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给后人的财富

就在冯国用等人挥师北上的同时,老朱也安排了湖广行省的都指挥使,这个人选正是老朱的侄子,朱文正。

坦白讲,这个安排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朱文正年轻,能打, 又是老朱亲戚,正是放出去立功的时候,结果却被放在了后方,这不是让人郁闷吗!

但是老朱偏偏就这么安排了,朱文正也不敢说什么,竟然也老老实实带着部下,去洞庭湖肃清残匪去了。

“先生,咱怎么看, 朱文正这小子都不是灭蜀的最好人选啊!”

张希孟一笑,“主公,这不就是让他去历练了吗!只要他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能妥善完成使命,肃清残匪, 日后入蜀,非他莫属。”

朱元璋沉吟再三, “其实咱的意思,灭蜀之功,该给汤和才是。”

张希孟却道:“主公, 臣以为汤和此人有更大的作用。”

“什么用处?”

“改土归流!”张希孟缓缓说道,朱元璋微微凛然, 旋即用力点头,确实是非汤和莫属。

……

“该怎么经略西南,朝堂之上,不止一次讨论过, 大家伙定了两个标准, 其一是改土归流, 其二是均分田亩。”

汤和一怔,随即道:“张相,如果能做成均田,派个流官又有什么难的?”

张希孟含笑,“没错,这不是二选一,而是上限和下限, 最好自然是要做到均田。”

汤和微微发愣,竟然抬头道:“张相, 我以为只是均田,怕不够啊!”

“为何?”

“各个苗部状况不一,有不少地方, 不光备受压榨, 而且还土地贫瘠, 产出有限,他们就是太穷了!”

张希孟含笑,“没错, 所以在那两条之外, 我还有个更高的标准,就是均田富民!”

汤和眼前一亮, 却又思忖沉吟,这话说得好听,但是做起来,确实不容易。

有太多地方,山岭重叠,地形崎岖,山间的土地十分贫瘠,产出的东西,还不足以糊口,想让这种地方富裕起来,不亚于一步登天啊!

“汤和,事情艰难,我是知道的。但总还能有办法,不断改进提高。就拿均田来说,我听说苗部有姑娘田的说法?”

汤和点头,“确实,女儿要出嫁的时候,家里就会分出一块田,用来种麻和蓝靛,算作嫁妆。不过大多数的苗民都是租种土地,哪里能有姑娘田!还不都是富裕人家。”

张希孟眉头挑了挑,笑道:“那这次在苗部均田,就要给每户一份姑娘田,不用纳粮,算是主公给的!”

汤和听到这里,简直大喜过望。

其实自从渡江之后,朱家军分田就注重平均,像什么口粮田,已经不存在了。而这一次给苗部分田,居然又有了姑娘田,可谓是格外开恩。

不过能有这个结果,那也是数万苗兵打出来的,投桃报李,情理之中。

“张相,若是能做到这一点,苗民必定感恩戴德,均田的事情就会容易多了。”

张希孟道:“均田是第一步,先让大家伙能填饱肚子。对于一些居住深山,崎岖难行的苗民百姓,可以鼓励他们出山,现在湖广的荒地还是有的。可以分给他们一些好地。再有,苗民之中,有一技之长的,要想办法鼓励,帮着他们设立作坊,向外面贩卖获利……再有,咱们要安排一些货站,由官府设立,平价出售食盐,收购当地土产。至于商税这块,也可以适当优惠。”

张希孟说到这里,对汤和道:“你可知这么做的用意吗?”

汤和用力点头,“张相用心良苦,西南不但贫瘠,而且土司造反不断,就连大元朝都深受其害。如果能通过这些办法,彻底消除土司,赢得民心,避免兵连祸结,对大明来说,绝对是有利的。”

“嗯!”张希孟道:“还不只是这些,就像云南等地,自唐以后,就已经和中原疏远,到了现在,也是几百年之久了。其余地方,也都差不多。我们这是替前人还债,替后人造福。如果能把这些土地经营好了,解决西南的大患,胜过开疆拓土的大功啊!”

汤和心中一惊,道:“张相,我,我没想着抢北伐的功劳啊!”

张希孟一笑,“你不抢,主公还想给呢!本来是想让你领兵进军南阳的。”

汤和连忙摇头,“不,冯国用的文武韬略,都在我之上,让他去,比我合适多了!”

“那东路北伐呢?你觉得谁合适?”张希孟笑着追问了一句。

“让,让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先锋足矣!”

“那你呢?你就不想?”张希孟又问道。

汤和深深吸口气,脸色一变再变,最后长叹一声,“张相,我,我愿意在西南改土归流,推行均田。我答应过苗兵,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要让他们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肉吃,还要让他们的孩子上学……我,我不能说了不算!”

汤和说着,竟然微微低下了头。

身为一员大将,如果只是干这些事情,确实是埋没了人才。

“汤将军,当初你就是千户,却把手下的兵权给了主公,如今你又把北伐大功让出来。你是个厚道人啊!”

张希孟十分感叹,随即道:“咱们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其实实不相瞒,我把朱英扔去岭南,是为了日后图谋云南等地,我也让他妥善处理黎族的事情。到了你这里,就是苗民,彝民,你们俩要经略好西南啊!”

汤和微微皱眉,“张相,你的意思是?”

“是稳固住之后,要大举南下……冯国用他们日后是要往西域打的……但是在西南这一片,地域辽阔,可以进取的范围,远超西域!”

张希孟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地图,摊在了汤和面前。

从云南出发,有一大堆小国,随后向西,是一大片更零碎的犹如恒河沙数的神奇国度……只是在地图上粗略估算,这么大的地方,也不比中原差多少。

汤和微皱眉头,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张相要把朱英扔去岭南,原来是有这么大的一片天地等着他呢!

张相虽然不至于偏心自家兄弟,但也绝不可能坑朱英啊!唯有如此,才能说得通。

“张相,你是让我辅佐朱英?”

“不!”张希孟断然道:“他就是在前面冲锋陷阵的,你性格沉稳,作风扎实,朱英只能在前面冲锋陷阵。你要把治理苗民的心得,用在其他民众身上,要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支持咱们,大举开拓,推得越远越好!”

说到了这里,张希孟竟然起身踱步,微微轻叹。

“汤将军,我是个喜欢讲古的人,动不动就把前人的事迹拿出来,就连给诸将上结业课,也跑去了岳阳楼。我们也喜欢说祖宗庇护,但是我想问你,祖宗能保佑咱们什么?还有,咱们为什么热衷于记录历史,要把那些英雄人物都写在史册里?”

汤和悚然,“我,我不知……”

张希孟笑道:“人死如灯灭,哪里还有什么英灵庇佑?祖宗能留给后人的,无非是两样东西,其一就是庞大的遗产,在国家来说,就是疆土……广土巨族,人口亿万,幅员万里。没有哪个国家能长盛不衰,一旦到了衰败的时候,这些疆域,这些百姓,就是后世子孙的资本。疆域越广阔,就越能保留希望。人口越多,就越是能冒出来一群英雄好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如果国家太小,人口太少,固然可以兴旺一时,但是衰败之后,就一落千丈,再也没法挽回。契丹,金人,西夏,大理……皆是如此。”

“除了这份遗产之外,祖宗还能留给后人的,就是遇到问题时候,解题的办法!我们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什么风雨没有见过,什么糟糕的局面没有经历过……只要翻开史册,潜心研究,就能从前人的得失之中,获得启发,寻找到解题办法,从而破解难题,保全国家。就拿咱们的均田来说,这也是承袭两汉南北朝,以至于隋唐的成熟经验,推陈出新,才有了今天的方略。”

“我们这些前人子孙,也在不断丰富着史册,填写上我们的解题办法。我们创造的均田令,兴学令,我们祭祀先贤,阐发历史,我们身体力行,开疆拓土,广纳苗民,改土归流……这一切的一切,在百年之后,都会变成史册上的文字。倘若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不肖,国势衰微,天下板荡,甚至是又有蛮夷入寇,山河沦陷。到了那时候,我们留给子孙的不是崖山悲歌,不是文武相争,内斗不休。我们给他们的是团结一心,知行合一,扎扎实实,和百姓站在一起,从万民身上,获取最强大的力量。”

“或许他们还能延续我们的道路,再度喊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去勇敢战斗。到了那时候,庙宇之中,人们口中,念叨的就不只是岳飞,文天祥,还有主公,有徐达,有冯国用,有我张希孟,也有你汤和!他们会从咱们的做法之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重新兴旺中华……而这,就是我们能留给后人的最好财富!”

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十六章 缓称王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无止境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动送上门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长的高光时刻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为民除乱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标的感悟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谈判之列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张相公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龙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八百二十七章 农学家朱元璋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三百零三章 即吴王位第四百四十五章 诸将才干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学生第九百零四章 圣人出第八百七十二章 应天上空的眼睛第六百八十二章 张庶宁的大生意第六十三章 战略大师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门生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惨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驻守洪都的人选第四百一十六章 巨贪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军出击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第二百三十五章 军力加倍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军侯的格局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缘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后起之秀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七百九十二章 驸马上门第二百九十五章 吴王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赏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养储君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五百零六章 张先生不常有第一百八十五章 后继有人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书成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个公国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民学堂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七百八十三章 该宰肥羊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间之屑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编山东红巾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零三章 鲤鱼焙面第三百二十五章 简朴的张先生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还活着!第三百五十五章 树碑立传第七百五十六章 罢相第一百九十五章 刘伯温归心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七十章 好官第五百五十一章 谕燕云檄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们的第一课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后的柱石第五百一十九章 对外新策略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开了第六百一十章 冠军……侯,回来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网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学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们赢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驸马上门第三百三十三章 来自张夫子的教诲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七百二十章 杨宪倒台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军力加倍第十二章 示儿第七百八十九章 驸马牵连其中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讲话第三百二十六章 抡语来喽第八百九十五章 统一货币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师来投第二百五十二章 联手李善长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贵!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辞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