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

这一番谈话下来,朱元璋手下的诸多文臣,不论新旧,皆是如沐春风,尤其是贾鲁和朱升,两个老头止不住地笑,可以说是老怀大慰。

其实他们俩和刘伯温有类似的情况,都曾经是元廷的官,贾鲁还做到了中书左丞,属于最高层了。

哪怕他们已经彻底看透了元廷的本质,也没心思替元廷招魂。但过去的经历没法抹除,总会有人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比如朱升,他在历史上辅佐朱元璋夺得天下之后,就立刻急流勇退,不再掺和朝政,作为提出了九字真言的顶级谋臣,在大明建立之后,居然没有多少建树,不得不说,这里面的水真是太深了,他也把握不住!

但是今天的情况大不相同了。

张希孟主持的这场讨论,彻彻底底形成了新的论述……这玩意如果发展下去,简直堪比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甚至还要更高一个层次!

后世感激祖龙的人不少,盛赞秦始皇的功劳,没有政哥哥,就没有大一统的中华大地……这话倒是千真万确,一点错误都没有,如何盛赞祖龙,都不为过。

但是也不要忘了,秦朝毕竟二世而亡,统一天下仅仅十五年,而在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分封诸侯,把中原天下划分得比战国还要细碎。

如果延续项羽的路子走下去,中华大地短暂的统一,没准就跟孔雀王朝似的了。

在这个时候,是刘邦站了出来,承接了秦朝的基业,汉承秦制,扛起了祖龙的担子,继续完成祖龙没有完成的事业……经过汉初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总算是维持住了大一统的局面,而且还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从此大一统才深入人心,不论如何改朝换代,这个统一的大局,谁也抗拒不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原之地,亿兆百姓,以汉人自居,仅仅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刘家的功业,丝毫不在祖龙之下。

刘家人也不是一下子就会当皇帝的,刘邦立国之后,遭遇异姓王造反,碰上了匈奴入侵,辛辛苦苦平叛,旧伤复发,又老又病,死了。

随后外戚专权,吕氏秉政,再之后又冒出了七国之乱,虽然有文景之治,但是汉初的天下,还是纷乱不止,想要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何其艰难!

而这时候,历史的接力棒到了汉武帝手里。

励精图治,抗击匈奴,刘彻不光铲除了威胁大一统的所有隐患,还把中原王朝推向了新的巅峰,秦皇汉武,并驾齐驱,便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凑巧的是,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儒士站了出来,提出了天人三策,策动天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给这个大一统的国家,注入了思想和灵魂!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大一统,强调尊王攘夷……他的这一套思想,正好给了汉武帝提供了最好的理论依据,推恩诸侯,出击匈奴,大汉江山,步入极盛。

且不论独尊儒术到底好不好,事实上自大汉之后的一千多年,不管朝代变幻,都是延续着相同的框架,大家在里面修修补补而已。

一直到了大宋朝,三百年江山,落到了元廷手里,曾经有的骄傲,碎裂一地……在几十年的痛苦压抑之中,一抹红色崛起在黄河与长江之间,一群出身低微的农民拿起了武器,开始恢复旧山河的战争。

黄河南北,淮东淮西,长江上下,不计其数的英豪,投入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之中,有人喊出重开大宋之天。志在恢复旧山河。

元廷已经注定灭亡,新的天下会是什么样子的?

未来的皇帝要如何治理国家?

天子,朝臣,百姓,到底该是什么关系?

赵宋亡国,元廷崩溃……几百年的惨痛教训,该从中学到什么?

又该如何治理天下?

这一连串的宏大问题,拷问着当世的聪明人……贾鲁,朱升,乃至无数的学者,都在思索,奈何他们都没有能让所有人信服的答案,所以他们也都有犹豫和纠结,对未来没有信心,又忘不了曾经为大元臣子的过去。

一只脚踏进了新的时代,一只脚还在旧时代的泥潭里挣扎。

更有一种可能,他们面对是旋转门,好容易推翻了大元朝,结果一头转回了到了大宋的剧本,依旧是文恬武嬉,党争不断,改革推行不下去,皇帝越来越昏聩无能,边境的蛮夷崛起,最终凄惨亡国……重温旧梦了属于是!

到底该怎么办?

在经历了白骨如山的惨痛教训之后,明末的思想家们开始彻彻底底的反思,到底真正的皇帝该是什么样的?大明又为什么会灭亡?

无数日夜的苦心焦思之后,有人写出了明夷待访录,提出了原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上古之时,人们因为私心,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没人去做,危害大家利益的坏事,又没人敢挺身而出……直到上古贤君出世,不计个人得失,兴利除弊,以千百倍的勤劳,治理百姓,才有了三代之治。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三代之后的君主,把天下视作私产,尽占天下之利,把天下人当做客,自己当做主,一个人当皇帝还不够,还要传之子子孙孙,敲剥天下人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这还是真正的为君之道吗?

这是在大明灭亡之后,一些遗民从血泪当中总结出来的教训。

试问真正的为君之道是什么?

天下该如何治理?

穷极大明一朝,或许都没有人想明白,大明之后的三百年,怕是更没有人敢想了。

面对这个巨大的难题,张希孟抢在大明立国之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未来的君王虽然秉承天命,而天命既是人心,人心既是土地。

天下之田亩土地并非天子私产,而是受之于天,分之于民。

未来的天下,核心就在于公平!

使耕者有其田。

使人人免于饥寒。

相比于礼运大同,张希孟不但憧憬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还给了这个世界一个最坚实的根基!

均田!

今天张希孟谈的这些,完全可以总结成日后百年的金科玉律,甚至可以传承更久……只要朱家军能顺利夺得天下,这一套主张能够落实,一位成就远超朱子的圣人,就要冉冉升起了。

这件事情着实太重要了。

堪称石破天惊,也不为过。

也难怪几位老先生如沐春风,如醉佳酿。

而在人群当中,反应最激烈的竟然是龚伯遂,他思索再三,突然大笑,随即向张希孟深深一躬。

“朝闻道,夕死可矣!在下能听闻先生高论,此生无憾!大元大宋皆是过眼烟云,不值一提,奉行天命,救济斯民,才是吾辈读书人当为之事!奈何龚某无福,竟然委身元廷,替脱脱之流,为鹰做犬,犯下了大罪,铸成了大错!事到如今,想要回头,已经是万万不能!”龚伯遂慨然长叹,泪如雨下,“老天不公啊!”

他顿足捶胸,满腔悲愤,根本不可能作假。

朱元璋沉吟许久,突然道:“张先生,咱想赦免龚伯遂,让他替咱做事,你可如何?”

如果是平时,老朱可能直接下令赦免,但是今天他把决定权交给了张希孟。

“主公,龚伯遂悔悟,自然可以视作赦免的条件之一,但是却不好因此就赦免一个人的罪行。再有身在战俘营,也并非不能做事。修桥铺路,清理杂物,乃至批阅考卷,清丈田亩,大可以让他戴罪立功,听其言观其行,这才是正办!”

老朱思忖少许,竟然笑了,“果然是正道直行……龚伯遂,你以为张先生之论何如?”

“罪人心悦诚服!心悦诚服!”

龚伯遂站直了腰杆,心中的郁结荡然无存,不管做什么事情也好,总算可以和过去告别了。

他是彻彻底底新生了。

这时候也先帖木儿竟然急了,他对张希孟讲的东西还是糊涂的,只觉得元朝皇帝从一开始就是罪行累累,错误严重,根本没有奉行天命,简直糟糕透了。问题是他们这些人该怎么办?还有没有抢救的必要啊?

“张先生,我等该当如何?莫非就十恶不赦吗?没有一点改过自新的机会吗?”

张希孟笑道:“自然是有的,你们首先要真正反思,要认同均田均赋的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和百姓的一样的位置。只有如此,才能彻底跟过去切割,才能重新做人!”

虽然没有给他具体的承诺,但是也先帖木儿已经十分满意,连带着其他几位蒙古高官也都松了口气。

同时他们也明白了,这就叫格局!

难怪朱家军俘虏他们之后,并没有下杀他们,人家志存高远,岂是凡夫俗子能理解的!

从今往后,就老老实实改造好了,总还有机会的。

这是一场让所有人都很满意的大会……转过天,朱升和贾鲁相约,两个人骑着驴出城,怀中就揣着朱家军的分田大纲,前去探查民情。

张希孟讲身体力行,不会因为他们的一番谈论,就完成了分田大业,恰恰相反,真正艰难的工作还在后面。

但是这俩老头明显信心十足,毫不畏惧。

“咱们可不能让年轻人小瞧了,老马更要当先啊!”贾鲁笑呵呵道。

朱升皱了皱眉,“可咱们骑的是驴啊!”

“驴怎么?这小驴跑起来,可不比马慢……不信你瞧着!”说着贾鲁抓着鞭子,朝着朱升的驴屁股,狠狠抽了一下!

“老贾,你使坏,你玩的阴的!”朱升死死抓着缰绳,险些摔下去。他的背后响起贾鲁的笑声,老头也给了自己的小驴一鞭子,追了下去……

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间之屑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张相学习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叶又没了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难为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统拖不得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风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夺一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开科取士第二百七十二章 胆大包天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贵子第六百五十章 铁锅炖贪官第一百零四章 全员反叛第三百三十四章 脱胎换骨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贵!第九百零七章 清扫干净第七百七十七章 贫家子的胜利第三百零六章 册封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蓝玉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无敌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六百一十八章 张相赠诗第四百零八章 单向透明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个技术活儿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铁矿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六章 论守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这个考验我?第一百八十五章 后继有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胜第十章 夫人在行动第四百一十六章 巨贪第四百零六章 国公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后起之秀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缘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张相公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七百七十七章 贫家子的胜利第四百零二章 请孔家做个大元忠臣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门生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张相学习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六百二十四章 划分行省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们不欠军饷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巾大联军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资产第二百二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第七百一十章 朱标的做事小技巧第七百八十九章 驸马牵连其中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写书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开疆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证第三百二十三章 脸都不要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劳动无价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狱中悟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轻松出狱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虏楼船第六百七十二章 为陛下贺!第六百一十一章 会说话的蓝玉第十九章 贾鲁病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宫,建学堂第七百七十七章 贫家子的胜利第七百三十八章 两个大明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万补贴朱多多第七百零九章 我们不会让父皇失望的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七百零七章 愤怒的张希孟第八百二十七章 农学家朱元璋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长悟了第三十七章 优势在我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国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两桌客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戏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军侯的格局第七十七章 剥皮见心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过考试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驸马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们的第一课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风破城第一百章 军中不许赌博(三更求票)第一百八十二章 实干兴邦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