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兴安伯的瓷器生意

远在京城里的兴安伯,坐在紫檀八仙桌旁,又在郁闷的喝闷酒。

陪在旁边的,是从小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新宁伯和怀远侯。

瓷器一直是兴安伯府最大的祖产,兴安伯从老爹手里接过来家里祖产,私窑作坊多达四十六家。

兴安伯府在京城的瓷器生意,家喻户晓,素来有瓷半城的美誉。

谁知到了他的手上,一年不如一年,在东林党和晋商的打压下,瓷器作坊关了一家又一家。

现在只剩下三家了,连原来的零头都不够。

这可是兴安伯府经营了不知道多少代人,才积攒出来的祖产,真的要毁在他的手里,兴安伯死了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兴安伯每每想到这里,胸口发闷的几乎想要掉眼泪,今天酒又喝了不少,眼眶通红。

新宁伯和怀远侯瞧着憋屈成这个样子的兴安伯,心里也不好受,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

小时候有了好吃的糕点,三人都是舍不得一个人吃独食,叫上另外两个兄弟,一起分着吃。

看到好兄弟狼吞虎咽的样子,自己嘴里糕点,每次都是更香了。

有了过错,也是相互背黑锅。

万历年间,怀远侯打碎了老爹最爱的一只木叶天目盏,那可是宋代烧制的孤品,难以仿制,打碎了就没了。

老怀远侯脾气又比较暴躁,怀远侯年幼的时候,最为害怕老怀远侯,见了面说话不敢大声,更不要说打碎了老怀远侯最心爱的案头清供。

当时年纪还小的怀远侯,整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兴安伯替他承担了这件事。

这件事,怀远侯记了一辈子。

后来,兴安伯可是被老兴安伯打的半个月没能下床,当时怀远侯哭着去找他,趴在床榻上的兴安伯,还挤出一个笑脸骗他没事。

怀远侯看见好兄弟这副样子,心里发酸,眼眶也红了,‘砰’的一声拍着桌子站了起来:“没有王法了!本侯现在就带人灭了这帮子蛀虫。”

新宁伯从来没见过嘻嘻哈哈了大半辈子的兴安伯,竟会如此不堪一击,眼眶微红的说道:“别冲动,就算是打砸了东林党和晋商的瓷器作坊,又能有什么用?”

“他们现在巴不得咱们把瓷器作坊给砸了,好有借口攻讦咱们了。”

“不如这样,干脆把瓷器作坊全部关掉算了,以后咱兄弟俩一起做开办蒸汽木材厂。”

兴安伯强忍着情绪,不让眼泪掉下来:“不是开不开办瓷器作坊的事,是咽不下这口气。”

“这可是兴安伯府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祖产,就这么被东林党和晋商给毁了,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心里真的很憋屈,要不是顾及还要把爵位传下去,老子现在就带人宰了顾侍郎那个小畜生。”

这时,一名亲信管家推开黄花梨云纹木门,走了进来:“伯爷,工部的顾侍郎来了,说是有要事相商。”

怀远侯瞪圆了眼珠子,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差点把上面的茶具震落:“本侯正想去找他,自己倒送上门了,去把老东西给带进来。”

亲信管家瞧见兴安伯点头了,走了出去。

没过多久,顾侍郎头戴东坡帽,身穿蓝色大团右衽衣,束带,着黑靴,出现在门口。

此时正是黄昏时分,淡红色的阳光从天边洒下来。

投射在顾侍郎蓝色大团右衽衣上,显现出一种淡淡的紫色,似乎预示着他距离那座紫阁不远了。

倒映出的淡淡紫彩,落在兴安伯三位勋贵眼里,却是东林党号称众正在朝的滔天权势。

朱是大明的皇姓,《论语》里有着‘恶紫之夺朱也’的说法,大明早就把紫色从官服里废弃不用了。

顾侍郎竟敢故意营造出一身紫服的虚影,还是在兴安伯的府邸内。

何等的目中无人。

倘若不是新宁伯死死按着怀远侯,怀远侯当场就敢拔刀砍了他。

顾侍郎今天穿上一件蓝色大团右衽衣,就是告诉兴安伯,自己心胸和眼界,不只是尚书那么简单,早就放在了内阁。

唐代的宰相府,称作紫阁。

以紫意,给兴安伯心里造成一定的压迫,好好掂量这其中的份量,按照顾侍郎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去做。

顾侍郎也不迈过门槛,就站在门口,浸染在淡淡的红色夕阳里:“本官今天造访伯爷的府邸,只为了一件事。”

兴安伯咬牙切齿的死死盯着他,恨不得从顾侍郎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新宁伯静静的看向门口,一只手按在怀远侯的肩膀上。

怀远侯双目圆瞪,按在祖传佩刀的手掌,青筋暴起。

略微停顿了片刻,顾侍郎继续说道:“以后和朱舜断绝来往,东林党就会停止对伯爷府祖产的打压,另外还会扶持伯爷。”

“让伯爷成为瓷一城。”

东林党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一件事,断绝朱舜手里最为宝贵的东西。

一般的官僚乡绅肯定会以为是那些新式机械,顾侍郎这些东林党核心成员,精辟入微的看出了问题的根源。

人脉。

尤其是和勋贵之间的往来,让朱舜在大明凭空得到了一座很大的靠山。

好在朱舜和勋贵之间的关系不算太深,只有兴安伯新宁伯等寥寥几人和他关系不错。

东林党现在要做的就是一点一点,剪除朱舜身边所有的人脉,等到朱舜只剩下孤家寡人一个了,事情就简单了。

而兴安伯最为宝贵的东西,就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祖产了。

东林党拿这个做文章,就是逼兴安伯做出一个选择。

新宁伯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东林党不愧能在朝堂上‘一统天下’,这份对于人心的算计,当真是令人头皮发麻。

祖产和朱舜,哪一个更为重要,显而易见。

兴安伯做出反应,只是东林党庙算的一部分,真正的图谋还在后面。

兴安伯倒向了东林党,新宁伯和怀远侯也会做出选择了。

不用说,怀远侯宁愿舍弃每年一座金山银山的巨大诱惑,也要站在兄弟这边。

新宁伯同样也会这么做,宁愿从此放弃木材买卖,同样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兴安伯身边。

只用一件看似与朱舜毫无关系的小事,庙算了这么多子。

一步,便彻底断绝了朱舜最为宝贵的勋贵人脉。

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员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冲击的手工业经济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铸炮法第五百一十五章 陆军讲武堂的战术推演第五百二十七章 让满清见识近代化堡垒第三百三十六章 东林党魁得知了噩耗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尔衮的龙兴之地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赏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八十八章 欧罗巴的科学院第五百九十六章 轻工业中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气死东林党第五百一十九章 满清攻打山海关的方法第五十四章 抢劫庄子第三十四章 纺纱厂出事了第五百六十章 大明第一座水库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机的价格第四百二十五章 满清要攻西北第四百八十七章 范家买走造纸作坊第五百五十四章 历史性的一刻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后路第四十四章 东林党又作妖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来水厂第四百八十六章 抢手的造纸作坊第四百五十三章 东林党三大错觉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发源地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里实业家第一百六十一章 实验结果第四百六十七章 陆军讲武堂的行动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种反应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计划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达辽东第十三章 纺纱机的造价第六百零四章 火烧贝海儿湖第九十七章 新式织布机的关键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机械局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积居奇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冲击的手工业经济第四百九十五章 范永斗的惨死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满桂第一百二十二章 欢腾的京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贵的矿山?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极的大笑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万匹布第六百一十八章 叶初春的结局第一百零六章 收俩小弟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二百九十六章 福王世子的颜良文丑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天才第五百章 造纸工厂对满清的影响第一百零六章 收俩小弟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组织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战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决旋转运动的办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开端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动派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林党的憋屈第四章 线膛枪的连锁反应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术突破口!第十四章 崇祯的宣德炉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机械局的收益情况第三百九十九章 当晋商碰到陆军讲武堂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红利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开端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林党的柴薪作坊主们第五百五十一章 开始杀乡绅了第八十八章 欧罗巴的科学院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辈出的陆军讲武堂第二百六十八章 请军直插女真腹地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关的战术部署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三十四章 纺纱厂出事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钢铁工业第二百八十章 工业之城的规划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击小队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辽东第六百一十四章 东林党公敌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五百三十八章 捡漏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实验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军火公司第五百八十九章 军费开支第四百八十八章 舆论危机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二百四十章 廉价瓷器买卖第五百三十八章 捡漏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对女真的作用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边基建分局第三百一十八章 争抢朱舜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业之城计划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烧弹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胶娃娃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决旋转运动的办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买走一片矿区第四百四十章 抓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