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计

朱标监国对大明来说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可是这次不同。

以前他监国,只负责让朝廷正常运转,说白了就是处理一些常务事。

大事其实还是朱元璋拿主意。

这次明确要求他总揽国政。

什么意思?

就是说皇帝啥都不管了,一切悉听太子安排。

这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群臣第一反应就是,莫非朱标发动政变,将朱元璋给控制起来了?

但随即就将这个想法给驱赶了出去。

换成别的朝代,那根本就不用考虑,肯定是这种情况。

但大明朝不一样,皇帝还真有可能撂挑子。

毕竟老朱也不是第一次,表露出想提前退位的想法了。

身边的重臣几乎都知道这事儿。

所以,反应过来之后,群臣马上就知道,皇帝这次是真的想退位了。

勋贵们自然是万分不舍,他们的地位财富全来自于老朱啊。

官僚集团则是心中狂喜,这老杀才终于退了,仁厚的太子掌权,我们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

不过不管心中是怎么想的,事儿还是要按照程序来办。

群臣都非常诚恳的表示:大明不能没有你啊陛下,陛下你可不能舍天下万民而不顾啊。

朱元璋感叹的道:“咱自4084年也就是至正十一年起兵,至今已经三十六载。”

“这三十六年来,咱宵衣旰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幸赖诸臣公齐心协力,咱大明方有今日盛况……”

“但咱也累了,想歇歇了。”

“以前咱怕太子年幼无法担当重任,不敢有所懈怠……”

“现在他已到壮年,且这么多年来协助我处理朝政未有失误。”

“上能孝敬父母,下能友爱兄弟,外能得百官之心……”

“咱很欣慰,终于可以放心的歇歇了。”

这话可以说是情真意切,不少官吏都深受感动。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朱标正式开始监国。

但大家都把握不准,朱元璋到底退到什么程度了。

所以第二天,照样有许多奏疏被送到了他那里。

朱元璋看都没看,全部送到了东宫,并严令以后不许再将奏疏送来。

并且还拒绝了所有的觐见请求,只有徐达、汤和等老臣才能见到他。

这其实是一次很正常的试探。

大家先要知道朱元璋的真实心意,才能确定以后如何自处。

如果他将这些奏疏留下了,那就说明他并未真正放权,大事还要找他汇报。

现在他看都没看就弄走,还严令以后不许送,还拒绝所有觐见。

就说明他是真的彻底退,以后除非有天大的事情,一般都不用再来找他了。

群臣心里有了谱,做事自然也就有了分寸。

接着大家都将目光看向了朱标,等待着这位太子殿下会如何做。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朱标这会儿应该以求稳为主。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么做一来是安皇帝的心,你看吧我不会胡来的。

二来是安群臣的心,大家放心干活,我不会动伱们的。

三来也需要时间熟悉政务,以免贸然出手反而坏了大事。

等过上几个月,彻底稳定下来之后,再按照自己的心意,一点点对国政进行调整。

但朱标就是朱标,不同于任何一个太子。

他一上来就直接下达了几条政令,而且还都是和军方有关的。

说白了,他一上手就先动了兵权。

他先是下令,北部边军收缩兵力,严加防范北元南下劫掠,且无令不得擅启边衅。

这可以说和朱元璋的主动出击策略完全背道而驰。

文官集团自然非常高兴,大明是时候休养生息了。

但武将和勋贵集团却出现了不小的微词。

倒不是他们不满意朱标,就算朱元璋突然这么做,军方也会有意见的。

不打仗我们靠什么立军功,我们靠什么封妻荫子?

靠国家给的俸禄,我们几时才能发财?

当然,他们更担心的是,国家是不是从此就刀兵入库、马放南山了。

真要如此,他们军方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这是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事情,不是针对朱标。

就在这时,徐达、蓝玉、冯胜、傅有德等统帅,纷纷站出来表示对太子的支持。

这些大佬出面,军方和勋贵马上就老实了,政策顺利执行。

亲眼目睹了此事,陈景恪感叹不已。

但凡换一个太子,都不会在刚掌权的时候就先对军方下手。

可他是朱标,所以他做了,而且还非常顺利的就做成了。

“看到了吧,什么叫威望,这就是,你要和殿下学的还多着呢。”

他如是对朱雄英说道。

朱雄英没好气的道:“那是我爹,我不比你了解吗?”

然后他凑过来说道:“我考虑了一下,教化百姓之事不能通过学政。”

他说的教化百姓,是和前朝做对比,让百姓知道大明的好,以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

陈景恪疑惑的道:“哦,为何?不通过学政,你准备怎么做?”

朱雄英说道:“你想啊,普通百姓有几个能读的起书的?”

“我们从学政入手,能看到这种对比的,还是只有读书人群体。”

“百姓照样看不到,又有何用?”

“总不能让学子们去乡村给百姓们上课吧?”

啧,古代版读书人下乡?

算了,还是别搞了。

陈景恪也觉得很有道理,就问道:“确实如此,那你觉得该怎么办才好?”

朱雄英说道:“从军方入手。”

陈景恪失笑道:“你不会准备让军人去教育百姓吧?”

朱雄英很认真的说道:“你听我慢慢说……大明没有预备役制度,这一点你是知道的。”

陈景恪颔首,预备役在东汉以前是很常见的制度。

百姓农闲季节接受军事训练,平时是维护地方治安的主要力量,有需要可以直接招募入军上战场。

后来光武帝刘秀废除郡国兵和兵役制,改为募兵制。

募兵就是拿钱当兵,于是就出现了以当兵为生的职业兵。

有了职业兵,预备役就成了非必要的东西,也跟着被废。后来的朝代,有的继续采用预备役制度,有的没有设置预备役。

大明也没有预备役,为什么呢?

一开始朱元璋采用的军户制,兵皆从军户出,也就没必要再从普通百姓里搞预备役了。

毕竟预备役每年训练,哪怕只有一个月,也会耽搁生产,还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这也是光武帝废除预备役的初衷。

他太了解民间疾苦了,采用了很多减轻民间负担的措施。

后来因为陈景恪的提议,大明取消了军户制改为募兵制加军功爵制,也同样没有搞预备役。

一开始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缺陷,等需要补充新兵的时候,军方发现新兵的素质非常差。

需要更长时间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

平时这个问题还不算大,可真遇到紧急情况了,是很致命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预备役。

全新的预备役制度,已经制定好了,只不过眼下还未来得及实施。

朱雄英继续说道:“预备役士兵每年都需要训练一个月,我们就利用这一个月时间教化他们。”

“然后等他们训练结束,再回家将这些东西告诉家里人。”

“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普通百姓也一样。”

“他们学到了新东西,回家之后必然会炫耀。”

“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百姓就能知道大明的好。”

“而且这么做还可以避开学政系统,减少阻力。”

还是那句话,学政系统是国之大事,无数人都盯着这一块的。

贸然从这里入手,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是朱雄英不愿意见到的。

听完他的计划,陈景恪不禁击掌赞道:

“妙啊,这一招实在是妙。”

“既可以避开敏感的学政系统,又可以直接将信息传递给最基层的百姓。”

“对于预备役士兵来说,这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机会。”

“对朝廷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为他们做思想工作的机会,能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

见得到他的认可,朱雄英也彻底放下心来,然后得意的道:

“你也觉得可行吗?哈哈……我可真是太聪明了。”

陈景恪心下莞尔:“你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确实很聪明。”

“而且这一招用好了,也有助于打破士绅阶层对话语权的垄断。”

朝廷想要将自己的声音传达到基层,只能依靠官僚士绅。

至于他们会不会传达,传达的过程中又会如何魔改,朝廷根本就控制不了。

即便朱元璋通过种种手段,狠狠的打击了士绅宗族势力,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

如果朱雄英这一招用好了,朝廷就又多了一种向民间传达信息的途径。

古代预备役,基本是每户出一名壮丁参加。

只要朝廷在集训的时候,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告诉他,就相当于是告诉了他的家庭。

而且文武分离,这条渠道也不用担心被文官堵塞。

朱雄英也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兴奋的道:

“是啊,朝廷也可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通过预备役的口,充分了解基层信息。”

“如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文官集团欺上瞒下。”

“好好好,我马上就将此策整理出来,去找皇爷爷商量。”

陈景恪拦住他,说道:“别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朱雄英顿时就知道,他又有了新想法,立即就追问道:

“你想到了什么?”

陈景恪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你不觉得现在的兵役制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吗。”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问题?”

陈景恪说道:“退役和轮休制度,主要是轮休。”

朱雄英不解的道:“轮休?”

陈景恪解释道:“现在的兵役制度,默认了一旦参军入伍就要终生服役。”

“除非是伤残或者朝廷缩编军队,才会有部分人被退役。”

“当然,这不是关键问题。”

“问题是,朝廷没有制定轮换制度。”

“这就意味着一旦服役就要永远生活在军队里,直到死亡或者退役那天。”

“可士兵是人不是机器,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也有家人也需要正常生活。”

“现在正在服役的明军,很多已经从军二三十年。”

以前大明采用的是军户制,不打仗的时候士兵是可以回家生活的。

且必须回家生活,因为他们还承担着屯田任务。

“可军户制废除之后,朝廷却没有制定相应的轮换政策。”

“这也就意味着,自从军制改革以来,将士们就在没有休息过一天。”

“现在时间短还没什么,时间一长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是上次他推测北元局势变化失误之后,重新检视了自己过往的政策,发现的一个缺陷。

一个在古代人看来压根就无所谓的问题。

因为从募兵制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基本就意味着终身制。

可是作为一个现代人,陈景恪太清楚这种制度的残酷之处。

所以改变就成了必然。

只是当时的情况不适合提出轮换制——说白了,轮换制只有在非战时才能使用。

之前大明一直主动出击,他突然要搞轮换制,是很不合时宜的。

本来他的计划是,接下来五年朝廷以休养生息为主,他趁机提出轮换制,是最合适的。

现在朱雄英突发奇想,要在预备役制度里面,添加一个思想教育课。

他临时决定,既然要改那就一起改。

别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简单的事情反而变复杂了。

陈景恪将轮换制的重要性,详细的给朱雄英剖析了一遍:

“人的精神承载度是有限的,一旦超过极限很容易崩溃。”

“所以必须要给将士们轮休时间,让他们去过正常人的生活。”

“因为体验过正常生活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去拼搏。”

朱雄英沉吟许久,颔首说道:“有道理,别说是将士们,若让我天天待在一个地方不动。”

“不能见妙锦……额,不能见家人,我也会厌烦。”

陈景恪假装没有听到他的口误,继续说道:

“而且咱们可以先在军中,给将士们做思想工作,教他们忠君爱国。”

“等将士们轮休回家,也同样会将在军中学到的东西告诉家人。”

“与你在预备役展开的教化工作齐头并进,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朱雄英连连点头,说道:“是极是极……可是要如何轮休,又不影响国家安危呢?”

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第270章 这就是朱雄英第486章 秦国,危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第2章 大明嫡长孙第371章 澳洲?炎洲!第33章 学问哪来的?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第303章 你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第434章 学傻了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第368章 谨言慎行第357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224.第223章 太孙长大了第482章 人权的二象性第369章 凭空变出土地?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204.第203章 谋高丽第410章 造体系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学天赋第400章 秦风无衣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第382章 鱿人的祖宗之法:背刺第304章 气运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第273章 大课堂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186.第185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第470章 一些安排第414章 秽乱宫闱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437章 世界是联系的第462章 kong家必须消失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第417章 给过年增加点颜色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296章 博望侯第441章 他配吗207.第206章 妙锦让问的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第239章 下次一定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310章 蓝玉超进化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228.第227章 力学99.第99章 你们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489章 王者之师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第290章 布局和收获第409章 尊王攘夷209.第208章 无题第289章 政变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第348章 屠杀继续第470章 一些安排第444章 祸不单行第45章 葬礼?秀场!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第491章 大型pua现场第492章 治心治事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207.第206章 妙锦让问的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写史?第52章 解决之法第494章 无题第33章 学问哪来的?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251章 新的课题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234.第233章 谁能比陛下更疼媳妇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437章 世界是联系的第484章 科技就是玩具第481章 二杨相会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第351章 无题187.第186章 定黄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第344章 血染淡马锡(上)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44章 这孩子,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