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来水厂

朱舜也在等着这个自来水厂的建造,骑上辽东大马,李州桥等人骑着小毛驴,一起前往了自来水厂的建造地。

自来水厂最重要的是水源问题,一定要选择一处干净的水源。

京西位于太行山脉和平川的交接地带,太行山脉作为把大明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庞大山脉,广袤无边,京西的西部和北部大多是山地和丘陵,大约占据京西的三分之二。

工业之城西郊的几里外,便是连绵的青翠山地和青翠丘陵,起伏连绵,花木丰茂,山泉甘冽。

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就在三里外的一处山谷内,这里是琉璃河的发源地,流经河间府和保定府,最终汇入南方保定府的白洋淀。

朱舜骑着辽东大马来到工业之城西郊,眼前便是连绵的青色峰峦,走进一条山谷,感觉空气瞬间就不一样了,充满了山峦间特有的清新。

山谷不长,大约走了有一百多米,就看到了一条在山间流淌的清澈河流,向南流去。

山谷的尽头不适合骑马了,朱舜等人就步行走过去,来到了清澈河流的岸边。

距离岸边的五十米处,挖掘出了一处水池。

因为这里是山地,泥土里有很多石块,很难挖掘,水池基本上是用火药炸出来的,然后进行人工修缮。

一行人走到还没有水的水池,李州桥介绍道:“会首,自来水厂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过滤池,沉淀池,蓄水池,高架水塔。”

“这个池子是过滤池,清澈的琉璃河水通过低于水位三米的混凝土管道,进入过滤池。”

“过滤池底部由小石子、粗砂、细砂构成滤床,滤床分为两层,下面一层是细砂,用来过滤小颗粒物,上面一层铺的是小石子和粗砂,用来过滤大颗粒物。”

“有了这两层滤床基本上就能把水里的杂质过滤掉。”

介绍完这里的过滤池,李州桥带着一行人走到了旁边的沉淀池:“这里是沉淀池。”

“过滤池里的水会他通过底部的水管,流到这个地势较低的沉淀池,沉淀水里可能有的泥沙。”

过滤池和沉淀池在山谷里面,剩下的两个部分,蓄水池和高架水塔就在地势更加低洼的地方。

通过李州桥的介绍,朱舜大概了解了基建署设计的蓄水池和高架水塔结构。

沉淀池里还有一条水管,在沉淀池侧壁的中间位置,这条宽大的水管,外侧是混凝土,中间是木制管道,流通到蓄水池里。

蓄水池的结构像一口深井,却又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水井都是直上直下的圆柱形结构,蓄水池结构是一个三角形结构。

越往上越窄,最后用一个水泥盖子给封住,水泥盖子中间有一根管道,通过一台蒸汽机把干净的清水抽到一座高架水塔上。

因为未来要保障百万都会级别的人口吃水问题,一共会建造九处这种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每个区有一个。

每个区的中间还有一座高架水塔,通过管道和山谷里的高架水塔相连,外侧还会有大量的小管道,把清水送到各家各户。

今年的计划,先把与水泥工厂相连的东区修筑出来。

一个东区已经相当于一座容纳十几万人的县城了,今年能否修筑成功还是个问题,所以暂时就修筑了一套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

这一套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已经很完善了,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修改。

朱舜观看的很仔细,毕竟涉及到未来工业之城的生活用水,不得不仔细:“自来水厂的这套给水系统没有问题,但还有两点你们没考虑到。”

听到朱舜要指点了,李州桥和天才学子们赶紧拿出了炭笔和书卷,准备记录下来。

朱舜指着已经开始搭建框架的高架水塔说道:“水质的净化和臭氧杀菌。”

“这里是琉璃河的水源地,又没有任何的污染,算是最高级别的水源地。”

“经过这一套的渗透式廊道给水系统净化,看似是很干净了,但是水质里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水质进行净化和臭氧杀菌了。”

“水质净化倒是好解决,使用明矾就可以了,但是这个臭氧杀菌。”

提到臭氧杀菌,朱舜也有些犯难了,不是没有杀菌的办法,只是那些办法已经达到了现在工业水平的天花板。

杀菌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使用高频电子装置产生臭氧,对自来水进行杀菌,还有一种是用氯气杀菌。

现在高压蒸汽机都还没发明出来,更别说蒸汽发电,甚至是高频电子装置了。

氯气也不用想了,工业水平能把氯气造出来了,朱舜完全可以在明朝贩卖冰箱空调了。

不过却可以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

朱舜想了想,继续说道:“积薪已经在研究洗煤了,只要研究出来,就能生产出大量的煤球,开门七件事的柴的价钱,肯定会大跌。”

“另外,煤球的买卖也会对工人们有一定的优惠,到时候要让工人们保证喝热水的习惯。”

朱舜很清楚中华独有的喝热水习惯,是国人身体状况要比其他欧美国家要好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国后提高人民人均寿命的三大法宝,凉白开、抗生素、赤脚医生,热水不仅是其中的一个,还排在首位,足以见得热水的重要性。

明朝人不是不想喝热水,只是成本太高了,一般百姓家里哪里会奢侈的用薪炭烧热水,基本上都是渴了直接喝冷水。

出身贫寒的李州桥,提到柴薪两个字,感慨很多:“开门七件事的柴确实很重要,甚至超过了粮食。”

“会首可能不知道,乡里间因为争夺柴,经常发生械斗,学生的一位叔父,就是死在了一次争夺柴的械斗里。”

不过提到徐积薪,李州桥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对于这名京城第一才子,他是十分的仰慕。

现在的京师大学堂在京城也是很有名气了。

京城第一美男子薄珏,京城第一奇才黄宗羲,京城第一才子徐积薪,全在京师大学堂,想不出名都难。

第二百五十二章 温度计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占据南洋的办法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号角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业革命对于大明的初步影响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关的战术部署第一百二十七章 纽可门汽缸第二十一章 崇祯飘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试炮结果第五百五十章 密云官绅的对策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关的战术部署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纺织工业化的第三步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纸厂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变成实业阶层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业中心的地点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纸工厂的教化大功第三十二章 处理匠头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633.第629章 京城剧变第一百二十二章 欢腾的京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汽缸的旋转问题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八十八章 欧罗巴的科学院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六十五章 孙元化的爆炸声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失的铸币权第二百六十六章 远征辽东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业之城计划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一百六十四章 压力水井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一百三十章 爱因斯坦级第三百三十七章 黄澍的下场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六百一十四章 东林党公敌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决腐败问题第二百九十四章 汤若望的新发明第三百一十五章 实业家入京城第八章 科学研究太费钱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发源地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机械学院第一百五十一章 烧水泥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纸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旧社会第四百六十三章 汉奸三人组的美梦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冲击的手工业经济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场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种第四百六十三章 汉奸三人组的美梦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养结果第三十二章 处理匠头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红利第四十章 大明金砖第三百零一章 工业之城的防御问题第二百一十五章 购买机械锯床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枪第二百四十一章 顾侍郎的后手第二百章 火箭改进型第五十三章 女真来袭第七十章 世界级天才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失的铸币权第三百九十八章 陆军讲武堂的概况第五百三十一章 权贵们的反应第二百零一章 卖火箭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个之父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天才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装火药的诱惑第五百九十六章 轻工业中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远征辽东第二百九十三章 军工体系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九十七章 新式织布机的关键第一百六十六章 压力水井的价值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库的第二作用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税法第三百二十章 攻占南洋计划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机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报传到朝堂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报传到朝堂第四百二十六章 吓退满清第三百四十章 科学实验和节操哪个更重要第四百三十五章 镇远侯被安排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没走完的路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纺纱机第七十五章 要结束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报传到朝堂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个师的兵力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级天才第五百七十九章 让工业派去天津府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动工业革命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