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库和旱情

“哈哈。”

站在拦河大坝上的太子朱慈烺和顾炎武,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心想东林党和晋商还真是会找时候。

早不囤货居奇,晚不囤货居奇,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囤货居奇。

自己又往铳口上撞。

阎应元从太子朱慈烺手里接过书信,仔细的看了一遍,却是一本正经的说了一句很煞风景的话:“没有密云水库,东林党和晋商的计策堪称万无一失。”

“说一句滴水漏不漏也不为过,这里面的环环相扣,确实封死了咱们所有的退路。”

“东林党和晋商已经把官仓里所有的粮食倒卖一空了,接着又以山海关的名义从宋家磨坊买走了所有的土豆面粉,就绝了咱们的所有后手。”

“市面上也不是没有其他的粮食,但是以工业派和东林党的敌对关系,这些官僚乡绅永远也不可能雪中送炭的卖给咱们粮食。”

“只会落井下石,甚至是趁人之危的一起踩工业派一脚。”

“一旦旱灾严重了,肯定会缺粮,没有粮食老百姓就会饿死,密云县的土改也就成了一场空。”

阎应元的脾气就是这样,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本正经,脾气耿直的连太子朱慈烺有时候都有些头大。

但此时此刻,太子朱慈烺和顾炎武看到他脸上一本正经,差点没把鼻涕喷出来。

确实就像阎应元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密云水库的话,这一次的土改就会以失败而告终。

可惜东林党和晋商时运不济,赶在了这个节骨眼,不论囤积再多的粮食也会砸在手里了。

太子朱慈烺和顾炎武等人乐呵,又不免为东林党和晋商默哀了几句,碰到了工业侯朱舜这么个对手。

这个结果没有半点运气,全都是朱舜一步步安排的计划太过紧密了,刚刚完成土改,就把密云水库修建好了。

朱舜看到太子朱慈烺和顾炎武等人的眼神,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笑而不语。

筹划密云县的土改以前,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毕竟以朱舜喜欢把任何事做到尽善尽美的脾性。

无论走哪一步以前,都会把任何会发生的意外逐条罗列出来,进行缜密的分析。

根据那些所能发生的意外,一条一条的安排后手,直到把所有意外消除。

这么做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就是太费心神了,很有可能因为过劳而死。

诸葛亮就是这么死的,总是把每一条计策都算计得尽善尽美,这才让蜀汉丞相累死了。

随着势力越来越大,计策铺开的面也越来越大,朱舜逐渐感到心力负担也大了。

不过,朱舜可不会把自己累死,战略处的黄宗羲、宋应升、曹文耀可都是难得的战略大才。

战略处也是朱舜给自己成立的一个战略参谋部,这个时候不用,放在那里就是浪费,

朱舜只是把控大的方向,剩下的很多细碎方面,全都交给战略出的几位大材了。

这样一来,每一条计策依旧保持着以前那般的尽善尽美,并且轻松了太多。

朱舜等到太子朱慈烺等人全部看完了书信,先一步走下了拦河大坝:“走吧,好好看着东林党和晋商这一次利用大旱是怎么坑咱们的。”

“哈哈。”“哈哈。”

太子朱慈烺顾炎武等人又是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脸上全都是露出了玩味。

以前没感觉,现在突然感觉到,等着东林党和晋商自以为是的以为能够干倒工业派,竟然是这么的有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天府果然发生了旱情。

但今年有些奇怪的是,其他的官僚乡绅都在用高价卖出手里囤积的粮食,作为四大晋商之一的王家却迟迟没有动静。

王家不是没有动静,而是在等一个契机,等到密云县的老百姓因为没有粮食全部都饿死了,才会卖出手里囤积的大批粮食。

毕竟密云县老百姓的死活,不仅关系到东林党能否击垮太子朱慈烺和工业派,还关系着晋商能不能把密云县的这条商道抢回来。

密云县现如今牵扯着工业派、东林党、晋商三方的利益,自然就吸引了东林党和晋商的所有注意,每天都会派遣不少的家丁去密云县盯着,随时汇报密云县的情况。

为了方便排水,朱舜在密云县安装了一台蒸汽机,因为旱情的到来正从大河里源源不断的抽取河水,灌溉密云县的土地。

家丁们早就把这一点汇报了上去,这也是朱舜想让他们知道的,面对旱情如果不做出来应对的话,东林党和晋商一定怀疑这里面有蹊跷。

至于密云水库,曹鼎蛟早就在密云水库建成以后,以练兵的名义调遣了一千名边军,驻扎在距离密云水库几里外的地方,严密的把密云水库给防守了起来。

不允许任何人接近密云水库,刚开始还有几名家丁想要看看曹家军练兵的后方是什么,不过全都被曹鼎蛟以擅闯军营的名义拿下了,并且砍下了人头就摆在官道上。

这下可把那些家丁们给吓坏了,再也没有人敢靠近曹鼎蛟的军营半步,就连密云县的北方都没有人敢去了。

这一点早在东林党和晋商的预料之内都好,也明白曹鼎蛟的意图,为何守在那里。

他这哪里是在练兵,分明是为了封锁密云县的商道,不让一支晋商马帮通过那里,给大清国运送各种货物。

掉脑袋的就有王家一名家丁,王大宇得知自己的亲随被曹鼎蛟砍了脑袋,没有半点的恼怒。

等旱情到了最严重的时候,有他曹鼎蛟前往王家求他的时候,王家可是掌握了顺天府所有官仓的粮食。

古北口驻扎了那么多边军,只有他王大宇才能救活古北口所有的官兵,其他谁都不行。

曹鼎蛟不是爱兵如子吗,到时候有曹鼎蛟求王家的时候,不求的话就等着古北口所有的边军全都饿死。

王大宇这段时间的心情是前所未有的好,好到每天都是哼着小曲一脸的乐呵,一直乐呵到夏天。

第四百四十五章 晋商又要赚钱了(元宵快乐,加更)第八十三章 准备扩张第四百三十九章 蛮不讲理的陆军讲武堂学员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后路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厂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获第八十六章 抢手的纱线第四百四十五章 晋商又要赚钱了(元宵快乐,加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亚铁的颜色第五百五十四章 历史性的一刻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应第五百零七章 显微镜第四百四十一章 带太子去见识人间疾苦第三百九十六章 孙传庭的求援信第一百八十章 推广土豆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边基建分局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实验室出事故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体动员!第一百四十七章 钳工等级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胜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业魔改:辅粮变主粮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厂对孙传庭的影响第六百二十四章 买卖矿山第四十一章 爱荷华膛线机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万匹布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处六署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争密云第五十五章西法党人的狂笑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处六署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寿命第九章 比试开始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线的工人们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应第二百四十九章 远征西伯利亚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实验室出事故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愤怒的乡民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厂化时代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军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时代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买办第六百一十八章 叶初春的结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林党卖棉花第二十一章 崇祯飘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够了第一百零五章 橡胶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实验室出事故了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们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贵的矿山?第五百三十五章 铁丝网开始发挥威力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辈出的陆军讲武堂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后……第三百三十四章 开始做实验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变成实业阶层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祯六年的总结大会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业中心的工厂规划1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爷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体动员!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业之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东林党公敌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学驴叫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三十章 弹劾朱舜?第五百五十五章 课税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绥机械院的院长六百零六章 未来第一百四十五章 启动十台蒸汽机第六百零四章 火烧贝海儿湖第五百四十九章 对全世界的布局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决晋商最好用的办法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计划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红利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十五章 挑选厂房的地点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热的耐火砖第三章 家里的骄傲第四章 线膛枪的连锁反应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谈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杂交水稻的亩产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业之城的办法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压蒸汽机第三十九章 西洋礼服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胜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机第十五章 挑选厂房的地点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弹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机的选址第四百八十章 李鲁生敢从大凌河堡走?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霉的大宗药材商第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业革命对于大明的初步影响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边基建分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国系列·关羽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业化红利和延续国祚第四十四章 东林党又作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