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计谋是不错,却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工业派又不是提线木偶怎么会听东林党的话只带十台大明蒸汽机。

以王正志的才学,又能够下苦功夫去钻营这件事,明显不会给自己留下这么大一个漏洞。

这也是他刻意留下的,目的为了就是让吏部尚书说句话,不过很快让他失望了。

这位自从当上吏部尚书的新人

任吏部尚书,常年都是一副让人看不透的平静表情,让人猜不透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就连说话都很少,不好毕竟说多了透露出来的东西也多,很容易让人从他说的话里分析出来一些事情。

他不说话有人帮他说话,亲信幕僚作为吏部尚书从刚刚步入官场时的幕僚,相处了这么多年两人甚至达到了相濡以沫的地步。

当然了这个相濡以沫,并不是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而是相差无几的一种默契。

吏部尚书不说话,亲信幕僚代替说出了关于这件事的疑问:“王郎中能有这份苦工实在是难得可贵。”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很明显的纰漏,那就是如何让工业派只带十台大明蒸汽机过去。”

王正志对于自己没能让吏部尚书破例,不免有些失望,很快就缓过来了,他过来又不是为了让吏部尚书破例的。

王正志很快就把这件事脑子里清除出去,继续说道:“这话说的很在理,下官也早就考虑到了。”

“大部分人做官或者说其他的行当也好,就像太史公说的那样,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只要咱们给出一个足够的利,诱导工业派这么做,就一定能起到作用。”

“具体怎么利诱,就看吏部尚书舍不舍的一个天津府的知府了。”

在场的都是官场上的翘楚,还是天底下最有才学的一撮人,不用多说也大致明白接下来意思了。

亲信幕僚点了点头,明白的说道:“王郎中的意思,应该是一个人。”

亲信幕僚也没说多少,只是说出了一个人,就让王正志明白这位亲信幕僚居然是真的猜到了他的意思了。

朱舜的幺弟朱玉。

工业派眼看控制不了庙堂,或者说在庙堂根本党争不过东林党,在朱舜的建议下放弃了对中书庙堂的争夺,转而去争夺地方的控制权。

这个想法真是愚蠢之极,地方官哪有中枢庙堂的官员权力大。

王正志接下来就是要利用这一点,朱舜既然去争夺地方上的官职,不会不想培植自己的势力。

就从朱舜的舅哥宋应晶来看,他已经在培养自己人了,只要放出一个消息能让他的表弟朱玉担任天津府知府。工业派绝对不会放在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毕竟错过了这个机会,东林党绝对不会送给工业派这么一个官职了。

天津府的知府虽然不是顺天府应天府这样的正三品重臣,官职也不低了,已经迈入高官行列的正四品。

大明的状元郎能够做到这个位置都不容易,在朱玉这个年纪也就二十几岁,就更不可能了。

不过,东林党现在给他这个机会,工业派绝对会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机会拿在手里。

王正志点点头,赞同了亲信幕僚的说法:“不错,就是要借助朱玉完成这件事。”

“咱们东林党在朝堂上只要表现出一副卫国为民的样子,为了赈济灾民治理旱情,只要能够把天津府的旱情治理好,什么都能舍弃。”

“再说了这里面还掺杂着重大利益,可以让朱玉去当天津府的知府,工业派不会不动心的。”

“只要动心了就好办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提出要求了,只能允许他们带上十台大明蒸汽机,这样一来,下官前面说的一切都会成立了。”

王正志耗费了几年的苦工去钻研大明蒸汽机,这条计策不可能是一两天想出来的,为了这些计策也是前前后后推算了大半年的时间。

尽量把这里面所有的纰漏补齐,也尽量的万无一失,这才有了环环相扣的只报五万亩实际十万亩。

到后面还有个三十万亩的万无一失。

当然了,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一件事,升官发财。

至于因为这件事,会不会因为耽误了治理旱情,会不会饿死天津府大量的老百姓。

王正志一点也不会去在乎,他现在只关心自己能不能爬到六部侍郎的位置,一步步的成为一位内阁宰辅。

王正志说完自己多年来的苦功,目光转向了吏部尚书,希望吏部尚书能够同意这件事。

至于能不能同意,王正志还是有几成的把握,当然在来之前他是有十成的把握。

只不过在见到了吏部尚书之后,见到了他那双始终保持平静的眼神,心里这才有了迟疑。

不过他这份迟疑明显是不必要的,就在王正志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

吏部尚书点了点头。

这也是王正志从进来到现在,吏部尚书唯一有的一点表情,就是这么一点表情顿时让他心里出现了大喜。

得到吏部尚书的同意,王正志就不在这里多呆了,拱了拱手离开了吏部衙门。

等到王正志离开了吏部衙门,来到了工部衙门忽然感到了一阵后怕。

想他王正志自诩才学无双,智谋过人,可他从进入吏部衙门那一刻起,情绪就一直在吏部尚书的控制里。

吏部尚书没有任何的言语,只是通过一双平静的眼睛,还有最后的轻轻点头。

就像是在操纵牵线木偶一般,操纵着他这个工部尚书的左膀右臂,也是一司的一把手。

后怕过后,王正志不得不感慨了一句:“看来能做成吏部尚书的人,以前那位也好,现在的这位也好,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半个月以后,朱舜和太子朱慈烺从密云县回来了,得到了一个消息。

东林党居然同意让朱玉担任天津府知府。

担任那个未来的天津港的地方最高长官。

第六百零三章 抵达贝海儿湖第一百五十一章 烧水泥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国土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烧弹的威力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个小兔崽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学堂第五百三十五章 铁丝网开始发挥威力第一百零二章 来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三百九十二章 铸新炮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绪失控的东林党第一百二十七章 纽可门汽缸第二百四十一章 顾侍郎的后手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营营长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组织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战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鲁生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术突破口!第四百三十五章 镇远侯被安排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场第三百六十九章 郑员外:你们不懂第三百五十五章 农学院的情况第一百三十章 爱因斯坦级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业中心的工厂规划1第三百八十章 军校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爷哀求宇文德?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万匹布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变曹家635.第631章 改革体制第四百八十六章 抢手的造纸作坊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医学院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勋贵第四百零四章 内有东林党拆台第八章 科学研究太费钱634.第630章 工业崛起第一百五十一章 烧水泥第一百六十四章 压力水井第六百一十八章 叶初春的结局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关的哗变事件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业化红利和延续国祚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十八章 搬迁王恭厂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线机第三百三十七章 黄澍的下场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顺天府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动派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敌,朱舜第二百三十七章 矿石工厂对兴安伯的影响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二百一十五章 购买机械锯床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业革命对于大明的初步影响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报传到工人会馆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机的排水效率第七十四章 什么是工业化第六百一十七章 东林党的好人卡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红利第一百零三章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第一百八十八章 带你见识火箭的威力第五十五章西法党人的狂笑第四百四十五章 晋商又要赚钱了(元宵快乐,加更)第五百一十九章 满清攻打山海关的方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军火公司的成果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祯的态度第五百七十一章 杀了武官贰臣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三百零七章 胜券在握是东林第十七章 量产坑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气缸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战法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锤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议大凌河堡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装火药的诱惑第二百三十七章 矿石工厂对兴安伯的影响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第四百九十五章 范永斗的惨死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岗位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队伍去密云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钻床第一百八十八章 带你见识火箭的威力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里实业家第四百零二章 孙传庭的危机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天才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纺织工业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厂的落成第一百零六章 收俩小弟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线机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军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宁伯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厂的落成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勋贵第一百零五章 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