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红利

朱舜说到一半就大致推算出了东林党的想法:“东林党现在应该把京畿所有的官僚乡绅,都联合到了一起,卖光北直隶所有的庄子田产。”

“就算是价格低到一两、八钱、一钱,架不住北直隶的庄子田产足够多,肯定能把八大晋商手里的现银给榨干。”

“反正一百支以下,一百支以上,都是一赔二十,只要把这些现银分别押下去一半,等到一个月以后就是二十倍的利润。”

“手里已经没有现银的八大晋商,到时候肯定破产,只能用庄子田产抵押债务。”

“到那时,东林党这些官僚乡绅就可以把价格压的更低,赚了银子,还能收割更多的庄子田产。”

想到这里,朱舜忍不住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东林党和晋商双方算计的都如此之深。

一步走错,就会导致许多富贵家庭,家破人亡。

西法党人全部停下了脚步,惊奇的看着朱舜,没想到乡野出身的朱舜,竟然会有这么高深的见识。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只有坐的位置更高,才能看的更加高远。

这个道理就像庄稼汉子说皇帝用的是金扁担,朱舜的这份见识,哪里还是一个乡下穷小子,分明就是一名宦海沉浮多年的老供奉。

如果说朱舜开辟一个新时代的才能,给了西法党人希望,那么他的这份见识,就有可能扛起西法党人的大旗,彻底改变一个时代。

孙元化认真的看着朱舜,郑重的问道:“现在看来,晋商应该是吃亏的,朱舜你觉的........”

朱舜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应该说是势均力敌,双方各有算计,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

“八大晋商也不傻,他们敢给出这么高的赔率,肯定提前商量好了对策。”

“毫不夸张的说,赔率是多少,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结果,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都是一赔二十的奇葩赌局。”

“八大晋商现在应该把山西所有的晋商联合到了一起,倒不是为了给出现银,而是为了一件事。”

朱舜等人走了这么长时间,走到了京杭大运河旁边,指着忙碌繁华的京杭大运河,目光深邃的说道:“控制粮价。”

“东林党这些官僚乡绅家里的仆役家丁,少了上百人,多了几千人,每天消耗的各种粮食果蔬都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茶可以不品,酒可以不喝,但是这个粮食是一定要吃的,不吃东西会死人的。”

“只要控制了粮食,就抓住了东林党这些官僚乡绅的命脉,耗光他们府邸储存的粮食,八大晋商只要把粮价提升到二十两一升,所有的现银又都回来了。”

“北直隶所有的庄子田产,也都是八大晋商的了。”

“银子和田产全部收入囊中。”

西法党人大多数都是搞学术研究的科学家,能够抽丝剥茧,剥开一层又一层阴谋算计,看到最后一层的人极少。

也就徐光启孙元化师徒俩。

现在从朱舜嘴里听说这里面涉及了这么多的蝇营狗苟,都是感到了一阵阵的后怕,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研究火器比较好,真要是参与其中,被人卖了还在沾沾自喜。

不过西法党人的后怕没有维持多久,就被朱舜的话锋一转,逗笑了。

“各位赢了钱以后,准备怎么花钱?”

刚才还在那恐惧东林党和八大晋商阴谋算计的西法党人,全部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

“哈哈,这两拨趴在大明王朝身上吸血的蛀虫,算计来算计去,怎么也想不到咱们有膛线机。”

“哈哈,是啊,他们再怎么算计,最后赢的都是咱们。”

朱舜这个历史上最年轻的三料博士,就是战略研究所的一员,也就是传说中的战略科学家,战略眼光远远不是一般人能够媲美的。

朱舜只想踏踏实实的搞起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斗来斗去的阴谋算计上,要不然,朱舜完全可以把这一次的风波,搅得更加风谲云诡。

西法党人听到朱舜问他们怎么花钱,全部都只有一个答案,趁着这个机会多买些庄子田产,以后依靠这些庄子田产支持他们的研究。

朱舜又是摇了摇头,走到京杭大运河岸边,望着绵延千里的帝国命脉。

说了一句,他们不一定能够听懂的话:“挣小钱,靠的是勤奋。”

“要想挣大钱,就要跟着国家大势走,大势便是国运。”

国家大势和国运,孙元化等人倒是能听懂,只是这些词放在一起,就不明白了。

朱舜知道他们不明白,不是不够聪颖,还是那句话,眼界。

没有任何人能够看到看穿这个时代,触及另一个时代。

朱舜回过头来,看着满脸困惑的西法党人,郑重的说道:“几年以后,就会出现第一波工业化红利。”

“这个第一波红利,就是煤炭。”

煤炭的价格确实不便宜,每斤一钱银子,倒是个赚钱的好来路。

但是就凭他们投了八万两银子,就算是会翻上十番,变成八十万两,也买不了几座煤矿,还都是一些小煤矿。

孙元化实在是不忍心打击朱舜,为了不让他乱花钱,只能提醒道:“煤炭是不错,但是以咱们这点钱,还是买下庄子田产挣钱。”

“毕竟过一段时间,庄子田产便宜的就像白捡一样。”

朱舜点了点头:“我知道,不过我说的不是无烟煤,而是烟煤。”

烟煤?

那玩意燃烧以后可是会产生剧毒,年年都会毒死不少买不起干柴的贫苦百姓,价格极低。

本来价格就低,开采又困难,运输沉重的烟煤耗费的粮食草料又多,就是个赔本买卖。

说句难听的,烟煤还不如路边的石头值钱。

朱舜知道西法党人在想些什么,郑重到隆重的说道:“烟煤不是给人烧的,而是给机器烧的。”

说完这句话,朱舜从怀里拿出来十来张手绘的地图:“各位如果相信我,就按照这张地图上标注的地点,去买煤矿。”

“只要有了这些烟煤煤矿,各位未来就是躺在印钞机上的大实业家。”

第三百零五章 眼馋朱舜的皇太极第二百六十六章 远征辽东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纺纱厂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爷眼里压力水井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勋贵第三百九十四章 试炮结果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八十六章 抢手的纱线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实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开始展示水库的作用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二百三十五章 兴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税法第二十章 鸟铳制造第四百四十六章 镇远矿务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气缸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师大学堂的对联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霉的大宗药材商第五百八十九章 军费开支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业派对山海关的影响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业中心的地点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纸厂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没走完的路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机械学院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变蛟的新战术第二百六十六章 远征辽东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决后顾之忧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业之城计划第六章 珍妮纺纱机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敌,朱舜第三百五十章 万无一失曹掌柜第一百二十二章 欢腾的京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绑曹文诏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买办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线和深水港第五百六十三章 战略处的应对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换反应第三百章 标准化+炮表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厂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欢腾的京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号扎根乡野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尔衮的龙兴之地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灾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厂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传员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报第四百九十一章 范家的第二个图谋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进献火器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兰舰队来袭第六百一十七章 东林党的好人卡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钻床第五百三十五章 铁丝网开始发挥威力第五百零五章 第八个世界级天才第六百零三章 抵达贝海儿湖第五百一十章 细菌和巫蛊之术第四百六十七章 陆军讲武堂的行动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义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报传到工人会馆六百零六章 未来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极的丢脸第三百八十五章 争夺一期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决腐败问题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药工厂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满桂第十四章 崇祯的宣德炉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黄澍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业革命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线机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赏赐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厂第五百六十八章 开闸放水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体系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处六署632.第628章 先帝驾崩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满桂第一百四十一章 纺纱机换侍郎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辽东第三百二十四章 争抢新式火器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毕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伟人计划第十五章 挑选厂房的地点第六十二章 第三台珍妮机第四十六章 卖田卖地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国系列·关羽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变曹家第三百八十章 军校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第一百四十七章 钳工等级第三百零九章 参观工业之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万支斗米式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