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

第198章 封王建制

又一项计划成功施行,朱元璋却并未表现的很高兴,一副心事重重的的样子。

众人都有些疑惑,这是咋了,遇到什么大事了不成?

马皇后询问后得知了缘由。

他在发愁如何保证皇储的教育。

现在他们头脑很清醒,知道不能将儒家捧的太高。

但万一哪个后世子孙被儒家影响,重新走上宋朝的老路怎么办?

马皇后啼笑皆非,说道:“你能保证后世不出昏君吗?”

朱元璋无奈的道:“不能。”

马皇后说道:“那不就是了,道理都是一样的。”

“后世子孙如何,我们管不了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将眼前的事情做好。”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

朱元璋内心依然很不顺畅,这一点很好理解。

谁又不希望家族永昌呢。

于是他找到陈景恪,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的本意,其实就是找人说说心中的烦忧,并不指望能得到答案。

尤其是陈景恪一直强调,没有万世不易之法,也没有永昌不衰的家族。

哪知,听到他的问题后,陈景恪沉吟良久,竟然点头说道:

“虽然我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却有办法增加容错率。”

朱元璋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连忙追问道:

“容错率?快给咱说说,怎么增加那个容错率。”

马皇后和朱雄英也非常好奇,竟然真有办法?

陈景恪说道:“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个篮子破了,还有另外一个篮子。”

“当陛下的篮子足够多的时候,容错率自然也就高了。”

朱元璋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疑惑的道:

“你想让咱走周朝分封的老路?你不是一直反对恢复周礼吗?”

马皇后和朱雄英眉头也皱了起来,这可不是什么好路。

陈景恪笑道:“若真将日本打下来了,陛下准备怎么治理?”

朱元璋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说道:“好好好,咱明白了。”

“哈哈,大明本土自然不能裂土封王,可海外之地可以啊。”

“景恪伱一语点破梦中人啊,这个法子好,咱喜欢。”

马皇后和朱雄英也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在大明本土封王建制,别的都好说。

陈景恪趁机说道:“陛下在大明分封藩王,在短期来看确实利大于弊。”

“靠着藩王镇守地方,能快速度稳定大局。”

“尤其是塞王,在戍边拓土方面更是有着天然优势。”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就是他分封诸王的用意。

可惜那些人根本就不懂咱的苦心,只知道反对。

陈景恪话锋一转,道:“可从长远来看,则弊大于利。”

“我们无法保证,血缘关系越来越远,诸藩王还能如现在一般相亲相爱。”

“等到藩王和朝廷有了利益冲突,更可能会酿成恶果。”

“不论是藩王造反成功,还是朝廷削藩成功,死的都是陛下的子孙。”

“但若将诸王分封在海外,给他们封王建制之权,则不会有这样的隐患。”

“我相信诸王也一定会更加喜欢封王建制,而不是留在大明当一个受猜忌的藩王。”

朱元璋再次连连点头,如果是平时陈景恪说这话,他肯定会生气。

但现在,他只觉得说的好,分析的很透彻。

事实上,作为皇帝他岂能不知道封藩的危害。

可他还是这么做了。

很简单,前期靠着藩王稳定大明国祚。

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肉终归还是烂在锅里的。

朝廷削藩成功更好,如果藩王造反成功,那天下还是朱家的。

只是这种想法,他不能告诉任何人,只能藏在心里。

现在,陈景恪给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马皇后和朱雄英也同样连连点头,就是这个道理啊。

尤其是马皇后,作为枕边人她岂能不知道朱元璋的想法。

可她也同样没办法将这件事情说出来。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

一旦说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

她只能默默的支持。

朱雄英想的就简单了,天天跟着陈景恪学习,他岂能不知道藩王的问题。

可作为皇储,他不能提。

至少在成为皇帝之前,他不能提藩王之事。

现在陈景恪将这个隐患说了出来,他只觉得果然不愧是他的伴读啊,总是想他之所想。

关键是,陈景恪不光说,还提出了解决办法。

大明的统治能力有限,太远的土地打下来也无法统治。

分封给诸王是最合适的。

至于诸藩王会不会同意……这是毫无疑问的。

一个天天受皇帝猜忌的藩王,一个真真正正的王,选哪个还用说吗。

既解决了藩王问题,还增加了大明的底蕴。

果然不愧是我的伴读啊。

陈景恪顿了一下,给众人反应时间,才继续道:

“如果将来哪个藩王不小心失了国,大明作为宗主国,可以帮他们复国。”

“若大明遭遇了困境,还能靠着诸藩尝试挽回局面。”

“说句大不敬的,就算将来大明真的没了。”

“总不能所有藩属国也一起没了吧?”

“只要还有藩属国存在,就可以保证朱家的祭祀不会断绝。”

“这才是真正的,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听完这一席话,朱元璋只觉得犹如三伏天,喝了冰蜜水一般,浑身舒爽。

心中的那一点顽症也彻底消失了,整个人充满了斗志。

咱还能再战二十年,为大明打下更多的疆土。

到时乖孙也长大了,接过咱的战旗,继续征战。

咱就不信,三代人几十年的时间,还不能打下足够的土地。

至于朱标,这是他心中的痛。

高血压,咱怎么舍得再将这社稷重担交给他。

好好的孩子,将来肯定是有为之君。

咱都想好了,再过几年就让位给他。

可是现在一切都被朱樉那个畜生给毁了。

每每想到这一点,咱都恨不得将那畜生给活剐了。

不过皇位还是要交给标儿的,只是咱不能如以前设想的那般,将所有担子都交给他。

咱当太上皇,帮他分担一些政务。

等咱老了干不动了,乖孙也长大了,就由他替标儿分担政务。

想到这里,他看了看陈景恪。

还有景恪在,也能帮标儿分担一些政务。

什么叫肱股之臣,这才是。

不是一味的反对咱,而是在看出咱的问题在哪之后,还能帮咱想到问题。

这个闺女,嫁的可太值了啊。

不过此事非同小可,朱元璋也没有轻易就做出决定。 他需要和人商量一下细节。

那么谁最合适呢?

满朝文武看了一遍,唯有徐达。

而且他还有个身份,燕王朱棣的岳父。

如果朱棣能封王建制,对徐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汤和倒也忠心,可他能力是真不行,而且性格也有很大缺陷。

以前还有个李善长,只可惜。

算了,不提他了。

于是他让人将徐达找来,将境外封王之事说了一下。

徐达听完之后,脑海里瞬间就浮现出一个身影:

“上位,此法可是景恪所献?”

朱元璋笑道:“除了他还能有谁,你说此法是否可行?”

徐达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

“军功爵制、开海、封王建制……景恪的野心比你我可都要大啊。”

朱元璋颔首道:“从他鼓动咱编写《华夏简史》,咱就看出他的野心了。”

“非为一家一户计……心里装的是华夏族群。”

“他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华夏更加强大……”

徐达状似不经意的说道:“现在大明就是华夏正统,大明强大,华夏就强盛。”

“华夏强盛,大明也能威加海内。”

朱元璋笑道:“你放心好了,这个道理咱还是懂的。”

“他想壮大华夏,就只能依靠大明。”

“将诸藩王封在化外之地,用不了百年,那里就会变成华夏领土。”

“就算咱的子孙失了国,继任的依然是华夏子孙。”

“肉终归是烂在了锅里面。”

“其实知道了他的想法,咱反而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咱不怕他有野心,就怕摸不透他想要什么。”

“既然他想要这个名,那咱就给他。”

“他要名,咱得利,各取所需。”

徐达也放下了担忧,敬佩的道:“还是上位看的透彻啊,我天天琢磨景恪在想什么。”

“只能猜到,他似乎对扩张很感兴趣,却一直想不明白他的目的。”

“像唐朝那样,领土广阔西至安西,北至北海,看起来很厉害。”

“可一旦国内有变,这些东西转瞬就失去了。”

“劳民伤财,最后只落得一个虚名,又有何意义?”

“你这么一说我才明白,我的眼界还是太窄了。”

“我只看到了眼前的一隅之地,他看到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朱元璋叹道:“咱又何尝不是呢,当初咱还弄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呢。”

“现在想想,目光何其短浅啊。”

“咱也是和他接触多了,天天听他讲课。”

“一闲下来就琢磨他说的话做的事,慢慢的眼界就打开了。”

徐达笑道:“也将他的底裤给看穿了。”

这同样是陈景恪的话,将别人的底裤给看穿了。

他们觉得有趣,也学会了。

朱元璋也笑道:“是啊,天天琢磨,可不就将他给琢磨透了吗。”

“好了,现在你也知道他的打算了,觉得这个办法如何?”

徐达肯定的道:“好,此法我自然是赞同的,但需要谨慎施行。”

“我们的目的是扩张,不能羊肉没吃着,还惹了一身骚。”

朱元璋说道:“所以我才找你商量啊,打仗你比咱在行。”

“以后没事儿就琢磨琢磨,此事该如何进行。”

徐达点点头道:“一切都要先等解决了北元之后才行,至少也要将北元打残,再无力南下。”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景恪之前给我说了一个,永除草原隐患之法,你且听听是否可行。”

永除草原隐患?

徐达眼睛一亮,变得兴奋起来。

草原和中原的纷争进行了上千年,历朝历代想过很多办法,都未能解决。

若能在他们手里永除,那将是前所未有的大功绩啊。

朱元璋就将水泥筑城,划分区域安置北元各部落之法讲了一遍。

徐达如有所思的道:“划分区域安置各部落,看起来很像郡县制啊。”

朱元璋说道:“对,就是郡县制,只不过草原上是以部落为单位进行安置。”

徐达沉思片刻,说道:“可行,蒙古人的优势就是游走不定,咱们的大军去了他们就迁走。”

“等咱们的大军撤走了,他们再赶着牛羊回来。”

“有了城池就不一样了,咱们能囤积粮草驻军,让他们永远都不敢回来。”

“咱们可以靠着修筑城池,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朱元璋说道:“这是在军事上,在民政上城池依然很重要。”

“前人之所以未能在草原上施行郡县制,就是因为缺少城池。”

“没有城池就没办法长期驻军,没有军队的弹压,草原部落就不会遵守朝廷划分的地界。”

“朝廷的各种政策,也无法在草原部落之中推行。”

“有了城池,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谁敢不遵守朝廷划分的地界,可以从最近的城池出兵剿灭。”

“只要能将他们固定在一个地方,朝廷的政策就可以推行。”

“比如施行教化,比如人口上限令。”

他们固定在一个地方了,朝廷才能更准确的掌握各个部落的人口。

等部落人口超过上限,就强制迁徙。

只要控制住了草原人口,就不用害怕他们起兵造反。

就算有部落造反,也只是局部。

不会再和现在一样,整个草原统一在一个声音之下。

朱元璋和徐达越聊就越觉得此法精妙。

徐达忍不住赞道:“若真依此法,或许大明真的能永除草原后患,景恪的点子是真多啊。”

其实两人都不知道,这个法子是满清用来对付蒙古人的。

按照盟、旗为单位,为各部落划分草场,随意迁徙者灭族。

满清的方法还不只这些,他们还引入喇嘛教。

这些喇嘛拥有崇高的地位却不事生产,全靠百姓供奉,弄的蒙古人争相出家。

此举既消弭了蒙古人的意志,让他们生不起反抗之心,又可以限制蒙古人的经济发展。

人口上限令,也是满清搞出来的。

为了限制蒙古人口,他们强行规定。

一家有多个儿子的,必须强制其中的一部分儿子出家当喇嘛。

而喇嘛是不允许娶妻生子的。

再加上别的政策,最终曾经纵横欧亚的强大部族,彻底没落。

陈景恪当然不会全盘效仿满清,他要做的是华夏族群强盛,蒙古也一样是华夏人。

现在大明和北元的问题,完全可以看做是兄弟阋于墙。

所以,宗教麻痹什么的,自然是不能用的。

人口上限令也魔改了一下,变成超过人口上限,就将其中一部分迁徙走。

等到什么时候,两族彻底归于华夏的大旗之下,这种限制政策也将一一取消。

当然,这一切都要等到大明将北元击败,才有机会去实现。

(本章完)

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479章 佛教东传带来的第348章 屠杀继续217.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第408章 巾帼不让须眉207.第206章 妙锦让问的100.第100章 廷议171.第170章 如何动摇儒家地位第439章 无题第457章 布局开始第261章 乱认祖宗177.第176章 异常第471章 禅让第401章 这个锅必须要有人背第304章 气运第253章 帝国时代第342章 无题第433章 无题第488章 无间道第367章 你们准备好钱了吗第40章 演戏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第342章 无题第299章 继续无题143.第142章 新都畅想第488章 无间道第430章 大洋彼岸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第458章 上钩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第335章 永恒的变第300章 闪电战第38章 圣人言第40章 演戏第427章 奇观加信仰第451章 勋章第335章 永恒的变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第374章 问问我的舰炮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第489章 王者之师第466章 围杀第394章 一国两分治第347章 明朝的苏武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第252章 构建帝国体系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第84章 徐达还朝第468章 族诛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第75章 竹书纪年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第454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第241章 汉四郡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413章 陈景恪算什么东西第374章 问问我的舰炮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485章 将相之才第369章 凭空变出土地?第488章 无间道第21章 从调教太孙开始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第237章 无题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55章 正义执行第60章 老狐狸第403章 借题发挥第254章 何为盛世第45章 葬礼?秀场!第42章 惬意的朱标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362章 大明周报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第470章 一些安排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第424章 土鸡瓦狗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第457章 布局开始第451章 勋章第45章 葬礼?秀场!231.第230章 无题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第441章 他配吗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486章 秦国,危第30章 预见能力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