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

陈景恪和朱雄英两人来到干清宫,恰好碰到朱元璋和朱标正在接见赵秩。

俩人进来后就站在一旁,旁听他们的谈话。

主要是赵秩介绍一路上的各个国家:“……天竺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目前大体分为三部分,北部的德里苏丹国,中部的毗奢耶那伽罗国,南部的潘迪亚……”

“当地多信仰一种名为身毒教的宗教……”

身毒也是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之一。

朱元璋打断道:“天竺不是佛国吗?”

赵秩解释道:“佛教曾经在天竺北方盛极一时,但很快就没落了,现在只在一小块地方传播。”

朱元璋很是惊讶,没想到佛国竟然无佛了?

见皇帝不再说话,赵秩才继续说道:“……天竺普遍采用一种叫种姓制的统治方式……”

“身份地位天生决定,终生无法改变……”

“高种姓和低种姓不允许通婚……很多地方的低种姓,甚至不允许用手持刀。”

朱元璋本来想说,这和北元给人划分等级不是一样的吗?

听到后面才知道,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北元虽然给不同的人群划分了等级,但相互之间并没有严格的限制。

只要有能力,处在低等级的人可以做官,可以从事各种职业。

相互之间通婚也很正常。

而且在实际执行中,也很少会有人把这个挂在嘴皮子上。

反倒是贫富之间的差别,更加的普遍和直观。

一等人没钱,在四等人面前照样啥也不是。

天竺的种姓制度,更加的森严和残酷,双方之间有一条永远无法跨越的天堑。

可以说,高种姓没有穷人,低种姓没有富人。

任何一个高种姓,哪怕沦落到乞丐,在低种姓面前也是主人。

这时陈景恪插话道:“释迦牟尼就是因为种姓制度的压迫,郁郁不得志。”

“苦闷之下悟道创立了佛教,想要打破种姓制。”

“只是可惜,天竺的统治阶级明显更喜欢种姓制度,最终佛教势力被压缩到几近灭绝。”

“反倒是在华夏,佛教绽放了光芒。”

“不过它之所以能在华夏大兴,还要得益于华夏先贤的改良。”

“先贤们去除了天竺佛教的糟粕,保留了其精华,又吸取了华夏文化的优良部分,最终形成了今日的大乘佛教。”

“可以说,大乘佛教在本质上,已经和天竺佛教没有什么关系了。”

赵秩则有些惊讶,这里面很多情况连他都没掌握,陈景恪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的?

朱标却质疑道:“释迦牟尼佛不是王子吗?应该是高种姓吧?为何还会郁郁不得志?”

陈景恪解释道:“天竺从古至今就没有真正大一统过,释迦牟尼所在的国家只是个弹丸小国。”

“说起来是王子,实际权力可能还没有咱们大明的一个县令大。”

“他的才华在自己的国家没有施展的空间,去别的国家又受到排挤,所以才会郁郁不得志。”

朱标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陈景恪继续说道:“天竺说起来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只可惜他们的文明经历过至少两次大破灭。”

“精华已经基本失传,反倒是种姓制这个糟粕被完美的继承。”

“所以他们没有华夏文明的家国天下思想,统治阶级想的不是以天下为己任,造福万民。”

“而是想着如何的压迫百姓,如何的保护自己的利益,如何的享乐。”

“其结果就是,整片大地犹如一滩死水。”

“民不知有国,统治阶级不知有天下。”

“但凡有外敌来袭,君主匆忙组织军队抵抗,但凡战事不顺就跪地投降……”

赵秩说道:“确实如此,当地不论是权贵还是百姓,皆无国家天下观念,对自己的文明更是毫无认识。”

“反倒是对宗教更加的虔诚,他们的统治基础就是身毒教。”

之后,他又说了一些天竺的具体情况,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陈景恪暗暗与前世的印度情况做对比。

虽然他不了解这个时代印度的具体情况,但通过前世倒推还是能获得一些信息的。

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国家基本底子,从古至今都没有真正变过。

只不过在现代文明的包装下,很多东西看起来温和了许多,古代更加赤裸裸而已。

接着赵秩开始介绍这里的气候等情况:

“这里气候炎热,多河流平原,适宜农耕……”

听完他的介绍,众人对这个时代的天竺,有了直观的了解。

两个词来形容:野蛮,富有。

朱雄英叹道:“如此膏腴之地,竟然落入此等蛮夷之手,甚为可惜。”

赵秩只以为他就是单纯的感慨,了解他的人都却听出了画外音,看上这块地了。

陈景恪脑海里回忆印度次大陆的地图,问道:

“据我所知,在天竺的南方有一座岛屿名为锡兰,你们上去看过了吗?”

赵秩回道:“去了,我们首先去的就是这座岛屿,环境也非常好。”

“岛屿中间是山脉,四周是平原,气候炎热雨水充足,同样适宜农耕……”

“人口不多,主要分为两个国家,僧伽罗和泰米尔,两国征战不断。”

“据打探到的情报显示,两国之间的仇恨持续了有千年之久……”

赵秩只是好奇,他是怎么知道这座小岛的。

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却已经明白,他准备拿这座岛做文章。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日本那边的对马岛和佐渡岛,是经营日本的跳板。

南洋的淡马锡岛,则是经营南洋的核心。

同样的办法,自然也适用于天竺。

直接进攻天竺很难,但拿下一座岛屿要简单的多。

然后再以锡兰岛为基地,经略整个天竺。

不过这些都属于国家战略了,自然不能轻易对别人说,至少赵秩还没资格知道。

接下来,赵秩又介绍了后续的进程。

在天竺呆了数月,做好准备之后他们继续西行。

一路走走停停,最远到达了佐法儿和忽鲁谟斯。

陈景恪根据地图推测,佐法儿应该在前世也门和阿曼的交界处。

忽鲁谟斯是扼守霍尔木兹海峡的要地,属于伊朗的地盘。

前世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才走到这里。

倒不是郑和能力不足什么的,他下西洋时期,对国外的了解其实并不多。

能走到哪,全靠他们一路上收集情报临时决定,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探索上。

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赵秩他们这次下西洋,因为陈景恪的原因,准备的更加充分。从航海技术到人员配置,从物资携带到航海图……都比郑和齐全。

能走那么远,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第一次出海竟然就走到了这里,陈景恪还是非常敬佩的。

他只是动动嘴皮子,赵秩他们是拿着命去做的啊。

赵秩又重点介绍了中亚的情况。

而讲中亚,就离不开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伊教。

那一块区域多荒漠高山,生活条件艰苦,很早以前被雅利安人统治。

雅利安是波斯人的自称。

后来穆罕默德建立了伊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覆灭了雅利安人建立的萨珊王朝……

后来他们建立的大食帝国,横扫了整片区域,无数国家和势力被从根本上抹除。

有一个叫埃及的古老国家,文化书籍全部被摧毁,还被强迫废除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全面改信伊教。

听到这里,朱元璋和朱标眉头紧皱。

伊教他们自然知道,现在西域多信奉此教。

只是习惯了佛道温和氛围的他们,怎么都想不到,一个宗教竟然能霸道至此。

毁灭文化、语言、文字,这就是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文明的过去啊。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如此对待华夏文明。

我们创造的所有辉煌,祖先的所有事迹,全部被抹除。

不论曾经多么伟大的君王,多么繁荣的时代,全部都被遗忘……

包括我们自己存在的痕迹,都会被抹去。

只是想一想,都会觉得无法接受。

陈景恪一直在观察他们的表情,见此暗暗开心不已。

对于雄心勃勃的君王来说,很多时候危险远比利益更能驱使他们去做事。

朱元璋就更是如此了。

当他感受到威胁的时候,会变得歇斯底里,去做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这种性格利用好了,能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

比如,让朱㭎改变战略目标,比如投入更多资源去攻略西域。

赵秩并不知道,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几人的心思就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他继续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曾经强横的大食帝国,经历了数次分裂,最终被蒙古帝国所灭。

现在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新兴的帖木儿汗国统治了广阔的区域。

在略微西边的方向,有一个奥斯曼帝国,也非常的强大。

不过实力要比帖木儿汗国稍逊一筹。

不论帖木儿汗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都信奉伊教。

更准确说,在广阔的西域,基本所有人都信奉伊教。

不信奉的都被当做异教徒杀死了。

这些信息都是比较确切的,赵秩说的很详细。

还有一些信息是道听途说来的,比如关于极西诸国的情报,就比较模糊。

什么极西有个强大的国家叫罗马帝国,当地人都信奉基教。

基教的教主为了信仰,曾经号召极西诸国发动东征,与伊教国家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

朱元璋等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解外界的信息。

之前因为陈景恪的原因,老朱还特意派人去打探过西方的情报。

但受限于信息传递速度太慢,以及消息来源过于不稳定,导致收集到的信息零零散散。

他们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是很模糊,很碎片化的。

包括陈景恪也是一样。

他对前世的世界格局倒是有一点了解,对世界古代史就所知不多了。

也是听了赵秩的讲述,再加上前世道听途说的琐碎信息,才有了一个笼统的了解。

即便如此,也足够用了。

至少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一团乱麻,对大明来说,这是最乐于见到的局面。

等赵秩将沿途的大致情况介绍了一遍,朱元璋勉励几句就让他离开了。

在离开前还给他下了一道旨意:“将沿途所见所闻编撰成书。”

赵秩自然是欣然领命,就算朱元璋不下这个命令,他也会这么做的。

著书立传对文人的吸引力可是太大了。

玄奘去天竺取经,回来编写了《大唐西域记》,到现在还广为流传。

他赵秩走的地方更远,见过的东西更多,编写的游记也不会差。

等他离开,朱元璋感慨的道:“外面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阔,还要精彩啊。”

朱标颔首道:“是啊,不过也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危险和残酷。”

“现在我总算理解,景恪为何有如此严重的危机感了。”

朱雄英雄心勃勃的道:“所以,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打上门,而是主动走出去。”

“就算真的要打,也要让战火在敌人的土地上燃烧。”

朱元璋和朱标都不禁颔首。

但朱标却提出了另一个难题:“世界太过广阔,就算比较近的天竺,一来一回也要大半年。”

“我们要如何在当地维持统治?”

朱元璋笑道:“分封啊!将你的兄弟子孙分封过去,借助他们和外面的人征战。”

“大明只需要在背后给予他们支持就可以了。”

朱标一拍脑门,说道:“您看我,都糊涂了……只是,这么做有些对不起他们啊。”

朱元璋说道:“你能这么想咱很欣慰,看他们个人意愿吧。”

“愿意去外面打拼的,就让他们去。”

“不愿意吃苦受罪的,就在安全的地方随便找块地给他们,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朱标说道:“也好,大明周边还有不少土地,足够分给大家了。”

这时,朱元璋看向陈景恪,道:“你小子半天不说话了,可是有什么想法?”

陈景恪表情凝重的道:“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陛下和殿下似乎都忽略了。”

朱元璋面色也变得严肃起来,说道:“什么问题?”

陈景恪说道:“宗教,西域和极西诸国都是宗教国家……”

“宗教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如果我们无法应对这个问题,恐怕会被人渗透进来。”

“佛教东传其实就是一次宗教入侵,后来华夏靠着自身的强大,反过来将它消化吸收。”

“可这种事情本身就极为的危险。”

“一个不好,我们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人心,就会再次四分五裂。”

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298章 无题第55章 正义执行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348章 屠杀继续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学天赋第273章 大课堂第434章 学傻了143.第142章 新都畅想第486章 秦国,危第302章 窃取国运第466章 围杀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第8章 御下217.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142.第141章 被吓出病的李文忠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71章 进退有据第453章 孔第421章 无题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第268章 无题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370章 新大陆第403章 借题发挥第13章 思烹狗190.第189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第390章 太子长子第38章 圣人言第271章 进退有据禅位大典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第476章 兵发西州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第285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第426章 大家都怕真相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第81章 老朱觉得自己又行了第367章 你们准备好钱了吗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8章 御下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174.第173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第449章 举世震惊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第12章 大幕开启第356章 当面抽老朱大嘴巴子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295章 思想武装第13章 思烹狗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第410章 造体系第451章 勋章第406章 父母之爱子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433章 无题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228.第227章 力学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88.第88章 我徐达同意他做伴读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第80章 发个单章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第262章 给你封个猴儿吧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154.第153章 这画面不对啊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193.第192章 化学源于爱情?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86.第86章 我能治啊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401章 这个锅必须要有人背第422章 标题困难户第342章 无题第50章 老朱脸上挂不住了第254章 何为盛世第35章 大本堂开课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407章 蠹虫传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