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

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

接下来几天,陈景恪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不过他依然没有着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在朱标面前,时不时的提一嘴算学的重要性。

最近朱标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宝钞革新’上,天天和钱粮打交道,比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算学的重要性。

尤其是数字出错的时候,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来校对。

这让他对算学的重要性,认识的尤为清楚。

对于陈景恪的话,也就愈发的认同。

朱雄英天天和陈景恪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将算学视作治国不可或缺的东西。

如此过去半个多月,他终于决定开始行动。

这天趁祖孙三人都在场,他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朱标和朱雄英精神一振,以为他又要讲史什么的。

以往他每次这么做,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解决许多缺陷和隐患。

不知道这次又要讲什么。

唯有朱元璋,表情很是淡定:“哦,不知是何事?”

陈景恪心中一动,老朱的反应不对,竟然没有一点期待,反而有一种尽在掌握的样子。

想到这里,他心中就已然明白,自己的打算早就被朱元璋获知了。

对此他并没有惊慌,自己身边肯定有老朱的眼线,数量还不少。

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不过无所谓,我不做亏心事,也不做损害皇权和大明的事情。

老朱派人监视,反而是一种好事,能减少他的怀疑,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他既然已经知道了,之前准备的说辞就要变一变了。

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就是不知道他知道了多少,编算学书他肯定是知道了,算学被儒生打压他应该也知道了。

不过自己准备和儒生对着干这事儿,他肯定不知道。

嗯,有了,就这么办。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臣跟随太子殿下学习处理政务,亲眼目睹了算学的重要性……”

朱标也点头道:“算学确实很重要,钱粮计算都离不开他们。”

“只是我大明懂算学的人太少,很多职位都只能让不懂算学的读书人担任,带来极大不便。”

“若有足够懂算学的官吏,户部、兵部的工作效率能提高数倍。”

和陈景恪接触久了,他们也开始时不时的冒出几句新词。

比如工作效率、时代、华夏文明之类的。

朱雄英也忙不迭的附和道:“是啊是啊,上次户部那边的账簿数字不对。”

“倒查才发现,是一个不懂算学的小吏算错了数字。”

“就因为一个失误,就白白浪费了三四天时间。如果那小吏懂算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见儿子和孙子都如此说,朱元璋也多了几分重视。

陈景恪心中给两人竖起了大拇指,你俩就是年度最佳捧哏。

“臣之前和户部诸位算学先生讨论算学,后国子监、工部等衙门的算学先生亦加入进来……””

“我就想着,既然算学如此重要,不如编写一部算学书籍,以便于培养出更多懂算学之人。”

“只是此事繁琐又事关重大,臣一人无法完成,想邀请国子监诸位算学先生一起参与。”

来了来了,开始告状了。

朱元璋嘴角浮出一丝笑容,迅即又掩去:

“难得你有此心,这事咱同意了,有何困难你尽管提。”

陈景恪气愤的道:“只是程博士告诉我,算学在国子监备受儒生打压,他有心为国效力却心有忌惮。” 朱元璋装作惊讶的道:“哦,竟有此事?”

陈景恪肯定的道:“千真万确,臣不敢欺骗陛下。”

朱元璋一拍桌子道:“可恶,这群儒生不好好读书,打压其他学派成何体统。”

“咱这就下口谕斥责他们,让他们不得再打压算学,更不得干涉算学编纂之事。”

上眼药成功。

陈景恪心下非常高兴:“谢陛下。”

然后他又试着说道:“陛下,不知科举是否靠算科?”

朱元璋似乎才想起这一茬,怒道:“伱不说咱还没想到,礼部呈上来的考试科目,确实没有算学。”

“任昂这个礼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竟然将这么大的事情都忘记了。”

朱标目光怪异的看了自家老爹一眼,只考经书不是您老人家自己说的吗?

不过他自然不能揭自家亲爹的短,而是附和道:

“大明离不开计官,算学理应纳入科举。”

“且历朝历代科举皆有算学,必有其深意在,我们不能轻易废之。”

朱雄英也积极发言道:“国子监的算学班,是唯一培养算学生的地方,必须要加以重视。”

朱元璋慈祥的看着他:“咱乖孙都能替皇爷爷分忧了,真好。”

“既然咱乖孙都开口了,那就特许算学每年可多招收百名学子。”

陈景恪更加高兴:“陛下,国子监学子皆百官子弟,他们重经学轻算学,恐怕招不到足够的学生啊。”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道:“你多虑了,等算学科一开,就算一千名学生都能招满。”

陈景恪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确实太高估这帮子读书人的节操了。

接下来他也没有再给儒生上眼药,儒家势大不是一天就能扭转的。

况且,操之过急只会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此事可以慢慢来,反正时间多的是。

不过今天的收获已经足够大了,有了老朱的旨意,那些儒生当会有所收敛。

最关键的是,科举恢复了算学科目。

正如朱元璋所说,只要能做官,就会有人争着抢着来学。

到时候儒生再想打压算学,就没那么容易了。

事实上陈景恪不知道的是,今天他无意中挽救了算学。

前世朱元璋废除科举算学考试,算学彻底没落。

洪武二十六年,儒生们成功将算学驱逐出国子监。

要知道,国子监的算学班是古代唯一培养算学生的地方。

计官也大多来源于此。

没了这个培养机构,大明的计官素质直线下降。

财务系统一片混乱,各项数据造假严重的不忍直视。

就连最重要的人口统计,也只在洪武年间真正完成过一次。

洪武年间人口六千多万,成化年间六七千万,正德嘉靖年间还是六七千万。

事实上,根据史学家推断,当时大明人口已经过亿。

三四千万人口的差距,固然有官僚欺上瞒下,但和计官体系的没落也有很大关系。

没有强力的计官,各项数据都是混乱的。

而越乱,就越有利于官僚们谋取私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陈景恪不只是挽救了算学的命运,也改变了大明的命运走向。

(本章完)

第411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第266章 破王廷第47章 货币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第1章 揭皇榜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111.第111章 出关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第453章 孔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第255章 我毕生的追求154.第153章 这画面不对啊第315章 赶鸭子上架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第252章 构建帝国体系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第58章 唯儒独尊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第427章 奇观加信仰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484章 科技就是玩具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409章 尊王攘夷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第321章 不会写,是真的不会写第394章 一国两分治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第364章 高,太高了。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写史?第374章 问问我的舰炮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第43章 暴毙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第241章 汉四郡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第454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191.第190章 海贸啊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359章 南洋清除计划第292章 河西战略第72章 共创佳话第357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第380章 凿穿战术再现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第492章 治心治事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第335章 永恒的变126.第126章 温寒变第390章 太子长子100.第100章 廷议第434章 学傻了第247章 比武将还激进的文官集团第442章 这孩子一定大富大贵174.第173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第252章 构建帝国体系第255章 我毕生的追求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第433章 无题第417章 给过年增加点颜色第393章 新大陆第359章 南洋清除计划第390章 太子长子225.第224章 此生仅有的机会117.第117章 统统砸碎第485章 将相之才第54章 目标,倭国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58章 唯儒独尊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42章 惬意的朱标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431章 良种第47章 货币第384章 两极反转224.第223章 太孙长大了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第353章 社会模型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第43章 暴毙163.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第428章 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