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刘伯温归心

方关着实没有料到,事情竟然会这么顺利,朱元璋的和蔼可亲,简直就是元末好叔叔了。他爹方国珍作为老资格的义军头领,人品的确堪忧。

方国珍起义非常早,比刘福通还要早了两三年,但是却没人把方国珍起义视作红巾军的开端,倒不是大家伙欺负方国珍,实在是他干的事情不让人佩服。

这货是被人告发通匪,不得已起兵,元廷派人征讨,他打赢了,还把对方俘虏了。按理说是赢得了大捷,很好的事情。

但接下来这位就干了一个宋江行为,他把俘虏的元将放了,想要让元廷封个官。

看到了这里,是不是觉得方国珍及时雨附体,元末呼保义了属于是!

对不起,人家才没有宋江那么傻呢,他随即攻下了温州府。

元廷震怒之后,再度派兵,结果又被方国珍打败,随即又上演了招降的戏码。

投降了元廷之后,方国珍见机不对,诱杀了元廷在台州的守将。

都到了这一步,你还想怎么样?跟元廷拼了吧!

不行,如果拼了,咱这个反复横跳大师的名头,岂不是白叫了,他竟然又斥巨资,买通了元廷朝中的大官,给他谋了个职位。

但是方国珍竟然又嫌弃官小,他自己又夺下了台州。

元廷也被方国珍弄得没脾气,已经不知道这位降而复叛,叛后又降多少次了。

按理说元廷已经恨死了方国珍,想要把他挫骨扬灰了。

奈何此时元廷已经在高邮惨败,几个巨匪都对付不过来,方国珍这种小毛贼,也就无关紧要了。

而且元廷还是捏着鼻子给了方国珍漕运万户的官职。

也不知道是相爱相杀出了感情,还是方国珍转了性,反复横跳无数次的方国珍竟然想当元廷的忠臣了,并且准备攻击已经渡江的张士诚。

其实看看地图就知道了,方国珍占据了浙江沿海的一条线,他想要发展,最好的选择就是平江府。

和张士诚的目标一致!

方国珍是准备跟张士诚斗一斗的,但是此时朱元璋快速崛起,并且从金陵南下,夺取浙东州府,气势如虹。

方国珍真怕老朱一口气把他给吞了。

这才派儿子方关过来,跟老朱诉苦,想借机试探朱元璋的态度。

令方国珍没有想到,朱元璋很容易就答应了结盟,并且还愿意提供粮食,这也太好说话了!

有了朱元璋帮忙,至少面对张士诚,底气就足了。

方国珍大喜过望,他高兴地直搓手。

“看起来朱元璋也是个土贼啊!他起自淮西,自然不知道海上之利,正好给我大显身手的机会!”

方国珍想了想又道:“吾儿,你看朱元璋穿戴怎么样?”

方关想了想,“很寻常,就是军中的装扮,他身边有个年轻的谋士,看起来是朱元璋的心腹,竟然还穿着布衣,连丝绸都没有穿。”

方国珍笑了,“好,既然这样,咱就给他开开眼界……你挑选一些上好的丝绸,对了,再把为父的那个金玉马鞍带上,一起送给朱元璋!”

“什么?”方关大惊,“爹,那个马鞍子可是您老费了好大力气才抢来的,您不是说要当传家宝吗?送给朱元璋干什么?”

“蠢材!你是要个马鞍子,还是要平江府?杀进苏州,别说马鞍子了,就算是一匹金马,玉马,都是现成的!你给我记住了,一定要交好朱元璋,有了他,擒杀张九四,不在话下!”

方国珍踌躇满志,方关也只能带着礼物,再度去拜访朱元璋。

上一次他见老朱,还是在宣城,而这一次,朱元璋已经到了金华县。

还不到一个月的功夫,朱家军接连攻下宁国路,徽州路,广德路,建德路,并且拿下了大半个婺州路(并非婺源,而是金华)。

朱家军进军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简直让人咋舌。

方关再来看亲爱的朱叔叔,竟然觉得这位叔叔又高大了许多,压迫感更加强烈。他直接就跪下了。

“小侄奉父命,有礼物献给叔父。其中上好丝绸五百匹,茶叶一千担,还有一座金玉马鞍,请叔父笑纳!”

说着方关让人把礼物送上来,丝绸,茶叶,都是方国珍精挑细选的,金玉马鞍,更是珠光宝气,奈何朱元璋看在眼里,竟然没有多少表示。

只是淡淡道:“令尊有心了,咱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只有随身佩剑,就送给你爹吧!”

老朱摘下了佩剑,递给了方关。

方关接在手里,看了一下,竟然没有珠宝佩饰,果然是穷鬼一个!但是他也不敢小觑,毕竟朱家军的名气在这里。

方关想了想,就道:“叔父,小侄还有个请求,希望叔父答应。”

“说吧,咱能答应的都会答应。”

“是这样的,我爹有个仇家,最近没了踪影,听人说他的妻儿都在家中,我父准备派人过去,抄了他的家,抓了他的家人报仇……只是唯恐叔父会领兵过去,还请叔父恩准。”

老朱不解,“你爹要抓谁的家人?”

“自然是老匹夫刘基!”

“刘基?”朱元璋眉头紧皱,“咱听说这人颇有文采啊!”

“对!就是这个老匹夫!”方关切齿咬牙,“叔父,你不知道,他是元廷浙江行省的都事,这个老匹夫,心肠坏透了,他一直说我爹反复无常,是罪魁祸首,主张要杀我爹!您说,这个仇能不报吗?”

朱元璋神色之中,闪过一丝异样,随即他对方关道:“刘基老家在青田,那里是处州境内,不是你爹的地盘啊!”

“没错!处州的确不在家父治下,如今叔父已经到了,不敢不跟叔父知会,还请叔父恩准。”

Www✿тt kдn✿¢ Ο

方关不停瞧着老朱,察言观色。

朱元璋怔了怔,随即一笑,“你爹和咱是盟友,处州又不是咱的治下,你们就算要出兵拿下处州,咱也无话可说,更何况只是抓人,咱更不好说什么……可刘基这人去哪了?你们知道吗?对付孤儿寡母,似乎不是君子作为啊?”

方关冷笑道:“叔父真是宅心仁厚,刘基老匹夫自己找死,怪不得别人,他现在的确不知道去哪了,听他手下说,老匹夫可能是偷着进京了,想要给元廷上书。叔父,这人对元廷忠心耿耿,是个死硬的老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啊!不光要杀,还要诛灭九族!一个不留才好!”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终于没有再说什么……“你下去歇歇吧,四处瞧瞧,回头咱有机会还想跟你爹见面,一起青梅煮酒,纵论英雄啊!”

老朱几句话,把方关打发走了。

回头他就把张希孟叫了过来。

“那个刘伯温在战俘营怎么样?”老朱好奇问道。

“还不错。”张希孟不知道朱元璋的意思,只是如实道:“他应该还有些别扭,不愿意跟咱们完全合作。但是据我观察,应该是文人的那种酸臭脾气,有些自高自大惯了,不想低头。这人本质倒是不坏,这些日子也先帖木儿揽了十倍的名册图集的工作量……宣城的授田都是他在核实,不过也先帖木儿本事也有限,不用问,肯定有人帮他,而帮他这人很可能就是刘伯温。”

朱元璋听到了这里,微微出了口气,仰头看了半晌,他无奈笑了,“先生,你说按照道理,一个依旧心怀大元的人,死就死了,咱不该在意。可若是祸及妻儿,还是无辜的孩童妇人,你说咱能无动于衷吗?”

张希孟惊问:“主公可是说刘家人?”

“嗯!”朱元璋点头道:“刘基走得时间长了,他的手下溃散,有人跑到了方国珍那边……偏偏以往刘基主张严惩首犯,要诛杀方国珍。现在方家想要拿刘家人出气,咱已经让方关留下几天,暂时拖延一下。刘伯温妻儿的命,就捏在了咱的手里啊!”

张希孟当真是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带来的风暴还真是越刮越大了,他提前拿下了刘伯温,竟然导致老刘有家破人亡的危险。

“主公,生杀予夺,雷霆雨露,皆出自上。如果能借着方国珍的手,杀了刘伯温的妻儿,逼着刘伯温给主公效力,似乎也不错!”

张希孟低声说完,就发现老朱脸上纠结起来,按照道理,朱元璋的确最狠元廷走狗,偏偏刘伯温就属于那种比较倔的。

你要是早点投降,咱岂会不管你的家人?

也先帖木儿等人的家眷,可都被朱元璋接了过来。

咱老朱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可你刘伯温太不识趣了!

过了良久,朱元璋突然无奈一笑,“先生派人用快马把刘伯温接来吧!他家的事,就让他自己解决!”

朱元璋复又叹了一句,“孩童何辜啊!”

张希孟顿时露出了笑脸,果然老朱的心还是有温度的。

接下来要看的就是刘伯温了!

为了接刘伯温过来,张希孟让郭英亲自去办,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刘伯温就风尘仆仆,从宣城赶来,直接到了老朱的军营。

朱元璋没有见他,只是让张希孟来处理。

张希孟讲事情说了一遍,“主公让你自己先回家中,救走妻儿,至于何去何从,你看着办吧!”

刘伯温听到方国珍想要对他妻儿下手,眼睛都要瞪裂了。

他老来得子,今年一个八岁,一个六岁!

方国珍这个贼,竟然下得去手!

刘伯温怔了少许,突然双膝跪倒,冲着朱元璋的帅帐,用力磕头,复又起身上马,直奔老家而去……

第七百八十七章 张家第三胎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孙之师第二百九十七章 纠错第五百零三章 鲤鱼焙面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二百五十七章 谁不想过得好!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一百一十八章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国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难为第三百八十八章 内斗果然开始了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达第十章 夫人在行动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后人第七百零一章 圣明的老朱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盐法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宾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丰收时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会保你的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团成立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们并肩作战吧!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二十六章 粮食就是一切!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明的张相公第二十二章 势不可挡的朱重八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闯关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纪律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国家抵债第六百八十章 识字卡第三百二十五章 简朴的张先生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决战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养储君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八百六十九章 疯狂的大明科学家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孙伴读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职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军的第三百五十二章 烧出新乾坤第四百一十四章 岭南工商畅想第四百四十九章 张相的终身大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辽东大捷第一百五十七章 装备碾压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狱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难的考试第六百零二章 什么叫洪武大帝啊!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巾大联军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动送上门第二百五十四章 张李同心,其利断金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虏工作第三百九十五章 筹备登基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为难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团聚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门败落第六百三十五章 绣春刀,出鞘第二百二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第七百零七章 愤怒的张希孟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产和建设第七十章 好官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温侯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学习大明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们的第一课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证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二百零四章 大盗现身第二十四章 落脚之地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四百一十四章 岭南工商畅想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复兴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国之法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贼土匪的智慧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战后总结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许加入华夏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给百姓的礼物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还活着!第四百八十三章 张相小课堂又开课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乐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战场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复兴第十九章 贾鲁病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壮士十年归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传天赋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