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

说到这里,徐积薪突然叹了一口气:“可惜没能研究出跳汰机,不然就能对煤炭进行脱硫了,把烟煤改造成无烟煤。”

朱舜瞧着七弟子徐积薪的这副样子,差点没忍住要敲一下他的脑袋,明摆着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站在浮选池附近的京师大学堂学子们全都憋着笑意,想笑又不敢笑,憋的相当难受。

朱舜为了奖赏七弟子徐积薪发明了浮选法洗煤,顺着话茬宽慰他几句,好让他心里得意一阵:“当前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为师很满意。”

“听说你们师兄弟几个正准备自己招纳学子,想要允许各县的工业中学除了报考京师大学堂以外,还能报考你们的学院。”

“这件事为师已经在考虑了,应星兄也已经着手在敲定规章了,等到完善了规章,就允许你们自己去招纳学子。”

徐积薪和其他几位师兄担心这件事会惹的恩师不高兴,一直都在私底下商量,毕竟有自立门户的嫌疑。

徐积薪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恩师真的会同意,惊喜道:“真的。”

朱舜没有回答徐积薪,毕竟思想观念不一样,后世学子想考哪个学堂由自己选择,除了因为分数的高低以外,还有对专业的喜好。

放在大明,这种情况就是欺师灭祖的自立门户了,这种固步自封的思想,怎么可能推动学术思想的进步。

徐积薪乐呵完,拿出了一份报表,上面介绍洗煤对于大明的重大意义。

朱舜拿在手里仔细看了起来。

原煤经过浮选法洗煤分成了两种煤炭,煤矸石,中煤。

由于缺少跳汰机完成进一步的洗煤,暂时无法分级出更细致的乙级精煤,甲级精煤。

煤矸石体积大,热效率低。

中煤体积小,热效率高。

徐积薪对于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的研究成果太看重了,关心则乱的担心恩师不清楚中煤的重大意义,让人拿来了两块煤炭。

一块是有西瓜大小的煤矸石,一块是只有冬枣大小的中煤。

徐积薪指着这两块煤炭说道:“恩师,同样是煤炭,浮选出来的这两种煤炭,西瓜大小的煤矸石热效率勉强等于冬枣大小的中煤。”

“也就是说,以后驮贩煤炭只需要装上体积很小的中煤就可以了,大大节省了煤炭的运输成本。”

驮贩本银就是让煤炭成本大大提高的根本原因。

大明市面上的煤炭勉强算得上中煤,因为只是通过人手挑选出来的,挑选煤炭的速度慢的可怜不说,还含有大量的灰土和杂质,同样加重了中煤的质量,提高了驮贩本银,还会降低热效率。

工业化的洗煤可就不同了,浮选罚一次洗出来的中煤足够几百个苦力挑选一天了,这还只是一个洗煤池。

有了这个浮选法洗煤,初步实现了煤炭的量产化,廉价化。

从此煤炭就可以走进老百姓家里了,解决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排在首位的柴的问题。

造福万民。

朱舜看着站在那乐呵的七弟子徐积薪,这小子从小锦衣玉食的不知道柴对于老百姓的意义,要是知道自己发明的浮选法洗煤会对大明老百姓有那么重大的意义。

这个时候早就跑到爷爷的坟前痛哭,一是完成了爷爷的心愿,二是这段时间以来因为没有守孝三年那件事徐积薪遭受了很多的咒骂和非议,心里憋屈。

朱舜在崇祯三年以前也不知道柴的重要性,这些年通过对大明风土人情的了解,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知。

二弟朱四海在松江府,就专门去了解了松江府的风土人情,了解的比一般松江府官僚乡绅还要透彻。

松江府没有山陵林麓,只能用水滨的芦苇和田地里种植的落实当做柴薪。

但芦苇和禾杆哪有木材耐烧,也没有木材数量多,这也就导致了松江府柴薪价银远远高于周围的府县。

一担柴的价银高达一斗米,还不是陈米,而是新米。

京城一担柴的价银也不过是三升米左右,只是松江府的三分之一,可见松江府柴薪的价银高昂。

在人烟密集的河南这种情况更严重,河南汝宁的人烟十分稠密,人多了用的柴薪就多,以至于很缺乏柴薪。

每年到了连绵的雨季,就算是富贵人家也会发生一件很难堪的事情,裂门以炊。

富贵人家都这样,何况是吃饭都吃不上的老百姓。

这还是在夏秋季节,一旦到了春冬,尤其是冬天老百姓就更凄惨了。

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还只是立冬时节就到了零下十几温氏度,这要是到了寒冬季节,没有柴薪用来取暖的老百姓很难熬过漫长的冬天。

煤炭经过工业化以后,实现了量产化和廉价化,让煤炭可以用一个极低的价钱进入老百姓家里。

就是活人无数的功绩,积了天大的阴德。

徐积薪的这份功业已经不亚于大弟子宋士慧了,就目前的作用而言,还比大弟子宋士慧的高产杂交水稻更有意义。

推广高产杂交水稻需要土地,土地掌握在了官僚乡绅手里,遭到了各种阻挠。

直到崇祯八年快过去了,有利于万民的高产杂交水稻还没走出密云县,甚至还没走出官田。

煤炭就不一样了,工业派想卖到哪里就卖到哪里。

朱舜忽然又问了一句:“这种热效率很低,质量又很重的煤矸石,你这么看。”

七弟子徐积薪到底是明末井喷的科技人才,明白恩师说这句话的意思,绷着笑意说道:“这种煤矸石的作用虽然很差,但对于工业来说却有重大意义。”

“煤矸石热效率低,却也足够价格低廉,火势也好控制,完全可以用来替代软材成为烧制水泥和陶器的柴薪。”

朱舜终于是忍不住笑了,没想到老七还能想到这一层。

软材就是稻秆麦秆这些落实,比起木头要少的多,偏偏烧制水泥还需要大量的软材。

有了热效率很低的煤矸石,价银还低廉,终于可以大规模扩张水泥厂了。

第三十八章 西什库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五百五十四章 历史性的一刻第八十六章 抢手的纱线第五百三十五章 铁丝网开始发挥威力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种反应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林党开始给自己挖坑了第一百零二章 来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十章 弹劾朱舜?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积居奇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风快递第三百三十六章 东林党魁得知了噩耗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营对八旗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业化对辽东的影响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机械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业之城第一章 改进火绳枪第八十八章 欧罗巴的科学院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战法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弹劾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纺织工业化的第三步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体动员!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体动员!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这个香饽饽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来的孙传庭六百零七章 专利法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军第九十七章 新式织布机的关键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边基建分局第三百二十四章 争抢新式火器第二百三十七章 矿石工厂对兴安伯的影响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十五章 挑选厂房的地点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个小兔崽子第五百八十九章 军费开支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实验室的狼性文化第十七章 量产坑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实业家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报传到朝堂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纺纱厂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业魔改:辅粮变主粮第十六章 衙蠹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寿命第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业化红利和延续国祚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实业家第三百五十五章 农学院的情况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爷哀求宇文德?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厂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号角第四十四章 东林党又作妖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晋商又要赚钱了(元宵快乐,加更)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业侯又来搅局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祯前往洗煤厂第一百六十九章 开始招生第四百二十六章 吓退满清第二百九十四章 汤若望的新发明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厂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弹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决后顾之忧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机的价格第三十三章 燧发枪运到边疆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个勋贵一台戏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体系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浇铸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业派的力量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祯的态度第二百章 火箭改进型第四百三十三章 买卖煤窑第四百七十八章 机械学院的人才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谈心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体大会634.第630章 工业崛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战斗素养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业中心的地点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五百三十八章 捡漏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里实业家第八十八章 欧罗巴的科学院第二百六十六章 远征辽东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号扎根乡野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后路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顾炎武的反应第三百零七章 胜券在握是东林第四十四章 东林党又作妖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纺织工业化的第三步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养结果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业派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万匹布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钱砸死你第二百一十章 总结大会第二百八十八章 开始建立军火公司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