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体恤民情

东番中前卫北部,离大员城大约二十余里,文溪河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正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这次从大名府过来的西北灾民大部分都安置于此。

张斌特意给这里取名为安定,希望饱受天灾折磨的老百姓能从此过上安定的生活。

原本安置在此的老百姓的确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甚至比他们没有遭灾以前的生活还要好。

这里原本就地广人稀,土地又松软,随便整饬一下就是上好的良田;

东番九卫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驻地建设,很多适宜耕种的地方都组织人修建了砖瓦房,只等人搬过来就可以居住;

还有南海卫那边今年也是大丰收,第一季的稻米早就填满了仓库,光用作军粮根本就吃不完,这些饥民一搬过来,每人每月都能领上一石白花花的稻米;

还有卫所配备的耕牛和牛车,还有东盛堂捐助的布匹等生活物资,还有附近各千户所时不时送来的猪肉、鹿肉、水产等等,可以说,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灾民们都感觉自己真的如同置身天堂一般。

但是,一万多灾民才安置下来不久便有人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吐的稀里哗啦,拉的肝肠寸断,而且犯病的人越来越多,简直就跟遭了瘟疫一样。

张斌闻讯,吓了一大跳,要是瘟疫就麻烦了,他连忙让人接了大员城中最好的大夫前去整治。

结果,大夫去了没半天就回来了,而且还找到总督府来了。

张斌听闻大夫来了,连忙让人将他请进来。

不一会儿,那大夫便愁眉苦脸的走进来,拱手道:“总督大人,这下怕是麻烦大了。”

张斌闻言,脸色一变,颤声道:“难道真是瘟疫?”

那大夫连忙摇头道:“不不,不是瘟疫,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染病者十居其七八。安定染病者并未过半数,而且未出现死亡者,故并非瘟疫。”

张斌闻言,松了口气,不是瘟疫就好,他追问道:“那又是什么病?”

那大夫解释道:“老夫细细问过了,原先安定之人并未有犯病者,犯病者皆为新近迁入安定的灾民,此病乃因道理来远,不习水土,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而后上吐下泻。”

搞了半天原来是水土不服啊,张斌也不知道这病是不是很严重,他连忙请教道:“这病严重吗,好治吗?”

那大夫尴尬的道:“此病与两方水土,两方天气和两方饮食都有关联,迁入安定的灾民三者都不习,病情相当严重,小人也只能稍做缓解,不能根治啊!”

这下的确麻烦了,不能根治,难道天天让人吃了吐,吐了吃,吃完拉,拉完吃,那不要人命吗。

张斌想了想,随即问道:“能缓解多少,不会出人命吧?”

那大夫羞愧的道:“胸热之症,小人能缓解一二,吐应该不会吐了,腹中胀痛无法确认因何所致,小人只能下点清热退火之药,这腹泻怕是止不住啊。此病倒不会闹出人命,只是犯病者四肢乏力,头晕目眩,农活怕是没法干了。”

张斌点了点头,安慰道:“老先生辛苦了,能缓解一二就好,不知老先生可有能治此病的名医推荐,只要能说出名字,本官怎么也要请过来。”

这不请过来不行啊,这一批就有十多万呢,如果有一半拉的四肢无力,活都没法干,岂不是要白养着七八万人,而且后面肯定还要从西北迁徙灾民过来,如果一迁过来就有一半病秧子,恐怕自己粮食再多都养活不了。

那大夫闻言想了想,随即叹息道:“大人真是爱民如子啊,倘若文林郎到此,肯定能药到病除,可惜文林郎万历二十二年就去世了,也不知他后人学得了几分本领。”

张斌这个晕啊,别说官衔啊,说官衔谁听的懂,他不由追问道:“不知老先生说是哪位文林郎?”

那大夫尊崇道:“小人说的是楚王府奉祠正、太医院判、药圣李时珍。”

原来是李时珍啊,这位大拿来了那肯定没问题,可惜去世了,请他的后人来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张斌试着问道:“老先生还知道其他名医吗?”

那大夫惭愧道:“请恕小人孤陋寡闻,当世名医,小人就听说过这么一位。”

这事情可拖不得,眼看着从大沽港那边送过来的灾民越来越都,如果不赶紧找到根治水土不服的良方那可就真麻烦了。

张斌连忙问道:“老先生可知文林郎仙乡何处?”

那大夫点头道:“小人知道,文林郎乃是湖广蕲州人。”

蕲州又是个什么地方,张斌压根就没听说过啊,他连忙追问道:“蕲州属于湖广哪个府?”

那大夫不假思索道:“蕲州属于湖广黄州府。”

原来是黄州府,正好紧邻着江西,从建宁府过去都不到一千里,张斌点头道:“那好,本官即刻派人去请文林郎的后人,多谢老先生了。”

那大夫又赞颂了一番张斌爱民如子,这才恭谨的退了出去。

张斌想了想,写了份移关公文,照会黄州府,福广总督治下出现大量平民上吐下泻,请调文林郎李时珍后人前来协助治疗,就这么简单,他相信一个知府还不敢得罪他这个两省总督,应该会乖乖配合,派人过来。

公文写好之后,他立马招来张差,拿着公文叮嘱道:“你带一队亲卫先坐快船赶到建宁府,然后快马加鞭赶往湖广黄州府,去请文林郎李时珍的后人过来为灾民整治水土不服之症,越快越好。”

张差道了声遵命,接过公文,疾步往外走去。

张斌又想了想,干脆让人招来了李定国等八名亲随,又让谢正刚招来两队亲卫,打马直接赶往安定,去看看灾民的病情。

这要是瘟疫他肯定不敢去,水土不服的话倒是没什么,正好还可以顺带看看灾民的生活情况。

六月的东番已经有点闷热了,打马狂奔的话倒是凉快异常,安定离大员城也就二十来里,一行人不到两刻钟就赶到了安定外围的屯田区。

张斌随便选了个离大路不远的百户所,直接打马跑了过去。

东番并没有府州县乡村这些行政单位,一个卫所就相当于一个府,一个千户所就相当于一个县,再分下来十个百户大概管着一个乡的面积,一般一个百户辖区内所有屯卫都会聚居在一起,并不会再分开设村庄。

当然,一个百户手下也不止一百户屯卫,现在东番九卫下属屯卫已经有三十多万,平均每个卫所都有六千多户,东番中前卫迁入一万五千多人之后更是达到了上万户,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下面都达到了两千多户,也就是说,一个百户下面有两百多将近三百户。

所以,张斌抵达的百户所是一个相当大的村子,足有将近三百户,上千人,这里的建筑也很有特色,十户一排,十户一排,就跟九宫八卦阵一样。

一行人还没有进入村子,这里的百户便带着人迎上来了,这里的人都知道,一般能带着几十骑到处跑的,不是从东番中前卫驻地出来的千户大人或者指挥使大人,就是从大员城里出来的军方将领,只是没人想到,来的竟然是总督大人。

这百户原本就是福建的屯卫,自然是认识张斌的,他一见张斌,连忙拱手作揖道:“参加总督大人。”

张斌挥了挥手,示意他免礼,随即翻身下了马,把缰绳往旁边亲卫手里一扔,这才问道:“这里迁来了多少西北灾民,他们的病情怎么样?”

那百户连忙拱手道:“这里共迁来了西北灾民一百户,五百余人,犯病的大概有两百多人,上午的时候千户大人派人送来了一些药,他们吃了之后已经不怎么吐了,就是肚子还闹腾的厉害。”

张斌点了点头,随即挥手道:“嗯,带我去病的比较重的灾民家里看看。”

那百户连忙弓着腰做出请的手势,带着他就往村子里走去。

张斌身后,谢正刚直接挥手让一队亲卫留下来看守马匹,他自己则带这另一队亲卫跟在张斌身后进了村子,李定国等人也不用招呼,直接跟在谢正刚身后也一起进了村子。

走不多远,那百户便带着张斌一行人来到一个崭新的院落里面。

这院落真的很新,连外面的木阑珊都是新砍的树枝扎的,上面还能看到崭新的豁口呢,房子也是崭新的砖瓦房,墙上面一点污迹都看不到,应该是刚建好不久,又或者刚有人搬进来住。

张斌跟着那百户进了院子,顿时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外面小院里并没有人,不过里面却闪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她一见那百户便紧张的搓手道:“百户大人,您来了啊,是不是千户大人又发下来什么好药了?”

那百户直想翻白眼,他尴尬的道:“这个,暂时还没有,是总督大人来看你们了,老赵他们都在吧?”

说罢,他往旁边一闪,直接让出后面的张斌。

总督大人是什么官,那少妇还不明白,不过百户大人都要叫大人的那肯定是很大的官了,她都有点不敢开口了。

张斌正想着怎么开口呢,刘文秀、艾能奇突然凑上来惊喜道:“赵婶,你住这里啊?”

那妇人抬头一看,跟着惊喜道:“哎呀,文秀,是你们啊?”

认识就好,张斌终于找到话题了,他微笑着问刘文秀道:“你们认识啊?”

刘文秀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总督大人,赵婶经常给我们补衣服呢。”

原来是这样,其实,农民军并不是只要打仗的,各种匠户也会被农民军裹挟,跟着他们一起跑,这其中最吃香的就是铁匠和裁缝匠了,因为铁匠可以打造兵器,裁缝匠可以做衣服,甚至可以做软甲、锁子甲一类的轻型盔甲。

这妇人应该就是裁缝匠了,而且还是张献忠手下的裁缝匠,貌似跟李定国他们还很熟。

有了熟人,气氛立马就融洽了,众人寒暄了几句,那妇人便将他们请进屋里。

这些屋子都是按统一制式建出来的,正门进去是吃饭的厅堂,后面是做饭的厨房,两边则是两大两小四个房间。

这时候,屋里两个病人并没有躺在各自的房间里,反而齐聚在厅堂,靠坐在小靠背椅子上面,无精打采的。

李定国等人见状,立马走到其中一个老头跟前,担忧道:“赵伯,你怎么样了,没事吧?”

那老头一见这帮小家伙,立马眉开眼笑道:“定国,是你们啊,我没事,就是有点拉肚子。”

看他样子,的确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没什么精神,好像整个人都没力气了一样。

张斌上前微笑道:“老人家,在这里过的怎么样,除了拉肚子,没有其他什么问题吧?”

那老头有气无力的道:“这里好啊,有吃的有穿的,住的又好,一家还有几十亩地,简直比我们没遭灾之前还过的好啊就是我老汉无福消受啊,一来这就病了,现在田里就我那两个小子在忙活,我这心里急啊。”

张斌连忙安慰道:“老人家,不要急,卫所那边已经想办法请医生去了,估计过几天就能请来了,到时候只要喝几计药就没事了。”

那老头连连点头欣慰的道:“那就好,那就好。”

张斌也没解释自己的身份,就那么站着跟这一家人闲聊起来。

这一家貌似有点复杂,那妇人应该是这老者的女儿,另外一个病人应该是那妇人的夫婿,还有两个不在场的应该是这老者的儿子。

如果是大明的普通农户或者匠户家里自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但是,他们是灾民,来到东番也不可能按原来的户籍每户分栋房子,只能让有亲戚关系的先凑合着住一起,至于后面他们要分家过,那就是他们的事了,卫所也不会再给他们免费建房子了,只能他们自己想办法建了。

说着说着,这赵老头貌似又忍不住了,打了声招呼便往后面跑去,张斌摇了摇头,示意那百户带着他到处转了转。

还好,这家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床被农具什么的都不缺,粮食也比较充足,证明下面人没有背着他贪拿卡要,基本上他给灾民准备的东西都发下来了。

他又转了几家,了解了一下患者的病情,又检查了一下生活物资,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只要他们病好了,就能开始正常生活了,现在就看李时珍的后人本事怎么样了。

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二〇一章 明朝也有军阀第一〇八章 建奴你不懂炮战第三十九章 兵临海州第六十三章 满江红第三十章 感动第三十二章 保民方能荡寇第八十四章 又一个朝廷重臣栽了第四十六章 嘴炮误国第二八七章 封地和联姻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遭殃了第一四一章 兄弟干架第十三章 功过全凭一张嘴第二一五章 要不要枉杀忠良第二三三章 安抚永乐勋贵第七章 狗急跳墙第三十九章 贪腐潮第一章 进京第二十五章 政绩第一〇九章 围点打援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六十八章 太子召见第四十五章 积木第二十八章 把建奴给朕赶走第二一六章 成都破第八十章 阉党无耻第十五章 糜烂第九十二章 灾情蔓延第一四六章 了结第三十二章 劳役第五十章 率军冲阵第九十八章 稀里糊涂第四十二章 复命第十八章 应招而来第二十二章 鸳鸯阵之威第二十章 征兵遇阻第六十九章 明争暗斗第二十五章 蕲州李氏第三〇七章 永兴改制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监第二八〇章 专治各种无赖第二三二章 这个恶人我来做第十九章 乔迁新居第八十七章 东番兵事(下)第二五八章 开放所有殖民地第三十五章 败逃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十七章 离别总有时第二十五章 自保第五十三章 万斤巨炮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间作稻第一五〇章 克沈阳第五十四章 有奸细第三十八章 辽河之谋第一〇一章 兵临海州城第八十六章 自以为是第二十六章 松浦氏怂了第三十四章 大捷第四十七章 我们也摆个鸿门宴第四十一章 奔逃第四十四章 苦命鸳鸯第八章 明荷贸易争端(下)第八章 又一场大清洗第五十五章 箭矢百万第四十四章 围歼建奴第十二章 强盗逻辑(下)第二十二章 詹事府第二一五章 要不要枉杀忠良第五十章 首功第六章 东番特战营(下)第二五五章 拜见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第二十一章 八员虎将第八十章 请移辽东平民第五章 两边都惹不起第二十六章 松浦氏怂了第五十一章 养伤第三十章 难道她对我有意思?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五十八章 上将都被轰懵了第三十一章 银票第三十二章 无法善了第十七章 吓温体仁一跳第五十七章 捷报频传第十四章 招兵买马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七十七章 还是打洋人收获大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三十章 月港一霸第五十四章 有奸细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五十六章 发展大计第二八九章 闪电结盟第八十七章 危机四伏第四十九章 负伤第二一九章 内禅第二十三章 药圣之后第二十一章 未来帝师第五十章 栽赃陷害第六十八章 太子召见第五十一章 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