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绝境的陈友谅

“三千将士,所余不足六百,过半将士,尸骨无存,葬身异乡……淮西儿郎,无负大明啊!”

面对汤和的捷报,朱元璋眼圈泛红,钢铁心肠,此刻也是潸然泪下。

张希孟同样满心感叹,说实话汤和这一路军,属于闲棋,彼时张希孟甚至想,就算他们失败了,也可以探探路,了解情况,给日后提供方便。

但是面对这个结果,张希孟不得不承认,当初的他草率了。

远隔千里之外,在完全陌生的环境,想要扎根,并且发展壮大,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不是有一套想法主张,就能办成的。

需要每一个将士都有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百死不悔。

还要善于动脑,乐于学习,能够处理层出不穷的困难,不但保存自己,还要发展壮大,最终消灭敌人。

站在此刻,张希孟也不得不说,自己当初低估了事情的难度,仓促提出建议,他是有责任的。

但是同样的,汤和给出的答卷,也是张希孟万万没有料到的。

曾经张希孟一度认为,汤和只是个二流将领,无非是仗着和老朱关系好,资历老,才能在一众开国功臣当中,安然无恙。

可事实上,汤和这人的智慧不容小觑,人品也过得去。而且汤和曾经主持沿海的抗倭事宜,他修筑的堡垒,一直到了嘉靖朝,还在发挥作用,庇护着东南沿海的百姓。

他或许没有徐达的帅才,没有常遇春的勇猛,但是汤和却有着相当了得综合能力,几乎堪称六边形战士。

用兵、内政、治军、治民、选才、用人、团结部下,凝聚人心……汤和把每一项都做到了八十分以上。

也唯有如此,他才能在几乎绝境之中,愣是闯出了一片天地,化不可能为可能!

“主公,曾经臣以为关铎等人,能迂回上都,杀入高丽,堪称当世奇才。现在思量,汤国公之才,不在关铎等人之下。而且如果是汤国公领兵,或许北伐中路军,还能在辽东高丽站稳脚跟,最终覆灭元廷!建立殊勋!”

朱元璋略思忖,竟然用力点头,“是咱低估了汤和的本事啊!他这些年真是不容易,手下将士,包括这几万苗兵,也着实不易!”

朱元璋面对着捷报,沉吟良久,突然提起笔,在后面写了八个字:汤公威武,将士万岁!

张希孟微微沉吟,朱元璋却道:“数年征战,百死不悔,忠义肝胆,盖世无双。他们当得起!赶快派人,送回去吧!”

张希孟连忙答应,急忙安排拱卫司的人快马加鞭,将这份殊荣送去武陵。

办妥之后,张希孟心中颇为感叹。

淮西勋贵,骄兵悍将,并不是什么好词儿。

这帮人创造了大明,打出了赫赫威风。

却也成了日后朝中的一股祸害。有许多将领居功自傲,肆意妄为,结党营私,把朝局弄得乌烟瘴气。

这么一群人,对上了不肯妥协的朱元璋,自然是屠刀高举,杀了个血流成河。

朱元璋耗光了后半生的精力,淮西勋贵也损耗殆尽。

是非对错,难以论说。

不过能不能找到另外的办法解决这個问题……比如好好引导淮西勋贵,让这个战斗力爆棚的集团,保持着旺盛的战力,同时又能把注意力放在该放的位置上。

人才难得,猛士难寻……只要把这些将星用妥当了,便是华夏的福气。

诸如汤和这种,数年历练,从最艰苦的环境中杀出来,张希孟不觉得汤和会把人生的目标定为简单的荣华富贵。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张希孟同样经历一场修行……其实仔细算下来,张希孟的收入相当可观,如果算上稿费一类,支撑他收藏古籍,也是绰绰有余。

张希孟不是穷人,但他为什么会有很穷的错觉呢?

或许这就要和那些奢靡无度的前辈们比吧!

比如那种三妻四妾还不满足,家里头养着几十,上百美女的,或者连葱丝都要雕花的极致疯狂……扪心自问,张希孟绝对不会变成这样,甚至是大多数人,都不会走到这一步。

所以说,接下来要如何引导这一群人,很是考验张希孟的智慧。

还真是让人发愁啊!

张希孟总是喜欢比别人先走好几步……而汤和这些人,断然没有这么多的心思,也想不了这么远,他们现在要做的还是尽快消灭陈友谅。

在拿下武陵之后,汤和不断派兵,攻略周围州城府县,收编兵马,招降纳叛……整个洞庭湖以西,悉数落入大明之手。

朱红的旗号,迎风飘扬,陈友谅的地盘已经蜷缩到了一个很悲惨的境地。

黄州、武昌、江夏、汉阳、沔阳,外加上洞庭湖东岸的岳州等地。

昔日坐拥两省之地的天完国,如今只剩下了可怜巴巴的疆土,朝不保夕,风中摇曳。

不过即便如此,上天也不想放过陈友谅。

许是做得缺德事太多了,又或者是倪文俊和徐寿辉显灵了,要拉着他去彭祖师评理……事已至此,还不断给陈友谅添乱。

有着泼张之称的张必先,替陈友谅驻守岳州,堪称陈友谅臂膀股肱。

就在汤和大军攻克武陵之后,张必先就夜不能寐,战战兢兢。

谷憨

他非常担心汤和渡洞庭湖而来,水陆并进,那样的话,岳州就危险了。

因此张必先把岳州知府罗复仁叫了过来,“你现在立刻下令,去把所有渔民的船只收缴了,悉数焚烧,谁敢抗命,一律诛杀!一个不留!”

听到这项命令,罗复仁惊得半晌无言。

张必先恶狠狠看着他,“怎么,你一个小小知府,还敢抗命?”

罗复仁被吓得浑身哆嗦,张必先深得陈友谅器重不说,在张定边被俘之后,他几乎是陈友谅这边唯一的指望,因此越发骄横,稍微不顺心,就立刻诛杀。

别说小小的知府,就算是平章,尚书,也随意打骂诛杀,毫不客气。

罗复仁心中惶恐,却有话不能不说!

“卑职知道收缴渔船,防备明军。但是洞庭湖的渔民不比其他,绝不能如此贸然行事啊!”

“为什么?你要包庇他们?”张必先血红着眼睛,怒问道!

“非也……洞庭湖中,一直有水贼,所谓渔民,也是半民半贼。年月太平,就打渔种田,年景乱了,就遁入湖中,做起了匪盗。如今朱明的人马到了,他们未必会配合明军。没准还会打起来。可若是一定要收缴渔船,放火杀人,且不说能不能尽数收缴……我担心湖中水匪,勾结朱明的兵马,反而更加不利啊!”

张必先黑着脸,默默听着,这番话自然是有道理的,可如今的张必先,已经心绪烦乱,理智不存。

朱明大军袭来,陈汉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做点什么!这已经不是对與错的问题了。

一个小小的知府,还敢教训我!

你还不配!

啪!

张必先猛地挥手,狠狠抽了罗复仁一个嘴巴子。

他的巴掌和铁板差不多,罗复仁一介书生,哪里扛得住,被抽得滚出去老远,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来。

“滚!现在就给我滚!”张必先许是觉得理亏,竟然没有杀人。

罗复仁忍着剧痛,捂着腮帮子,踉踉跄跄出来,心中已经是没有半点指望了。他也没去衙门,直接逃出了岳州城。

他走后,足足半天时間,张必先才得到消息。

什么?

这个畜生走了?

他一定是去告诉那些贼人去了,他,他要投靠朱重八!

张必先像是疯了一般,派人去追,随后又自己领兵,冲向了洞庭湖边,让手下人去收缴船只,捉拿渔民……

张必先的行为,简直可以算作人类迷惑行为了。

陈友谅就是渔民出身,洞庭湖的百姓对他们还有那么一点点好感。

可是随着张必先纵兵杀戮,大肆抢掠,多个渔村,化为一团火焰,渔民们竟然也怒了,他们拼命驾着船,拖家带口,逃入洞庭湖避難。

更有一些人,前去寻找明军。

张必先的一番折腾,完全是副作用的。

这位陈汉的悍将,怒不可遏,他想回城,想个更好的办法……可是当他回城的时候,岳州城头,已经是陡然变幻大旗。

“张必先,罗大人体恤百姓,勤勤恳恳,是个顶好大清官……你赶走了罗大人,你也别留着了!”

居然是民变!

张必先认出了为首的那几个人,赫然正是本地富户。

“你,你们蠢材!等朱重八杀来,你们的家产都会消失!”

为首的几个富户呵呵冷笑,“跟着你们,连九族都保不住!还说什么家产!”

张必先被气得老脸铁青,竟然还要攻城,结果城头箭如雨下,他根本没有携带器械,只能徒呼奈何。

张必先野兽般惨嚎,转身带着部下,狼狈逃窜。

他还想逃回武昌,和陈友谅一起,负隅顽抗。

只是张必先没有料到,在距离武昌还有五十里,竟然遇到了一支朱家军,为首大將正是王弼。

一番激战之下,张必先损失惨重,他还想逃跑,朱文正,吴祯,吴良,他们率领增援的兵马到来。

面对这个阵容,已经失了智的张必先,哪里还是对手!

半日之后,身披十余创,奄奄一息的张必先被抬到了常遇春的面前。

“大都督,陈友谅最后的指望也完了!”

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学堂第六百二十二章 张希孟的财富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们赢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抚恤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七百二十九章 双赢就是我赢两次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军大都督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征西大将军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来第五百一十九章 对外新策略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一百八十二章 实干兴邦第一百一十八章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开疆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巾大联军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三百零九章 俸禄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标的感悟第二百二十四章 张士诚看戏第八百章 债务,老朱背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虏工作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学正统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规矩第六百四十八章 辽东大捷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标的感悟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无敌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线出击第九百零七章 清扫干净第五百零九章 复旦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软的张希孟第一章 元末第二百五十四章 张李同心,其利断金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儿辈的婚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两桌客第四百四十八章 织毛衣第七百五十章 果断处置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群贤也凑齐了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十章 夫人在行动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给我撑腰第四百四十九章 张相的终身大事第九章 论地主豪强的软弱性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亲戚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试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六十五章 屯田养兵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赏赐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凤的亲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诏狱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相的好学生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长第六百八十章 识字卡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为天下正统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网第一百五十七章 装备碾压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两套体系(三更到)第一百一十四章 为继续做人而战第七百六十五章 张家也有逆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们不欠军饷第八十九章 宝钞第九十四章 饮马长江(三更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军的优势第六百章 废了盐运使司第一百五十九章 请主公过江第八百七十二章 应天上空的眼睛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讲话第三百三十六章 为反贼立传第七百一十章 朱标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五十五章 树碑立传第七十章 好官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尴尬的老朱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号汉王?第一百三十五章 进兵高邮第八十六章 缓称王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将入相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