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业派

崇祯八年已经到了立夏,距离历史的车轮崇祯十七年只有九年了,太子今年刚好六岁了,正是灌输各种思想的好时机。

把未来的大明天子培养成***接班人这件事,越发的刻不容缓了,朱舜定要分析出一个万无一失的庙算。

否则肯定住在潮河不走了,亲自盯着硫酸漂白纸张,坩埚配方,洗煤这三件事。

回到工人会馆,朱舜接到了一个噩耗,西法党人在朝堂的顶梁柱徐光启逝世了。

不幸中的万幸的是,徐光启走的很安详,完成了毕生的夙愿推广土豆的种植,西法党人也有了一个更好的掌舵人,朱舜。

朱舜赶到徐家,见到了跪在灵棚的孙元化徐积薪等人,沉痛的给徐光启上香扣头以后,没有接下西法党人的大旗,而是交给了孙元化。

只不过提了一个要求,大明的科技水平明显已经超过西洋人,再叫西法党人就不合适了,以后改称工业派。

绝对不能带上党字,崇祯对于党羽最是敏感了,名讳改成了工业派在崇祯心里也就是王安石张居正那般的改革派,不会引起一些忌讳了。

内阁宰辅徐光启去世的第二天,东林党毫不意外的趁着这股东风发难了,提议由一位东林党大儒担任左春坊大学士。

工业派的掌舵人徐光启去世了,没了这位内阁宰辅在朝堂上撑着,工业派在朝廷上的影响力锐减到了最低点。

因为徐光启的去世人心又十分的涣散,正是发难的好时机,东林党才不会在乎拿着徐光启的生死做文章是否有损阴德。

孙元化作为徐光启的弟子不仅要守灵,还要守孝三年,朱舜作为长孙徐积薪的恩师属于徐家的一家人,也是要为徐光启守灵。

但是东林党的发难太不是时候,朱舜只能把三弟朱金叫来,让三弟朱金代为守灵。

三弟朱金作为朱舜的至亲,加上事出有因,不算悖逆礼法。

朱舜匆匆回去了,为明天的上朝做准备,一定要把帝师拿下来。

这可关系着未来的大明天子是让东林党培养的只会无病呻吟,还是成为***的接班人。

第二日,早朝。

一身獬豸服湖广监察御史黄澍,在心里又审视了一遍自己谋划了许久的庙算,随着东林党人踏进了大殿。

黄澍本是一位地方上的风宪官,负责监察在湖广剿匪的黄得功,这一次入京是准备以诬告黄得功为探路石,从地方官转为京官。

本来这件事已经谋划妥当,谁知徐光启突然去世了,黄澍就动了其他心思,倘若他能为东林党争来帝师,一直悬空的正四品右佥都御史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这件事得到了东林党骨干们的一致认可,不说帮东林党争来帝师了,只要能阻止朱舜成为帝师,正四品右佥都御史便是他黄澍的了。

黄澍当机立断谋划了第一步,趁着徐光启逝世这件事迅速发难,打西法党人一个措手不及。

崇祯端坐在大殿之上,脸色有些沉重,一位老臣还是他所倚重的老臣逝世了,对于崇祯来说也是一件极为痛心疾首的事情。

“内阁大学士徐光启有功于大明,追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由礼部商定徐光启的谥号。”

一名太监宣读完朝廷对徐光启的追赠,黄澍手持玉笏走出了朝班:“皇上,太子已经到了出阁读书的年轻,还请皇上挑选一位精通八股文的大儒担任左春坊大学士。”

句句都是涉及自身的利益,没有半句对于一位为国事操劳而死的老臣的缅怀,东林党自私自利的冷血程度,崇祯再一次大开了眼界。

崇祯面无表情的说道:“爱卿可有人选。”

黄澍对于自己每一步怎么走早有庙算,故意沉吟了片刻说道:“微臣举荐国子监司业姜逢元。”

姜逢元是浙江余姚人,实打实的东林党人,看来是要把大明太子牢牢的控制在东林党手里。

一位工业派成员走出了朝班:“皇上,工业伯的工业法对于大明的功绩,天下人是有目共睹的,微臣建议由工业伯担任左春坊大学士。”

工业派成员出来举荐朱舜,早在黄澍的预料之内,故意有失朝仪的在大殿上狂笑了起来:“哈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姜司业是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历经三朝,著有《禹贡详节》《宗伯公集选》等大作,是闻名天下的八股文大儒。”

“敢问工业伯是哪一年的进士,有什么八股文大作让我等瞻仰。”

一句瞻仰,满朝官员哄堂大笑,一个乡野出身凭借奇技淫巧成为工业伯的野小子,哪里有什么大作。

就凭他那些奇技淫巧还想和八股文大作相比较,真是不知所谓。

工业派成员听到黄澍侮辱他们的心血成果,脸色不忿的说道:“黄澍你莫要乱说,工业伯对于大明的功绩哪里是几篇八股文可以媲美的。”

“另外本官还想问你了,你一个湖广监察御史为何擅离职守来到了京城,皇上可是不曾发布诏书宣你回京。”

就等你这句话了,黄澍故意激怒工业派成员就是为了让他拿工业伯的功绩和八股文相比,只要对方说出这番话,左春坊大学士基本上就落在东林党手里了。

不等黄澍继续诱导工业派成员,把整个工业派引入他所设计好的圈套,朱舜站了出来。

朱舜回身看了一眼长相看起来忠厚的黄澍,心里的计划有了变化,这一次不仅要挣来帝师,还要把这个东林党的湖广监察御史黄澍整死。

朱舜心里有两本账,统称为《贰臣传》里面的人物全是满清的好臣子大忠臣,一本是武官录,一本是文官录。

这个黄澍就是文官录上鼎鼎大名的满清好臣子,排名还很靠前。

黄澍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引导满清攻破了福建,造成了一场场针对汉人的屠杀。

史书上对他有两句评价。

徽人无不唾骂澍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第四百四十章 抓个典型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访者第五百七十一章 杀了武官贰臣第五百五十二章 杀光乡绅第一百六十九章 开始招生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纸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业派第三十二章 处理匠头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厂第二百二十三章 愤怒的乡民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队伍去密云第二百五十章 国运之战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们见到了工业之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个师的兵力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爷眼里压力水井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声音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贪官署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锤第四十八章 王恭厂的火药地窖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锤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进献火器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没走完的路第五百三十五章 铁丝网开始发挥威力第五百五十三章 顾炎武的归属感第一百三十八章 热气的力量第四百九十八章 欢腾的京城第三十七章 大纺车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实验室的狼性文化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标准化流程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级大国计划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报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们见到了工业之城第五百七十章 清点财物第一百零六章 收俩小弟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林党的柴薪作坊主们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战炮的齐射第九十二章 爆发瘟疫第一百零二章 来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线和深水港第二十二章 建立军工线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机第一百二十二章 欢腾的京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晋商又来找死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霉的大宗药材商第三百章 标准化+炮表的威力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对骑兵的冲击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烧弹的威力第七十章 世界级天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林党要压价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尔衮的龙兴之地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没走完的路第三百零七章 胜券在握是东林第四十四章 东林党又作妖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窑第三百一十八章 争抢朱舜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炼硫酸第九章 比试开始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关的战术部署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线的工人们第五百五十一章 开始杀乡绅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东林党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说土豆第三百零七章 胜券在握是东林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业派召集人马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业之城的办法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厂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税法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关的战术部署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压蒸汽机第二百三十五章 兴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铸炮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决后顾之忧第五百一十九章 满清攻打山海关的方法六百一十一章 满清图谋蒸汽机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实验室出事故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钢铁工业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门的整合机会第三百章 标准化+炮表的威力第一百六十四章 压力水井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战炮的神威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第五百一十四章 孙传庭杀乡绅第三十六章 唱卖份额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弹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冲击的手工业经济第一百四十一章 纺纱机换侍郎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第一百二十二章 欢腾的京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孙传庭的信徒第五百五十八章 晋商又来找死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业魔改:辅粮变主粮第一百一十四章 黄永发的算计第二百四十九章 远征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