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东林党魁得知了噩耗

工业伯在朝堂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师,京城内外都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这件事。

在京为官的京官得到皇帝恩宠,便能得到朝廷的赐第。

弘治、正德两朝的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的赐第,在灰厂小巷李阁老胡同。

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赐第,在五显庙的张阁老胡同。

张居正死后家人大多都被流放了,没有流放的也饿死了,张居正的赐第渐渐荒芜了,后来被东林党党魁买了下来,经过一番修缮恢复了往日的古朴雄浑。

清晨,这座被命名为虞山园的府邸内,一老一中两名身穿青衫的文士,坐在堂屋内吃着早茶。

老者穿着一袭青衫,十分的清瘦,手捧一只官窑瓷碗,喝着苏湖米配上辽东海松子文火慢熬的米粥。

中年文士坐在乌木官帽椅上没有动筷子,身前放着一封封泥金帖子,打开了其中一封:“伯父,泸州知州求一首《滕王亭子》。”

老者没有回应,坐在官帽椅上平静的喝着米粥。

中年文士翻开泥金帖子的背面,饶是他见多了这种帖子,也是不免多看了几眼:“每年一千匹蜀锦。”

京城的棉布价钱这几年受到工业派的冲击,降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低点,一匹正常尺寸的棉布只卖一钱银子左右。

绫罗绸缎这些贵重丝绸却没受到影响,价钱还是一直居高不下,一匹苏绫的价钱高达二两银子。

大绒、山东茧绸、蜀锦这些名贵布匹更是高达一百两银子一匹,虽说这些名贵丝绸比一般的绫罗绸缎要长很多,每匹长达十余丈,但也不是一般官僚乡绅所能用的起。

这位泸州知州张嘴就是一千匹,还是每年,不知道要搜刮多少民脂民膏孝敬给青衫老者。

青衫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东林党党魁。

泸州知州敢给这么多的润笔费,不是因为青衫老者写的行书多么‘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当年大文豪白居易的润笔费也不过五十万钱,大致相当于五百两银子。

而是因为青衫老者的东林党党魁的身份,更是因为他所求的那件事只有这位东林党魁能够办妥。

四川知府。

东林党党魁不敢公开卖官鬻爵,却有更加隐晦的手段,收下一些润笔费。

《滕王亭子》是一篇描绘四川的诗文,泸州知州这是在暗示青衫老者,所求的知府是四川某府的知府。

至于为何是正四品知府,而不是其他官职。

正四品以下,不值得东林党党魁传递出去一句话。

泸州知州一个从五品知州一跃成为正四品知府,虽然没有北直隶顺天府和南直隶应天府官职高,却也是鲤鱼跃龙门了,正式成为了一方大官僚。

每年一千匹蜀锦便是每年送来的谢银,青衫老者只是放下了吃完的官窑瓷碗,褐斑老脸上没有半点多余的神色,满脸平静,像是听到了一千匹麻布。

中年文士瞧见青衫老者放下官窑瓷碗,招了招手,让一名戴着瓜皮小帽的亲随去把‘玉案’叫来。

青衫老者随手拿起一个温州芦柑,慢慢剥皮,把里面的白丝都仔细的剔干净,放在了侄儿手里:“三禅,今天早朝过后,大明帝师便是东林党的囊中之物了。”

“担任左春坊大学士这件事,伯父已经全部安排好了,最多一个月的时间那位国子监司业便会主动请辞,举荐你成为左春坊大学士。”

“有了大明帝师这层身份,以后的庙堂不论怎么变化,内阁始终都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中年文士站起来,郑重下拜,久久未能起身。

青衫老者看着风度不俗的侄儿,那张平静的褐斑老脸,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位东林党党魁前前后后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可惜都早夭了,这份大明帝师的一世富贵,本来是给儿子准备的,既然没了儿子,交给自家的长侄也是一样。

长侄又十分的争气,才学城府全都不俗,完全可以当他的接班人,这个大明帝师便不得不争了。

东林党党魁为了给长侄铺平官路,谋划了近十余年。

本来是想着再过几年,等长侄的年纪再大一些便可以直接担任左春坊大学士,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还要横生一次枝节,从一名国子监司业手里流转一次。

只是没想到就像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小子朱舜,不仅没有风光一段时间就销声匿迹,反而是越发的风生水起了,居然还打起了帝师的主意。

以至于大明帝师的谋划,不得不提前开启了。

不过这样也好,太子朱慈烺正是灌输一些仁义道德的好时期,在长侄的影响下想必又是一位尊师重儒的好皇帝,一位依仗满朝君子治理国家的大明天子。

想到长侄很快就会成为大明帝师,青衫老者脸上的笑容,在中年文士讶然的目光下持续了足足有十个呼吸,极其的反常。

青衫老者有了一丝反常举动,却很正常,毕竟十余年的心血终于要开花结果了。

亲随没过多久就把‘玉案’给叫来了,一名年芳二八的俊俏小姑娘,宽衣解带,露出了光洁的玉背。

青衫老者从长侄的手里接过一张上好的桃红虎皮宣纸,铺在玉案上,提着一杆普通的毛笔,准备开始手书《滕王亭子》。

中年文士刚把徽墨研磨好,府内的老管家神色慌张的走了进来。

这件事太过重大了,让这名经常接待朝廷重臣的老管家都开始惊慌了。

“老爷,铁块真的裂开了!”

“什么!”中年文士险些打翻砚台,呼吸窒堵的看着老管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明帝师对于他们家有多重要,中年文士比谁都清楚,伯父作为东林党党魁为了这件事,耗费了整整十余年的心血。

十年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了?

还是毁在了毛头小子朱舜的手里。

中年文士赶紧看向了伯父,担心伯父会气倒在地上。

东林党党魁只是微微一怔,放下手里的普通毛笔,离开了这里。

中年文士暗自松了一口气。

但是这口气还没松完,又吊了起来。

那杆毛笔虽然普通,却是祖父留给伯父唯一的念想,伯父从来都是看的比儿孙的命还金贵。

只有在手书润笔费的时候,才会小心使用,平时都是封存在金丝楠盒子里。

此时。

竟是断成了两截。

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击小队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对赌的影响六百零七章 专利法第三十三章 燧发枪运到边疆第八十一章 机械匠第一百一十四章 黄永发的算计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药工厂第九十二章 爆发瘟疫第一百零四章 崇祯的人情第四百九十八章 欢腾的京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热气的力量第五百五十章 密云官绅的对策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厂对孙传庭的影响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战炮的齐射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绝户计第十三章 纺纱机的造价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线和深水港第五百八十一章 战略处的争执第六百章 高压蒸汽机的成果第三百零一章 工业之城的防御问题第四百四十章 抓个典型第一百六十四章 压力水井第三十九章 西洋礼服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厂的落成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变蛟的新战术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轰击和兰舰队第五百九十九章 简陋的知府衙门第七十七章 新式学堂第三百八十九章 实弹测试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五百一十章 细菌和巫蛊之术第三百二十三章 军火公司的成果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四百九十四章 压在成本线的硫酸纸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个勋贵一台戏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业之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陆第四十四章 东林党又作妖了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晋商又来找死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亚铁的颜色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几万汉八旗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爷眼里压力水井第二百二十七章 顺圣川的出路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开端第十章 崇祯的通杀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抢朱舜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压蒸汽机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枪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万支斗米式步枪第二百六十六章 远征辽东第五百五十五章 课税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营营长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报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关的战术部署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军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厂对孙传庭的影响第四百零二章 孙传庭的危机第二百五十四章 制造玻璃的前置条件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红利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机的彻底完善第五百九十五章 钢铁工业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机械局第三百三十四章 开始做实验第五百七十一章 杀了武官贰臣第三百五十章 万无一失曹掌柜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药工厂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凌河堡完工第五百一十三章 乡绅们的罪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绥机械院的院长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纺纱厂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贵的矿山?第二百三十三章 厂房构造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红利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风快递第四百二十五章 满清要攻西北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报第一百七十七章 纺织协会第五百四十九章 对全世界的布局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业魔改:辅粮变主粮第六百一十七章 东林党的好人卡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业之城计划第一百六十二章 绑架火器专家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应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冲击的手工业经济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顾炎武的反应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林党卖棉花第五十四章 抢劫庄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孙传庭的信徒第三百二十四章 争抢新式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