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

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

很快就到了下班时间,大家纷纷离去。

陈景恪刚回住处,就见到朱雄英在给一个小丫头讲故事,说到兴奋处还忍不住手舞足蹈。

小姑娘自然是徐妙锦,她手拿团扇坐在走廊护栏上,看着上蹿下跳的太孙,眼睛眯成了月牙。

六七岁的小孩子,无所谓什么情情爱爱。

她只知道这是她未来的丈夫,经常给她讲故事带她玩耍,她也很喜欢和他一起玩。

仅此而已。

陈景恪心下暗笑不已,老朱家某些方面的基因是真强大啊。

连疼媳妇都能遗传。

没有打扰他们,找来一个侍者,让他等会儿转告太孙,自己今晚回家休息。

然后就出宫了。

自从成婚之后,他依然有一半时间住在宫里。

毕竟太孙伴读,同吃同住同行是基本要求。

不过作为已婚人士,要求就没那么严格了,另一半时间可以回家。

不过夫妻俩想见面倒也容易。

福清是公主,被马皇后赐了随意入宫的特权,想见面了随时可以入宫。

回到家天色尚明,陈景恪在书房找到了福清,她正埋头写作。

悄悄走到她身后观察,发现竟然在写小说。

而且内容他还很熟悉,揭榜救父。

我去,这是要做啥。

福清也终于察觉到他回来,有些害羞的将纸盖住,起身说道:

“郎君,你回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

陈景恪笑道:“看到你在忙,就没打扰。”

然后打趣道:“怎么,你要为我著书立传吗?”

福清浅笑道:“我倒是想呀,但伱将来的成就肯定超乎我的想象,编都不知道该如何编。”

“只能等你功成名就,再将你的成就一一写下来。”

陈景恪大笑道:“那你可就有得等了……”

福清含情脉脉的看着他:“我有一辈子可以等呢。”

陈景恪心下一暖,抓住她的手说道:“是啊,咱们还有一辈子呢。”

夫妻俩卿卿我我了一会儿,福清才解释道:

“民间根据你揭榜救父之事,演绎出了许多故事。”

“我准备将这些故事收集起来,修改不合理之处,汇集成册。”

民间有关于陈驸马的话本流传,还演绎出许多不同的故事。

作为妻子,她自然很高兴,也很好奇。

就让人收集这些故事。

然后就看到了许多让她不满意的地方。

其中最不满意的,就是娶了公主做了驸马之后的剧情。

有些版本公主就是个工具人,这还好说。

有些就过分了,将公主写的很刁蛮,只会帮倒忙。

虽然最后经过主角一番管教洗心革面,可她依然很不喜欢。

必须要改了,公主慧眼识君,一眼就看中了主角。

然后夫妻琴瑟和鸣,一起惩奸除恶为国为民。

而且她还觉得,这些人的想象力太差了。

故事也都是什么斗贪官恶霸之类的,最多就是劝谏皇帝爱民如子。

别的就没什么建树了。

和陈景恪的功劳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她准备亲自编写几个故事,比如主角力推黄河改道,甚至不惜立下军令状。

最终改道成功,让北方恢复生机。

这才是真正的治世之才。

陈景恪早就知道这些故事,只能说说书先生立了大功。

还有些落魄秀才跟风凑热闹,演绎出了许多版本。

将这些故事梳理成书,他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实在是太忙了,连《本草纲目》的编写他都基本搁置了,更别说是写故事了。

福清想做他自然是支持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甚至还给她出主意:“朝代不要用大明,前朝也不合适,就用中国。”

“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国就是大明,但多少还是要避讳一些的。”

“抓紧故事主线,非必要的情节尽量简写。”

“比如去隔壁邻居家拜访,一个看门的就没必要写。”

“但如果这个看门的在后面很重要,则可以多写一写。”

“再比如景物描写,如果是为了烘托氛围,可以稍微写一写。”

“如果不是,依然要简写。”

“尽量用半白话文去写,不要太过于文绉绉的……”

“最重要的就是,纸很贵,不要水字数……”

福清拿起笔,将他说的要点一一记了下来,然后崇拜的道:

“郎君也会写小说吗?”

陈景恪摇摇头道:“我只懂得一些理论,没有动手能力。”

福清自然不信,只以为他是谦虚。

陈景恪也没有争辩,若有所思的道:“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若你将它写出来如何?”

这就是夫妻合著了。

福清自然很开心,问道:“什么样的想法?”

陈景恪说道:“麻六甲海盗……”

福清很是疑惑:“海盗?一群强盗有什么可写的?”

陈景恪解释道:“朝廷即将开海,但大明是陆地国家,不少人对海洋存在偏见。”

“小说的流传性很强,我想用这本小说,为大明百姓介绍一下海洋。”

福清更是不解:“可以写一篇游记,写海商也行呀,为何要写海盗?”

陈景恪心道,因为前世我很喜欢杰克船长啊。

“只要写的精彩,什么样的故事都可以,只是我恰好想到了海盗而已。”

果然,福清不再追问,想法这东西不受控制,想到什么都不奇怪。

现在她开始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陈景恪就将杰克船长第一部的故事,改头换面讲了一下:

“事情发生在南宋末年,在朝廷的压榨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土地……”

“要么沦为奴仆,要么死亡……还有些人选择了出海……”

“有人出海经商,有人出海当海盗……”

陈景恪大致讲了一下主要剧情,其中玄奇的设定,果然深深吸引到了福清。

波澜壮阔的大海,与风浪作斗争,各种探险……

尤其黑珍珠号,和被诅咒生不如死的那群海盗。

更是让故事充满了玄奇。

当然,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更加吸引她。

幼时的救命之恩,长大后重逢,一起经历磨难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对于陈景恪来说,其中的一些设定更为重要。 比如在书里他提出了坏血病这个概念,并指出了原因以及预防方式。

有时候通过小说传播,比搞科普效果更好。

当然,这个事情等真正开海的时候,他会让人给所有出海人员讲的。

还有指南针之类的小物件,以及一些海洋生存技巧,也在书里写了出来。

科技树也略微点了一下,火炮上船。

风帆战列舰登场,火炮对轰是少不了的。

还有新式火铳,击发更加方便,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这里算是略微剧透了一点未来,为海军发展指明方向。

妈祖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海洋女神护佑海洋平安。

不论海盗还是海商,还是水师官兵,亦或是生活在海边的人,全都祭祀她。

那个给船长指南针的神秘女巫,是妈祖的庙祝。

虎鲸是海洋街溜子,被妈祖降服成为护卫。

因此对人类友善,不会主动伤害人类。

海豚是虎鲸的远房亲戚,一并追随妈祖,喜欢为人类领航。

船长很多次遇到危险,都是靠着虎鲸和海豚才成功逃命。

这个故事他早就开始构思了,只是一直都没时间写。

后来政务繁忙,也就慢慢息了这个念头。

既然福清想写小说,就丢给她试试。

有自己提供的设定和创意,就不信写不出来。

不出意外,福清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由你口述,我执笔润色,肯定能写出最好的故事。”

陈景恪打趣道:“咱们夫妻合著此书,将来必是一段佳话。”

福清也是满脸幸福,这正是她心中所想。

之后夫妻俩一起商量,完善这个故事。

——

朱㭎大开杀戒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北方系的官吏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幸灾乐祸。

南方系的官员则气愤不已,不少人在朝堂弹劾此事。

然而,朱元璋直接将证据甩到他们脸上,并且撂下一句话:

“清查人口和土地事关国本,任何人胆敢阻挠,皆从重处罚。”

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也让群臣心中发寒。

洪武大帝的屠刀有多狠,大家可记忆犹新。

胡惟庸案、赵瑁案、空印案,每一次都杀的血流成河。

杀起官吏和勋贵尚且毫无顾忌,更何况是一些普通百姓。

宗族势力确实盘根错节,可是在朝廷面前脆弱的像一张纸。

见朱元璋动真格的,没有人敢再劝,很多人开始担忧不要牵连到自己身上。

不论南北方的官吏,都连忙写信告知家里人,配合朝廷的清查工作,千万不要瞒报漏报。

也有人不死心,意图游说皇后和太子。

只是这次他们连人都没见到。

太子更是传出话来,与其在这里游说,不如让家里人老实配合朝廷工作。

这下再傻的都明白,此事两人是不会管了。

只能派人去劝家里人配合。

陈景恪一直关注着此事,也不得不承认,改革确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大中央。

在洪武朝改革很难,也很容易。

难就难在很难说服朱元璋,容易就容易在,一旦说服他,什么样的法案都能贯彻到底。

朱元璋为何选朱㭎负责此事,难道仅仅是因为朱标身体不好吗?

不全是。

除了朱标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原因:

一来是不想让朱标背负骂名,二来有些事情他确实做不来。

朱㭎性情残暴,虽然经过朱标的劝说有所收敛,但也只是不再随意辱人杀人。

如果有合理合法的机会,他心中的猛兽依然会释放出来。

而现在,朱元璋就是要释放那头猛兽。

作为藩王,替大哥背负一点骂名那不是很正常吗。

锦衣卫五千五百人,除了留下五百人供朱元璋使唤,其余人全部归朱㭎节制。

而朱㭎将其中三千人,放在了福建、湖广、江西三省,其目的不言而喻。

得知此事的时候,陈景恪也只能叹息一声,然后保持了沉默。

他没有办法阻止,也不会阻止。

不打散这里的宗族社会,任何改革都无法推行下去。

也不能完全否认宗族的优点。

在动乱年代,宗族结寨自保,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正面作用。

有效的保护了百姓的生命安全,保存了民间力量。

甚至可以说,秦汉唐宋时期汉人迁徙到南方,能站稳脚跟同化当地少数族裔,他们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时移世易,现在他们成了社会进步的阻碍者。

过于团结的宗族势力,阻止朝廷改革。

他们瞒报土地、隐藏人口,在私下施行另一套管理制度。

宗族管理者就是天,可以随意用宗法处置下面的人。

说白了,即便大家是血亲,依然有人是统治者,有人是被奴役者。

而且还是世世代代奴役,想逃都逃不掉。

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户籍,宗法不允许给他们上户口。

上了户口就要缴纳人头税,就要服徭役,就容易生出反叛之心。

没有户籍,一辈子都只能为宗族服务。

所以,往往一家十几口,可能户籍上就只有三五个人。

兄弟七八个,在朝廷的户籍名册里可能就是独子。

多出来的这几个,就是宗族的奴隶。

男人尚且如此,女人面临的情况就更惨了。

明清时期的‘贞洁烈妇’,一大半都是宗族制造出来的。

而且宗族社会最容易藏污纳垢。

不论在外地犯下何等滔天大罪,返回家乡捐点钱修条路,就能获得宗族的庇护。

为了保护这些‘造福家乡’的人,宗族敢于和律法抗衡。

这种事情直到二十世纪末都还普遍存在。

想要真正将摊丁入亩落到实处,就必须打散宗族社会,这样才能让新政策惠及每一个家庭。

朱㭎就是那把刀。

很显然,这把刀过于好用了。

等这个消息彻底传开,其他地方的清查工作,突然变得顺利了起来。

地方官吏积极配合,就连地方士绅也一个比一个积极主动。

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字,即将出现在大明君臣的桌案前。

但就在这时,朱元璋将陈景恪叫了过去,指着将近半尺高的一摞资料说道:

“日本的具体情报传回来了,就在这里……”

(本章完)

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第36章 能不能换句话?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449章 举世震惊第364章 高,太高了。88.第88章 我徐达同意他做伴读第8章 御下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第383章 传统技能发动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192.第191章 不结婚就想生孩子?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40章 演戏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第241章 汉四郡第377章 无题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397章 死有余辜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第347章 明朝的苏武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第468章 族诛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纷登场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83章 传统技能发动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15章 太孙伴读第447章 摊牌117.第117章 统统砸碎第84章 徐达还朝第84章 徐达还朝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第492章 治心治事100.第100章 廷议第326章 有钱任性第448章 太子的强硬第85章 咱的乖孙怎么样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春节快乐第422章 标题困难户第274章 团队力量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纷登场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第419章 再补一块短板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165.第164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第43章 暴毙第12章 大幕开启第402章 朱桢不如一头猪第488章 无间道第454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第367章 你们准备好钱了吗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纷登场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452章 明勋宗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417章 给过年增加点颜色第444章 祸不单行请假一天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第398章 南洋乱局220.第219章 打交趾?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217.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禅位大典第342章 无题第423章 玩敌养寇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第1章 揭皇榜第469章 帷幕第65章 组建海军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第452章 明勋宗第85章 咱的乖孙怎么样第449章 举世震惊第80章 发个单章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第33章 学问哪来的?第392章 徐允恭的见闻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469章 帷幕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133.第133章 天降异象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