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拿捏

第456章 拿捏

停科举?

陈景恪再次感叹马娘娘的智慧,这一招绝了。

直接拿捏住了读书人的命脉。

而且老朱也不是第一次废科举了,二次废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我们还可以将暂停科举的锅,扣在理学的头上。”

“等他们开始护着孔家的时候,就顺势以虚伪、不尊皇命、德行堪忧、不堪重用为由,暂停科举。”

老朱大笑道:“妹子这一招妙啊,既造大了声势,又可从内部分化理学。”

“更是能让非儒家读书人,一起痛恨理学。”

“到那个时候,就是天下人集体声讨理学,而不会怪罪给朝廷。”

读书人不全是儒家门徒,法家、兵家等都有。

还有很多名士更是兼百家之所长,比如当年的叶兑。

本来好好的,突然科举没了,你说他们恨不恨理学?

就算儒家内部,也不是只有理学一家,各种学派非常多。

只是理学传播最广而已。

学派和学派之间本就有竞争,现在理学弄的大家都没官做,儒家其他学派只会更加痛恨理学。

况且,就算理学内部也不全是腐儒,大把的人对孔家不感冒。

只是大势如此,他们也不敢表现出来。

现在朝廷一环扣一环的计划,必然能激化这些矛盾,使其内部分裂。

而且别忘了,很多人被打了不是反击,而是去反思。

这种人古今中外都不少见。

更何况,儒家本身就强调纲理伦常,拥有忠君思想的人很多。

以臣犯君,本身就是违背了儒家的教诲。

现在朝廷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连番打击孔家和儒家,必然会有人反思。

其结果就是,儒家内部分裂。

陈景恪和朱雄英听的也是心服口服,果然不愧是马娘娘啊。

这一番连招下去,谁能吃得消。

暂停科举可不光是打击儒家,同时还再次将官吏的任免权抓在了朝廷手里。

科举的时候,官吏选拔更依赖于制度。

考上了才能当官,考不上就不能当官。

现在科举没了,谁能当官谁不能当,那还不是朝廷一句话的事儿?

当然,前提是皇帝要大权在握才行,换成王朝中后期的君主这么干,铁定会形成世家门阀。

很显然,目前的大明是可以这么做的。

陈景恪说道:“韩国公老当益壮,重新举起法家大旗,现在法家门徒众多。”

“之前儒生排挤算学,致使算学另立门户。”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算学体系也培养出了大量人才。”

“太子主持的抚慰使计划,也在军中培养了大批人才。”

“这些人做学问或许不行,但能识字懂道理,去地方当个乡令县令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短期内朝廷不缺人才,暂停科举确为釜底抽薪之法。”

马娘娘提醒道:“话虽如此,但乡令县令也是一方父母官,掌管几千户上万户百姓的生死。”

“选拔之时还需多方考量才是。”

老朱说道:“这事咱知道……嗯,这事儿就交给雄英去办了。”

“咱负责在前面杀敌,雄英负责重建。”

其实这就是给朱雄英培植势力的机会。

这次肯定要对官场进行大换血,朱雄英负责此事,那选拔上来的官吏就都可以算作是他的人。

到时候他对国家的掌控,还将超过朱标,仅次于老朱这位开国君主。

就算老朱不在了,也没人能兴风作浪。

“至于景恪你……什么都不要做。”

“带着人老老实实的制定国家计划,再趁最后这点时间,将大同世界好好完善一下。”

陈景恪正想反驳,这么大的事儿我怎么能不管不问呢。

马娘娘却赞同的道:“陛下说的对。”

“是朝廷选择了你和大同世界,不是你和朝廷一起打压儒家。”

“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所以这次的事情你不能参与,至少表面上要是干干净净的。”

如果是正常的学术之争,和朝廷联合打压其他学派,是很正常的。

但这次的手段会异常的激烈,可以预见的是,在历史上的评价也将是两极分化。

如果陈景恪参与了,那关于他的恶评就会非常多。

既然现在要抬举他做‘圣人’,那他就不适合直接参与进来。

说白了,现在就是要为他塑造‘神格’。

小节方面可以有瑕疵,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真实。

大义方面绝不能有问题。

否则不光他自己,就连他的大同世界都会被抨击。

对他自己,对大同世界,对大明的变革,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陈景恪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老两口的维护,心中非常的感动。

“陛下、娘娘……你们对我实在太好了,我真不知该如何报答。”

老朱心里很高兴,嘴里却嫌弃的道:

“都多大人了,别做小儿女姿态。”

马娘娘则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慈祥的说道:

“你刚入宫的时候才十二岁,还是个小孩子。”

“说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也不为过。”

“在我心里,你就是我的孩子。”

“你别看陛下嘴上不说,心里最恨的就是你不姓朱。”

“他不止一次给我说,陈家但凡有两个儿子,他都要把你抢过来改成朱姓。”

老朱有些不自在的道:“咱啥时候说过这话,你别瞎说。”

朱雄英眼珠子一转,说道:“咱们虽然不是亲骨肉,但感情胜似骨肉。”

“况且,他的孩子有朱家血脉。”

“等将来他的女儿嫁给我儿子,那朱家也有陈家血脉,两家就是一家人。”

老朱瞬间就忘了刚才的话,笑道:“乖孙这话在理,嘿嘿……希望明年能听到好消息。”

陈景恪还能说啥,只能暗暗下定决心。

以后多多努力,争取多生几个,尽快如了两个老人家的愿。

之后四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比如军队方面如何做出调整。

北方有朱㭎和朱棣在,不用担心。

陈景恪说道:“南方读书人势力最强,是最容易生乱的地方。”

“恰好神机营在当地赈灾,可以以此理由,让神机营继续留在当地。”

“还可以让湘王抽调一部分北上两广,以为威慑。”

“如此可保南北两地不出问题。”

朱雄英迟疑了一下才说道:“是否将徐允恭抽调回来?”

他是怕徐允恭影响到徐妙锦。

马娘娘笑道:“你啊,关心则乱。”

“这么大的事情若是不让徐家参与进来,那才是真的会动摇妙锦的地位。”

朱雄英恍然大悟,讪笑道:“嘿嘿……一时没反应过来。”

军队方面是问题最小的,没什么可说的。

他们主要讨论的,还是计划本身如何展开等等。

总不能直接告诉理学,来来来,道德制高点让给你们了,快上来吧。

那样谁都知道有问题。

必须设计一个让人挑不出毛病法子。

几个老狐狸坐一块,很快一个完整的套路就被制定好。

老朱高兴的说道:“这下任他们再聪明,也不得不跳进咱挖的坑里。”

陈景恪和朱雄英也是高兴不已。

这法子确实相当完美。

关键是拿准了儒家的弱点,给了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诱饵。

不只是儒家,换成任何一个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学派,都不可能不上钩的诱饵。

之后陈景恪还决定,对第二个国家计划做出修改:

“根据汇总上来的消息看,完成度只有不到两成。”

“完成的那些,基本都是最简单的那一类。”

“可见对大多数官吏来说,这份工作计划还是太复杂了。”

“而且在完成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该有的失误。”

“我以为,可以将二期计划进行简化,只留下最简单的部分。”

“然后将这些计划,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和解释,最好是能总结出一些大致的流程。”

“这样就算不懂如何治理地方的人,也可以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去做。”

“不说能干出多少成绩,至少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主要还是考虑到,一旦对儒家动手,必然会导致大量儒家官吏离职。

朝廷需要从其他地方选拔人才填补空缺。

可这些临时提拔上来的人,不太可能直接就进入状态。

有了这份细致的工作计划,也有助于他们尽快理解职责,投入工作中去。

马娘娘和朱雄英自然没有意见。

老朱却提醒道:“要考虑到地缘差异,因地制宜的制定计划。”

陈景恪说道:“是,这次制定的也只是一份指导性意见,只有一个大致的思路。”

“不会写明他们必须要如何如何做。”

“为了防止有官吏过于死板,我以为朝廷可以组建专门的指导小组。”

“去各个地方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同时还能起到监察作用。”

老朱颔首道:“也好,就这么办了。”

之后几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问题,才各自去忙自己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一切风平浪静。

朝廷按部就班的忙路着各种政务。

其中最大的几件事情是,赈灾、秋税、藩属国建设等等。

不过在文化方面,接连传来几个好消息。

首先,杨士奇主编的朱元璋反腐集,也就是《蠹虫传》正式完本。

老朱非常高兴下旨刊行天下,同时以修书有功为由,任命杨士奇为司经局校书。

这是个正九品的职务,标准的芝麻官。

但听到这个任命,杨士奇高兴的差点失态,群臣也都羡慕不已。

原因很简单,司经局是隶属于东宫的机构。

他的顶头上司是太子冼马。

换成别的朝代,这个职务确实不咋地,还经常背黑锅。

可在大明,太子是掌握实权的,东宫一系的官员那就是潜邸之臣。

只要不是真的不堪用,基本都能获得机会。

更何况,校书这个职务能经常见到太子,甚至和太子讨论典籍内容。

简直就是臣子梦寐以求的终南捷径。

正常情况下,这个职务都是勋贵子弟担任的。

只是老朱这次要玩一波大,需要提拔一些非儒家读书人。

杨士奇是实用主义者,编写《蠹虫传》又得罪了同僚,很符合选拔标准。

机缘巧合之下,这个职务才落到了他头上。

这如何能不让他高兴。

追求了这么多年的终南捷径,终于踏上去了。

他已经开始思考,怎么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太子青睐了。

第二个文化方面的成绩,是《元史》终于修订完成。

前面说过,老朱急于给蒙元盖棺定论,仓促之下编写了元史。

导致这部史书错漏百出。

朱标登基后,下旨重新修订此书,此事也终于完成了。

他下旨修订的不只是元史,还有宋史和辽金夏三代史。

也差不多在先后时间完成。

这确实是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巨大成就。

群臣亲自去宫里,当面向朱标表示了祝贺。

这是朱标中风以来,第一次正式接见群臣。

这些都是他的政绩,朱标自然非常开心,赏赐了群臣不少东西。

尤其是厚赏了修书的官吏。

而且他还罕见的下达了一条政令,把这些修史官吏全部调去编写建章大典。

群臣自然都明白他的意思。

就是希望在退位前,将这部书编好。

善始善终吗。

对于这位皇帝,群臣打心眼里尊敬,自然也希望他的愿望能够达成。

于是纷纷表示,会全力支持建章大典的编撰工作。

老朱就更别提了,恨不得代替儿子瘫痪,这点小事儿自然不会阻挠。

不但将修史的官吏调拨过去,还抽调了更多名士加入。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

十一月,蒸汽机研究院传来消息,第一列实用型火车制造完成。

朱元璋大喜,带领群臣来到蒸汽机研究院,亲自主持了试车仪式。

本来他想亲自坐上火车的,在群臣的拼命阻拦下不得不了这个念头。

随着‘呜呜呜’声响起,十节车厢的蒸汽火车发出猛烈的震动,然后缓慢的移动起来。

接着“况且……况且……”的声音响起,火车开始使出了车站。

群臣都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欢呼声。

这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曙光,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与有荣焉。

只是他们还不知道,很多人注定见不到新时代了。

火车的正式运营,吸引了沿途百姓的围观。

每到一地,都能引来无数惊呼。

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更准确说是很多年,看火车都是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

火车自然不会直接就投入商业运营,要在这条铁轨上来回奔跑数月不出问题,才能宣告成功。

不过能跑起来,本身就已经是成功了,剩下的不过是磨合问题。

火车成功,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也为多灾多难的建章五年,增添了一些喜气。

就在这时,一个谁都没有注意到的异常情况出现了。

报纸上开始频繁出现孟子的文章。

第304章 气运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208.第207章 禅让就是笑话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99.第99章 你们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449章 举世震惊第302章 窃取国运第309章 那啥无题第414章 秽乱宫闱第441章 他配吗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368章 谨言慎行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449章 举世震惊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第300章 闪电战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第454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第241章 汉四郡192.第191章 不结婚就想生孩子?第449章 举世震惊第83章 让他当驸马?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467章 杀戮,开始了第479章 佛教东传带来的第454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218.第217章 无题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360章 无题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192.第191章 不结婚就想生孩子?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第466章 围杀第412章 一票否决权第472章 太圣皇第447章 摊牌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学天赋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第260章 无题第388章 强化锦衣卫?第352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40章 演戏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429章 无题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209.第208章 无题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第461章 无心之过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414章 秽乱宫闱第481章 二杨相会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第434章 学傻了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第433章 无题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151.第150章 内部提纯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444章 祸不单行第415章 最后一块死角227.第226章 日本必须要彻底消失第439章 无题第381章 屠鱿令第344章 血染淡马锡(上)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160.第159章 陈大师教我生儿子吧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427章 奇观加信仰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第4章 力挽狂澜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154.第153章 这画面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