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

第147章 军功爵制

陈景恪说道:“其实军制没必要弄的太复杂,也没必要想太多新花样。”

“纵观历史,不论王朝初期使用的是何种兵制,都会变成单纯的募兵制。”

“我们只需要尊重客观事实,就足够了。”

朱元璋失望的道:“直接采用募兵制吗?”

“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募兵的容易吃空饷,且战斗意志都不甚强。”

陈景恪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募兵制胜在灵活,出了问题更容易调整。”

“只要出一个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就可以确保朝廷拥有一支十万人左右的精锐。”

“能不能力挽狂澜不好说,至少能帮朝廷维持住局面。”

当整个系统全部烂掉,那就是真的没办法了。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制度都没什么用。

朱元璋也不得不认同,这话确实有道理。

朱标也是同样的想法,既然早晚都要进入募兵制,干脆从一开始就这么搞。

免得给后人留下一个不可收拾的烂摊子。

这时,福清公主疑惑的道:“只要奖赏足够,募兵的战斗力也可以很强呀。”

“汉朝不就是靠着募兵,打出了大汉天威吗。”

朱元璋愣了一下,好像确实如此。

朱标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咳。”朱雄英干咳一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露出一口白牙道:

“秦汉初唐的军队战斗力强,与军制并无太大关系,而是因为军功爵制。”

“立了功就有相应的封赏,自然是人人奋勇杀敌。”

“初唐时期唐军战力冠绝天下,以少胜多的案例数不胜数。”

“但因为唐高宗好虚荣,大肆封赏导致勋爵泛滥。”

“而朝廷手中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没有足够的土地来封赏功臣。”

“所以从那时开始,除了少数精锐,大部分唐军战力就开始下滑。”

“到了安史之乱以后,战斗力就更低下了。”

“甚至出现了,和藩镇一起演戏给皇帝看的事情。”

“究其原因还是军功爵制彻底崩坏的结果。”

“当兵打仗不再是改变身份的途径,仅仅是为了吃饷银而已。”

“饷银才几个钱,值得拼命吗?”

“况且死了连饷银都没了,朝廷许诺的抚恤金,能不能兑现都是未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还能奢望他们奋勇杀敌。”

“所以咱们在这里讨论军制毫无意义,不如想想怎么建立一套可行的军功爵制。”

说完得意的看着众人。

朱标很是惊讶,这话是我儿子说出来的?

朱元璋挑了挑眉头,对陈景恪说道:“这是你教他的?”

陈景恪也同样很惊讶,摇摇头道:“我只和他说过秦朝军队为何强大,后面还没来得及说。”

没说过,那就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

得到这个答案,老朱心中狂喜:“哈哈……好好好,咱的乖孙果然聪明。”

“这一番分析太有见地了,超过了大多数人。”

福清公主也很意外的看着这位大侄子,知道他聪明,没想到竟然聪明到这种程度。

这一番认识和剖析,就没有几个人能比的上的。

朱标见不得儿子得意,说道:“小聪明罢了,若无景恪提点,你能发现这些?”

朱元璋不乐意的道:“放屁,你怎么就没想到呢?”

朱标被噎得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是,您老人家这么溺爱孩子,真的好吗?

朱元璋笑呵呵的问道:“乖孙,伱方才也说了,唐朝就是因为爵位泛滥。”

“又拿不出足够的土地封赏有功将士,才导致唐军战力下滑。”

“若我大明也采用军功爵制,如何杜绝这个问题呢?”

朱雄英摊手,道:“为何要杜绝?再好的制度,都经不住不屑子孙败坏。”

“唐太宗何等英明神武,给子孙留下了深厚的家底。”

“可才驾崩几年啊,就被唐高宗给破坏的七七八八了。”

“要不是张柬之等人,恐怕就此亡国也不无可能。”

“一代人就做一代人的事情,只要我们自己坚守好这些制度就可以了。”

“至于以后军功爵制会不会崩,那就看儿孙自己的怎么折腾了。”

“再说就算崩了也无所谓,不是还有募兵制在吗。”

“最多就是军队战斗力低一点,不至于全部崩坏。”

“关键是,军功爵制崩了之后,直接废除就好了,不会变成毒瘤持续祸害国家。”

陈景恪不禁在心里为朱雄英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他想的是使用初唐的府募结合,以府兵为主,需要发动大型战役的时候再招募募兵。

李世民征高句丽就是这么做的。

薛仁贵也是在这个时候,以募兵的方式加入唐军序列,开启了传奇一生。

府兵制为何强大?

除了军功爵制的激励之外,还在于这是一场你情我愿的公平交易。

朝廷明码标价,用四百到五百亩地,买下你这个人的命。

入伍那天开始,土地划到你的名下。

不用担心死了就没饷银可拿,也不用担心抚恤金被吞没。

因为根本就没有军饷,死了也没有抚恤金,甚至粮草装备都需要自备。

一切都都含在了那四五百亩地里。

当然,如果真战死了,朝廷还是会象征性的给一点的。

府兵没有后顾之忧,作战自然就勇猛,往往能以一敌十。

不过历史已经证明,这套制度早晚都会崩溃。

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失去土地,国土扩张之后人员得不到修整等等,都是崩溃的因素。

而这些东西,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办法阻止。

那么在使用府兵制的时候,就必须要做好舍弃的准备。

而这,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和麻烦。

朱雄英的办法确实更加的合适。

军功爵制加募兵制,足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等朝廷无力兑现军功爵的时候。

直接废除就行了,只保留募兵制,朝廷也不用再考虑设置新的军制。

这个过渡更加的顺滑,不会引起什么动荡。

最多就是军队战斗力下滑。

朱元璋显然也被说服了,不过并未直接表态,而是问道:

“景恪你怎么看?”

陈景恪盛赞道:“太孙此法堪称绝妙,军功爵制只需要维持五十年,就足以让大明扫平八方之敌。”

“之后就算军功爵制崩坏,军队战力下滑,守成还是能做到的。”

“若有名将诞生,靠募兵制一样可以百战百胜。”

这里他并没有说实话,准确说,他并没有将真正的打算告诉朱元璋等人。

军功爵制就是专为扩张而生的制度。

一旦大明推行这项制度,就犹如泥头车剪断了刹车线,再也停不下来。

不是摧毁自己,就是摧毁敌人。 而有陈景恪在……嘿嘿,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之前他还在考虑,如何调动军方的积极性。

没想到竟是朱雄英送上了一记最完美的助攻。

见他也没有什么意见,老朱终于拍板,道:

“好,就听咱乖孙的,新军制就是军功爵加募兵制。”

“好耶。”朱雄英兴奋的跳了起来。

这还是他第一次参与重大国策中来,还获得了认可,自然高兴。

朱标也很欣慰,不知不觉儿子竟然已经可以为他分忧了。

福清公主感觉自己的三观再次被刷新,如此重大的国策,竟然就这样决定了?

而且还是才十岁的大侄子出的主意。

怎么感觉有点儿戏啊。

她又想到了陈景恪,才十五岁就一手制定了,迁都、黄河改道等影响深远的计划。

一个十岁,一个十五岁,却成了国策制定者。

应该是亘古未有之事了吧。

大明果然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啊。

难怪爹爹要让他当太孙伴读。

恐怕也只有他们两个,才能有共同话题吧。

很快,朱标皱眉说道:“军功爵制会提高军人的地位,恐会引起读书人的反对啊。”

“呵……”朱元璋嗤笑道:“他们能做什么?”

陈景恪颔首道:“大明才只建国十七年,开国功勋大多都还健在。”

“读书人那点耍嘴皮子的功夫,在他们手里不堪一击。”

“况且让文武对立也符合国家的利益,就让他们狠狠的打嘴仗去吧。”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景恪此言深得我心。”

朱标一想也是,就不再说什么。

之后众人又开始商议,募兵制该如何完善,军功爵如何设立,每一级都有什么待遇等等。

对此陈景恪并没有说太多,他相信朱元璋等人会比他做的更好。

他唯一较为坚持的原则就是,不可给予任何人免税特权。

对这一点朱元璋和朱标都深以为然。

免税特权就是助长兼并,绝不可给。

而且在陈景恪的科普之下,他们更加明白税的本质。

之前他们以为,土地兼并才是导致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经过陈景恪解释才知道,并非如此。

真正导致王朝覆灭的,是收不上来税。

地方大户有种种手段逃避赋税,让朝廷一文钱都收不上来。

朝廷手里没钱,就没办法养军队,没办法赈济灾民。

只能亡国。

能收上来税,一切都好说。

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已经很严重了。

然而,汉武帝就是有办法收到税,能养活一支听话的军队。

有百姓活不下去造反?

杀光。

顺便把地方大户一起杀了,地不就空出来了吗。

然后从别的地方迁徙百姓过来,完美解决问题。

地方大户有钱不交税?

抄家灭族。

所有问题全解决了。

历朝历代之所以遏制土地兼并,原因只有一个,问大户收税很难,问百姓收税就容易的多了。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汉武帝那种手段过于暴烈,也无法长久。

最好就是采取一个稍微温和一点,又能制度化存在的东西。

于是,在陈景恪的建议下,朱元璋和朱标开始着手搞税务稽查司。

专门问大户收税。

但收税的前提是,国家没有免税群体。

否则税务稽查司的设立,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税虽然不能免,徭役却可以。

这里还有个误区,很多人都以为大明的官绅不用纳税。

其实并非如此,大明从来就没有免税群体。

官绅免除的只有徭役,赋税该交还是得交。

只不过人家都当官绅了,手中掌握着权力,有的是办法转嫁赋税。

说白了就是偷税漏税。

只有满清,为了拉拢读书人,才搞出了官绅免除一切徭役赋税的优待政策来。

税务稽查司,就是转为偷税漏税的大户设立的。

众人又讨论了大半个时辰,差不多已经有了清晰的框架。

接下来就无需他们自己操心了,自有下面的人去完善。

期间还有一件事情,让陈景恪很是意外。

当然,也可以说又在意料之中。

那就是福清公主竟然也参与了讨论,还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朱元璋也习以为常,并没有反对。

显然她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倒也符合传闻。

眼见聊的差不多,陈景恪就趁机请假,说想回家看一看。

朱元璋自然很爽快的就给他放了假,没有期限,忙完了自己回来上班就可以。

陈景恪谢恩之后正准备离开,又被老朱给喊住:

“先别急着走吗,这是咱的八闺女福清公主,你也认识吧?”

陈景恪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谨慎的道:

“八公主才名远播,臣确有耳闻。”

朱元璋心道,小子想跑,晚了。

“她很少离宫,更是从未出过应天城,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你刚从外面回来,就给她讲一讲外面的趣事吧。”

陈景恪大惊,道:“啊这……不合适吧。”

朱元璋脸一拉,说道:“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不会是想拒绝咱吧?”

陈景恪看了看紧张的福清公主,心下叹了口气,看来这一关是躲不过去。

“怎么会,能为公主讲述外面的世界,是我的荣幸……就是怕哪里做得不对,冲撞了公主。”

朱元璋变脸一般,大笑道:“哈哈……你和咱说话都没怕过冲撞,现在到矫情起来了。”

“咱闺女也不是小性子的人,你们肯定有话说,去吧。”

陈景恪拱手道:“臣告退。”

又对福清公主说道:“公主,请。”

福清公主俏脸通红,朝朱元璋和朱标行了礼,逃也似的离开了。

“噗……”朱雄英没忍住,发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声。

陈景恪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也转身追了上去。

(本章完)

186.第185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第300章 闪电战第461章 无心之过第20章 听你爹我的174.第173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第236章 我去第242章 新罗婢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100.第100章 廷议第20章 听你爹我的第43章 暴毙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第485章 将相之才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46章 回家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第374章 问问我的舰炮第32章 马皇后一刻三惊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326章 有钱任性第474章 水无常形97.第97章 继续说啊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第73章 皇恩浩荡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第427章 奇观加信仰第342章 无题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第237章 无题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414章 秽乱宫闱第454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476章 兵发西州第346章 血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457章 布局开始100.第100章 廷议第444章 祸不单行第260章 无题第492章 治心治事228.第227章 力学第489章 王者之师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434章 学傻了第402章 朱桢不如一头猪第72章 共创佳话第277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471章 禅让107.第107章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第374章 问问我的舰炮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第295章 思想武装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201.第200章 税第439章 无题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第38章 圣人言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第493章 有为无为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后续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第413章 陈景恪算什么东西162.第161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126.第126章 温寒变142.第141章 被吓出病的李文忠第273章 大课堂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第298章 无题第473章 时间是给所有人的162.第161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第304章 气运第488章 无间道第455章 你死我活96.第96章 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大明藩王第419章 再补一块短板第304章 气运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学天赋第258章 得偿所愿第407章 蠹虫传第431章 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