艺也有所了解,不算是一窍不通。

因此此时他听得格外认真。

杨宪看着朱棣,开口道:“接下来最后这一步,也就是最关键的步骤,压制工艺。将饼干粉末全都放入早已准备好的模具当中,然后用压制机压制成型。这样一来压缩饼干就制做完毕。”

一块上好的压缩饼干,形态要做到块状完整,无严重缺角、缺边。色泽呈谷黄色、深谷黄色或品种应有的色泽。滋味与口感,具有品种特有的香味,无异味,不黏牙。压缩饼干具有不吸水变软的特点。同时由于高温高压灭菌清毒,适宜长期保管和运输,卫生又方便,很适于军需用。同时其质地紧密,食用后更易产生饱腹感。

只要吃上两块,往往就能顶一天。

如今赶上工业革命,正好可以用蒸汽机,制作搅拌机、粉碎机、压制机,到时候便可以做到批量、规模化生产。

等到杨宪讲完,朱棣还在缓缓思考回味。

过了片刻后。

朱棣回过神来,整个人也为之大喜。

杨宪方才讲的这些流程方法是非常具体的,任何有经验的人来都可以快速学会。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有食品加工厂在,压缩饼干很快就能投入量产。

第101章 干得好啊第34章 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第130章 一条鞭法241.第239章 满载而归!第122章 被算计的李善长(第三更)232.第230章 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杨宪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47章 心里苦的人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236.第234章 少女当家第115章 这可是免死铁劵啊!第7章 神秘小瓶162.第162章 报纸的威力第300章 贱籍胥吏,与倡优同籍(4k)第109章 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第373章 等水开253.第251章 为个人牟利,为家牟利,为国牟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270.第268章 不够卖,根本不够卖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第149章 怀疑人生沈万三第107章 反对的不是科举第13章 奇货可居第348章 缺钱?找老杨啊!(4k)第26章 十三粒粮食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事关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第91章 臣举荐一人,可解灾情第314章 像你这样的人才,扬州大学有多少?246.第244章 我一生别无所好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这回,怕是路走到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胜女(4k)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第45章 田园之乐第36章 民风第76章 下面没有了175.第175章 勋贵们的挣扎276.第274章 大明第一期专利侵权案第139章 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第102章 你是好人第95章 老伯,咱们本家啊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第36章 民风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第375章 史书上不好写第383章 咱既坐朝,也治国!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348章 缺钱?找老杨啊!(4k)第375章 史书上不好写205.第204章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4k)289.第286章 狗东西,你们也配说儒学?!(155.第155章 心中当有尺第11章 蓝玉,你出息了啊162.第162章 报纸的威力第130章 一条鞭法298.第293章 高丽王,别光喝酒,吃菜啊!265.第263章 乡村振兴计划第388章 一退,一进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82.第182章 欺天了(4k)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第380章 头上只能有一片天158.第158章 我说是就是第322章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4k)226.第225章 干他娘的小日本!251.第249章 轻工业区的设想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事关第84章 奶香炊饼第387章 身后名267.第265章 论情报的重要性292.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第77章 瑞雪未必兆丰年291.第288章 这天下到底是我的,还是你儒家第109章 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第136章 无垢琉璃珠第7章 神秘小瓶第121章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166.第166章 草原202.第201章 扬州大学 蒸汽启蒙(4k)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第143章 沈家姐弟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189.第189章 此事再议(4k)第381章 新的权力中心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第107章 反对的不是科举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34章 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168.第168章 大明军工厂247.第245章 白银帝国(第三更,求订阅,求165.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20章 第一次见面第379章 聪明人有时候要是笨起来,比谁都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