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

出来了泥淖,大家伙都松了口气。

朱升从身上摸出了一枚宋代的铜钱,笑呵呵塞在了小丫头的手里,嘱咐道:“回去的时候,可要小心了,别再走错路了。”

小姑娘脸红了,接过铜钱,小心翼翼塞进荷包里,随后道:“老伯,俺是不是太笨了?俺想读书去。”

“读书……好事啊!”朱升笑道:“古人读书,很重要的一个本事,就是要明辨方向,学会认路。”

“真的?”

“嗯!要是不认路,孔夫子怎么周游列国啊?”朱升笑眯眯说道,他这把年纪,忽悠小丫头,简直是手到擒来。

这个小姑娘还真认真思索了片刻,突然又沮丧了,“我,我今年都十六了,俺娘说俺是野丫头,读不了书的。”

朱升略微想了想,笑道:“是年纪大了点,不过没关系,老伯给你一本书,等你把上面的字都认全了,你就去金陵找我……到时候老伯帮你想办法!”

小丫头哆嗦着接过朱升递过的书,手竟然有些颤抖。。葡萄大的眼睛,又多了一层华彩。她用力点头, “多谢老伯, 我一定会去的!”

小姑娘跳上车辕,挥舞鞭子,赶着马车,飞快返回家乡。

她跟着同村人一起回去, 自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朱家军这一次的后勤运输, 堪称完美。

在大军到达的前两天,民夫就已经准备好了, 他们带着粮食, 军需用品,集结到预先选定的营地, 等候朱家军。

有些地方准备的齐全,甚至是百姓在营地埋锅造饭。

朱家军到了, 也不用自己做饭, 直接就能吃口热乎的。

填饱了肚子, 就有帐篷休息。

这样行军,速度怎么可能慢?

张希孟亲眼看到, 有一个老汉, 他推着两袋面粉, 交割之后,竟然不走, 直到看着有人和面,蒸了馒头, 士兵吃到肚子里,他才用力抹了把下巴,推着空车,唱着山歌, 欢乐离去。

这些民夫有的只是送到临时的营地, 就可以离去,也有需要驱赶马车, 挑着担子,协助朱家军运送辎重……这些人通常需要走一百里左右,然后由别人接替,自己返回家乡。

只有那些身强体壮, 在地方上就是民兵的, 才会一直追随着朱家军,搬运粮草,构筑营地,挖掘壕沟。

甚至到了必要的时候, 还要参与战斗。

很显然,朱家军层次分明,动员能力强悍,人力调配得当……这一整套体系,有八成以上,都是李善长的功劳。

这位小吏出身的左相国,处理政务的能力,的确过人。

不管老朱在别的方面多厌恶他,也离不开李善长的原因所在。

朱家军顺利赶到武阳渡,只要渡过面前的武阳水,洪都城近在眼前。

扎营休息的时候,朱升就跟张希孟道:“这一路走来,二十天光景,老夫是大开眼界,信心十足……我敢说只要在咱们周围,没有五倍兵力,休想占到便宜!”

张希孟笑了,“枫林先生是说咱们后勤保障,冠绝天下,让你老信心十足?”

朱升笑道:“当初在高邮城下,脱脱的四十万大军,真正能出来打仗的有多少?”

这个问题难不住张希孟,毕竟龚伯遂和也先都在回忆录里写得清清楚楚了,这个准确数字,或许大都的元皇帝都不知道,但是张希孟一清二楚。

“也就是二十万人出头,也先给出的最多数字,只是二十五万而已。尽管他们征调了几十万民夫,却还有许多事情,必须拨出兵马,小心仔细去做。兵力打个对折,都已经是最乐观的结果了。”

张希孟说的还只是那四十万真正存在的兵马,脱脱号称百万大军,也不是完全胡说,因为还有几十万的民夫哩!

如果全都算上,真正的战兵,或许只有五分之一。

所以有三两万人马,诈称五万,十万,是绝对有道理的。

而这个规律在朱家军这里,再一次失效了。

“咱们这六万多人,至少有五万以上,可以直接投入战斗,如果把那些民兵征用过来,我们就能投入六万以上!几乎全军都能上战场!”

朱升说到这里,都有不免情绪激昂。

这份独一无二的本事,也就表明,在临近朱家军地盘的一两百里之内,朱家军几乎是不败的!

除非是几线同时开战,而后还要集结五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占到便宜。

当然了,如果朱家军搞远征,深入敌方境内,远离了充足的后勤保障,这个评估结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过幸运的是洪都还不远!

而且貌似陈友谅就在城中。

如果能提前消灭陈友谅,或许就不会有鄱阳湖之战了。

“最好一战重创天完,尽快消灭这个心腹之患,恢复中华,刻不容缓!”朱升胡须飘扬,气势十足。

这老头朝气勃发的模样,还真像个少年。

张希孟倒是镇定许多,陈友谅这家伙别看败给了老朱,但是他能跟朱元璋较量那么多年,还一度有胜利的希望,这人的本事不是那么差,或者至少运气很好,不会那么容易死掉。

张希孟不由自主,将目光越过武阳水,落到了洪都城。

陈友谅此刻正在干什么呢?

……

身处乱世,从来不缺传奇。

假使陈友谅胜过老朱,最终一统天下,他也会是个传奇皇帝,毕竟老朱的身份低微,陈友谅也不高。

甚至陈友谅的祖上都不姓陈,而是姓谢。

他的祖父入赘陈家,这才改姓陈,所以说陈友谅的骨子里就有赘婿噬主的基因。

陈友谅虽然是个渔民,但是他的格局很大,从小就喜欢读书,说话一套一套的。在一群胎教肄业的小伙伴中,显得是那么鹤立鸡群,不同凡响。也不知道陈友谅搞没搞过陈友谅同学会一类的团队,反正跟着他混的小伙伴还真不少。

很有卡大佐年轻时候的风范。

凑巧的是,陈友谅的祖父也埋了一块好坟地,也有人说,日后子孙必定大富大贵。

陈友谅出道甚至比朱元璋还晚,他是在脱脱高邮兵败之后,天完重新跳出来,攻城略地,此刻陈友谅带着小伙伴,决定起义。

不过虽然陈友谅出道晚,但是他实力膨胀得却很快。

首先,陈友谅小伙伴众多,本身就算是半个豪强,有宋江的劲头儿。

其次,他跟了个好主子。

倪文俊这人颇为能打,天完早期是靠着彭和尚,南征北战。结果彭和尚被打死了,天完退入山中,几乎亡国。

直到脱脱兵败,倪文俊跳出来,重整旗鼓,打了好几个胜仗,又把徐寿辉接到了汉阳,重建天完。

倪文俊出任大将军,总揽兵权,随后从湖广杀到江西,不到两年的时间,打下了偌大的地盘。

坦白讲,从他们发展壮大的速度来看,老朱的确差了一筹。

如今的天完就有几十万大军,舟船是朱家军的十倍,能征惯战的将领,更是比朱家军还多。

陈友谅拿下了整个龙兴路,坐镇洪都,又攻取了抚州,瑞州、袁州等地……绝对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大军兵锋所指,攻破饶州,打下太平,进军金陵,而后顺流而下,一举灭了张士诚,南方红巾,就是咱天完的天下了。

刘福通那边北伐,建国号大宋,想要恢复大宋天下。

咱也有这个心思,到时候还要看看谁的本事更大!谁才是铁血大宋朝!

至于朱元璋这边搞得什么华夏吴国,什么驱逐胡虏……这套东西,以陈友谅的学术水平,还是不那么容易理解的。

不过也没有关系,只要打进了金陵,灭了朱元璋,也就不用理解了。

连续获胜的陈友谅,膨胀得的确有些厉害。

他也得到了消息,说是朱家军杀了过来。

但是陈友谅盘算,要调兵遣将,朱家军怎么也要一个月以上才行,而到时候他不但能从抚州等地抽调人马,大将军倪文俊也会派人过来。

集合十万大军,破朱易如反掌!

可朱家军来得太快,前锋半个月就逼近了洪都城,还是让陈友谅大吃一惊。

他不得不依靠洪都的兵马,全力以赴,对付朱元璋了。

虽然兵力上处于劣势,但陈友谅依旧有信心。

一个是洪都城池坚固,一个是他长久以来,未尝败绩,积累了强大的自信。虽然很没有道理,但事实就是如此!

咱老陈就是不败的!

朱元璋,放马过来吧!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个当口,突然一封密信,摆到了陈友谅的案头。

写信的人正是徐寿辉,天完大帝!

一个君主,越过倪文俊,直接给他的部下写信,进行微操。

只能说明一件事,徐寿辉对倪文俊不信任了。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倪文俊这家伙也不知道脑袋怎么抽了,竟然生出了投靠大元,接受诏安的想法。

或许倪文俊觉得同样是当臣子,给徐寿辉做臣子,肯定没有给大元做臣子威风……他向元廷求了个湖广行省平章事的衔。

不但如此,倪文俊还通过俘虏的大元威顺王之子,跟元廷通信,索要官职!

奈何他做事粗心,竟然让徐寿辉知道了。

这位天完大帝立刻给陈友谅写信,看他的意思。

陈友谅稍微思忖,立刻就知道了怎么回事。

倪文俊是天完第二次崛起的第一功臣,但是他却不是彭和尚的亲信……如今的天完,基本上是两个大派系,一是徐寿辉,倪文俊,陈友谅等人代表的非彭党势力。

一个是以邹普胜,赵普胜等人代表的彭党。

毫无疑问,彭党根基深厚,又有着最坚定的抗元意志。

而野心勃勃的倪文俊一直想独揽大权,他跟彭党之间冲突不断。既然彭党反元到底,他就接受元廷诏安,跟元廷联手,灭了彭党和徐寿辉,唯我独尊。

陈友谅稍微思忖,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一件大事,非常非常大的事……他倒是不觉得投靠元廷有什么不妥,只是一旦让倪文俊得手,以此人的度量,自己这个部下也未必有什么好下场!

怎么办?

是留在洪都,跟朱元璋决战,还是返回汉阳,提刀上洛,跟倪文俊痛陈利害,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赘婿噬主?

陈友谅陷入了沉思。

就在朱元璋大军到达武阳渡的次日,陈友谅率领着三千精锐,悄然离开了洪都。

在大战关头,他溜了……

当张希孟得到消息的时候,目瞪口呆,老朱和朱升等人,也是大摇其头,陈友谅这个东西,竟然跑了,我们兴师动众,岂不是白来了一趟。

大家伙五味杂陈,只有张希孟暗暗惊喜……元末小吕布要发动了吗?

赘婿噬主,好戏来了!

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雳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八十章 上学啦!第七百零一章 圣明的老朱第五百三十九章 门下省考试第一百六十三章 轻松出狱第七百八十七章 张家第三胎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带货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三百三十六章 为反贼立传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养兵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进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三百九十四章 国号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团圆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挥使第三百一十六章 总算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资产第九百一十章 张希孟的告诫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许加入华夏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问第四百二十九章 连大户都背叛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读传家的真相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兴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标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们是陛下的乡亲第六十章 落网(加更求票)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庙祭祀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三百零六章 册封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儿大孝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群贤第七百六十九章 张庶宁的苦读计划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这个考验我?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九百零四章 圣人出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孙之师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第九百章 到了地狱你也不行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八百七十二章 应天上空的眼睛第七百五十六章 罢相第五百七十章 换了人间第九百零三章 张太师的境界第二十四章 落脚之地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题家第七百八十九章 驸马牵连其中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无类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孙子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伤的世界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试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百九十章 神将常遇春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四十章 郭子兴的馈赠第九章 论地主豪强的软弱性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标的感悟第七百七十七章 贫家子的胜利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门败落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九百一十章 张希孟的告诫第四百九十一章 亲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们想回家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给我撑腰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归心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爷心善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难的考试第八百七十九章 开国旧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无穷的宣传战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一百零五章 赵均用覆灭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孙子第六百一十八章 张相赠诗第四百零七章 张少师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论和实践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蓝玉第六百六十八章 华与夷第三百三十二章 冲突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伤的世界第二百九十三章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第八百四十九章 夺了鸟位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