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建立军工线

王恭厂的匠头们带着所有的匠人,罢工了,没有这些工匠,有再多的水力钻床也打造不出一支滑膛燧发枪。

东林党不愧是在大明朝廷存在最久的党羽,熬死了齐党、浙党、楚党、阉党,最终一家独大的把持了朝政。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命中了朱舜的要害,如果是一般的匠人罢工也就算了,关键罢工的都是干了几十年手艺精湛的匠头。

没了匠头在指导和监督,普通小匠们很有可能因为冷骨抽出的不及时,导致冷骨和枪管焊在一起,或者是卷成的枪管厚度不均匀,造成炸膛等等很多问题。

每一名手艺精湛的匠头,对于王恭厂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没了匠头们的支持,王恭厂真的就要停产了。

朱舜即便是收买了普通小匠,也是一群只会制造废品的废物。

手艺这个东西,取不了半点的巧,只能熬时间,没有个二三十年的经验积累成不了匠头。

朱舜似乎陷入了绝境。

此时的朱舜坐在永定河岸边,端着一个白瓷碗,就着碗里的井水,悠哉悠哉的吃着手里的面饼。

吃完这张面饼,朱舜的早饭和中午饭算是一起解决了,站起来走向了匠作间。

所有的匠头们聚集在一个棚子里,拿着马吊牌在棚子里赌钱,反正有东林党撑腰也不怕朱舜整治他们。

过了这个月,朱舜就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了,更没必要怕他了。

其他年轻的小匠们则是站在旁边看着,不敢去给朱舜帮忙,生怕惹了匠头不高兴,不教给他们手艺了。

得罪了朱舜顶多就吃点苦头,要是得罪了匠头,饭碗可就要丢了,毕竟他们的年纪不大,没有那么丰富的经验,不能单独铸造鸟铳。

朱舜走过去,说的一句话,让匠头们感到可笑:“所有的小匠跟我过来。”

现在没有匠头的说话,小匠们哪里敢过去,抬头看向了匠头。

匠头们不明白朱舜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要收买小匠们,得,就让他收买好了,回头让小匠们把好处送过来就是了。

匠头们忍不住笑了,朱舜好歹也是当过匠头的人,还是王恭厂唯一的年轻匠头,怎么连这个道理都给忘了。

“去吧,去吧,朱掌厂都发话了,不去的话小心给你们小鞋穿。”

“哈哈,是啊,他现在可不是匠头了,是王恭厂的掌厂,权利大的很。”

“老赵,理睬他做什么,马上就要从王恭厂滚蛋的人了,来来,接着赌钱。”

朱舜没有在意匠头们的冷嘲热讽,争这些口头之快没什么意思,表情淡然的把所有小匠聚集在了一起。

说的第一句话,顿时在小匠中间引起了骚动:“你们有谁想当匠头。”

朱舜作为王恭厂掌厂,确实有提拔人当匠头的权贵,饱受匠头各种欺压的小匠们,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媳妇熬成婆的熬成匠头。

现在突然听到说朱舜要提拔他们当匠头,小匠们全都是躁动了,激动不已的盯着朱舜。

围在棚子里的匠头们,有的在玩马吊牌赌钱,更多的站在旁边看着,听说朱舜要提拔这些小匠们当匠头,全部都是笑了。

其中一个孙姓匠头实在是听不下去,嘲笑道:“你想提拔他们当匠头,可以,关键是他们得有这个本事能够当得了。”

孙姓匠头说的这话很在理,就算朱舜提拔他们当匠头,他们也没有这个本事干得了匠头的活,小匠们自己都是个半吊子,哪里能指导别人制造鸟铳。

朱舜知道不仅匠头们不信,就是小匠们自己都没那个自信,干得了匠头的活。

面对这种外面使绊子,内部有人捣鬼的困局,换成任何一个人,就算是明代科学界的第一大佬徐光启,也是没有任何办法。

唯有朱舜可以破解当前这个局面。

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最大区别在于,农业社会依仗的是人力,工业社会依仗的物力。

作为农业社会的大明王朝,无论是铸造鸟铳,还是甲胄武器,都十分依赖匠人的手艺是好是坏。

工业社会就不一样了。

朱舜懒的和这帮子老油条废话,给了小匠们甜枣了,就要给他们大棒了:“你们全部跟我过来,谁敢不来,现在立刻滚蛋。”

朱舜只要还是掌厂,就有权利让任何一名小匠滚蛋,小匠们担心丢了自己的饭碗,赶紧跟了过去。

来到永定河河岸边,除了摆放水力钻床的棚子,还有三排大棚子。

朱舜挑选最先跟过来的三十个小匠,来到了摆放水力钻床的棚子,拿起一根铁棍,开始教他们使用水力钻床:“你们谁的产量最高,以后谁就是这条线的匠头了。”

年轻人的学习能力比起老年人快多了,水力钻床又不是很复杂,很容易就上手了。

只用了半天功夫,三十名小匠基本上都学会了水力钻床的使用,接下来四百多名小匠们见证了奇迹般的一幕。

不需要冷骨,不需要敲打,不需要焊接,水力钻床就钻出了一段枪管。

其他人也不能闲着,分别被朱舜带到了另外三个棚子:“你们负责枪托的打造,谁的产量最多,谁以后就是这条线的匠头。”

“你们负责打造火帘片、轮机主弹簧、击发锤这些零部件,砧板旁边竖着的木板上有图纸和精度要求,同样是谁的产量最多,谁就是这条线的匠头。”

朱舜敢夸下海口说交付一千支鸟铳,也不怕手艺精湛的老匠头们,撂挑子不干了。

关键就在于工业社会的两大优势,量产,廉价,量产大大降低了物品制造对于人的依赖。

朱舜把滑膛燧发枪的制造,一共是分成了四条线,第一条线负责制造枪管,第二条线负责制造枪托,第三条线负责制造零部件。

最后全部汇总到第四条线,负责把前三条线制造的枪管、枪托、零部件,组装起来。

这样一来,每个小匠只需要掌握自己那条线所要铸造的东西,无需像以前那样,要能熟练掌握鸟铳制造的每一个步骤。

大大降低了一名合格匠人的培养时间,以前需要几十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匠人,现在都不用几年,几个月就能熟练的上手了。

王恭厂的小匠们最少都干了三五年了,有着一定的经验基础,只需要两三天就能轻松上手。

朱舜看着永定河河岸边的四条线,看着热火朝天卖力干活的小匠们,心里出现了一股极大的成就感。

大明的第一条兵工线,建立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台蒸汽机第二十三章 标准化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见师公第九十七章 新式织布机的关键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四十章 廉价瓷器买卖第五十章 扶植实业家第四十六章 卖田卖地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验收第二百零八章 机械锯齿打造成功第二百五十四章 制造玻璃的前置条件第一百二十五章 黄家的落魄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顺天府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时代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机械局第四百二十四章 气死东林党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实验室的狼性文化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祯的态度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占据南洋的办法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顺天府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线机第三百零九章 参观工业之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东林党要提高柴薪价格第三百一十章 震慑人心的工业之城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义第三百八十五章 争夺一期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开端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实验室出事故了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纸厂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二百八十二章 给东林党埋颗雷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骚动第二百四十九章 远征西伯利亚第一百二十四章 墙倒了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二十五章 工钱问题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厂的降维打击第一百六十三章 产业链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敌,朱舜第五百七十一章 杀了武官贰臣第六百章 高压蒸汽机的成果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时代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谈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顾侍郎的后手第五百零四章 京师大学堂开始丰收第四百一十九章 孙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一百三十八章 热气的力量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纺织工业化的第三步第四百四十六章 镇远矿务局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枪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验收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体系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个小兔崽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厂第七十章 世界级天才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军头要买枪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制成功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枪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业化对辽东的影响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七十五章 要结束了第三十八章 西什库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弹第二百三十章 买矿山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传署署政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柜的结局第六十六章 开放火器局第八章 科学研究太费钱第五十章 扶植实业家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访者第五百九十九章 简陋的知府衙门第五百三十八章 捡漏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厂对孙传庭的影响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机的彻底完善第三百三十六章 东林党魁得知了噩耗第二百三十章 买矿山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开始碰撞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弹劾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业派对山海关的影响第五章 徐光启哭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决腐败问题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处六署六百零七章 十万工业学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个之父第一百八十九章 开始羞辱东林党六百一十三章 东林党坑工业派?第七十七章 新式学堂第三百二十章 攻占南洋计划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厂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医学院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二百四十九章 远征西伯利亚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体系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实验室出事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