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新式厂房

三月初二,清明时节。

朱舜忙活完清明节的祭祖活动,骑着小毛驴去了一趟良乡县的县衙,没有直接露面,花了一钱银子让一名小吏帮他买下了京师大学堂对岸的二十亩地。

朱氏纺纱厂的厂房以前是租借了新王恭厂的厂房,毕竟去年的时候,新王恭厂占据的厂房可是上等水浇田,朱舜哪里买的起七八十两一亩的上等水浇田。

短短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朱舜先后坑了东林党、晋商、女真人,还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大的一个难题。

廉价的土地。

真是没有埋没,战略研究所史上最年轻战略科学家的称号。

现在土地廉价的基本上和白捡没有什么两样了,朱舜沿着河岸又买来的十亩地,并且让三叔找来了一批木匠。

从除夕到二月初一的惊蛰,三台珍妮纺纱机一共赚了四十五两白银,又打造了两台水力珍妮纺纱机,朱氏纺纱厂的水力珍妮纺纱机扩张到了五台。

女真人撤退以后,北直隶恢复了往日的安定,朱氏纺纱厂的厂房就搬回了永定河旁边,占用的是新买的十亩上等水浇田。

算上这一次购买的二十亩上等水浇田,朱家现在一共有三十亩上等水浇田了。

三叔朱忠礼把这一批木匠带过来交给朱舜,左望望,右看看,笑的都合不拢嘴:“舜儿,虽然说这些土地种不出粮食了。”

“但是看着这么大一片土地,还都是望不到头的上等水浇田,成了咱们家的祖产,三叔心里就两个字。”

“舒坦。”

五台水力珍妮纺纱机工作了一个月的时间,赚了更多的银子,朱舜从扩大生产规模的宋氏织布厂接到沉甸甸的银子。

先是把女工的月钱给付清了,又把周员外的棉花钱,还有杂七杂八的各种费用去掉以后,剩下了足足一百两银子。

朱舜拿到贫寒百姓一辈子也挣不来的一百两银子,没有继续扩大朱氏纺纱厂的规模,先让三叔去找来一批木匠,又去崇文门联系了一家杉木商人。

杉木、石料、无烟煤这些东西的价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最大的原因就是运费太贵。

好在朱氏纺纱厂的新厂房就在永定河边上,依靠着水运的便利,朱舜把价格压下来三成。

永定河宽阔的河面上行驶过来一艘运着杉木的平沙船,等到平沙船停靠在岸边,船老大走了下来。

三叔朱忠礼念叨完舒坦两个字,注意到了走过来的船老大,疑惑的问道:“你找谁。”

船老大只是给朱忠礼打了一个招呼,径直走向了朱舜:“朱大使,杉木已经运来了,请验货吧。”

朱舜轻轻摆手,平淡道:“不用了,你家老爷是张世叔的朋友,我信得过。”

船老大哈哈一笑,从怀里掏出来一只酒囊,灌了一口说道:“哈哈,朱大使真是个爽快人。”

“我家老爷说了,一般木材运到地方,都是买木材的人自己卸下了,老爷说看在张主事的面子上,不止今天,以后都帮朱大使免费把木材给卸下来。”

花花轿子人抬人,朱舜说看在张世叔的面子上,杉木商人也说看在张主事的面子上,自然而然的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船老大又说了一句以后只要是朱大使家的木材,全部免费卸下来,给足了朱舜的面子的同时,又拉拢了朱舜这个客人。

生客也就变成了熟客。

朱舜拿出来二两银子给了朱玉,交代了一句:“老七,你去集市上买几斤猪肉,中午请船老大他们吃饭。”

船老大看见朱舜安排人去买肉,重重抱拳:“朱大使不愧是干大事的人,够意思。”

船工更是欢呼了起来,干活的时候手脚也小心了很多,免的碰坏了这些杉木。

三叔朱忠礼瞧见这满满一船的杉木,少说也得值七八十两银子,有些不明白了:“舜儿,打造纺纱机也不需要这么多的木材,你买这么多的杉木作甚。”

现在土地便宜了,手里也有钱购买建造厂房的木材了,朱氏纺纱厂就不能像以前那样,窝在一个棚子里了,需要建造正式的厂房。

朱舜购买这一批木材,就是为了建造新式厂房,这件事给三叔说也说不通,只能转移话题:“三叔,你认不认识石灰窑的人。”

三叔朱忠礼当了那么多年的牙人,五行八作的人基本上都认识:“石灰窑的窑工和管事,三叔都认识一些,想买石灰?”

朱舜点了点头,把剩下的十两银子都交给了三叔:“暂时不需要,不过从下个月开始,三叔你让石灰窑的人,给咱们每个月送来一百斤石灰。”

三叔朱忠礼知道朱舜做出任何一个决定,都是有原因的,也没去问原因,就去京城附近的石灰窑谈价格了。

朱舜要建造的新式厂房,是一种建造在水上的水力厂房,也就是瑛国工业革命期间所建造的厂房,外观看起来类似于琼州府的船形屋。

第二天,木匠们开始按照朱舜的指示,把杉木锯成一段一段的木桩子,撑着小船把木桩子打进水底。

沿着河岸边一直向水面延伸了二十四米,每隔一段距离,打上一个结实的木桩子。

西山附近的这段永定河,宽约一千多米,二十四米就连永定河宽度的零头都比不上,不过用来当做厂房,却是很宽了。

按照朱舜的设想,最好是浇筑水泥,但现在还没把水泥研究出来,只能先用结实的杉木打桩子。

耗费时间最多的杉木桩子打好了以后,接下来就容易多了,把杉木钉在桩子上,铺成地面,最后把屋顶和木墙建造出来,留好照明的窗户就完成了。

铺成地面不是把整个地面给封死,按照朱舜的要求,每隔三米预留一个两米的水槽,可以清晰的看见水流‘哗哗’的流淌,用来放置水力机。

新式厂房的宽度一共是二十四米,一排可以放置四台水力珍妮纺纱机,剩下的四米距离是预留的过道。

一个多月以后,三叔朱忠礼看着建造在永定河水面上的壮观厂房,急的满脸通红:“三叔我平时挺会说的,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厂房了。”

朱舜注视终于成型的水力厂房,笑着回了一句:“正规。”

三叔朱忠礼猛的拍了一下大腿,笑嘿嘿的说道:“读过书就是不一样,可不就是正规。”

朱舜回头看着三叔朱忠礼,笑道:“三叔以后也要改名字了,改个正规一些的名字。”

改名字?三叔朱忠礼感觉自己的名字挺不错,哪里要改,不过当他听到朱舜说出的几个字,差点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

“工厂主。”

六百一十三章 东林党坑工业派?第二百九十三章 军工体系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纸工厂的教化大功第一百零六章 收俩小弟第二百八十六章 扎根松江府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七十八章 新式厂房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万匹布第一百八十章 推广土豆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门的整合机会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635.第631章 改革体制第三百九十六章 孙传庭的求援信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战炮的齐射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开端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机械学院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冲击的手工业经济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寿命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二百零七章 倍镜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们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六十二章 第三台珍妮机第一百二十二章 欢腾的京城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军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买办第十五章 挑选厂房的地点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级大国计划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第二百六十六章 远征辽东六百一十一章 满清图谋蒸汽机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报传到朝堂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体系第五百二十八章 开始进攻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书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东林党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杀光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国系列·关羽第一百八十八章 带你见识火箭的威力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爷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库和旱情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林党的柴薪作坊主们第二百六十八章 请军直插女真腹地第四百九十章 范家要发达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号的推广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队伍去密云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军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体系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业派对山海关的影响第五百零八章 收买吴又可第五百五十二章 杀光乡绅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协同的开始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决晋商最好用的办法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业派召集人马第四百三十九章 蛮不讲理的陆军讲武堂学员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号扎根乡野第二百四十章 廉价瓷器买卖第三百五十八章 实业家的啪啪打脸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厂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业中心的工厂规划1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几万汉八旗第一百四十五章 启动十台蒸汽机第二十章 鸟铳制造第六百一十八章 叶初春的结局第三百九十四章 试炮结果第一百八十章 推广土豆第二百四十九章 远征西伯利亚第一百四十七章 钳工等级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温计第三百七十一章 杂交水稻的亩产第一百零一章 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窑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八十六章 抢手的纱线第一百一十四章 黄永发的算计第四百四十五章 晋商又要赚钱了(元宵快乐,加更)第一百三十章 爱因斯坦级第四十八章 王恭厂的火药地窖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二百六十八章 请军直插女真腹地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骚动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装问题第五百一十四章 孙传庭杀乡绅第五十五章西法党人的狂笑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变成实业阶层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变蛟的新战术第五百二十七章 让满清见识近代化堡垒第二百零一章 卖火箭第三十七章 大纺车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级大国计划第三章 家里的骄傲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极的大笑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义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学驴叫632.第628章 先帝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