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

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

自从赵瑁被禁足,朝野都在盯着他家,等着锦衣卫啥时候上门拿人。

所以毛骧过来抓人,并没有引起什么风波,就连赵瑁自己都很坦然。

身后事已经安排好,进了诏狱供出一些弃子,等死就可以了。

为了让自己死的体面一些,他已经想好了自杀的办法。

王志、麦至德等人收到消息,心中都不禁一沉。

从某个角度来说,被抓的反而可以做到坦然赴死,没有被抓的才是最忐忑的。

只希望一切都能如计划那般,成功断尾求生。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照例处理了一些政务之后,毫无征兆的谈起了一件事情:

“咱准备册封雄英为太孙,诸卿以为如何呀?”

朝堂霎时间安静下来,许多人甚至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

立皇储,哪是他们这些臣子敢置喙的。

以前或许有人敢发表意见,但自从胡惟庸案之后,这样的人在朝堂已经基本绝迹了。

众人将目光看向朱标,也就只有他能发表意见了。

朱标并不意外,他早就猜到自家老爷子要做什么,只是没想到会这么着急。

雄英昨天才刚断药吧,真是一刻都不想等啊。

“父皇,雄英乃嫡长孙,理应立他为太孙。然《皇明祖训》规定,宗室子弟十岁方可封爵,雄英年岁不足啊。”

有了朱标开头,不少人也表达了差不多的意思。

朱元璋并没有生气,他能看得出来,这些人是在维护《皇明祖训》的规定。

规矩不能轻易破坏。

要是他这个制定规矩的人都不遵守,后人就更不会遵守了。

不过他既然提出册封太孙,自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已经找到了规避之法。

“《皇明祖训》规定的是皇室宗亲,太孙乃储君,何时册立不受此规约束。”

这就叫最终解释权。

群臣顿时哑口无言,虽然朱元璋有些强词夺理,但真要细说确实不违规,还很有道理。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宗室亲王那也是臣,君和臣岂能用一套规矩。

况且太孙早立本就是他们乐于见到的,如此就不用冒险下注,直接效忠太孙就可以了。

见群臣都无话可说,朱元璋心下不无得意。

看看,咱就是有先见之明。

这时李善长出列道:“早立太孙有助于稳固江山社稷,臣附议。”

朱元璋大为高兴,还是老战友靠谱啊。

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附议,其中尤以常遇春和蓝玉一系,最是积极。

作为太孙的亲戚,之前他们不敢吭气,生怕给人留下外戚干政的印象。

这会儿李善长带头支持,还有那么多文武站出来,他们就再无顾虑。

这么多人都支持了,剩下的人自然不敢不支持。

于是立太孙之事就此定下。

朱元璋那叫一个开心,大笑道:“哈哈,既然诸卿皆无异议,那此事就此定下。”

“太史令,选一个黄道吉日,将咱册封太孙之事昭告天下。”

太史令大声唱道:“臣遵旨。”

这时,李善长又说道:“按照《皇明祖训》,太孙当为允字辈,是否在册封之前先为其更名?”

他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先改名再册立,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假如先册立后改名,那册立诏书上写的就是原来的名字,说不定就会被有心人利用。 朱元璋却心生不悦,咱刚才都已经说了,君和臣不同,你是真听不懂还是假装听不懂?

朱雄英这个名字,是他和马秀英商量许久才确定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加上他喊了这么久,天然觉得这个名字是最好的,自然是不愿意改。

但李善长拿《皇明祖训》来说事,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朱雄英虽然是储君,可也是朱家子孙,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队列里,一个叫杜佑的官员却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设立四辅官协助他处理政务。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按照季节顺序轮流值班。

其实四辅官就是皇帝的秘书。

秘书是最了解领导心思的,杜佑就看出了朱元璋的想法。

眼珠子一转想到一个计策,于是就出列道:

“李太师此言我不敢苟同,太孙乃储君,君臣岂能相同?”

“况且更名乃大事,太孙更是承天命而生,姓名已然上呈昊天和宗庙,岂能轻易改动。”

“臣说句大不敬之言,若苍天因此降下灾祸,谁能担责?”

“你……”李善长位于诸公之首,何时被人这样怼过,当即就怒气冲冲的道:

“陛下,臣参杜佑妖言惑众,请陛下明查。”

此言一出,朝堂又安静了那么一瞬间,众人都诧异的看向李善长。

现在是讨论太孙的事情,大家各抒己见,你给人扣妖言惑众的帽子是几个意思?

是觉得自己的颜面比太孙重要,还是想给皇帝心里扎刺啊?

朱元璋脸色也冷了三分,说道:“韩国公多虑了,不过是各抒己见而已,杜春官并无此意。”

“不过身为下属,如此直言顶撞上官也是不敬,杜春官快给韩国公赔个不是。”

“臣知错,这就给太师赔礼。”杜佑嘴角浮起一丝笑容,马上承认错误并向李善长赔礼道歉。

李善长见皇帝和稀泥,也只能顺坡下驴,但心中的愤懑之意又多了几分。

不只是对杜佑的,更是对朱元璋的。

自胡惟庸之后,朱元璋一直在打压淮西集团,身为集团领袖李善长心里自然不舒服。

当年靠着我们打江山,现在想玩兔死狗烹那一招是吧?

不过他还没有老糊涂,知道不能将这种想法表露出来,否则就是下一个胡惟庸。

所以在察觉到朱元璋的想法之后,他也不再多说什么。

但因为他生事,朱元璋也没了继续讨论下去的兴趣:

“太孙更名之事我自有考虑,尔等无需操心……诸卿可还有本奏?”

众人都低着头不说话,按照以往的情况,这基本就意味着早朝结束了。

太监正准备按照规矩唱‘有本上奏,无本退朝’的时候,一个人影大踏步上前,正是毛骧。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说道:“若不是当紧的事情,私下奏报即可。”

哪知毛骧却直接回道:“陛下,此事关系国家社稷安危。”

此言一出,朝堂刹那间再次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十有八九是赵瑁那边审出结果来了。

王志、麦至德等人的心陡然悬起,赵瑁不会将大家给卖了吧?

朱元璋已经肯定,毛骧要汇报的是赵瑁之事,心中不禁气急。

伱个混账东西有没有点眼力劲,刚才还在谈册立太孙的事情,你就来汇报大案是几个意思?

想给册封太孙这件大喜事加点血色是吗?

就不能等到明天再汇报?那些贪官都已经被锁定了,他们还能跑了不成?

更让他愤怒的是,如此大事毛骧竟然没有提前汇报自己,而是拿到朝堂上当众说。

真是该死。

但事已至此他也不好再阻止,只能道:“哦,是何事?”

(本章完)

第489章 王者之师第444章 祸不单行第421章 无题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第446章 人祸天灾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第438章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愚蠢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45章 葬礼?秀场!193.第192章 化学源于爱情?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75章 竹书纪年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266章 破王廷207.第206章 妙锦让问的第54章 目标,倭国107.第107章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369章 凭空变出土地?第387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372章 永绝后患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第73章 皇恩浩荡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第376章 老朱亲自斟茶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第83章 让他当驸马?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第474章 水无常形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第22章 突破口第396章 你们太欺负人了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414章 秽乱宫闱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441章 他配吗第356章 当面抽老朱大嘴巴子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30章 预见能力第366章 法第359章 南洋清除计划第35章 大本堂开课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后续第402章 朱桢不如一头猪第393章 新大陆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第423章 玩敌养寇第252章 构建帝国体系第366章 法第313章 见闻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第419章 再补一块短板第397章 死有余辜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24章 奇药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第373章 大战将起第433章 无题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第15章 太孙伴读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85章 咱的乖孙怎么样第268章 无题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第445章 喜忧参半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51章 新的课题第65章 组建海军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第465章 龙凤呈祥第342章 无题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后续第434章 学傻了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计第1章 揭皇榜第356章 当面抽老朱大嘴巴子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第40章 演戏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73章 皇恩浩荡第341章 挖坑杀人第25章 明心志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第38章 圣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