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

足有一百名士兵,一起用木杠将石碑稳稳抬起,向前走了二十步,放置于预先准备的碑座上面,严丝合缝,十分完美。

不过大家伙看在眼里,略显奇怪。

这个奇怪就是碑座是黑色的石头,如同墨一般,上面的碑体是白色的,黑白相对,对比鲜明,差异明显。

这又是什么意思?

有些敏锐的人,已经把目光放在了张希孟身上。

果然,张希孟准备了下文。

“我们尊敬首义王的勇气,肯定他在抗元之中的功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首义王在许多问题的错误,正是这些错误,才造成了他的失败,必须引以为戒。”

张希孟讲到这里,目光也看向了刘福通的旧部。

很显然,他是要把这些话说清楚的,甚至可以说这些话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我一个大明丞相,吹捧你韩宋丞相,给你这么高的评价,置大明于何地?

更何况这些年来,大明和韩宋也不是没有矛盾,有些话不说清楚,会留下后患的。

“我以为从一开始,宋公和首义王,聚众传法,密谋反抗元廷,固然合乎情理,但是成事之后,依旧以明王为号,这就说不过去了。试问天下苍生黎民……元廷残暴不仁,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中原大地,饥荒遍地,民不聊生,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可曾有明王降世?可曾有菩萨显灵?”

“真正能救民水火的,只有秉持天心民意,真正为百姓着想,信任百姓,发动百姓,与天下万民鱼水情深,不离不弃的明君圣主!只有那些从普通百姓中走来,英勇奋战,百死不悔,愿意为百姓而战的子弟兵!只有他们,才能真正完成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重任。才能真正救民水火。”

“归结起来,能救百姓的,只有百姓自己!我们不是被神佛庇佑着,而是被英雄庇佑着,我们当中有许多义士,他们在平时,只是普通人。但是在危难来临的时候,就会挺身而出,号召天下豪杰,云集响应,前赴后继,舍死忘生,不断战斗,流血牺牲,以千千万万的生命,把黎民百姓,从危亡之中,拯救出来!”

“我们敬仰英雄,重视历史,我们的史册之中,记录了几千年来,所有庇护过我们的前辈英灵,这里面的每个名字,都要比什么狗屁明王,重要一万倍!”

张希孟说到这里,人群当中的小明王韩林儿深深低下头,冷汗顺着鬓角流淌,心中慌乱,手足无措。

倒是刘六,他在短暂迟疑之后,立刻露出了喜色。

张相大德啊!

韩山童号为明王,韩林儿是小明王,他们都是名义上的白莲教首领,而白莲教又是一群职业的造反家。

哪怕韩林儿想要做普通人,也总会有人想利用他干点什么。

所以历代以来,这种情况,多数都会被弄死,一了百了。

即便不死,也会被圈禁起来,加倍提防……这种事情老赵家最熟练了。

但是张希孟却从另一个层次出手,直接否认了明王的神秘,让这个名号不值钱了,既然如此,小明王就更是普通人了。

韩林儿大约可以安度余生,用不着提心吊胆了。

但是也有个问题,就是否认了神佛,会不会有损皇帝威望,甚至引起老朱的不满呢?

这就是想多了,其实早在张希孟推翻了天人感应之后,就把皇权的根基做出了修改。

今天这么大的场合,当然不可能只是给韩林儿解套,张希孟是要进一步阐释正统。

张希孟做的事情,还真有点类似朱熹,只不过两个人的立论根基完全不同,产生的影响也全然不同罢了。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在于心怀苍生,把百姓放在心头……由此也就引出了第二层,首义王的失败,败在了哪里?”

“我以为首义王败在了忘记初心,或者干脆一点说,宋公和首义王,他们没有对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没有真正想救民水火。他们所思所想,不过是利用百姓的不满,扇风点火,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起义取得初步成功之后,首义王聚拢兵马,大举北伐,同元军争夺天下,大刀阔斧,杀得天昏地暗。但他忘记了,在自己治下,尚有千万嗷嗷待哺的黎民。他们饥饿,寒冷,每天都有人背井离乡,都有人饿死路旁……天灾人祸之外,又多了兵祸,民生更加凋敝,百姓更加凄惨。身为一个以救民为初心的人,竟然不顾百姓生死,一次次驱赶他们,加入北伐,和元军拼命……中原大地,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元廷罪孽深重,首义王亦难辞其咎!”

张希孟这话可谓是不留情面,直接剥了刘福通的面皮。

但是偏偏那些刘福通的旧部也说不出什么来。

甚至可以说张希孟算是客气了,韩宋的兵马同样是到处抢掠,抓壮丁,抢粮食,四处烧杀,无恶不作。

所谓北伐军,很多时候就是流寇。除了毛贵之外,没有谁真的在乎百姓生死。

包括刘福通在内,他都没有建设根本之地的想法,只是不停抓壮丁,编成兵马,送去北伐,和元军拼命。

只要拿下大都,他就能坐上龙椅,享受九五至尊的滋味。

至于百姓,只是他的工具罢了。

人们喜欢说成王败寇,但是相比之下,朱元章坚持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处处体现着苍生之念。

授田,屯粮,养兵,活民……然后集中全力,灭掉强敌,一举北伐成功。

这个策略比起刘福通来,不知道高了多少。

所以说,朱元章笑到了最后,很奇怪吗?

“我想说的是,北伐并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北伐非常重要,驱逐胡虏也是我们的核心主张。但是我们必须心怀百姓,想着黎民苍生。我们的全部精力不可能用在打仗上面,甚至说我们应该拿出七成以上的心思,发展壮大自己。”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积累更多的力量,获得更大的支持,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张希孟掷地有声道:“改善民生,铲除积弊,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是不可偏废的事情。我们要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让百姓知道,追随我们的原因。民生民本,是我们的根基所在!”

张希孟说到了这里,再把目光转向了这块黑座白体的石碑,似乎一下子就明显起来。

“我们肯定首义之功,敬重北伐壮举。但是我们依旧要说,首义王忘记了最最根本的百姓,所以,这个碑座选择了黑色石头。黑白二色,也是我们对首义王刘福通的全面评价。”

张希孟停了下来,但是人群当中的议论却是不绝于耳。

刚刚张希孟盛赞刘福通,得到了那些旧部的欢喜。

可再听这些话,却是句句扎心,甚至说比污蔑为贼,还要凶狠三分,黑白石碑,除了肯定之外,更有严厉的斥责。

甚至可以说随着时间流逝,张希孟所讲的东西,就会成为人们对刘福通的盖棺定论。

死者为大,这么说是不是有失厚道啊?

那些韩宋旧部的脸色都不是那么好看,刚刚磕头拜谢,现在发现谢错人了,还挺尴尬的!

就在这时候,刘六竟然再次跪倒,磕头作响。

“张相公允,我兄长有功有过,在他死前,就痛下杀手,诛杀残害百姓,作威作福的无耻官绅!正是他反躬自省的结果……只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被这些畜生蒙蔽太久了,在他治下,民生凋敝,难辞其咎。也正因为如此,兄长才会惭愧自刎。”

“如今以黑白石碑,立在兄长墓前,他在天之灵,也会仔细思量……草民拜谢张相,用心良苦!”

“拜谢张相,用心良苦!”

刘六已经是韩宋旧人之首,他的表态终于引来了许多人的支持。

纵观全场,最尴尬的莫过于那些从山东千里迢迢赶来的大宋忠良了。

他们一直在宣扬刘福通最后发疯了,屠戮忠良,杀害义士,罪孽滔天,罄竹难书。甚至因此还要诛杀小明王,替死去的人招魂。

结果刘六一番话,一发入魂,直接把他们的脸面撕扯下来……造成民生凋敝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一群人模狗样的士大夫。

接下来会怎么处置他们,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别人都是心服口服,跪在了地上。

唯独他们,被吓得双腿发软,烂泥一般,瘫在了地上。

不过此时张希孟没有心思管他们这些小虾米,因为今天要立的石碑不止刘福通的这一块。

一驾同样规制的马车,上面也有一块石碑,在石碑上有三个字:贾鲁河!

这块石碑的碑座,用的同样是白色的石头,和刘福通的墓地,遥遥相对。

这一次说话的人不是张希孟,而是朱元章,他迈步走到了贾鲁面前。

“老先生治水之功,功在千古,以此命名这条河,当之无愧!”

贾鲁虽然知道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条河,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竟然会是如此大的阵仗。而且红巾起义,就是因为开河变钞闹起来的。

如今终于有人给他正名了。

“老臣,叩谢天恩!”贾鲁重重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会保你的第一百八十章 统一思想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国之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十一章 杀出去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强鲶鱼效应第五十六章 破横涧山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一百六十三章 轻松出狱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伤的世界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先生来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壮矣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达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进步奖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张相公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二百四十九章 毕业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难为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孙染病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抢土豆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四百零六章 国公第七百七十章 小张先生第七十七章 剥皮见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张士诚看戏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八百五十九章 变法强国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长悟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吴王的请帖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张相学习第六章 论守城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来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岭南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这个考验我?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来买粮的(新年第一更)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们的第一课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归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机会要均等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绝境的陈友谅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来第一百七十七章 刘伯温考试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庙祭祀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纪律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税务部第一百九十章 讲好朱家军的故事第二十八章 粮和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张相公驾到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带货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张相公破城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资产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准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七百六十九章 张庶宁的苦读计划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统刘福通第一百二十六章 粮食就是一切!第三百九十六章 吴王的请帖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无止境第九百零七章 清扫干净第七百八十三章 该宰肥羊了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达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庆生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来的官制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第三百二十八章 双向奔赴第三百五十二章 烧出新乾坤第四百四十八章 织毛衣第三百四十九章 铁索连舟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诈李善长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购