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不会写,是真的不会写

朱元璋宣布禅位之后,第一个找到陈景恪的,就是蓝玉:

“陈伴读,此事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陈景恪点点头,笑道:“脸上的笑容收一收,给人看到肯定又要参你一本了。”

皇帝宣布禅位,你这么开心,是不是对皇帝不满?

蓝玉毫不在意的道:“随便他们参去,我老蓝就这脾气。”

“再说,谁不知道我和太子的关系,当着陛下的面我照样笑哈哈。”

这话倒是不假,蓝玉的性格大家都知道,他要是装作很不舍的样子,那才会惹人怀疑。

陈景恪正色道:“虽然太子众望所归,但还是要以防万一。最近你要提高警惕,确保京畿的安全。”

蓝玉拍胸脯道:“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我正要和你说呢,我发现有些勋贵面带忧愁……”

陈景恪眉头蹙起,问道:“情况严重吗?”

蓝玉摇头道:“不严重,太子继承大宝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他们是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陈景恪这才松了口气,说道:“这是正常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担忧是在所难免的。”

“只要不生出乱子就行。”

“你也多安抚一下大家,太子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不会随意动勋贵的。”

——

第二个找过来的,是徐达。

一见面徐达就问道:“上位是什么时候做出这个决定的?”

陈景恪先迎接他进来,才说道:“陛下早就想撂挑子了,两三年前就决定要禅位。”

“本来去年那一次监国,就已经准备让了。”

“只是突然要军改,不得不推迟。”

“军改结束就是晋王燕王北伐,也不合适,这才拖到现在。”

“两三年前?”徐达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这是真一点都不留恋皇位啊,上位果然不走寻常路。

陈景恪笑道:“您这是什么表情?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

徐达没有理会他的打趣,而是若有所思的说道:

“我说上位为何突然重新启用韩国公,原来如此。”

想给自己的皇帝生涯,画个圆满的句号。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娘娘也是这么说的,若非万不得已,谁也不想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解释了一句之后,他就谈起了蓝玉所说的事情:

“听说勋贵多有担心,伯父可有察觉?”

徐达颔首道:“听说了,我也已经将此事告诉上位,他那边马上就会有所行动。”

——

出乎陈景恪的是,第三个来找他的竟然是李善长。

“冒昧登门,陈伴读勿怪啊。”

陈景恪客气的道:“哪里,韩国公能来,令鄙舍蓬荜生辉……”

寒暄了几句之后,李善长忽然正色的问道:

“是真的吗?”

陈景恪说道:“以陛下的为人,岂会拿此事开玩笑。”

李善长一脸的震惊,他对朱元璋很了解,知道朱元璋对权力的敏感程度。

正因为知道,才不敢相信他会如此轻易的就禅位。

父子关系好是一回事,皇位是另一回事儿。

好一会儿才消化了这个消息,接受了现实。

然后一脸唏嘘的道:“一眨眼三十多年就过去了啊,遥想当年……哎,不说也罢。”

“退了也好,上位幼时贫苦,长大成人就投身义军……”

“大明建立后亦是殚精竭虑,一日都不得歇息。”

“现在年龄大了,也是时候歇一歇了。”

陈景恪顺着他的话说道:“是啊,陛下也是这个意思,他还想着禅位后,带着娘娘游历大明山川呢。”

李善长立即说道:“那老夫肯定要随侍在上位和娘娘左右才行。”

陈景恪岂能听不出他的意思,这是在表态,太子登基后会主动退却。

这次过来的目的,估计也就是为了说出这句话。

看来之前的事情,确实让他改变了许多。

“陛下听到此言肯定会很高兴的……”

正事说完,两人就开始谈论起了法治的事情。

陈景恪就趁机将大同思想,给他讲了一下:

“此法已经得到陛下、娘娘和太子的认同,韩国公可以参考一二。”

“如此将来推广法治思想的时候,也能省却不少麻烦。”

“大同思想?”李善长有些惊讶的道:

“改造儒家思想,陈伴读总是能带给老朽惊喜。”

陈景恪能听的出,他对大同思想并不感冒。

这很正常,作为法家传人,他心里对儒家思想本就有些成见。

且很多细节,暂时也没办法给他说。

他对陈景恪所言的大同思想,并无多少了解。

只以为还是儒家幻想出来的那个,自然是很不以为然。

陈景恪也没有解释太多,他愿意听就听,不愿意他就算。

如果他不听,那就等大同思想完善之后,再对法治思想进行修正。

本来还想邀请他,去洛下书院那边开一家法学院的,现在想想还是算了。

等以后再说吧。

——

对朱元璋禅位之事,百姓表现的很淡定。

官僚集团虽然震惊,但更多是朱元璋禅位引起的。

对于自己的职务,大家反倒不太担心。

前面已经说过,太子不是第一次监国,大家早就是熟人了。

父子共用一套班子的好处就在这。

除了极个别位置需要动,大部分人依然该干啥干啥。

确保了政权的稳定交接。

就算被波及到退居二线,问题也不大,早晚有复起的机会。

实在不行,就回家培养传人。

而且仔细说起来,对于朱元璋的禅位,官僚集团是乐见其成的。

朱标或许不是真仁厚,但老朱是真残暴。

相比起来,朱标当皇帝大家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而且老朱在这个时候禅位,也着实让文官集团对他的印象改观了不少。

上古圣王不就是主动禅位给继承人吗。

他的这个举动,暗合圣王之道。

大明大兴不远矣。

虽然朱元璋并不相信什么圣王之道,但被人这么夸奖总归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相比起来,勋贵集团反而是最担心的。

他们和朱元璋的捆绑更深,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继位会不会动勋贵的利益?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非常常见,开国君主靠勋贵稳定国祚,而勋贵把持朝政。

等二代三代君主继位,就开始大规模打击功臣势力。

汉、隋、唐、宋莫不是如此。

至于朱标和勋贵集团绑定很深……

并不是所有勋贵,都加入了太子党。

真正和朱标绑定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更何况,就算绑定了又能如何?

皇帝首先保证的是皇权稳固,其次才是其他。

汉明帝的马皇后也出自勋贵之家,可他依然不遗余力的打击勋贵势力。

谁能保证朱标不会成为第二个汉明帝?

这时,老朱禅位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他挨个召见勋贵重臣,当面向他们道明了此事。

“太子的性情如何你们也是看在眼里的,只要伱们如侍奉我这般侍奉他,定然不会让你们没了好下场。”

“况且,咱只是退位了又不是死了,你们怕什么?”

“咱不敢说一定能让你们继续位列公卿,但绝不会让老弟兄们没了好下场。”

“都别给咱矫情,谁TN的再哭哭啼啼的,咱马上就让你们回家种田去。”

这话说的不怎么好听,但很真诚,一众勋贵重臣稍微放心了一些。

然后马皇后也出面了:“标儿以后就拜托你们了……”

“你们都是他的叔伯,他若做的有不对的地方,你们多担待一些。”

“以后在朝中受了委屈,就来找我。”

“我这个当娘的话,他还是能听进去一些的。”

这一番话说的勋贵们心里一暖,担忧尽去。

她的保证,群臣是愿意相信的。

勋贵不求一时之长短,只要能保证家族地位就可以了。

太子嫌我们不好用,我们就暂时退一步,

怕的是连退的机会都不给。

现在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个一起保证,他们实在没理由不相信。

稳住了勋贵,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不过即便事情已成定局,有些程序该走还是要走的。

比如三辞三让。

老朱是最讨厌这些繁文缛节的,很是不乐意的道:

“咱禅位给咱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还需要做这些样子?”

还是马皇后将他给劝住了:“别的事情都可以由着你,但此事关标儿的法统,你必须将流程走完。”

老朱不敢不听媳妇的话,怏怏不乐的将程序走了一遍。

于是,朱元璋写了第一份禅位诏书。

太子朱标坚辞不受,我德行不够,还需要您教导。

隔了两天,老朱再次下旨传位给太子。

朱标再次拒绝。

父在,我岂能窃据高位?

又过了几天,朱元璋第三次下旨。

朱标这才哭泣着接受。

至此事情算是成了定局,群臣就开始为新皇登基做准备。

钦天监那边也给出了黄道吉日,定在了十二月份。

老朱一听就不乐意了:“为啥还要多拖两个月?这个月就没黄道吉日了不成?”

众人没想到他这么心急,只能劝谏,禅位登基乃大事,需要时间来准备。

放在本月来不及。

商量到最后,日期选定在十月初八。

然后就是晓谕八方,皇帝将在十月初八禅位于太子,令各地衙门监管好地方,勿使生乱。

朱雄英也写了许多封信,给南方各蛮夷部落首领。

我爹要当皇帝了,你们都老实点,别给我找事儿,也别听其他人挑唆。

至于之前的各种政策,都不会变动,你们心放肚子里。

并且还邀请各部首领前来观礼。

陈景恪反倒是闲了下来,事情都已经敲定,剩下的就是各种礼仪流程。

这种事情自有礼部和宗人府的人去办,不需要他去操这个心。

时间流逝,随着禅位之期临近,各地派遣来观礼的人相继到达,洛阳城越来越热闹。

为了防止有人生事,禁卫军出动在街头站岗执勤。

锦衣卫也全部撒了出去,对洛阳城进行全面监控。

这天,陈景恪刚从皇宫回到家中,张宇初再次登门拜访。

华夏天子登基,自然不需要宗教来加冕。

但这么大的事情,佛道两家都要过来参加,否则就是不给皇室面子。

后果有一点点严重。

换成以前,因为事发突然,想让佛道各派代表一起来,是很麻烦的。

但这次却轻而易举就做到了。

因为他们本来就在洛阳城。

上半年拿佛道两教开刀,逼迫他们加入教化中来。

经过一番博弈之后,两教不出意外的投降,并拿出了相应的方案。

但很多事情不是有方案就行的。

两教被驯化的太久,几乎失去了传教能力。

不是行动上的缺失,而是教义方面。

就好像儒家思想越来越保守一样,佛道两家在思想上也日渐保守。

不改变这种保守思想,两教的主动性上始终是缺失的。

在传教方面没有主动性的宗教,是没有前途的。

尤其是在面对基教和伊教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还手之力。

所以陈景恪逼迫他们,必须在这方面做出改变。

至于怎么改,都不用特别花费心思,复古就可以了。

佛教能从天竺传到中原,本身就不缺传教的积极性。

道教当年也不遑多让,大贤良师三兄弟,神霄派林灵素,全真丘处机……

在白莲教出现之前,那些造反的人都是假托太上降世。

李弘这个名字,一度成为造反首领的化名。

两教只要把老祖宗的思想翻出来,重新用一下就可以了。

张宇初此时出现,大概率是事情已经有了进展。

果不其然,寒暄了几句之后,张宇初就给出了答案:

“幸不辱命,经过诸位道友的努力总算有所成果,还请陈伴读指证。”

说着,他将手中的一套书册递过来。

陈景恪接过来放在一边,说道:“我会将此书呈送陛下预览……”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宗教司道教事务缺一名管事,我准备举荐你担任,不知真人可愿屈就?”

尽管早有猜测,真正听到这句话,张宇初心中也是一喜,起身说道: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不过此事眼下是办不了的,整个朝廷都在围绕禅位转动,不是重大事情都要往后推。

——

时间很快就来到十月初八。

在文武百官、社会贤良、各国代表的观礼中,朱元璋和朱标一起举行了祭天仪式,并告祭宗庙。

返回奉天殿,礼官宣读了朱元璋的禅位诏书,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又表扬了太子朱标。

反正就是一番套话,走个形式而已,这里就不多做赘述。

然后朱元璋摘下自己头上的冠冕,戴在朱标头上。

拍了拍他的肩膀,朱元璋笑道:

“去吧,百官都在等着你呢。”

朱标拭去眼角的泪痕,郑重的说道:“爹,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说完转身面向观礼之人。

在礼官洪亮的‘拜’声中,接受了百官朝拜。

从今天开始,大明的掌舵人正式变成了朱标。

而天下人,也都在等着看他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禅位大典第396章 你们太欺负人了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第425章 朱老四好样的啊第335章 永恒的变第483章 理学之冠第8章 御下第360章 无题第52章 解决之法第403章 借题发挥第423章 玩敌养寇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第348章 屠杀继续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304章 气运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战术打你第445章 喜忧参半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第45章 葬礼?秀场!第368章 谨言慎行178.第177章 独眼石人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第429章 无题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458章 上钩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24章 奇药136.第136章 扒皮王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463章 杀驸马以正法令87.第87章 病之源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第362章 大明周报104.第104章 大户就是养肥的猪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93.第93章 妖僧姚广孝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第433章 无题第411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442章 这孩子一定大富大贵第81章 老朱觉得自己又行了第394章 一国两分治第335章 永恒的变第493章 有为无为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第462章 kong家必须消失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427章 奇观加信仰第304章 气运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第480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第55章 正义执行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253章 帝国时代第381章 屠鱿令第435章 这是未来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第411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201.第200章 税第270章 这就是朱雄英第315章 赶鸭子上架第368章 谨言慎行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472章 太圣皇第359章 南洋清除计划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第44章 这孩子,能处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第443章 南洋话事人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446章 人祸天灾第472章 太圣皇225.第224章 此生仅有的机会第19章 当然听皇帝的第65章 组建海军第442章 这孩子一定大富大贵第57章 实践第265章 直捣黄龙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第270章 这就是朱雄英第266章 破王廷186.第185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